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笑"成为作家们观察世界、表现现实的一种独特视角时,凌叔华小说浅淡温婉的讽刺笔法让人们耳目一新,这种特质将她与同时代许多作家区分开来,她的小说具有温婉的讽刺意味,在娓娓的诉说中,细致地审视病态社会,有分寸地调侃病态人物。  相似文献   

2.
文学著作尤其是小说中夹杂方言词语,是为了表现"自然流露"的活人,这是作家在小说创作中的有意识行为。其实作家在有意识运用方言创作的时候,也在无意识地传达人物心理、地域文化、以及历史的元素。作为具有浓郁武汉风情的汉味小说,其一大特征便是运用武汉方言进行创作。在汉味小说中,作家运用方言的本意是活灵活现地摹人状物。但是,方言是有意识的能指,所指是其背后的无意识。方言词语在摹人状物之余,还传达了人物的心理无意识、地域文化无意识和历史文化无意识,是具有文化性质的话语结构。  相似文献   

3.
元小说的实践同小说本身一样古老。但传统的元小说只存在于叙事中,人物本身则没有自我意识。现代主义元小说的人物开始觉醒,意识到自身的虚构性。后现代主义元小说中的人物则完全是"非身体化"的存在,并同作家一起游戏、表演。约翰.巴思的小说《路的尽头》很清晰地表明后现代元小说中人物虚假性格,并由此可以看出后现代主义元小说人物表演型人格的极致状态。  相似文献   

4.
索尔·贝娄《洪堡的礼物》中的马丁·布伯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的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的代表作<洪堡的礼物>体现了犹太宗教哲学家马丁·布伯的相遇哲学的观点,是其哲学观的形象化表现.小说中主要人物洪堡的"我一它"人生观和西特林"我一你"人生观与其各自的命运都符合马丁·布伯对人性的看法.通过在两个主要人物的塑造中融入相遇哲学的因素,作家贝娄表达了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5.
司汤达因在《红与黑》中表现出的卓越的心理描写天才,被评论家称为"现代小说之父"。现实主义作家都强调细节的真实,而司汤达着重刻画的不是客观环境,而是人物内心活动的细致和逼真,他以惊人的艺术直觉和卓越的审美超前性在某种程度上进行了一场"静悄悄"的艺术革新,并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  相似文献   

6.
祖籍东北的台湾作家齐邦媛以其传记式小说《巨流河》书写了作家个体生命对宏大历史景观的审视和记录,作者发掘和展示了其对战争、家庭、成长、政治等诸多话题的思考,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小说中的人物身份问题.在小说《巨流河》中,除了建立在亲属伦理关系上的人物家庭身份,作者还成功地勾勒了三类能被清晰指认的人物身份——民族身份、知识分子身份和"流亡者"身份,文章探析了该小说中人物各类身份的建构过程,以及这些身份在不同处境中的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西兰女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本世纪初著名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大师。她的作品着重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但叙事结构又迥异于伍尔芙、乔伊斯的意识流小说。《金丝雀》通篇采用内心独白,但作家在意识流动中通过不断变换视角、精心营造意象、多层次进行对比呼应,使现实主义描写与人物内心世界刻画获得有机整合,因而小说在深刻表现主题的同时亦获得诗一般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反讽在西方小说中源远流长,而为中国传统小说所缺乏。直到明清长篇小说的创作,作家才开始较自觉地运用反讽艺术,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在四大奇书和《红楼梦》中,作家创造性地运用大量反讽手法,对中国小说艺术做出了卓越贡献。特别是人物刻画方面,反讽特色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在小说文体诸要素之中,"人物"无疑是最为关键的一个:小说"情节"的展开必须依托人物,复杂的情节则需要众多彼此关联的人物联合演绎才能向前推进;小说"语言"的体制和风格,也受制于人物的性别、身份、年龄、籍贯以及情感状态。此外,小说人物身上往往还凝结着作家的独特匠心及精神寄托,折射出时代背景与社会文化的丰富信息,甚至当小说人物被塑造出来之后,他们也随之产生了自己的独立生命。因此,无论对于作家还是读者来说,小说人物都是一部作品的灵魂所系;人物研究也成为小说研究、尤其是文本研究的核心部分,它涉及小说人物的艺术设置、性格特征、模式类型、美学价值、文学功能、文体意义及文化意蕴等诸多层面,存在颇为宽广的学术空间。中国古代小说人物研究的内容与意义,亦大体如此。不过,由于中国古代小说的编撰方式和文体特点,皆与西方小说或中国现当代小说存在一定差异,故其人物及其研究也呈现出若干独特之处:譬如中国古代小说的故事题材,具有鲜明的辑采或改编前人文献的传统,故其小说人物的本事化、模式化及类型化的倾向较为突出;譬如中国古代小说的作者队伍包括文人士子、书坊编辑及说唱艺人等类,其文学水平、审美趣味和写作动机差别较大,故塑造人物的方法与效果亦不尽相...  相似文献   

10.
凌叔华是"五四"女作家群中极为独特的作家,以写高门巨族中的温饱女性见长,她作品的表现内容切入点极具特点,描写手法极富特色.本文试图从作者塑造的各色人物、描写手法入手分析小说的特点,以求较全面地反映作者创作上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1.
环己烯基-2-烯丙基锌经金属-克兰荪重排反应,生成2-烯丙基-1,1-偕二金属环己烷。通过对温度、溶剂量和投料顺序等重排反应主要影响因素的考察,可使2-烯丙基1,1-偕二金属环己烷的收率达到65%。  相似文献   

12.
农村包产到户,城市职工持股”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两种基本模式。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应大力发展职工持股制度,明确发展思路与重点,规范职工持股制度的运作与管理。  相似文献   

13.
见危不救犯罪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见危不救属于传统道德调整的范畴 ,在道德资源缺乏的今天 ,见危不救的事件频频发生 ,道德对这个领域的调整已经力不从心。将危难救助作为法定义务加以规定 ,并在刑法中相应地增设“见危不救罪”是无奈却理性的选择 ,但是应该将法律干预保持在维持社会生存基本需要的范围内 ,避免对救助人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 ,并建立相应的救助人伤害或损失的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考试焦虑是个体面对考试情境产生的,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基本特征的复杂的情绪反应状态,是现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心理卫生问题。适度的考试焦虑对学习是必要的,但过度的考试焦虑则对学生的学习,身心健康均有不良影响。从理性角度审视考试焦虑的内涵,剖析考试焦虑的形成机制,探讨考试焦虑特别是过度考试焦虑的辅导对策,这无疑对加强学校考试心理辅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具有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 193 1年 9月到 193 3年 11月 ,随着日本侵华步伐的加快 ,亲英美派和亲日派逐渐组合形成了。大体说来 ,亲英美派是留学西方的人物 ,他们一些主张是值得肯定的 ;亲日派是留学日本的人物 ,除了汪精卫外 ,虽然他们并非投日 ,但其主张不但错误 ,而且不利于民族利益。蒋介石到底采纳何派主张 ,是以情况变化而定的 ,并据此安排政府座位  相似文献   

16.
1940年3月14日,在抗战大后方成都发生"抢米"事件.此事件之所以震惊一时,是因为国共两党都将事件定性为对方策划制造的政治事件.60多年过去了,今天对此事件作理性考察,其实事件本身是一场因天灾而致粮食减产、因抗战而至入川人口暴增、政府征粮过重,更严重的是巨额游资的囤积居奇等一系列复杂因素激起的自发性民变.这场民变却由于国共两党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更由于整个抗战时期国民党方面"限制共党之发展"的基本方针所在,国民党方面认定此事件系共产党煽动,并借此镇压中共四川地下组织.由此引发中共激烈反弹,认定此事件纯系国民党特务蓄谋策划制造以嫁祸.于是,一场本为自发性的民变事件转化为国共摩擦的政治事件.但国共均能把摩擦控制在两党合作不遭破裂的限度内,反映了国共对民族利益的共同体认.  相似文献   

17.
对重庆环城铁路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不足之处进行评价,综合考虑铁路交通网络布局的优化、铁路线与其他运输方式的配合、铁路线的经济效益及环保等因素,并对重庆环城铁路的走向提出建议,以期更有利于重庆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拉斯贝尔和派许先后提出以基期和报告期物量为权数的物价指数 (合称拉派指数 )。拉派指数概念产生后 ,所有时间和空间的经济指数都可以按拉派二氏的主张划类。从拉派指数综合形式向平均形式的变化过程 ,以及某些经济指标按拉派指数编制的原理可以看出 ,拉派指数概念的外延扩大了  相似文献   

19.
娄底市高溪村、涟源市石门村是中国内陆农村的两个代表性的典型,无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和其他便利条件。由于发展思路立足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从而确定了经济结构优、经营方式活、创业意识强的两村模式,村级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它们的成功经验是:转变观念,走向市场,因地制宜,遵循规律,重视人才的作用,建立良好的软硬环境。  相似文献   

20.
先秦典籍与小说滥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典籍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学起源的重要文献,自然也是研究中国小说起源的重要文献。通阅先秦典籍,通观前人对先秦典籍的研究,参以今天的小说理论,可见先秦典籍中那些有意作伪的伪书,先秦典籍中的许多文体形式,结构模式,先秦典籍中的神话传说、志怪故事和寓言故事,先秦典籍的叙事写人等都对后世的小说文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堪称中国小说之滥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