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福克纳的黑人女性观在福克纳的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通过<喧哗与骚动>中"狄尔西"这个典型的黑人保姆形象,我们可以从侧面了解福克纳对女性,尤其是对黑人女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喧哗与骚动》、《高老头》叙事艺术异同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尔扎克与福克纳,他们有思想意识上的相似与不同,更有艺术氛围上的相似与不同。本篇主要通过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和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揭示他们艺术世界中的同中之异,借以探讨福克纳在巴尔扎克基础上存在着一种历史性的超越,从而让人们领悟到从巴尔扎克到福克纳,人类艺术经历了一次可喜的进步。我们之所以在他们辉煌的  相似文献   

3.
福克纳的小说创作带有浓厚的贵族意识,形成了在贵族的信念、认知及思想体系支配下所建构的贵族神话。“贵族神话”概念建立福克纳的贵族意识与其艺术世界的关联,从批判的视野可以观照福克纳创作中在贵族看来是绝对真实、对他者来说却具有蒙蔽性和虚构性的神话思维。  相似文献   

4.
苏畅 《兰州学刊》2006,(4):65-66
本文从福克纳作品中经常出现的花瓶意象及其类似物入手,探索其背后隐秘的作家创作心路历程,进而提出理解福克纳创作的关键性母题和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平 《理论界》2004,(5):281-281
“南方”在美国文学中不仅仅关涉地缘,而且指蓄奴庄园长期以来培植而成的一种文化,一种优雅、陈腐颇具封建意味的文化;它与北方现代工业文化背道而驰,或者说,这是注定被现代工业拖入理性轨道的一种现实模式。当然,在转变的过程中你所听到的还有凄怨哀伤的挽歌。粗野的福克纳却注重那些将逝的原始与纯朴,并将其深置于人性的底层,试图跨越现代理性,走向对基督的膜拜。福克纳祈祷的是人性之光的闪烁。《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投诸感情最多的是康普生家的黑人女佣迪尔西,福克纳抛开种族偏见的思想,对其极力歌颂,这个黑人女性的原型是福克纳幼年…  相似文献   

6.
反复叙事是福克纳小说艺术的独创。福克纳顶峰时期和成熟时期创作的代表性作品里 ,广泛而多方面地使用了这一手法。反复叙事手法具有独特的艺术存在价值 ,与神话方法、多角度叙述、意识流手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福克纳使用反复叙事的意图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他对美国南方历史传统和现实的思考认识 ,强调、突出他对美国南方爱恨交织的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福克纳作品鲜明的现代性从多方面影响了中国现当代文学,莫言即是成功借鉴和吸纳福克纳文学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创建自己文学风格的作家之一。从影响研究和比较研究的角度,探讨莫言与福克纳在艺术手法、故乡情怀以及家族历史小说创作和历史观等方面的异同,具有重要意义。莫言对福克纳艺术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借鉴与吸纳,是中国新时期文学对西方现代派文学接纳和吸收的一个缩影。中国新时期文学从此以更开放、包容和自信的心态面对西方文学和世界文学,迎来其快速多面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8.
论及福克纳,那座世界文学史上的第三座宏伟大厦——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便能说明一切(《人间喜剧》、《卢贡——马卡尔家族史》为第一、第二座)。把 美国现代南方社会的历史变迁、风土人情、精神世态表现得无与伦比的,在美国,除了福克纳,还有谁?而这无与伦比的深刻就藉着他的艺术天才,他“是二十世纪的小说家中,一位伟大的小说技巧实验家”。 福克纳小说艺术的创造性,最突出的是他锤铸出一种前无古人的叙述文体——繁复长句。在英美作家中,“极少有一个能像福克纳一样,把一个句子写得像大西洋上的巨浪那样无壤无垠。”但他这种存心违反句子规则的艰涩文体也招来不少非难。至于他小说的结构风格,也像对他的文体艺术一样毁誉皆有。考利认为“福克纳大多数小说在结构上都有明显弱点。”考利在此主要指福克纳的长篇小说,就连从四个角度来叙述同一故事,几个不同人物的意识交汇到同一题旨上的复调结构佳作《喧嚣与骚动》,考利也“仍不敢肯定,小说的四个部分的排列次序就是最理想的。”考利认为“福克纳的成就或是表现在篇幅较长的短篇小说上”姑且不论考利的论断准确与否,但福克纳中短篇小说的结构艺术确实颇具魅力。  相似文献   

9.
扭曲的人性--评福克纳笔下受害的南方女性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妇女人物在福克纳作品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福克纳尖锐而辛辣地揭露和批判了美国南方以清教主义为基础的妇道观,鲜明地表现了他的人道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10.
福克纳小说中的“时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因为他作品中的时间代表了传统与历史文化,福克纳写人物困在时间——也就是历史文化之中而不能自拔所引起的人生悲剧。《喧哗与骚动》中的昆丁就是典型的代表  相似文献   

11.
王敏 《齐鲁学刊》2005,(6):90-92
李渔在作品中力图表现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特的个性色彩。其小说的自我展现,其一表现在作品开头的入话部分,其二在正话中也体现了强烈的文人虚构意识,即在作品中寄托着鲜明的自我形象、人生哲学和情爱理想。惟其如此,才使其作品既具有丰厚的思想内蕴,又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特色。  相似文献   

12.
关于鲁迅小说与中国现代学术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小说蕴含着深厚的学术内涵,鲁迅也许是自觉地将其学术思考输入到小说中去,以小说的形式表现学术思考的现代小说大师。 鲁迅小说与中国现代学术建设的紧密联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鲁迅小说始终保留着对学术的发言权,其小说中的杂文化现象就是其学术思考在文体上的反映;二是鲁迅小说突出体现了晚清以来学术流变的纷繁内容;三是鲁迅小说对现代学术的迅速崛起,作出了极为重要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3.
余华的"生存小说"表现出他作为一个有才华、有责任感的作家对人性、生存本相的洞穿和把握,同时,也表现了他进行文学创作的精神气度和清醒坚持;余华的生存小说不仅是叙述过程,而且是灵魂、精神的诗性表达,它使我们在阅读中获得灵魂的提升与净化。  相似文献   

14.
霍桑的小说除了深刻的人性主题受评论界关注外,其艺术表现技巧也备受评论界关注,其中大量使用梦境描写构成其重要的表现技巧之一。梦境描写不仅构成其小说的特质内容,而且是霍桑结撰故事情节、深化作品的思想内涵、塑造和深化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这不仅是霍桑浪漫主义总体创作倾向的反映,而且也是他的创作方式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5.
浅析扎西达娃后期小说艺术特征产生的诸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扎西达娃是当代著名的藏族作家。扎西达娃后期小说的艺术特征显然与其早期小说的艺术特征有着很大的不同。在这一时期,他更多地在小说中注入历史的、文化的、宗教的内容,在叙事手法上则大胆借鉴欧美现代派小说的手法,从而使其小说在形式上呈现出神秘、荒诞和魔幻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6.
寻阳 《齐鲁学刊》2007,(4):105-106
杰克.伦敦是20世纪初美国文学最具批判精神的现实主义作家。《野性的呼唤》和《雪狼》是杰克.伦敦小说创作中"狼"情结的艺术体现。他对"狼"情结的执着有着深刻的文学渊源,"狼"主题小说具有特定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劝惩与娱乐--李渔小说的创作旨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渔小说的特色,既保持了该本小说的劝惩传统,又加入了他自己颇为欣赏的娱乐色彩,劝惩和娱乐共同出现在他的作品之中.  相似文献   

18.
汪曾祺的很多小说执着地表现了他的家乡高邮,描写了高邮的许多民俗文化,使其小说充满了浓浓的民俗文化韵味。文章力图从他对民间习俗、民间艺人、民间美食、民间作坊的描写来分析他小说中的地方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9.
王小波的文学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波的小说体现出谐趣和超拔恢宏的想象力。死亡叙事的种种悖谬,死刑游戏和狂欢化诗学构成了王小波小说引人入胜的魅力所在。长篇小说《万寿寺》是王小波探求小说无限可能性的一部后现代作品。王小波的杂文是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的世纪绝响。  相似文献   

20.
阎连科的乡村小说以生命寓言的形式揭示了生存的苦难和绝望,并讴歌了对此进行的声明抗争。这种主题的选择源于他自身的生命体验,也反映了他惶惑的生命观。他的乡村小说体现了1990年代以来乡村小说的当代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