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毋庸讳言,从生命科学角度讲,因为染色体的原因,"神人"支格阿龙不可能由"鹰或神鹰或神龙鹰"感孕而生;人也不可能由"龙"抚育成长。目前,彝族英雄史诗《支格阿龙》在翻译成汉语时或彝族后代在传承过程中,都把文本中的"dit氐"翻译或解释为"雕或鹰",这种解读有些偏差。史诗中让濮莫妮依感孕的"鹰"和哺育支格阿龙成长的"龙"分别象征什么?它要向后人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文化寓意?本文从生命科学角度窥探《支格阿龙》,提出"鹰"是男根的象征,"龙"与汉文化相通,是男人的图腾物之观点。以求文献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解读。  相似文献   

2.
小组向前冲     
李爽 《新少年》2020,(1):20-21
早听说铁岭市银州区第七小学的六年一班很有特点,慕名去拜访班主任陈红老师。'"其实我不怎么管理学生,咱班49名同学,我也就管12个。"陈老师语出惊人。原来,陈老师是用分组评比方式管理班级。先挑出班里12名成绩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即一号组员,每组必须有一名在学习上最需要帮助的四号同学,二三号组员自由组合。  相似文献   

3.
儿童与他人的关系是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微系统"(1),直接决定着儿童的健康成长。了解幼儿眼中的"重要他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儿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由于儿童身心尚不成熟、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因此主题绘画成为幼儿自我表达的一种有效方式。实施"我喜欢的人"主题绘画活动并收集、分析幼儿的作品后,发现对幼儿产生影响的"他人"按照重要程度依次为父母、同伴和教师。在幼儿的笔下,父母形象高大、穿着时尚、笑口常开,"陪"我一起玩;同伴与我一样高,"和"我一起玩,且男女同伴有区别;教师则呈现外表漂亮、多才多艺、所处位置中心化以及"教"我做游戏等特点。这启示我们,要积极发挥幼儿生活中"重要他人"的作用:父母应当扮演好幼儿前进道路上"引导者"的角色;高度重视同伴作为幼儿发现自我的"平面镜"功能;教师要努力成为幼儿生活中的"百宝箱"。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活动课教学中,"尖子生"、"学困生"、"问题生"很容易给老师留下深刻印象,而"中间学生"往往成为被遗忘的"灰色儿童"。然而这些"中间学生",可能是"优秀生"的后备军,也可能是"学困生"的预备队。因此,在数学活动课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中间学生",才能使每个学生享受平等教育的机会,使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在交流中,"尊重他人"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但要尊重对方表达思想的权利有些中国人说话太尖刻在参加一次商务聚会时,有一位外宾很礼貌地问一位以前就认识的中国朋友:"当你有空时,你愿意和我一起谈  相似文献   

6.
正师母曾经对孙老师说:"你的学生神经都不正常!"至少基本如此。比如我就不正常。那一年,还是大学三年生的我被孙老师推荐参加一个笔会,我竟在会上打起架来了。文人相聚,应该流觞曲水、弦歌盈耳,竟然动粗,简直斯文扫地。据说,笔会组织者因此给了孙老师一句评语:"有其师必有其徒!"孙老师至今还喊冤枉,说他再怎么也不至于去动拳头。但据说孙老师跟人辩论,也曾经辩到挽起袖子的。即使不动拳头,他的语言也如子  相似文献   

7.
正在一个人的漫漫人生路中,对其成长起着极大作用的一是父母,他们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乃至人生轨迹的走向,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二是老师,"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一位好老师,其高尚的人格、崇高的威信、渊博的学识、端庄的举止、刚毅的志向,会在学生心中打下深刻的烙印,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不知不觉中受到正面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具备坚强的意志与自制力。在卞建鸿校长心中,就有这么两位老师——他们就像两座灯塔,指  相似文献   

8.
职场三步曲     
读书不就是为了工作吗?能把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我真的很开心。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平坦顺畅,总会在峰谷问徘徊,有如一曲跌宕起伏的三重奏。"说我是人才,那是母校老师抬举我了,比我优秀的校友有很多。"林捷如是说。前奏曲林捷是上海市园林中专2000届园林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他至今清晰地记得,2004年2月中旬踏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天。那是一家园林绿化  相似文献   

9.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应具备的语文素养,就是在语文试卷中,阅读题所占的分值,也是相当的高。这要求我们语文老师,不管从学生的将来做事,还是为了学生"应试",都应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但是,阅读教学在广大农村的状况令人担忧。近年来,农村师生中有些"资质者",都涌向了城镇,致使农村学校中师生优秀者极少,甚至面临老师紧缺,学生大多停留在小学水平的令人头痛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教师、家长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教师与家长关系的存在是以学生为纽带的,因此,发生在家长与教师相互之间的社会行为对正在成长的学生必然会产生影响。由此从生态学的视角探讨在亲师关系中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两个微系统(教师与家长),从而挖掘出对青少年的发展造成潜在影响的环境因素,并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把握这些因素,寻找出它们变化、发展的规律,同时运用这些规律促进青少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前,我很喜欢郑渊洁老师写的童话,他写的作品非常有趣,想象极为丰富。我也一直有个心愿:能见到郑渊洁老师。但有很多人嘲笑我说这是不可能的事。哪知,老师说:"10月16日,郑渊洁老师要到我们学校来讲座。"顿时,我们班人声鼎沸,有人说:"太棒了!"也有人说:"希望这天早日到来。"  相似文献   

12.
不到现场,不揭开神秘面纱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于借班上公开课,我有了个"怪癖":拒绝事先与学生沟通,甚至吩咐原任老师不要透露本人任何信息。即使是参加重要赛课或大型研讨活动,  相似文献   

13.
行为哲学是巴赫金美学、文艺学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的哲学基础。这种行为哲学强调人的行为必须"应分"(应承担责任),而行为世界的建构实质上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人的具体存在方式是:在言语交往中的存在、与他人对话中的存在。人的存在是交互性、对话性的。"外位性"是巴赫金人文科学研究,尤其是其"主体间性"思想的方法论基石。"外位性"即"我用他人的眼睛看自己,以他人的视点评价自己",其实质是强调审美活动中不同主体的交互性、对话性。"主体间性"是主体的审美观照方式,即不同文本(表述)之间、作者与主人公之间、读者与文本之间(包括当代读者与历时性文本之间)、不同民族文化之间都是处在相对的"外位"而进行交往与对话。  相似文献   

14.
当今的中国教育,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习惯于"一俊遮百丑"或"一丑盖百俊".在这种评价方式的作用下,有些老师对那些学习成绩差、行为规范表现不良的学生往往带有"偏见",甚至"鄙视".这部分学生在老师的"鄙视"和家长的逼迫下,年复一年几乎毫无自信地在校园里度过.校园生活带给他们的不再是欢乐和温馨,而是无穷无尽的担心和恐惧.由于长期的"鄙视"、"打击"、"扼制",他们的自尊几乎荡然无存,自信也毫无踪影,剩下的便只有自卑了;但又受自尊心的驱使,他们便"破罐子破摔",于是,"后进生"就产生了.  相似文献   

15.
"数的认识"的教学应该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物,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在数学教学中有机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可以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也可以使复杂的问题条理化,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理解概念。数感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虽然有些学生的数感可能是与生俱来的,但是更多的是后天的"养成"。教师要站在儿童的角度,为儿童设计"学",和儿童一起寻找认数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16.
学生的精神     
2001年秋,我给华南师范大学01级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讲授《教育概论》。这个班的学生出奇的对学习怀有热情。这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的听课方式是“老式”的、“传统”的,甚至显得有些“不成熟”,比如很多人约好了似的很整齐地望着老师,很像后来一位老师告诉我的“朵朵葵花向太阳”。这很容易让站在讲台上讲课的老师感到虚荣心得到满足,尤其是我这样长期讲究虚荣  相似文献   

17.
青年学生创业,有些人局限于"创"字,自己创不出新的东西,又不屑走别人的创业老路,苦于没有创业机遇;另有些人则局限在"成本为王"的观念上,认为没有资金无法创业……其实,青年学生创业可以整合创新,而通过整合产生的创新往往会触发创业的灵感。青年学生创业,完全可以从身边找到灵感,找到机遇。有些青年学生喜好做大事,设想的创业项目多是高科技产品或服务,希冀对产业格  相似文献   

18.
刘震云的小说《单位》和《一地鸡毛》是单位题材成长小说的经典。主人公小林从刚入单位的大学生逐渐成长为合格的单位人,其中蕴含着成长主题:成长的主体经过他人的命名和自我的定位,认识到"成长"在单位中的必要性以及它与改善私人生活的关联,逐渐由被动改造到主动改造。在这一"成长"历程中,小林通过对单位等级秩序的认同而逐渐成长,单位也通过特有成长仪式而接纳考验合格的他。  相似文献   

19.
"他人审美鉴赏的不可替代"始终在瓦解着审美共通感的基础,这也成为康德美学遗留下的一大疑难。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乃至萨特等人的思考,使得"他人"浮出思想的地平线,但是由于未能逾越出"唯我论"的局限,他人最终成为自我的尖锐对立。梅洛-庞蒂在对胡塞尔的相关思考进行深度开掘后,通过身体现象学确认了"他人与我"的身体间性关系,从而为审美共同感及他人"神圣不可侵犯的优先性与超验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教师是一种资格.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资格.   有些人有这个资格,比如,他自己快乐,也允许他的学生快乐.有些人没有这个资格,比如,他自己一直过得很苦闷,他也希望他的学生和他一样过得很苦闷.如果哪个学生过得特别开心,他就立刻警觉起来,认定那个学生很可能是个“问题儿童“.你看,这样的人就不适合当老师.有一种人,你只要看看他的那张脸,就知道什么叫做“悲剧“,你说,这样的人要是不幸做了教师,是不是很危险?如果你不幸正好有这么一副比较危险的长相,只要你不介意,我就建议你赶紧改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