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的江西是一个宗族势力很强大的地区,又是一个农村社会很稳定传续的地区.这种宗族势力与农村社会的稳定有着紧密的关系,因为宗族有着一套很完备的自治机制,而乡绅掌控着这套自治机制,从而控制着农村社会稳定地传续与发展.故此.通过以清代万载县的第一大宗族--辛氏宗族为个案来解读这种自治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深入地剖析清代江西的农村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2.
清代江西育婴事业是社会各阶层共同拯婴的一个集中表现。本文试图从育婴经费的来源和增殖、经费的管理者和管理方式、经费的发放这几个方面来考察清代江西民间的育婴事业。同时指出经费短缺是影响育婴事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清代社会乡绅势力对基层社会控制的加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代不同的历史时期,乡绅势力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呈现出逐渐加强的趋势,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绅权大张之势。在清王朝精心设置的基层社会控制组织中,乡绅阶层由原来的控制对象变成控制主体,这个历史变动是随着清代社会结构的变迁而形成的,是清代社会结构变迁的历史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江西,历史上就富有“鱼稻之饶”,是全国主要产粮省之一。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如何探索江西粮食发展的新思路,乃是当前我省战略决策中的重大课题。我认为,要研究这一课题,首先必须对影响和制约江西粮食发展各种社会经济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扬长避短,确保江西粮食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5.
社会风尚表征着特定历史阶段的时代精神,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美德善行的社会样态呈现。社会风尚包含良好的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两个维度,良好价值追求维度在实践中逐步成为社会主导的价值标准并内化为人们的行为标准,进而形成人们良好的行为方式。新时代社会风尚建设在现代化的“冲突”与“转型”中面临多重境遇,社会风尚建设亟需适应新时代的变化。从实践主体、实践对象、价值评价三个维度出发,将社会风尚建设的具体实践与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实践有机联结、相伴携行。社会风尚建设从“解构”到“建构”的实践进路选择,使得实践理性占据重要位置并使得社会风尚实现了日常化、生活化。社会风尚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内在要求,良好的社会风尚最终能导引社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漫长历史中,商品经济曾多次冲击过封建的自给自足经济。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又一次冲破封建束缚,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时代进步的一种趋势,在有些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尽管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但从明中叶以后直到清代前期,这种社会进步的趋势一直在缓慢地发展着。此时期商品经济对社会生产方式尤其是对社会风尚的影响要比以往任何朝代都深刻而普遍。  相似文献   

7.
由于区位因素、自然条件、历史原因、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及政策等因素影响,江西老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明显滞后,老区农村民生问题十分突出.推进老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必须打破城乡二元发展格局,建立覆盖老区农村的城乡公共财政体制;必须建立老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有效供给机制;必须建立有效的扶贫开发机制;必须建立促进老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人才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一研究清代社会经济史的人们,尤其是研究清代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的人们,对于清代农村租佃关系中的货币地租格外重视。因为,货币地租的普遍出现,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是清代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空前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而货币地租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它既是封建地租的最后形态,又是封建地租的解体形态,马克思曾经指出:地租一旦采取货币形态,“虽然直接生产者和以前一样,至少要亲自生产他的生活资料的最大部分,但是现在他的产品已经有一部分必须转化为商品,当作商品来生产。因此,整个生产方式的性质就或多或少要起变化”。正因为如此,有的学者则把清代地租形态的变化与货币地租的发展,称作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三大历史前提之一。换言之,没有清代的货币地租,便不可能有中国的农业资本主义萌芽。  相似文献   

9.
西山万寿宫的重新兴起,是明后期江西社会中出现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本文将这一历史文化现象置于具体的社会环境中加以考察,探讨了作为地方社会新兴政治力量的党正、士绅与各级地方官员的相互关系,揭示了明后期地方社会权力体系与社会结构演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陈锋先生所著<清代财政与货币政策研究>是系统研究清代财政、货币政策及其相关问题的重要著作,该书注重"制度"与"实践"的关系,不仅分析财政政策的制定,更着力于探究政策的实施过程,从更深层次考察政策演变的内在逻辑体系.全书对清代财政收入政策与收入结构变动、财政支出政策与支出结构、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调整等重大财政问题进行了翔实的考察,并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财政政策对于基层社会政治、经济诸多方面造成的影响.该书在深化清代财政政策及相关问题认识的同时,也提供了许多社会经济史研究方法论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风险社会理论表明科学理性的无限扩张必然引发全球社会风险,必须对现代性进行更多的自省与反思.风险社会的深层秩序结构源于内源性的感性秩序,转型期社会风险的总体表现和特征说明我国已经步入了风险社会,各种社会风险对我国的社会结构和传统秩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应对风险的制度选择必须注意协调理性化设计与基层民众的深层感性意识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不仅社会发展程度,社会经济结构不同,而且在价值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心理特征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很显然,少数民族不仅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来接受现代教育,而且也是在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背景下来接受现代教育的。因此,对民族教育的考察,必须潜入到民族整体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淀而成的传统文化和心理意识中,从更广阔的背景和更深层的意义上去进行。  相似文献   

13.
建国初期,由于中国共产党在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改革的同时,从道德和法制两个方面入手,认真采取各项措施,大力革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不良风气,积极提倡新的社会风尚,尤其是注重了党风建设(理论联系实践、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从而使整个社会风尚大大改善。50年代是建国以来党风和社会风尚最好的时期,回顾和总结这一段历史经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20年来古代文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随着学术研究繁荣期的延续,研究课题重复、研究格局狭窄也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古代文学研究走向多元化,在湛江师范学院召开的“广东省古代文学、古代文论2005年学术研讨会”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古代文学要扩大研究范围,更新研究方法,必须要有敏锐的眼光和自觉意识。吴承学的《清代文章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指出,清代文学研究有非常独特的学术价值与地位,清代文章与清代的政治、学术、教化、风尚等关系密切,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学术根基。在传统的研究领域,清代是一个不被瞩目的…  相似文献   

15.
社会互动是社会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清代地方政府的活动中表现得格外复杂。我们以瞿同祖的《清代地方政府》为基础。从社会互动的角度对清代地方政府的活动进行分析,可揭示出县官、吏员、民众与社会精英之间的关系以覆由此导致的清代地方政治特色以度引发的社会腐败现象,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吴琦 《江汉论坛》2008,(1):83-89
清代湖北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民众出行日益频繁,而湖北众多的江河湖泊构成这一地区独特的交通格局,津渡的设置与运营日益成为这一地区重要的社会内容.作为一项重要的地方公共事业,地方政府与地方精英均参与其中,在不同的时期发挥了各自的重要作用.因此,对于湖北津渡运营管理的研究,无疑有益于深层审视清代湖北地方社会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7.
邵书龙 《天府新论》2012,(3):100-109
等级的身份规则是影响中国社会结构分层和流动机制的重要变量,在历史绵延中已演化为文化的深层结构,凝结成民族深层的共识,成为传统社会结构下劳心与劳力分层的重要依据.当代中国社会分层外在表现于阶级阶层的多元划分,其内里则可能承袭了等级的分层模式下文化分层与代际流动之间的不稳定平衡.  相似文献   

18.
<正> 用系统方法研究社会发展动力,是在社会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研究上的重大进展,已引起了理论界的普遍关注。但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的结构是什么,其作用机制如何,动力系统发展规律又是怎样的,迄今似乎还缺乏比较深入具体的说明。本文试图对此做些探索。一、历史发展动力系统的深层——表层结构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内部诸要素在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功能。历史发展的诸动力,既有各自相对独立的运动规律和独特的职能作用,又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按一定规律和逻辑关系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动力系统,以一股巨大的合力推动社会前进。认真学习和领会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动力思想,对无限丰富、生动、多变的社会历史现象进行提炼和抽象,我们可以发现亘贯人类社会全部历史、对社会发展普遍起推  相似文献   

19.
主体性意识的二重化结构贺善侃1人的主体性意识是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人在能动地把握自然、社会和人自身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在能力.这种主体性意识是深层结构和外显结构的有机统一.所谓深层纳构,是指主体对自身内在属性和内在能力的内向意识,表现为自我认知、自我评...  相似文献   

20.
陈俊 《兰州学刊》2007,(9):91-94
毒品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的存在除了政治、经济和心理层面的原因之外,更有其深层的思想文化根源.20世纪60年代的"嬉皮士"反主流文化运动以及体现西方科学主义思潮的"药品文化"使吸毒得以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而技术理性统治下的"现代性"社会所造成的人性危机则是毒品得以存在和蔓延的根源.毒品泛滥是技术时代人类的必然命运.人类只有对技术时代进行深刻的人文反思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毒品,从而建立一个人道化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