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人脉”并不深奥,仔细对照下面这份测试,就会大体明白:对于“人脉”两个字,不少人有许多误区,在你还没厘清人脉到底是什么之前,怎么谈得上去找到你的“人脉入口”呢?所以建议你,先仔细对照一下这份测试,将你对人脉的误区勾选出来,看看你到底是属于“铁齿  相似文献   

2.
岁数大的说岁数小的,嘴上没毛,办事不牢;饱经沧桑的说没见过世面的,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粒多,跨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多,等等。可见岁数、资历、经验的重要性。今天不说这个,说城府。一个人有无城府的前提该是有无岁数、资历、经验。若毛孩子也有城  相似文献   

3.
把你整趴下     
正小张和小刘是局里的两个笔杆子,两人不但坐对桌,而且还共用一个电源插板。眼瞅着科长年底就要高升了,两个人都瞄上了这个职位。两个人年龄相仿,资历相当,唯有工作上见高低了。可比来比去,小张和小刘的材料也难分出个伯仲。小张着急了,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于是,小刘再写材料时,小张就会找时机偷偷用  相似文献   

4.
小幽默6则     
《领导文萃》2012,(22):108
推导理工男到女友家见家长,一进门外面就下起了大雨。女友妈妈夸他运气好,并抱怨女友的爸爸出门买菜没带伞。理工男听了连忙拿起门口的伞往外冲,女友也要和他一起去。理工男拦住她:"这雨太大,我一个人去接就行了。"女友问:"你又没见过我爸爸,怎么接?"理工男思索了一秒,说:"没问题,通过你和你妈,就能推导出你爸了。"  相似文献   

5.
博思·亮相     
《经理人》2011,(3):128
贲铄起创业要入对行创业最重要的是什么?是金钱,是经验,还是机遇?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选对行业。很多与我一样的年轻人,一热血就去创业,但很多人都倒在创业的路上。一般人第一次创业没经验,因此一定要选择与你所学技能相适应的行业,或者熟悉的行业—做生不如做熟。  相似文献   

6.
小幽默5则     
《领导文萃》2014,(11):94-94
正买资料学校让买资料,大家都是7块钱,我为了让自己能有点零花钱,一张嘴就要了10块钱,结果老妈不信我,就跑去问家对面的同班同学,当时我那心里忐忑得差点就说实话了。没想到老妈一回来就说,"一看你上课就没认真听,人家明明是12块钱!"我……  相似文献   

7.
正依照闲人的日常行为表现,笔者为他们画了几张像,分别是"邮递员""蜘蛛侠""撞钟僧"和"驸马爷"。有些人将领导交代的工作转嫁给资历浅的同志,自己能逃就逃、能躲就躲,主要工作变成端茶倒水、传话跑腿;有些人一门心思找路子、攀关系,嘴巴很甜,很有眼力见儿,就是不做实事,像蜘蛛一样整日忙着"结网",扩大人脉圈子;有的人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敷衍工作,混日子;有的人自以为有背景、有后台,整天尸位素餐,工作不  相似文献   

8.
幽默7则     
职业病 我是一个护士,每当我带刚当上父亲的人去看他们新出生的小宝贝时,我都喜欢要他们猜猜看孩子有多重。很少有人能答对。这次我也一样,问了一位父亲,他没  相似文献   

9.
李爽 《决策》2016,(4):90-91
像六爷这样的老炮儿,在职场上也比比皆是。老炮和新人就像是一对欢喜冤家,他们的矛盾该如何调和?电影《老炮儿》风靡一时,影片里两代人在观念和江湖规矩上的激烈冲突,引起很多人的共鸣与思考。从职场角度来看,像六爷这样的老炮儿,在职场上也比比皆是。职场上的"老炮儿"大都是元老级人物,要么时间长、资历深,要么有过辉煌的成就,也有过鲜为人知的磨难,更有长期形成的做事规矩。他们对职场新人总是意见多多,"我走过的桥比  相似文献   

10.
密码     
<正>领导上班后要参加一个会议,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银行卡,对办公室主任说:你安排人去银行帮我取一万块钱吧,我下午有点私事要用钱。领导走后,主任叫来秘书小刘,说:你去银行,帮领导取一万块钱吧,领导下午有私事要用钱。小刘说:领导没说密码吗?打电话问一下领导吧?小刘说着就抓起电话,要拨领导的手机。  相似文献   

11.
小幽默5则     
《领导文萃》2013,(7):94-94
起晚了一天早晨我起晚了,赶到单位肯定迟到,我忙给领导发短信:您不是说要去总公司取资料吗?我去吧!领导回复:"今天怎么了?小刘小王小东还有你都要求去。"我看了忙又发了一条:"资料重要,应该多人护送!"口误和老丈人一起拼装刚买的柜子。老人家力气大,一巴掌就把钉子拍进去了,我怕疼就只好用锤子。老丈人取笑道:"还用锤子啊,我用手就能搞定。"没想到我脑子一抽  相似文献   

12.
<正>再怎么亲密,朋友关系和人脉都是两回事。几乎每星期都见面,总是一同饮酒作乐的人际关系,我不认为这是人脉。例如,你有一个很棒的点子,想要开创一番新事业,无奈资金不够。在这个时候默默拿钱出来的不是朋友,而是信任你这个人的人。亲密和信赖也不同。如果说"作为一个人,你喜欢他吗?好相处吗?"是亲密的话,信赖就是:"作为一个人,你肯定他吗?信任他吗?"这也可以说是朋友与人脉的基本差异。就算现在有好几个亲密的朋友,但如果没有人脉就无法工作。而且,可以  相似文献   

13.
正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进了很多微信群却一言不发,一大堆群密密麻麻,一会儿不看就一大堆信息,想退群却又觉得这些人脉都很重要,不定哪天就用上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说明你还很浮躁。很早之前的我,就是这样,认为一个群就是一个圈子,认为好好发展能变成我的人脉。不过,不久后我发现自己很傻,因为这些群里的人,几乎都是抱着和我相同想法的人。偶尔群里确实有凤毛麟角、圈内大牛,但是如何成为朋友却是很难逾越的鸿沟,互相帮助更是想当然了。  相似文献   

14.
牟其中     
冯仑 《领导文萃》2008,(4):82-85
擦肩而过 我在体改所的时候就经常听说老牟如何了得,有印象,但一直没见过。1989年以后我在海南碰到南德在海南的一个代表,这个人是帮助牟其中做成飞机生意的汪兆京,他跟我说了一些牟其中的事。1989年9月.汪兆京说你现在没事儿做,也没工资,可以去牟其中那儿折腾。我就这么去了南德。  相似文献   

15.
正有一位农民,为人处世踏实,但他说的一段话影响了我的一生:"我们很多人和别人交往,总觉得自己吃亏了,但实际上,在旁人看来,你们彼此得失相当,你既没吃亏也没占便宜;如果你觉得自己不亏也不赚,那么在旁人看来,你一定占便宜了;如果你觉得自己占便宜了,而对方没有跳起来,那么要么对方很伟大,要么你很伟大!"  相似文献   

16.
春秋时期,晋国的文子为躲避朝廷追捕而逃出都城,经过一个他以前曾经任过职的县邑时,已是人困马乏。跟随他出逃的一个人说:“这里的头儿是啬夫,是你的好友,为何不在这里住一夜歇歇脚再走?这样也好等候后面的车子。”文子摇头说:“不行,不能在这里住,这个啬夫靠不住。”跟随他出逃的人问:“何以见得?”文子道:“我曾经爱好音乐,啬夫便送我好琴;我喜欢各种佩戴之物,啬夫便送我玉环。他很会投我所好,不惜以加重我过失的做法来讨好我。我担心他也会出卖我而再去讨好别人。”文子一行没敢停留,悄悄地离开了这个县邑。果然不出文子所料,那个啬夫在…  相似文献   

17.
人脉就像肌肉,要越练才会越发达。尤其一定要掌握一个关键原则:绝不要在人际里消失,让人注意不到你。千万不要把它当作是件苦差事。  相似文献   

18.
老文     
马卫 《领导文萃》2009,(10):146-148
我和老文大学毕业后就只见了一面.而且人多.连话都没有说上。将近二十年.分手时还是翩翩少年,再见时却是人到中年.两鬓华发.我是偶然遇上老文的。前年的九月一日,我送女儿到重庆去念大学,把事情办完后,就一个人在街上闲逛。突然有个人向我靠来,佝偻着背,黄皮寡瘦的脸,干涩的声音:请问,你是马卫吗?  相似文献   

19.
生意人的“金钱神经”就是敏感,新闻联播刚报道了欧佩克限产,石油涨声一片,立即就有客户一批一批地向我厂要货。车间门口自备车刚装完去山西的货还没启动,后面一辆外地车却在使劲按喇叭,要求厂车让它先走。驾驶员见是外地车,二话没讲,急忙发动车子打了个小弯让道。只听“哐———咚!”一声巨响,车上那些还没有捆的塑料桶,甩落了一地,摔破了塑料桶流淌出粘合剂,让人看着着急。司机情知不妙,睁大双眼看着我,不知所措。我站在一旁,装作什么也没发生,足足一分钟后才动员人收拾现场。我也匆匆找来几条毛巾,浸上水,蹲下身子,边擦地边跟司机说:“今…  相似文献   

20.
普遍看来,没有喜欢应酬的,只是很多人为了和领导、同事、客户搞好关系,选择了应酬。有些友邻好像认为,不去应酬就没有了社交没有了人脉,有酒局不叫自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也有友邻问,如果不去应酬,有没有别的办法建立社交关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