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雅拉香波神山在古代藏族社会中具有极其崇高的地位,但是古代相关祭祀活动的详情却缺乏记载。现代雅拉香波神山虽然地处西藏腹心地区,还有"藏区最大的神山"之名,但是其仪式活动的规模却不及藏文化"边缘地区"的一些神山的祭祀活动大。然而,该神山祭祀仪式活动却代表了西藏中部农区藏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研究该神山祭祀仪式,对理解、保护和发展藏族传统文化具有相当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山海经》被称为"上古三大奇书"之一,其中记载的祭祀礼制内部一致性很高,大多确凿可靠,对于研究古代的山神祭祀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多不被人所重视。文章对《山海经·山经》中的"祠""瘗"和"婴"等三个祭祀动词,参以上古传世文献和出土甲骨文等材料加以考释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如果将孟子所说的"七十者可以食肉"(<梁惠王上>)一语,放在中国古代社会史与饮食史的脉络中加以考察的话,那么,探讨显示"七十"之龄是中国古代人的生命历程中从公务退休告老的阶段.古人年届七十就受到尊养,但古人也强调年龄必须与个人精神修养与时俱进,所以孔子以"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人生最高境界.古代中国社会一般庶人生活资源有限,平日以疏果佐食,只有在祭祀或庆典时,才得食肉,因此,孟子认为"七十者可以食肉",就是"王道"政治的理想目标了.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曾以盛发高髻为美,因而在祭祀中戴假发是对参祭妇女的仪表要求之一。根据《周礼》及相关记载,《君子偕老》中出现的"副""象衣""翟""展"是王后在祭祀中专用的假发和服装。从祭祀的角度理解《君子偕老》,可以对诗歌有更深地认识。  相似文献   

5.
"礼乐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质."瞽矇",精通各种音乐,熟知各种祭祀礼仪,他们在上古礼乐文明诸多的活动中表现突出,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对礼乐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通过对古代音乐文献相关记载的梳理,可以发现瞽矇与音乐的渊源:他们是古代乐官的一类,地位很高,在礼乐活动当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政治教化、历史传承、音乐教育等多方面承担重要职能.  相似文献   

6.
金沙遗址出土象牙的由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沙遗址出土了大量的象牙,数量之庞大,在考古史上是从未有过的惊人发现.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这些象牙很可能是本地所产,其用途是古代蜀人在祭祀活动中使用的祭献之物.  相似文献   

7.
关于李约瑟及其"李约瑟难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古代科学虽有其弱点,但不能由此否定中国古代科学之成果,不能套用近代科学的标准去评判中国古代科学成果;批评了中国古代无科学的观点以及修改"李约瑟难题"和"李约瑟难题"是伪问题的论点.中国古代有着光辉的科学成就和先进的自然观、科学观、方法论.这正是中国古代文明得以灿烂并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附近,把吉村高山汉现存的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的延续和发展.把吉村的古法造纸包括砍竹、浸泡、淘洗、舂料、打槽和加"滑水"、抄纸、压纸、晾干、揭纸等工序,与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的造纸工艺流程十分相似.把吉出的纸又称为"火纸",主要用于祭祀鬼神.把吉古法造纸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应做好其保护、旅游开发的规划和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9.
"冬"与仫佬族源流追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仫佬族社会中,至今仍存在一种叫"冬"的社会组织,它源于原始社会的家庭公社,原是仫佬祖先共猎共耕,平均分配的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在仫佬人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冬"具有祭祀祖先、凝聚族人、容纳异族、管理社会等功能."冬"蕴藏着诸多仫佬古代社会的秘密,是探索仫佬族源流的一把钥匙."冬"所以能延伸至今,是因为在其历史长河中完成了"冬"文化和汉文化的磨合与交融,有效地吸收汉文化的精华,抵御大汉族主义的欺凌,推动本民族的发展进步.在当代,"冬"已回归其传统的祭祀组织,功能日渐削弱.  相似文献   

10.
"义"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儒家将它作为自己的思想纲领,而且墨、道、法等家也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本文主要探讨"义"的起源问题,认为"义"起源于原始的祭祀活动.通过探讨,使读者认识到"义"作为约束人们社会行为的原则,是起源于原始祭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1.
<说文>释"穆"为"禾",义甚笼统;训" "为声,又与<说文>训" "从 得声不协.文章从钟鼎文中找出结构与"穆"相同的縣(懸)字为例,证明穆字义非禾属.穆为合体字,会悬钟和鸣之义,所从"禾"乃"木"之形讹.为何中国古代要用昭穆来命名祭祀秩序?文章指出"穆"源于音乐的和美,而和美的乐声应该遵从音律的规则,故昭穆寓意古人效法有序的音律以规范人群的和睦.  相似文献   

12.
"礼乐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质。"瞽矇",精通各种音乐,熟知各种祭祀礼仪,他们在上古礼乐文明诸多的活动中表现突出,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对礼乐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通过对古代音乐文献相关记载的梳理,可以发现瞽矇与音乐的渊源:他们是古代乐官的一类,地位很高,在礼乐活动当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政治教化、历史传承、音乐教育等多方面承担重要职能。  相似文献   

13.
古代中国是一个典型的植根于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宗法社会.祖先崇拜观念在古代中国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祖先崇拜抽象观念的物化形式,宗庙即是古代中国用于祭祀祖先的礼制性建筑.  相似文献   

14.
汉字是汉民族文化的载体,它的形体构造与演变过程记载了华夏先民观察探索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思维成果和心智轨迹。通过分析汉字的本体结构和发生系统,对《说文解字.木部》进行文化学考察,揭示了木文化在中国古代日常生活、农业种植、房屋建筑、军事刑罚、祭祀丧葬等方面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说文解字>(下简称<说文>)是一部从文字训诂而映射至百科万物的汉字文化库."示"一部字反映了古代的祭祀文化和古代祭祀制度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关于"诗"字的本义,古今不外两种解释,一是"志也"说,一是主祭者之"言"说,但这两种解释均有偏失。据"诗"字古文""为会意字及"ㄓ"指祭祀,可知""字的本义即ㄓ之祭祀中的"言"。上古祭祀一般为歌舞或乐歌祭祀,那么,ㄓ之祭祀中的"言"即歌,""("诗")之本义即祭歌。"诗"与""、""二字,在字义和造字上可以相互发明。"诗"字本义为祭歌,可证于"诗"在《周礼.春官.龠章》中的使用,还可证于《诗》。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重口供、轻证据"的司法理念,对古代裁判文书制作产生了只写口供,不写证据的影响。近代"重实体,轻程序"的司法理念,又导致裁判文书只写出事实、证据而忽视对事实的认定和证据的采信与及裁判结果形成的表述。在"实体与程序并重"的现代司法理念下,我国裁判文书应改革目前状况,加强对证据采信、裁判结果形成与诉讼情况的表述与反映。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中国古代文书作品从夏商周到清代末年(1911)的发展历程,论述了中国古代文书作品具有的几个特性:鲜明的政治性和实用性、写作者亲身参与的实践性、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与互动性、反映社会生活与记录历史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美学,老子所谓的"大象无形"之"象"之所以成为一个基元范畴,就在于它是构成宇宙自然的生命本原"道"、"气"的呈现,包孕有"道"、"气"一体,宇宙万物和舍交通、交相构成的生机和活力.中国古代美学这种对"象"的规定,实际上也引发了中国古代美学意境理论.意境美学思想可以说最早就明确包含在老予"道"、"气"、"象"的哲学中,包含在老子对"大象"之"象"富有生机活力的哲学规定和描述中,并规定着意境所要透过"境"以表现着的模糊心态.  相似文献   

20.
日本学者小畑薰良于1922年在美国英译并出版了《李白诗集》,影响巨大.闻一多与他就中国古代诗歌翻译的讨论分别提出了"灵芝"译论和"海变"译论.两人的译论显示了中日学者不同的翻译观,即面向中国的翻译观与面向世界的翻译观.这两种翻译观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翻译价值认知不同,对中国古代诗歌向外传播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