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藏传佛教僧尼是社会特殊群体,通过社会保障使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体面地生活,是以人为本政治理念的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社会公正的要求。文章在实地调研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藏传佛教僧尼医疗和养老保险、社会救助及其他保障措施的实施情况,简要评析了僧尼社会保障实施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完善僧尼社会保障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明朝建立之初,即在甘青地区大力扶持藏传佛教,通过广建寺院、颁行诏谕等措施安定僧俗民众,基本实现了西北边疆社会的稳定。明朝藏传佛教之所以能在这里顺利传播,究其终极原因,是在明朝建立之前本地区就已经具备了民族融合的良好氛围、和睦相处成为深得人心的理念等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3.
试析寺院社会化管理及其得失——以青海省推动藏传佛教寺院社会管理之实践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寺院的社会化管理是融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于一体的管理新模式,其本质在于强化政府对寺院社区的公共服务力度;推行的情况功过参半,僧众评说不一;据理论之,有利有弊,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4.
5.
6.
性别别角色贯穿于人的一生,对儿童现在及成年以后的行为方式、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和职业偏向等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其影响因素来进一步探讨了文化视野下的性别角色社会化,并就今后的跨文化研究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藏传佛教文化的兴起,对藏族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佛教思想不仅在藏族民间文学作品史诗《格萨尔》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同时藏传佛教寺院对《格萨尔》的保护和传播亦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达那寺为例,就藏传佛教寺院在史诗传播中所发挥的作用等问题展开讨论。作者认为,在史诗《格萨尔》的流传过程中,藏传佛教寺院发挥了传唱、收藏、撰写、研究、收集格萨尔文物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藏传佛教寺庙管理在不同时期形成了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对藏传佛教的发展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受政教合一制度的影响,寺庙管理从早期的堪布主导的管理制度演变为教派领袖主导的管理制度,再发展到活佛主导的管理制度,体现佛教教义和学经教育的内在需求的同时,也受封建割据势力和地方政权、部落、土司等世俗政治的影响,对藏传佛教的存续和发展产生了积极和消极双重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寺庙管理制度开启了历史新纪元,步入了民主化、法治化的轨道,寺庙管理实行了自我管理、民主管理、依法管理,为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供了制度保障。文章围绕吐蕃时期藏传佛教寺庙的修建以及相应制度的建立、后弘期和政教合一时期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寺庙管理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崭新的藏传佛教寺庙管理制度的建立等方面,对藏传佛教寺庙管理制度化、法治化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与归纳。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安多藏区寺院林立,现存藏传佛教寺院以清代寺院为主,有格鲁派、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和觉囊派等.寺院类型也较为复杂,有一般性寺院,也有形成区域性政教合一统治的寺院.形成过区域性政教合一统治的藏传佛教寺院与地方信众通常结成牢固的供施关系,在“供”与“施”的交换模式中将社会生活编制在一张无形的权力文化网络中,对所在地区的宗教、文化、政治、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是古格王朝的统治中心,11—12世纪,古格王国成为藏传佛教后弘期上路弘法的发源地,至今保留有丰富的佛教遗迹和遗物,其中包括数量巨大的擦擦(小型泥佛像和泥塔)。文章从这些擦擦的制作方法、表现题材、造像风格几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其主要特征;并通过对文献和其他相关遗物的比较,探讨了这一时期擦擦造型风格的来源。 相似文献
11.
甘青藏族妇女社会地位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甘青藏族妇女的传统社会地位、在家庭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和在藏区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和贡献等三方面作了分析,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当代甘青藏族妇女的真实生活状况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2.
清朝在利用藏传佛教治理蒙藏地区的过程中,既继承了元明两代的宗教政策,同时又根据西藏的实际进行了改革,形成了自己的宗教政策。文章就清朝的藏传佛教政策作了介绍和分析,旨在使人们对清朝藏传佛教政策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与明朝茶禁无论是茶立法上,还是执法实践中,严厉惩治把关将吏失职及自营和茶商违禁相比,对藏地僧俗兴贩和夹带等违制行为,其立法相对粗略,处惩力度不仅较轻,而且极为灵活。这种双重评判标准的立法与因地域因人事的实践操作方式,实质上,充分显现出明朝有别于元清的治藏特色,就是要以经济手段“联番制虏”,促使并强化藏区政治内向。 相似文献
14.
川甘青毗邻藏区属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区,贫困面广、量大、程度深、矛盾多、协调难。同时,该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贫困农牧民参与意识差、参与能力弱、参与机会少、参与形式单一制约了旅游扶贫的效果。本文运用旅游扶贫基本理论框架,梳理了研究区实施旅游扶贫独特价值,结合320户贫困户调研数据及部门座谈中发现的问题,对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意愿和行为进行了问题诊断,从政府、市场和社会互动关系入手,围绕提升农牧民参与旅游业意识、提高旅游从业服务能力、扩大旅游业的就业机会,促进旅游产业区域间协同等方面,提出优化该地区农户参与式旅游扶贫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5.
石刻文字资料显示,辽代僧尼有法号,得自具戒时,之前用俗名;部分僧尼得法号之同时另取法字;僧尼同辈之弟子或门人的法号首字相同。辽代高僧名尼有师德号,师德之号由皇帝赐之,受赐条件为德法双馨;德高法重之大师、大德可由二字师德号晋升为四字师德号;一些高僧名尼在荣获师德号的同时,还会被赐紫及授俗官誉职,并荫及弟子和俗亲;师、德之号有差别,前者关注学问,后者侧重寺业;赐号程序是由大德而进大师,师号高于德号。辽代僧尼有学位称号,分不同层类,获得学位称号的基础是专攻之术业;学位称号有两类:一是××法师,一是讲(业、念、诵、习)××××沙门(比丘、比丘尼);在第二类学位称号中,可依其首字之含义,分为高、中、低三个层级。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但民主法制建设,特别是包括村规民约在内的农村基层民主和农村法制建设则是新农村建设的坚强保障。甘青藏区地处西部边远贫困地区,这里地势高耸、交通不便、法律供给不足、法律运行成本偏高。所以,在甘青藏区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村规民约依然有着非常巨大的作用。文章分析了甘青藏区村规民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清理、修订甘青藏区村规民约的思路,以推动甘青藏区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在对藏施政的实践中,南京国民政府形成了"从宗教上以推动政治"的政策思路。国民政府以资助汉僧游学西藏为发端,衍生出资助汉僧考取格西,加强对汉僧的管理等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在沟通汉藏文化,改善汉藏关系,消除隔阂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四川藏区在以往的宣传教育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为维护本地区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四川藏区存在着许多影响社会稳定的破坏或消极因素,在宣传教育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为此,本文探讨了如何在反分裂反渗透、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提高公民意识、树立公平正义观念、增强法制观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思想道德、树立正确的宗教意识和政治意识等方面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
运用社会分层和贫困代际传递理论,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对四川藏区贫困代际传递进行中观和微观形成机理分析.按照地理空间的牧区、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的贫困代际传递进行研究,发现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受家庭因素和社会外部因素的影响,孩子的受教育程度差异,贫困代际传递程度呈现农区、半农半牧区和牧区递增的情况.因此,重点加强对牧区社会服务质量的提升尤其是义务教育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