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审美属性在本质上是价值属性。作家或艺术家只有自己观照和体验审美对象的时候,才能获得自己的审美价值。而作者的“观照”与“体验”,都带有自己的理智,因此,审美价值无论如何离不开作者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一个作者的审美趣味往往是根据自己的感情,在审视感知不同的对象或现象时,所发生喜爱或厌恶之情,从而确定它的审美价值。审美理想是比审美趣味更自觉的一种审美评价。一个作家或艺术家总是通过自己的审美理想来评价它的审美对象的。鲁迅的审美理想是“来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以“引起疗救的注意”。他的审美  相似文献   

2.
数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让学生经历一个“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自己的思考,概括或发现有关数学结论,并运用自己得到的数学结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是笔者发现不少课例因过分地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或陷入生活常识水平的泥潭难以自拔,或把数学的概念教得生涩艰难。如何妥善地处理“生活的感性”与“数学的理性”的关系,帮助学生从生活思考水平提升到数学的思考水平,有效地结合“生活经验”学好“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3.
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满意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新闻工作者如何评价自己的职业?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如何?他们对职业的忠诚度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新闻行业管理人员有针对性地规划激励机制。我们通过调查发现,新闻从业人员对“同事关系”、“领导能力”、“工作弹性”、“社会影响”等“内在或激励因素”的满意程度要高于对“报酬收入”、“福利待遇”、“升职机会”等“外在或摄生因素”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4.
关于《离骚》“求女”的蕴意说法甚多,然以王逸的“求贤臣”之说最为确当。“高丘之女”象征楚国王廷里的近臣;“下女”象征即将成为楚王近臣的楚国地方官员或楚国贵族;他国之女象征其它侯国的臣僚。屈原“求贤臣”的目的乃是希望通过这些贤臣的帮助,获得楚国或他国国君的信任,以顺利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相似文献   

5.
在说话或写作文时,我们常常用到“自己”这个词。比如“我认为自己的数学推理能力比较差”,这句话中的“自己”是指谁呢?许多同学一定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指‘我’啦}”的确。这句话中的“自己”就是指“我”。但是,“自己”就一定是指“我”吗?不一定。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在临终前写过一组《挽歌诗》,他设想自己死后的凄凉境况说:“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这里问:陶渊明的“亲戚”是谁?“亲戚”指哪个范围里的人!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1978年版)说:“亲戚——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陶渊明诗中“或余悲”的首先应该是他的家人,不是“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外人。现代汉语的概念套不进古代诗里去。  相似文献   

7.
唐五代小说“议论”的主体有作者、叙述者、故事中人物.作者或与叙述者合二为一,以旁观者的身份直接发表“议论”,表明自己的立场以及对事物的情感态度评价;或潜入叙述者、故事人物,通过“议论”这种形式与接受者间接对话,从而引导接受者体会作品的创作主旨.在叙述故事进程中,作品往往用“引证明理”“比较论理”“假言推理”“指谬析理”等方式进行“议论”.这种在作品中陈述观点的方式,是作者对人生的一种认知和态度,成为作者塑造人物、表达思想、升华主题的重要创作手段.不仅影响了接受者的阅读视线,使接受者的阅读感受超越故事本身的精彩而直指人心,而且作者也通过自己意图的阐发,引领接受者体味故事中所蕴含的更为广阔的人生意义.  相似文献   

8.
预设在法庭询问中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设作为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由于它具有主观性、隐蔽性等特点,常被律师作为在法庭询问证人或被告时的一种语言策略。律师通过问话中隐含的预设信息形成“预设陷阱”,诱使证人或被告做出有利于己方的回答,从而实现自己的意图。破解“预设陷阱”有其方法和路径:1.提高对预设的敏感性;2.借助预设的触发语;3.识别“预设陷阱”;4.采用正确的策略,破解“预设陷阱”;5.选择强有力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意思;6.借助外部力量,破解“预设陷阱”。  相似文献   

9.
“超复杂人”理论,认为人通过对自然、对他人的不同需要表现出不同的“自我”,不同的“自我”在实现自己的需要过程中因别人对其帮助或者阻碍而表现出“善”或“恶”,管理者可以根据组织的目标与被管理者的需要,分析其所处的“人性关系圈”的位置,考虑相应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社区》2004,(3):6-6
近几年,许多地方都兴办了“道德银行”,有的地方叫“时间银行”。所谓“银行”实际上是个比喻,就是将社区公益服务的志愿行为量化,并可以以存折的形式存储起来。通俗地说,就是可以把人们所做的好事在“道德银行”里存起来,日后在他们需要帮助或年老时,可以通过“银行”支取自己  相似文献   

11.
不以常规和局限的方式定义或认可成功,通过认可各个领域“之最”,帮助人们发觉自己的潜力并重新审视世界,这就是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特殊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2.
李蕊娟 《社区》2011,(12):47-49
在这个追逐时尚的年代,新职业层出不穷。继“播客”、“威客”.“拍客”。“纠客”之后。如今又出现了“摆客”—族,并迅速风靡都市。与普通摆地摊者纯粹为赚点钱不同,这些人多为社会精英分子。他们或通过出售自己的创意。在人们的赞美声中收割成功的惊喜;或边旅行边“练摊”,体验生活中的另一种浪漫和激情。还有一些洋MM在夜市卖货。仅仅为当一回“吉卜赛女郎”。这些潮人的生活,令我们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13.
: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但他的思想与儒家学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在对儒家学说进行猛烈批判的同时 ,也以如下两种方式对其进行了吸收与改造 :一是借儒者之口阐明自己的观点 ,如轻罪重罚 ,“平法”、“持势”等 ;二是借儒家概念阐明自己的观点 ,对“仁”、“义”、“礼”等或直接继承与延伸 ,或对其本义进行改造 ,赋予其新的含义。这都是为了提高自己学说的影响力 ,为树立自己学说的独尊性与权威性服务  相似文献   

14.
“体”或“本体”是张载哲学中的重要范畴。张载通过“体”与“本体”,从不同的层面规定“气”范畴,论释自己认定的事物本原,建构自己的哲学系统。在张载的著作中,“体”与“本体”的范畴的意蕴并不完全相同,需要深入地解读与辨析;这种解读与辨析,既需要注意张载著作中“体”与“本体”范畴出现时的语言环境,又需要注意张载建构其哲学体系的基本思路与理论追求。惟有如此,才能避免对张载哲学中的“体”与“本体”范畴的误读与误释,从而正确地论定张载哲学的旨趣与价值。  相似文献   

15.
儒学也可以称为“人学”,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最早提出关于“人”的思想,“仁”则是人追求的道德目标,是最高的道德原则,人必须通过自身修养,方能达到“仁”,无论人的本性是善,亦或是恶,都要通过自身修养完善自我,进而为建立社会公德服务。豆、孔子关于个人品德修养的规范——求仁。孔子把人的本质规定为“仁”,为了达到“仁”,必须通过一系列道德修养之法,其中主要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克己复礼”而达到“仁”。“克己”就是加强自身修养,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同时还要学“礼”,“不学礼,无以立”。克己与复礼相辅相成,人们通…  相似文献   

16.
清华简(八)《摄命》中的“朕命”乃是周王对自己政令的一种总称,这一类的表达广泛见于金文和《尚书》。“王言”或“言乃事”,指一项具体的职事。“王教王学”则是周王要求负责“王言”职事的大臣在执行周王政令之前,要经受周王一番统一思想的教导和规训。周王通过“王教王学”,使推行“王言”政令的臣工与自己保持同心同德,从而使周王政令在推行过程中可以最大程度上保持其原本旨意。  相似文献   

17.
老子的“道”即“自然”思想及其“逻辑”展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之“道”非指规律,乃为“自然”也。“自然”意味着:世界和事物的存在状态是“自己如此”或“自己这样”的,它既不是因为外力的推动所致,又不是源于自己“有意”之所为,乃是“无力”和“无心”之统一。而“自然”观念的“逻辑”展开便是“反者道之动”、“无之以为用”和“弱者道之用”的思想,老子以此说明:“自然”才是生命之根、和谐之本和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18.
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认为,个体的“惯习”生成于其所在“场域”,个体所拥有的“资本”是其实践决策的重要基础,个体在“场域”中行动的根本目标是提升其在“场域”内的地位。基于“场域-惯习”理论,校园欺凌的生成逻辑是养成欺凌“惯习”的欺凌者,为了强化或提升自己在校园这一“场域”中的地位,而对校园内其他资本占有量明显少于自己的个体实施欺凌。可以通过采取改良欺凌者所生活的社会场域状态避免养成欺凌“惯习”、改善被欺凌者的资本状况、改变“唯分数”的人才评价标准等措施来防治校园欺凌。  相似文献   

19.
就知识分子的“出”与“入”而言,鲁迅反对两种“出”的倾向:一是“吟风弄月”的雅士;二是“息影林泉”的隐士。因为他们要么陶醉于艺术世界里自得其乐,要么逃避到太虚幻境中自我欺骗,总之,他们对于自己身外的世界或漠不关心,或熟视无睹,鲁迅期望一种能自觉到自己生活在现时现地,并能直面社会人生,具有刚健不挠的抗争精神的知识分子斗士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说理题是中学物理习题的基本类型之一,它的特点是只要求用语言或文字直接叙述而不需计算,即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正确理解题意,然后围绕题目的核心,简明恰当地组织自己的语言加以阐明.这类习题,对于训练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表述自己的思想,逻辑地阐明某一问题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就此类型的出现方式及训练规律作一探讨. 1)选择好说理题型,施以不同的指导方法.课本中有“现象说理”、“判别说理”、“论证说理”和“实验说理”四类典型说理题. (1)现象说理.通过题给现象,分析其产生或发生的过程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