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渊华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5):28-31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矫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我国实践十多年的社区矫正工作进入发展的快车道,积极推进社区矫正立法,科学合理设定社区矫正机关,规范程序,健全完善社区矫正执行体系,提高教育矫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社区矫正目的。 相似文献
2.
3.
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反映了现代法治社会尊重人权的司法文明理念,是非监禁化的刑罚执行方式。刑罚执行从消极的监禁矫正逐渐演进到积极的社区矫正,是社区矫正本身功能作用的必然结果。我国的社区矫正存在着适用范围过窄、地区标准差异较大、主体职能划分不合理、缺乏专业社区矫正队伍以及社区发育程度较低等问题。因此,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对于逐步推进我国社区矫正立法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4.
刘宗梅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8,(9)
社区矫正在国外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很多国家已有此方面的立法,比如美国、德国;但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2002起年仅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进行了社区矫正的试点。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刑罚执行方式,对我国刑罚执行制度乃至刑罚制度的发展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且有利于我国刑罚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社区矫正在我国已经进行了几年的试点工作,期间取得了一定的探索性成就,但是在观念、立法及实践方面都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现阶段应当立足于实际情况,在地方法规、规章中对于执行主体专门化、工作人员专业化及健全矫正方法等方面进行完善,来指导试点工作,并在实践中加强宣传、建立配套的矫正工作人员的选拔与培训制度,以期建立一个为社会公众所认可的科学、合理的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6.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9):66-70
《社区矫正法》的制定应当彰显行刑轻缓化和行刑教育化的指导思想,并确立教育刑罚观的主导思想。社区矫正工作应遵循三个原则,即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相结合的原则、适当引导社会公众参与的原则、维护公共安全与保障个体权益相统一的原则。社区矫正工作应构建四个制度,即有效的工作衔接制度、健全的检察监督制度、规范的执法制度和区别对待制度。通过制定指导思想、明确工作原则和建立工作制度,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必将取得长足进展。 相似文献
7.
蔡小娥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47-48
社区矫正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欧美国家的一种非监禁刑,我国于2003年开始该项制度的试点。作为一种舶来品,我国理论界从理论基础、主体与适用范围、意义、实践效果、问题与对策等诸多角度对社区矫正进行了思考与探究,这对于我国社区矫正立法与司法实践的完善,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程应需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539-543
社区矫正是矫正机构将罪犯放在社区里进行矫正教育,在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矫正教育罪犯的新型矫正方式.从目前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实践来看,现行刑罚制度还难以适应社区矫正工作快速发展的需要.改革与社区矫正相关的刑罚制度,是保证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9.
社区矫正是将符合一定条件的人置于社区中进行监察改造的非监禁行罚方式。我国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社区矫正进一步完善了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有效配地置刑罚资源,还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目前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在立法及执法实践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制度,应完善立法、加强社区矫正队伍建设,加大联合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10.
程应需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9(4):539-543
社区矫正是矫正机构将罪犯放在社区里进行矫正教育,在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矫正教育罪犯的新型矫正方式。从目前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实践来看,现行刑罚制度还难以适应社区矫正工作快速发展的需要。改革与社区矫正相关的刑罚制度,是保证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传统的社区矫正模式存在的问题:管理人员少,工作量大,管理手段落后,矫正对象量化考核难和矫正对象缺乏有效监管等。阐述了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优势:可以通过“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来管理;利用本系统可以实现矫正对象的电子档案管理、定位管理、考核管理和危险性评估、信息平台、数据分析、统计报表、警示告知等功能。并对“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加强对监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实现矫正对象信息全面化和细致化,开展政法网与专网的对接建设,增加视频教育模块的研究开发和加强与社区民警网络互通。 相似文献
12.
茅梅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5(1)
面对未成年人犯罪率日趋增长的趋势,我国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加大了对未成年罪犯的保护力度,尽量采取非刑事处罚及非监禁措施,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但从建立和谐社会的视角看还是远远不够的.如何从理性社会、人文关怀出发,预防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是世界许多国家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笔者以为,社区矫正制度对未成年犯罪人更能体现出其它制度难以比拟的优越性,对于犯罪的未成年人适用社区矫正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在充分利用法律本土资源的基础上恰当地进行社区矫正的法律移植问题,探讨了社区矫正制度的有关理论依据,并指出了和谐社会建设中山东省社区矫正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相似文献
14.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Z1)
作为现代形势政策主流理念,刑罚行刑社会化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我国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是行刑社会化的典型代表,在帮助未成年犯再社会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已经取得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但其质量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在讨论研究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与缺陷,提出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5.
法社会学视野中的社区矫正制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区矫正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的矫正模式,通过把罪犯置于开放环境,即社区中进行教育改造来实现既能够达到惩戒罪犯,彰显法律权威的目的,又能够使罪犯与社会的发展保持协调一致,实现从犯罪人向社会人的转变。社区矫正制度能够克服监禁刑矫正模式存在的诸多弊端,有利于提高再社会化质量,对于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当然,必须看到,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尚处于摸索之中,如何确立适合我国发展要求的社区矫正制度,并非易事。本文结合发达国家社区矫正经验,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基本设想,即观念更新、制度保障、专门机构和人员、相关机构分工配合、前瞻性调研等。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社区矫正执行主体存在着严重的法律冲突,监狱管理与社区矫正存在着相互脱离的现象。通过对中、美社区矫正执行主体进行比较研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完善社区矫正执行主体提出对策:制定社区矫正法,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将其与监狱法等进行整合,以确定刑事执行法;构建以司法行政机关为社区矫正执行主体的法律制度模式;设立专门的假释委员会。 相似文献
17.
18.
郑碧强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4(3):115-120
以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泉州市丰泽区、三明市梅列区三个首批试点的社区矫正志愿者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实证分析考察社区矫正志愿者对社区矫正及矫正对象的污名化态度以及可能影响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对于社区矫正,社区矫正志愿者比社区民众对照组有较少的污名化态度;影响社区矫正志愿者对社区矫正污名化态度的相关因素为:年龄、每周志愿服务时间数量及有无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19.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92-96
社区矫正在调动社会积极性、帮助社区服刑人员悔过自新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及其配套措施不完善,制约了社区矫正功能的实现。本文以S省社区矫正运行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S省社区矫正现状、问题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结合司法现状提出了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处于工作试点与理论研讨同步摸索与推进的态势,但种种举措均局限在修补的层面,喧嚣而无序,尤其对未成年犯而言,我国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还处在摸索阶段,在矫正主体、矫正项目、矫正方法上还存在重大缺陷。应当融入契约理念,"以人为本",使未成年犯社区矫正之内涵与功能更为丰富。同时,鉴于未成年犯的身心特点及权益保障,应当对"教育为主、惩罚为辅"下的制度进行改进和创新,例如建立监护人或"合格成年人"参与制度、志愿者聘请制度、异地矫正制度和权利救济制度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