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人类社会不平等的核心问题。但是,把私有制和阶级的存在定为社会不平等的决定因素并不意味着把社会差别和社会不平等等同于或简化为阶级对立。社会结构不单表现为阶级结构;社会差别超越阶级差别,进一步决定着社会结构。即使是社会主义社会里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城乡差别以及其他各种差别,就其社会质量而言,也都是由这个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尚存的阶级及阶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社会差别贯穿一切阶级和阶层,并反过来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些差别的逐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家政服务市场已经多年受困于保姆荒,主流经济学虽然用供求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解释,但其提高工资的对策并未能有效解决保姆荒。主流经济学的社会性别视角缺失决定了在其理论范式内根本无法建立一个赋予女性平等经济地位的理论,家务劳动中感情与道德的投入是市场根本无法衡量的,其价值长期被低估。女性主义经济学除对保姆荒的分析赋予社会性别视角外,还引入阶级分析的观点,充分考虑了社会性别平等与阶级平等的密切关系。保姆荒暴露的市场失灵要求重新评价家务劳动的社会价值,摆脱西方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模式的影响,在追求社会性别平等与阶级平等中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3.
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工人阶级政权和劳动者不受剥削地为自身利益劳动;没有阶级对抗和剥削但还有阶级、阶级差别和其他社会差别;人民在马列主义政党领导下通过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有意识地掌握自己的社会化过程——这些是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由于工人阶级与集体农民、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结成联盟,社会在政治和道德上是统一的;各阶级、阶层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还存在和再生着不同的甚至矛盾的利益;在通过按劳分配原则使个人和集体利益以迅速发展生产力和提高社会劳动效率、效益为总目标方面,物质利益起着特殊作用;在各国和各民族之间发展平等友好关系,在国际合作中建立以和平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共同体。这是在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过程中产生的事实。到了发达社会主义社会,它们已经具  相似文献   

4.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但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公平正义与以往各种社会形态下有产阶级所说的"公平正义"又有着质的不同。国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对马克思主义平等与公正的争论,对于我们今天厘清社会主义的平等、公平、正义与以往阶级社会的平等、公平、正义的区别,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有启示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尽管目前苏联社会的阶级差别越来越小,但是还存在着两个社会阶级,这是社会现实。在这里,两种社会主义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合作社(集体农庄)所有制的存在是决定性的因素。不考虑合作社所有制和制约它的集体农庄的特点,就不会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同样,也不能预测集体农庄农民将来作为阶级能否完全消失。不过可以肯定,到2000年或者到21世纪初,集体农庄农民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平等阶级依然会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社会发展现是社会协调持续的发展现,是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公正二者统一的社会主义发展观。经济发展与社会公正的统一,就是共同富裕。(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规定,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公正规的集中体现。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和最终归宿是共产主义社会,即经济高度发达,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按需分配的社会。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一方面,拥有比资本主义社会发达得多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则是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无论社会主义社会还是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7.
阶级解放和民族解放的辩证法社会主义自治是阶级解放和民族解放统一的内容及具体的历史形式.它是个别和一般、阶级和民族的辩证统一,是以工人阶级解放为基础的社会民主制度.迄今为止对工人阶级的压迫从来都与官僚主义和资产阶级势力不无关系.这两种势力导致了民族的不平等并产生了民族主义,而任何一种民族不平等都限制了作为历史主体的工人阶级实行自治.因此,阶级和民族的辩证统一及其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关系中的实际体现具有战略意义;工人阶级解放和民族解放在本质上的相互制约性,对人类解放及共产主义未来都具有根本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道德是人类确立自身和评价他人的重要工具。道德是由教育、传统和习惯形成的人们能够自愿遵守的行为准则.在人类历史上,道德始终作为一种巨大的力量调整着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然而,道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发展而变化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道德.那么.社会主义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道德呢?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谈一点看法.关心集体公私兼顾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社会制度,它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在这种经济条件下,要求人们对公共事业极度关心,以个人…  相似文献   

9.
一社会主义,是新时期艺术道德的本质特征。自人类社会产生不同的阶级以来,在一切阶级社会里。人们的道德观念、道德评价的标准,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道槐规范、道德原则,都是为其一定的阶级、一定的社会服务的。毛泽东同制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不仅指出了无产阶级文艺方向.同时也为广大艺术工作者明确了社会主义文艺的道德准则。当前,我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正在形成一个开放的整体,整个现代文明包括精神文明也形成了一种开放的文明。现代文明是在互相渗透,互相影…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社会的伦理道德问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探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课题。正是为了这个目的,拙文试图就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结构,以及承认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与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关系等问题谈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一道德是人们社会关系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现实的经济关系的反映。恩格斯说:“一切已往的道德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人们自党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  相似文献   

11.
各种宗教不仅有其自身提倡的道德,而且其强调道德修养、持戒和维护道德尊严的信条、手法,远远超过一些非宗教的伦理学派。宗教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服从于阶级需要,适应于一定时期一些人们的心理,对于教徒有巨大的约束力量。检讨宗教道德的动机与效果,离开阶级实际利益分析的空谈说明不了问题。在我国现实条件下,社会主要矛盾已不是对抗性阶级矛盾,宗教道德的许多信条、戒律,作为人民内部的一部分信教群众行善去恶、遵法守纪的动力,其个人动机和社会效果都是良好的,这是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协调的根据。必欲从动机上计较有神、无神之别,科学、迷信之分,是“左”的残余作怪。宗教道德与共产主义道德有本质差别。在社会道德总体中,共产主义道德属最高层次,宗教道德属较低层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它正经历着一个发展与扬弃的过程。共产主义道德不包括宗教道德,宗教道德也不是共产主义道德的补充。今天,对宗教道德,应本着求同存异、因势利导的原则,促使其在信教群众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按劳分配学说是以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经济为立论前提的。现实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社会成员都有社会主人和自己劳动力所有者两重身份,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力价格分配,这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实现劳动力个人所有权的经济形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具有多样性,复杂性,除通常的按劳分配外,还有经营收入、资金收入,都不能简单否定。企业工资改革应选择“国家控制市场,市场调节工资”的模式,采取适当的过渡办法,分几步进行。  相似文献   

13.
单纯从生产关系出发,尤其单纯从局部所有制出发是不可能科学地说明按劳分配问题的。从事实出发是一切研究工作的出发点。要说明按劳分配问题就必须从客观存在着的社会主义制度出发,就必须从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经验和今日现实出发,还要从辩证的方法出发,这样才有可能对按劳分配问题做出科学的说明。  相似文献   

14.
起点平等来源于现代社会人们对人人生而有别这一社会现实的道德反思。起点平等不推崇平均主义,它旨在减少或降低社会偶然性因素对人们前景的影响,给人们提供相类似的初始资源和发展机会,从而为他们展现同样的成功前景。起点平等也不反对竞争,它试图构建一种公平的竞争环境。应该说,起点平等是结果平等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不能保证起点平等的社会很难实现结果平等。起点平等维护了人的尊严和社会公正,它不仅要求保障每个人都享有生命权、健康权和受教育权,而且要求遵循正义原则进行适度的政策倾斜。实现起点平等,市场无能为力,个人或社会团体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而政府则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这是由政府自身性质和能力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基本原则。正确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必须处理好劳动和报酬的关系,使劳动者能够实现多劳多得,按劳取酬。劳动是报酬的基础,劳动量差别是报酬量差别的依据。只有承认劳动差别,才能承认报酬差别。林彪、“四人帮”不承认报酬差别,在分配上搞绝对平均主义,就是建立在否认社会主义存在劳动差别这一虚假基础之上的。因此,必须从理论上彻底铲除林彪、“四人帮”这一虚假基础,使劳动报酬差别反映按劳分配规律要求。  相似文献   

16.
既然有民族和文化的多元化,那么就将有社会主义的多元化.利益多元主义是其理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作者从对社会主义世界历史进程的回顾和反思中,批驳了传统的社会主义单一模式给实际历史过程所带来的后果和不利因素,论述了社会主义必然走上多元化的客观依据.(1)计划和自我管理.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这一问题:合理计划必然具有多样性;由于人们的社会需求复杂和多变,决定了"市场"的多种含义;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物质上的和事实上的不平等,导致了既在社会阶级内又超出阶级范围的财富转让的复杂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论述了社会主义计划  相似文献   

17.
传统按劳分配理论与现实按劳分配间存在较大差距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是消灭了商品货币关系,建立起单一全民所有制的社会。因此,这一社会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既不像资本主义那样按资本和劳动力价值进行,又不像共产主义那样按需分配,而是实行按劳分配。其主要内容是:对作了各项扣除之后的剩余产品,按照每个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参加分配。  相似文献   

18.
傅强 《创新》2016,(5):63-69
面对当代西方政治哲学领域中追求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的正义之辨,凯·尼尔森力求秉承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和阶级分析法,运用阶级分析法和反思平衡方法,强调机会平等是最小化的社会平等概念,对结果平等的追求具有可欲性与可行性,实现结果平等是保障人类自由的基础,是平等主义的最终追求。尼尔森的理论对于国家和政府保障机会平等、推动结果平等,彰显国家伦理,完善社会主义正义体系均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过去在分配方式的选择上,我们最大的误区就是原封不动地照搬马恩的产品经济型按劳分配模式,并把它作为区别于资本主义的一个根本特征,而极力排斥按资分配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社会主义实践在历经挫折而抛弃产品经济模式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之后,资本等生产要素必然要参与分配,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要结合起来。可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纯粹形态的按劳分配是不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的按劳分配理论进行重大的创新。一、重新确定按劳分配主体马克思明确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价值就成了企业之间基本关系的表现形式。因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价值规律而不是斯大林的那个传统的定义。但其表现形式是净产值规律。一种社会经济表现为商品经济,说明人类社会还不可能有计划地直接分配社会总劳动时间。因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并不存在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规律。社会总劳动量在各个生产企业之间的分配还只能通过价值规律来调节。在社会主义现阶段,各种具体劳动还不能直接地用社会劳动时间来表示,这与马克思所说的按劳分配的前提有很大差距,因此如果说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里还存在着按劳分配原则的话,那它也是通过价值规律作用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