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多发,究其原因或者发生的内在机理,一个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利益分化以及利益结构的调整,必然要求制度和规则的变化,也要求相应的利益组织的出现,即基层组织体系的离异化以及有效渠道的建立,但基层政府的行政观念和思想以及工作方式和方法等都按照既有的惯性前行,没有在制度、组织、渠道、方式和方法等方面来回应这些利益分化所产生的利益诉求,就必然导致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总之,基层政治合法性逐渐流失,造成群众对基层政府不信任,加上制度化程度较低,群众参与的扩大必然会以非常规的方式反映和凸显出来。在此过程中,专家和学者们提出的"生存伦理"、"理性算计"、"为权利而斗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化的加深和新媒体的出现,社会稳定的观念也随之改变,以"疏"为主的"动态稳定"开始逐渐替代以"堵"为主的"静态稳定"。网络对动态的社会稳定起到的积极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减压阀"的作用。目前,我国社会阶层分化明显,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利益结构复杂化,利益群体之间的博弈日益增多,利益的诉求和利益的表达成为社会经常性的行为,这就需要一个表达平台。在网络这个巨大的信息平台出现之前,人们只能在现实空间中表达和宣泄,往往因此而引起直接的社会矛盾和冲突,甚至动荡。而  相似文献   

3.
未定稿     
《领导文萃》2014,(3):135-136
正学会对政治行为作"社会性"处理南开大学副校长朱光磊认为,调处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当今中国政治的一个主题。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大部分内容,具有显著的社会属性。许多经济、政治领域的问题,都属公共问题,不过是以社会矛盾的形式爆发出来。这些矛盾,大多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阶级矛盾",而是不同利益群体间的常态社会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社会结构、利益关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社会利益结构日趋多元化的条件下,不同地区、阶层、行业、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成为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影响着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要想实现社会治理结构的成功转型,领导者必须认真研究利益多元化背景下各种利益矛盾所呈现出的新特点,从而以全新的视野和方法面对新情况,处理各种新问题,统筹各种复杂利益关系,为经济社会发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成果,也是中国政府改革创新的重要体现.国家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对立统一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如何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却是现实社会主义艰难探索的永恒主题.总体看来,新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经历了从政治职能与公共职能并重,到以政治职能为重心,再到偏重经济职能,然后到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下,包括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在内的各种利益关系能够得到和谐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府创新的基本经验和未来启示在于:政府改革创新必须依据本国国情,以国家利益为重;必须遵循渐进原则,综合利益平衡;必须反对官僚主义,公利压倒私利;必须高度关注民生,人民利益至上.  相似文献   

6.
<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利益格局和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基层社会治理的环境和内容都有重大变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这是我国社会管理适应新形势的重大创新。2014年3月5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基层社会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现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分化和重组,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出现了不同的社会利益群体和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利益摩擦、利益纠纷和利益矛盾。利益矛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矛盾的主轴。  相似文献   

8.
今日之中国社会,价值观多元化(不依赖于对于官的信仰),建设的是民主法治国家,而官本位的回潮之势,更多的是利益关系的扭曲。见不得光的利益,与权力运行的封闭存在着相互强化的效应,酿成比传统社会官本位更劣质的政治文化。今日之官本位,已无传统社会的责任内涵以及与民众的道德契约,实则是权力不受约束下形成的利益"城堡"。在"城堡"外面,是拼命想进入的汹汹人潮。  相似文献   

9.
孙雅 《决策与信息》2009,(11):91-91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全球化进程的加剧,使得公司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然而,公司在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公司社会责任旨在从社会利益出发,在尊重公司股东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提出公司应对股东之外的利益相关者负有相应的义务。  相似文献   

10.
姜卫平 《领导科学》2012,(36):20-21
在社会转型期,我们党要实现社会利益的有机整合,必须建立起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适应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的利益整合机制。其一,建立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当前,亟待建立一套完善的利益诉求机制和社会安全阀机制,让社会情绪能得到宣泄,从而避免社会群体产生  相似文献   

11.
杨毅群  毛铠 《领导科学》2012,(19):15-16
领导干部的特权"合法"攫取社会利益,是指某些领导干部以自身特权为依托,用看似"合法"的方式在政治、经济或其他方面为个人或小集团谋取私利的行为。在种种特权的保护下,这些不当得利被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一、特权"合法"攫取社会利益的表现形式从逻辑学的角度看,不当得利与合法攫取利益似乎是个伪命题。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个伪命题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甚至有大行其道、愈演愈烈的趋势。领导干部的特权之所以能以"合法"形式攫取社会利益,概而言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转型时期。社会资源的重新整合使得社会的利益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改变了以前的单一整体性,呈现出利益单元的多元化。利益结构的变化是社会系统和政治系统的深层结构,它构成社会和政治运行的内在动力。这种变化对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社会利益结构在社会互动中达到新的平衡,从而给中国政治现代化带来挑战,面对这一新的变化,我们应采取合理的对策来迎接这一挑战。  相似文献   

13.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利益为取向的市场经济基本框架的建立,激发和驱动了人们追求利益张力的释放,这直接导致了我国社会结构中的利益分化,形成了社会中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新的利益格局和新的利益关系。因此,尽力满足多元利益主体的利益需求,平衡新的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维持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真正做到善治,成为地方党政领导的一项根本性工作职责。这一职责完成得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各级党政领导的  相似文献   

14.
<正>上层社会在考虑涉及自身利益的很多问题时,往往是通盘考虑,他们把中层、下层都视为对自身利益构成挑战的博弈对手。在心理上也是如此。这就是为什么人数少的阶层能够占据控制地位的原因,他们通过在利益链上的控制权,找到中下层的"代理人"。但中层社会往往不是这样想的,他们想向上层争取,  相似文献   

15.
改革与定型     
<正>全面深化改革的未来是要"定型",我们也应该看到,"体制性障碍"其实自己也在定型,并且在日益造就一个大家都不满意的"体制"。因此,全面深化改革事实上就是阻止这种我们并不喜欢的定型,来一次顺潮流的大反转。定型的过程,伴随着利益的博弈、思想的剧烈争论。垄断利益、管制利益和部门利益是时刻醒着的。说到底,任何改革方法,比拼的都是政治领导力。领导力的体现有很多方面,包括对于改革顺序的合理拿捏、搞好改革的"统一战线"、保证改革措施在落实中不走样等。  相似文献   

16.
容易在政治过程中被有意或无意混淆的概念包括:公共利益、集团利益、政府利益、政府成员利益,以及一系列的亚层次概念,如政府政治利益、政府经济利益等。与公共利益不同,政府利益关注的是政府自身的组织生存和发展利益。由于现代政治具有民选和授权的特征,政府的自身利益更有机会转化为公共利益,但即便如此,政府利益和公共利益仍然是两种不同的利益。同时,政府利益往往与政府成员利益  相似文献   

17.
《领导科学》2012,(29):1
秦正为在《国家利益与社会利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的中国政府改革创新》一文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为本质和最为关键的是构建和谐的利益关系,而构建和谐的利益关系依赖相关社会制度的保障。因此,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角下审视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不仅有利于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也有利于分析和总结中国政府改革创新的基本趋向和基本经验,把握中国政府改革创新的未来走向。国家利益与社会利益是对立统一的,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下,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是和谐统一的。  相似文献   

18.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为人类奉献白云蓝天,给未来创造更多资源"作为企业的最高使命,在享用社会资源获取利润的同时,不忘回报股东、回馈社会,承担对政府、客户、员工、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者以及对环境保护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门诊政治"是对基层党委领导方式的形象化比喻,是基层政权长期以来解决公众利益诉求和纷争的一种仲裁手段,指的是基层党政领导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当面听取公众的具体情况诉求,然后提出解决的方法。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门诊政治"的局限性越  相似文献   

20.
《决策》2008,(8):55-57
一个科学的利益表达机制,可以缓解社会矛盾和利益群体的潜在冲突,让各群体正常合理的利益诉求得到宣泄,否则积聚起来,就会产生很大的社会破坏力,后果不堪设想,尤其在当前社会变革和转型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