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管人们对公平如何理解,中国的教育与高等教育存在相当或严重的不公应该是一个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2.
失业在我国仍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当前的失业中存在着大量的不公,如城乡差别性失业不公、体制转轨性失业不公、被排挤性失业不公等.这些不公给失业者带来诸多不良影响和伤害,是导致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应当尽快制定和实行切实有效的措施治理失业不公,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实现正义公平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唤,是党和政府“十二五”工作根本出发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当前,教育不公已成为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社会问题之一。成人教育具有大众化的性质,可以为弥补教育不公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独立学院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矛盾中产生,在公办和民办之间呈现出若即若离的特点.独立学院的自身特点是否会加重目前高等教育不公的现状,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该文认为:从中国的国情看,独立学院的存在,不但没有破坏教育公平原则,反而是增进了教育公平;从公民接受教育机会均等的角度看,独立学院与公办高校可能实现教育公平的互补.  相似文献   

5.
有关财政教育支出偏差与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增加教育经费支出和改进经费管理方面 ,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 ,但同时 ,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矛盾。穷国办大教育是中国的现实 ,教育经费短缺是制约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政府投入不足则是我国教育经费短缺的根本原因。从国家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构成中的地位来看 ,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国家教育投资主渠道的作用 ,以弥补家庭和社会对教育投资的不足 ,保证整个教育的正常发展。资金保障是加快教育发展步伐的基础 ,没有足够的资金 ,实现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6.
社会不公日益成为我国政治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关于我国为何出现社会不公,目前国内学界主要有五种解释。作为转型中的大国,我国所面临的社会不公问题必然是综合型的,导致我国社会不公的因素也必然是多种多样的。从政治学的角度看,我国的社会不公,是政治领域利益表达不平衡造成的,这种失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弱势群体在政治领域处于失声状态,缺乏有效的机制合法表达其正当的利益诉求;二是强势群体拥有丰富的资源,运用不同的策略,对政府的决策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我国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一方面要提升社会弱势群体的政治影响力,另一方面则要有效限制强势群体左右公共政策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能否办好教育,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如何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我国一项基本的教育政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客观要求。因此,从剖析教育公平的内涵着手,分析教育不公的种种现状,以此探求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之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也真正体现了广大人民实现中国梦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8.
时间:2005年6月19日地点:北京师范大学主题: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论坛)不管人们对公平如何理解,中国的教育与高等教育存在相当或严重的不公应该是一个社会共识。这里,我先做一些前提性的说明。我们这次论坛的题目叫“推动教育公平”。我觉得这是一个正面的说法。其实我更愿意反向  相似文献   

9.
对公共产品短缺现象的困惑和释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处于急剧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存在着严重的公共产品短缺现象。我们今天面临的是一方面政府资源迅速增长、一方面公共产品愈益严重短缺的矛盾。从政府财力适应社会公众对公共产品的需求角度讲,政府财力资源不是约束我国公共产品供给的主要原因,我国公共产品的短缺现象存在着直接动因和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家政服务业进入市场运营已近20年。然而,被誉为阳光产业的家政行业始终困陷于劳务人员短缺的"瓶颈","保姆荒"已荒了10数年。长期以来,城市并未认真看待"进城家政女工"承受的"行业非正规化"带来的劳务者权益得不到保障、城市的市场立场对弱势者不公、市场话语一直压抑并创伤着从业者心理等问题。而且,今天家政服务的雇佣关系中,仍然残存着许多等级制度的陈陋旧习。只有"处于失语状态的保姆们"的劳动价值、劳动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制约她们发展的问题一一解决,雇佣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谋求整合,家政服务的劳动岗位才可能对求职者产生"磁力",家政服务业也才可能最终度过"荒情",名符其实地成为益国益民的"阳光产业"。  相似文献   

11.
司法公正是法治社会的内在要求 ,然而我国存在着的司法不公现象却相当严重 ,它影响了我们对建设法治社会的信心 ,也成为法制改革的核心。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司法不公的原因 ,试图寻找司法公正的途径 ,建议以司法程序为切入点进行司法改革 ,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2.
延边地区现已形成了各级各类教育齐全、受教育人数占社会人群比例较高的局面。但是 ,延边地区的教育与全国的教育一样 ,仍然存在着经费短缺的矛盾 ,各级各类教育应该从产业化思维的角度考虑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 ,贵州苗族聚居区女童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与全国、全省及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女童教育相比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贵州苗族聚居区女童教育普及的严重滞后性 ,使其成为义务教育在贵州普及的重点及难点。在影响女童教育普及的众多因素中 ,如果说家庭贫困及国家教育经费短缺是影响女童教育普及的根本的、决定性的因素 ,那么 ,苗族传统习俗则是影响女童教育普及的深层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任远 《社会科学论坛》2003,(12):111-112
在推行市场经济改革的过程中,作为市场经济内蕴之天然趋向的功利主义、利己主义和消费主义日益浸淫着社会的肌体和人们的意识观念;社会大量滋生的腐败不公、道德滑波乃至道德危机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伦理抉择。而目前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实用专业教育、轻人文精神培育和重知识、轻素质的倾向,使得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品德修养日见淡漠。在这样的情势之下,对当代大学生深入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异常鲜明地凸现出来。然而,实际上,一方面大学生需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另一方面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实践却难以达成这样…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人才短缺的国情特点当前我国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和各方面人才短缺之间的矛盾极为突出。基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及较低的人均文化教育水准,加之受过高等以上教育者占人口比例的低下,因此此类人才资源的流失对国家的现代化影响也就显得更大。尤为重要的是,中国不但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人才外流”现象,还存在着“人才断层”和“学科断层”的国情特点。由于改革开放前多年的对外封闭,尤其是文革期间教育和科研所遭到的严重破坏,中国蒙受了不止一代人的损失,加上恢复高考后第一代科教人才的“出国热”与“下海潮”,致使当…  相似文献   

16.
贫困问题与当代中国的贫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贫困问题是当今中国社会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中国贫困问题的明显特征是:1.中国社会同时经受着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的双重困扰;2.相对剥夺感强烈;3.贫富差距过大;4.中国的贫困问题还有很大的生长潜力;5.中国贫困者对于政府的依赖程度较高。贫困现象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负面效应是:1.限制了社会成员潜能的开发;2.阻碍着工业化进程的顺利推进;3.诱发了社会不公现象的生成;4.不利于民主化建设进程的推进;5.不利于现代文化的成长。  相似文献   

17.
评比是学术的鸦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东田 《云梦学刊》2004,25(4):22-23
评比是学术的鸦片!这决不是什么危言耸听,而是我们学界的真实写照。当前,制约中国学术发展的最大瓶颈,是学术评价的不公。而评价不公就在于我们搞的不是学术评价,而是学术评比;不是真正的学术,而是“评比学术”;不是评比为学术服务,而是学术为评比服务。毫无节制而又不断加码的学术评比,已将我们学界一歩一歩推向万劫不复的无底深渊。一所谓“评比学术”,就是所有的学术活动都围绕着“评比”的指挥棒转。批评是学术的生命,尤其人文社会科学,只有在充分的批评中才能体现其价值,才有可能得到较为公正的评价。但是,名曰“评价”实为“评比”的…  相似文献   

18.
陆礼 《中州学刊》2007,(4):123-127
维护行走秩序并诉诸法律,这是一种公共理性、公共善,具有伦理正当性;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与城市道路资源极其紧缺等特殊因素,众多潜在的“行路违法者”使交通管理者陷于“法难责众”的伦理困境。“行走守法”的伦理尴尬,源于现有交通模式所蕴涵的交通权益不公之伦理冲突。“行走守法”的伦理悖论,呼唤着中国城市的现代理性交通。  相似文献   

19.
自匈牙利经济学家亚诺什·科尔奈的《短缺经济学》问世以来,围绕着社会主义经济中短缺现象和本质归因的讨论十分热烈,特别是短缺归因的争论在我国学术界更是激烈。这不仅仅是由于短缺理论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理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于对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设计和政策贡献有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教园区教育资源共享机制运行状况浅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教园区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创新,是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进程中以集约化的方式来解决高等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短缺的一种可行途径。政府、高校、学生作为教育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者、需求者,共同影响着高教园区资源共享机制的形成。投资效益最大化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是政府的目标,各高校的目标是形成各自的比较优势和特色品牌,而学生的要求是在既定教育成本支出下获取更高的教育收益。高教园区教育资源共享机制要求各个高等院校提供开放式的教学,而专业群是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基本载体。通过对下沙14所院校学生的实地调研所得到的结果对进一步深化园区的资源共享机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