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0年代初以来的10年中,随着新方志编纂工作的全面开展,方志学研究也形成了热潮,并陆续问世了一批优秀的方志学新著,其中包括路遇先生的《人口志编纂学》。 路遇先生是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员.从1986年到1991年,他受山东省地方志编委会之托,组织山东省8个单位的20多位专家、学者和富有经验的实际工作者完成了《山东省志·人口志》的送审稿。在此期间,他对如何编好人口志问题进行了艰苦的探索,陆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最后著成了《人口志编纂学》。因此,《人口志编纂学》是路遇先生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潍坊市从去年一月开始,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组织五十多人编写了一部全市的人口志和十二个县、市、区的人口志。在  相似文献   

3.
“人口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的理论解释穆光宗1.引言眼下,对“人口与发展”问题的关注已成为全球性趋势。例如,1994年9月在埃及开罗召开的举世瞩目的世界人口大会的会议主题就是“人口、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的发展”。“人口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这一重要...  相似文献   

4.
1.背景人口问题本质上是发展问题。目前,对“人口与发展”问题的关注已成为全球性趋势,譬如,1994年9月在埃及开罗召开的举世瞩目的世界人口大会的会议主题就是“人口、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Pop-ulation,SustainedEconomicGrowth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中国突出的人口国情和人口问题也倍受国内外有识之士的关注,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中国控制人口的目的在于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国也只有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中才能最终走出人口困境。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学术研究也空前活跃。这是…  相似文献   

5.
重新认识中国人口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新形势下中国人口问题需要重新认识:少生不是一切。解决现实人口问题的基本战略既要重视“人口论”,也要重视“人手论”;既要“节流”,也要“开渠”。生育控制中可能存在的两种负效应:欲速则不达效应和顾此失彼效应,并提请注意“没有或不利发展的控制”这种窘境的出现。中国需要的是一种在持续发展的框架内进行的人口控制,需要的是一种综合治理时代所必需的“大人口观”,需要的是“五位一体”的人口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发展是人类的永恒主题,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中,人口问题始终是影响最大的问题之一,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中,要实现四个现代化,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认识人口问题的重要性。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方针。”“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人口问题的重要性。”指出了人口问题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人口环境,而人口问题的解决则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人口问题是关系到民族生存与发展,关系到…  相似文献   

7.
人口多是中国现代化的主要障碍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 回溯一下近20年来的中国人口学史,我们不难发现:人口与现代化的关系虽然十分重要,但在研究中却常常被忽视,以致于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和认识进步几乎是微不足道。与此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对人口问题作简单化理解的做法并不鲜见。譬如,将人口问题只是归结为人口数量问题,而数量问题又常常被简单化为生育问题。结果,在不少中国人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的误解:似乎“人口过多”四字就足以概括中国人口问题的全部;似乎中国人口问题之所以严重,就在于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得还不够严格;而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人口问题,其出路也就在如何控制好人口。如是种种,莫不透出人口问题观的历史局限性。 所幸的是,一部分有识之士保持了足够的科学理性并对“人口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的论断产生了深刻的认同。毫无疑问,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人口过多”始终是一个突出的国情。人口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到底如何,这的确是一个既发人深省又充满挑战的话题。本刊举办这次论坛,并不奢望就此达成共识,而是试图打开视野,对“中国人口多”的实情  相似文献   

8.
书讯     
《田雪原文集》(四),日前由红旗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入的40多篇文章,主要是2001年以来作者在人口发展战略、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新作,此外是人口学科建设、为好友撰写的序和绪论,以及前三本《文集》没有收入的。“科学发展观与人口发展战略”等20多篇文章,阐发了21世纪中国面临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流动人口和出生性别比“五大人口高峰”相继到来新的人口态势,适应这种态势和“三步走”人口发展战略,第一步已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完成,生育率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第二步稳定低生育水平直至人口的零增长,预计可在2030年…  相似文献   

9.
背景2005年年初,在北京召开的“两会”期间,一项《关于建立人口准入制度,控制人口规模,保持人口与城市资源平衡》的建议引起了轩然大波。在随后的日子里,媒体和网络显示了其推波助澜的力量,代表着不同利益阶层的各种声音纷纷响起,矛头直指“人口准入制度”。2005年8月6日,北京首场“十一五”规划建言会举行,40名来自不同行业的市民代表围绕“如何解决北京越来越多的人口问题”献言献策。作为解决北京人口问题的一条可能的途径,“人口准入制度”又一次成为议论的焦点。在论争的纷嚣中侧耳倾听,几个关键字最为响亮,它们是:“外来人口”、“城…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密切注意人口发展问题。他在总结我国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经济发展和人口发展实践的基础上,不止一次地提出人口多的两重性,“人”的生产和“物”的生产应互相协调发展,人类要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增长,以及广泛  相似文献   

11.
在邓小平人口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伟大的成绩。邓小平同志多次论述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口非控制不可的道理,同时又指出计划生育只靠行政命令不行,要进行说服教育。近年国家计生委抓紧落实“三为主”、推行“三结合”、实现“两个转变”,不断摸索...  相似文献   

12.
当前普遍存在的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已成为计划生育管理决策及人口调查和人口研究中的“瓶颈”环节;克服这一“瓶颈”,则成为促进计划生育工作有效开展,推动人口研究走向深入之必须。基础人口数据质量问题的严重性,在很大程度上与数据收集和人口调查过程中存在的表面化、肤浅化倾向有关;重视和完善基础数据的收集工作至为重要。近年来人口学研究的定量化趋势日益突出,同时,研究中存在的“技术迷信”倾向值得注意。探索调查研究的新思路,开展有效的定性研究以为定量研究的深化和补充,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现阶段人口调查和人口研究深入发展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世界上具有人口记载最早的国家。《文献通考》载“禹平水土为州,人口为千三百五十五万三千九百二十二”(约为公元前22世纪末)。《后汉书·郡国志》载西周极盛时(约为公元前11世纪)全国人口一千三百七十一万四千九百二十五,比夏代多一十六万一千人。以后到战国末期,秦及六国总人口还不过一千二百多万。先秦时代二千多年,由于生产水平低下,又加战乱频仍,全国人口始终停滞在一千余万。 西汉时期,人口发展较快。从秦代的一千余万左右,历二百年间增加到五千九百多万  相似文献   

14.
近年,由制度经济学衍生出的各种“制度”问题研究和“制度”理念开始渗入国内多个学科领域。制度经济学经典文献中关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制度结构、制度变迁、制度安排等基本术语,已成为经济学界以及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在人口领域,事实上,“制度”也在不动声色地行使着它们的威力。我国在全国普遍实行计划生育之前,  相似文献   

15.
《东北亚区域人口与发展》是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系列著作之一,由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胜今教授和尹豪教授主编,近日已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 人口与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人口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发展问题,人口问题的本质也是发展问题。本书以东北亚区域为研究对象,从人口与发展、人口转变与经济发展、生育转变、死亡水平、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迁移、产业结构、城市化、婚姻与家庭、人口老龄化、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等不同侧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探讨。 在战后半个多世纪以…  相似文献   

16.
以回应西方学者Adrian Zenz有关新疆人口“种族灭绝”谬论为例,展现如何有效揭露和反驳西方对我国民族地区发展成就和政策的污蔑。从学术立场出发,根据新疆人口普查资料、统计年鉴和实地调研材料,全面描述分析新疆人口转变及发展;应用人口学理论和方法,揭露和批判“种族灭绝”谬论的知识和逻辑错误。研究结果表明新疆人口变化符合一般人口转变规律,伴随着新疆社会经济发展、制度法规落实、婚育观念改变,新疆人口生育水平必然会不断下降。西方对新疆人口发展的谬论无视人类人口转变规律、无视影响生育水平下降的多重因素、混淆人口学统计指标、错误使用人口预测中的重要参数等,无论是在问题预设、观点论证上还是在结论上都完全不能成立。西方对我国民族地区发展成就和政策的污蔑多为三段论式的“套路”:站在“意识形态”的制高点上,从“有罪推定”假设出发;在这个假设下选择性地收集“证据”和“材料”;最后对片面的“证据”进行错误的使用和解读,最终证明得出他们预先设定的结论。对新疆人口发展成就的展现、对“种族灭绝”谬论的彻底批判,有助于纠正国际社会对中国、对新疆的“偏见”,具有积极正面的现实意义;全面解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期,新疆人口...  相似文献   

17.
厦门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总人口117.56万人,其中厦门本岛的思明、开元、鼓浪屿、湖里四个区为厦门经济特区,人口刎.26万人。本文试根据“三普”和“四普”资料,对厦门市人口文化素质作些初步的分析。一、厦门市人口文化素质的基本状况“四普”资料表明,豆990年厦门市每十万人口中,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数为73714人,分别比全国和福建省平均水平多2852人和4403人,其中大学和高中的文化程度人口比全国和福建省平均水平多的多(详见表1),大学文化程度人口数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3倍,仅次于北京、上海、天津…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民以食为天”。食物主要来源于农业。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11亿多人口,9亿多在农村。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的比重。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纵观全球,人类社会自己造成的人口、环境问题,向人类自身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地球上的资源颇有不堪重负之势。因此,资源、环境、人口问题成为当今世界和国际社会普遍关  相似文献   

19.
人口学在中国的发展过程是曲折蜿蜒的.从本世纪初到承认“人口”是个问题的六十多年中,这门学科在高教研究机构中是忽视忽隐的,专门调查、分析和解释人口变动因果的阵容也是盛衰无常的.即在“人口”问题的定义和幅度上,见解也是反复波动的.这些往事是可以理解的.人口是政治、经济情况进退的主动变量,但也同时为政治、经济演变的被动变量.它们中双向相互  相似文献   

20.
上海在推进“四个中心”建设中,面临的人口问题日趋复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用新的视角和新的思路来研究和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