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主共和制是资本主义政治统治的最好的政治外壳,在这一政体下,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表现出政治竞争、领袖人物不断更迭、文官制度的稳定性等特点,法治、监督与制衡、“主权在民”等原则在实践中的贯彻,使上述特点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论述了梯也尔在共和制确立中的作用.作者认为,在复辟王朝时期,梯也尔作为政治记者,大肆揭露和抨击政府,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大声呐喊和积极行动,并促成了七月革命的胜利.七月王朝建立后,梯也尔历任大臣、首相、总统,运用自己的权力反对专制主义,阻止君主派复辟.特别是在第三共和国建立后,在共和派也君主派较量的关键时刻,梯也尔作为政治斗争的核心人物,反对复辟,坚持共和,为共和制在法国的最终确立起了重要作用.在梯也尔身上充分体现了法国资产阶级的二面性,即既有反革命的一面,又有反封建复辟的一面。  相似文献   

3.
早期李大钊政党政治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前夕 ,李大钊就中国政治现代化过程中的政党政治作了深入的探索。他强调的政党政治的实行对中国政治民主化有深远的、积极的意义。他寄希望政党政治在中国政治现代化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推动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 ,建立理想的代议政治 ,这与中国政治现代化发展的趋势是相统一的。李大钊从建立完善的政党政治的角度出发 ,对当时中国各政党 ,尤其是当时的进步政党———国民党持批评态度。从李大钊早期政党政治观中 ,我们不仅看到他对民主共和制的信念 ,而且看到他对民主政治所作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4.
朱里亚·恺撒生活于公元前100—前44年。①这半个世纪正是罗马历史上内外形势变化无常,社会关系动荡不安的转折时期。罗马各阶级、阶层、政治派别、民族之间矛盾十分尖锐复杂,作为共和国末期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恺撒的一生几乎全是在这样的政治漩涡和戎马生涯中度过的。对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本文试图从他一生的政治活动及其推行的政策来探讨一下他在古罗马由共和制向帝制过渡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关于罗马共和制灭亡的原因,在我们的历史研究工作中,一般都侧重于政治、社会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方面的分析,对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眉这一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却注重不够。有的把共和制灭亡的原因简单归结为“上层建筑不再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还有的把它说成为“斯巴达克起义的结果”等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政治近代化是指中国人的政治观念和政治制度的资产阶级民主化而言。中国人追求民主政治部分两步走的尝试:第一步搞君主立宪制;失败后又搞了民主共和制。这两步走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戊戌变法运动;第二阶段的立宪运动;第三阶段的民主革命运动。三者的关系是,戊戌变法可谓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先导;立宪运动是戊戌变法继续和发展,开创了政治近代化的端绪;民主革命运动是立宪运动的飞跃,实现了民主共和制建立的尝试。一、戊戌变法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先导戊戌变法所追求的政治目标是要在中国建立日本式的君主立宪政治体制,从这…  相似文献   

7.
约翰·弥尔顿是英国内战时期十分重要的共和主义思想家。他反对暴君,为处死国王声辩;主张在英国建立共和制;还提议设立永不休会的最高议事会作为主权的代表者,辅以地方自治,以建设和平、安全、繁荣的自由共和国。弥尔顿抛弃了古典的混合政体理想,却并未附和“公民人文主义”的德行话语;他持有坚定的共和理想,但考虑实际问题时,亦重视后果的权衡;他的自由观,有别于新罗马作家的政治自由概念。弥尔顿的共和主义,兼顾“智慧” 与“同意”,融古典与现代于一体,属于一种修正了的共和方案。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最后的20年以来,政治的民主化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了全球.《联邦党人文集》从两个方面和层次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民主样态及理论依据:以精英性质的共和制开启现代民主模式,又以复合共和制理论解决了中央共享治理与地方自治纵向分权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神奇的玉壶     
林华玉 《可乐》2011,(9):52-52
袁世凯做皇帝后,心情一直不好。他违背当年宣誓效忠的共和制,成了革命党声讨的对象。反袁势力此起彼伏,大有星火燎原之势。袁世凯整日寝食不安,得了严重的神经衰弱,御医几番诊治,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0.
美国联邦党人的共和制和联邦制思想过去一直受到重视,但他们建立强有力中央政府的主张却常被忽视。实际上,他们所面对的政治问题与自文艺复兴以来多数西方思想家不同,他们要在一个缺乏有效政治权威的地方创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所以,联邦党人一方面主张共和制和联邦制思想,另一方面则主张强国家理论。本文试图运用文本分析与情境分析两种方法,结合20世纪的国家理论,来解读联邦党人强国家理论的历史情境、思想观点与政治影响。实际上,联邦党人的强国家理论及其政治实践促成了美国早期的国家构建,并为美国后来作为一个现代民族国家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晚清著名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梁启超在继承前人新闻理论基础之上,经过自己长达27年的报业实践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新闻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梁启超的社会政治理想构成了其新闻思想的根据。随着他主张的君主立宪制的失败到后来对资产阶级共和制的接受,其新闻思想也由早期的封建主义的报史观转变为近代资产阶级报史观,对报刊职能的认识也从报刊的“去塞求通”转变为监督政府、引导国民不断完善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2.
叙利亚现代政治发展历程中,殖民主义政治影响、民族主义政治力量、军人干预政治、复兴党理论与实践,以及阿萨德个人权威及其政治合法性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上述因素或前后相继、或相互作用,主导了现代叙利亚政治发展方向,并最终确立起复兴党一党执政党政合一的总统共和制体制.  相似文献   

13.
民初民主共和制因民主基础薄弱而失败,洪宪帝制并非因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而失败,两种失败并行不悖。民初中国既不是一个完全传统性的社会,也不是一个完全现代性的社会,而是一个传统性与现代性兼备的过渡性社会,现代性不足以使民主共和制成功,传统性也不足以使帝制复辟成功。实际上,民初中国应该选择介于帝制与民主共和制之间的政治模式——过渡性强权统治。  相似文献   

14.
十八世纪美国政治思想的重要主题就是探讨美国应实行什么政体.围绕这一问题,美国开国元勋们以先前西方政体思想为参考,通过自身创新设计出了一套美式政体方案.他们一方面以或激进或温和的方式拒绝君主制,另一方面又设计出了或激进或温和的共和制.这场争论最终达成了民主共和制、代表制与联邦制、分权制衡、民主自治等共识并付诸实践,这其中...  相似文献   

15.
阿拉伯复兴社会主义是战后中东阿拉伯世界颇具影响的政治理论思潮和政治运动 ,其理论与实践对当代叙利亚等国的国家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在它的主导下 ,叙利亚建立起一党制总统共和制政体 ,确立了国有、集体、私营经济成分并存的有计划的经济体制 ,并推动了国家与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发于城市 ,城市是当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新的政治思想在城市中形成。城市意识形态由市民人文主义和共和主义组成。人文主义的核心是自由和平等 ,并将功利主义引入世界观。共和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政治独立和自治共和。城市意识形态是西方国家学说史上古代与近代之间的一个过渡环节 ,近代西方的人民主权思想、人制思想、共和制思想、公共权力思想等都与城市人文主义和共和主义有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7.
亚里斯多德是西方学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在政治学史上的杰出地位是无可争议的。作为奴隶主阶层的代言人,对于政体的分类和政体的维续,亚里斯多德主张采用共和制政体来平衡奴隶制国家的阶级矛盾。事实证明,他的这种类似于资产阶级改良的主张和态度是行不通的,也达不到其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18.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诗人之一。他的一生是短暂的,然而他作为诗人却成了小资产阶级的代表。他受英美资产阶级的思想熏陶,向往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而对祖国的现实却缺乏基本的认识,结果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走向了消沉,这就是徐志摩理想悲剧的归因。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社会发展三题(美)罗伯特·霍姆斯·贝克著谷荣译涂开益校一、教育机会的扩展托马斯·杰斐逊和共和政体内的教育一般而言,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没有写过教育方面的文章,但他把教育作为共和制的需要,却进行过特别的思考。杰斐逊毕竟是一个共和党...  相似文献   

20.
美国从18世纪末摆脱殖民地的身份、创立一个新型的现代国家,到迅速发展为世界上傲视群雄的强国,与其自认为优越的政治制度密不可分。建国初期,美国政治家在讨论创建国家的政治制度时,频繁地征引和参照孟德斯鸠的政治思想理论。美国的三权分立、联邦共和制、两党制的生成及成因,正是在孟德斯鸠启蒙精神的政治理论影响下,经过实践后而形成的。其中,美国近现代政治家如何根据美国自身国情对孟德斯鸠的启蒙政治思想进行应用和调试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