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陈刚 《学术论坛》2003,(4):41-44
否决权是美国总统权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它的设计及总统们对它的实际运用来看 ,体现出了美国政治的显著特点 ,即三权之间严格分立与制衡。由于否决权是与立法过程相关联的 ,因此 ,总统如何运用这种权力会对美国政府政策的制定乃至美国政治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此外 ,否决权所体现出来的对多数人意见的不信任也反映出了美国人的民主观 ,即多数人统治和保护少数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美国总统选举制度在运转中会产生种种非民主的后果遭到了很多批评的声音,深刻的矛盾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现代民主及选举制度的合法性.然而,冲突有时只是表面,并未真正造成危害,拥有久远历史的选举制度有其自身的文化和历史传统,不乏合理性.自由理想与现实体制的张力就是美国的特色,民主是从其理想与现实的相互作用中,从应然的推动力和实然的抗拒力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和形成的.美国选举制度带着自己的功能逻辑和理性展现着美国的文化.  相似文献   

3.
美国总统选举制度在运转中会产生种种非民主的后果遭到了很多批评的声音,深刻的矛盾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现代民主及选举制度的合法性。然而,冲突有时只是表面,并未真正造成危害,拥有久远历史的选举制度有其自身的文化和历史传统,不乏合理性。自由理想与现实体制的张力就是美国的特色,民主是从其理想与现实的相互作用中,从应然的推动力和实然的抗拒力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和形成的。美国选举制度带着自己的功能逻辑和理性展现着美国的文化。  相似文献   

4.
美国总统的选举是采用的选举人选举的模式。我们对美国总统的选举制度是耳熟能详。但是对选举人的选举却了解的不多。本文主要就是阐述一下美国对选举人选举问题的一些规定以及笔者对美国选举人选举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美国总统的选举是采用的选举人选举的模式.我们对美国总统的选举制度是耳熟能详,但是对选举人的选举却了解的不多.本文主要就是阐述一下美国对选举人选举问题的一些规定以及笔者对美国选举人选举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试论1948年的行宪国大选举对民主理念的背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票是现代民主制度的体现,选举可以透视社会动员(mobilization)、社会化(social-ization)及权力合法化(legitimation)等的变迁。从中国近代选举制度及选举的实施中,我们可以观察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步伐,有利于探索中国民主政治成长的内在规律和发展缓慢的原因。以法律化、普遍化、民主化为特征的西方近现代选举制度,是在资产阶级革命后产生、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作为效仿西方议会民主制度而产生的中国近代选举制度,选票对于政府间的权力转移从未发生过决定性的作用或影响。本文仅选取民国时期最后一次选举,即1947~1948年行宪…  相似文献   

7.
以选举为特征和标志的西方民主政治,不仅是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也是西方国家输出给发展中国家的一种重要的政治价值、政治理念和民主模式。西方国家以实行了这种选举民主制度而标榜为自由国家、民主国家、法治国家、福利国家,甚至将选举民主模式作为干涉他国政治发展的重要手段,搞政治输出。然而,只要深入分析近些年来西方国家债务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就会发现,西方国家债务危机正是这种选举民主制度缺陷的集中反映和体现,表明了西方国家的选举民主制度已陷入困境和面临变革的巨大压力,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要么继续推行这种选举民主,要么明确承认这种选举民主的制度缺陷,积极推行变革。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和美国的一个债权国,须不断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及选举制度,强化社会建设以健全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完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中国民主模式"。  相似文献   

8.
选举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石,它为国家权力的过渡提供了和平途径,也为公众寻求影响公共政策途径和选择政府创造了条件。选举对于政治文明建设的积极意义,在近代中国同样得到了体现。但这种政治文化毕竟不是本土政治文明演进的结果,而是当时国内急遽移植西方政治制度的成果之一。在移植过程中,由于受到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政治系统的稳定性、军阀强权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近代选举制度的政治效用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9.
人大代表的选举是建设我国权力机关的第一个关键环节,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中占有突出地位。人大选举制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民主政权能否巩固,关系到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败。本文论述了我国人大选举制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尝试性地从美学角度为人大选举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旨在为人大选举工作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0.
党内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在党代会常任制的制度安排中得到了完整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则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制度载体.按照十七大提出的"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来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思路,应当把实施党代会常任制作为"扩大党内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扩大党代会常任制试点的范围和层级;同时,通过对人大选举制度、代表制度、工作制度、监督制度的改进和完善,使人民代表大会成为名副其实的权力机关,形成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良性互动.建议设立政治体制改革试验区,以试点带动全局.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总统制度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6-7月俄罗斯举行了第二届总统选举,这也是俄罗斯独立以来的第一次总统大选。由于总统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使俄罗斯总统选举不仅成为俄罗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也为世界所瞩目。本文试图对俄罗斯总统制度的形成,总统的选举,总统的法律地位和职权,以及俄罗斯总统制特点等问题作些初步分析,希望能对我们深入研究俄罗斯现行政治体制,特别是总统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现代韩国虽然一开始就是以民主体制为基本的政治框架,但实际上长期实行“行政上位的行政与政治一体化”的体制有很强的独裁色彩,其主要原因是:总统通过执政党在议会中所占的绝对优势来控制议会;韩国政党的“私党”性质;韩国军方的政治介入;司法机构没有起到任何牵制行政的实质性作用等。自第十三届总统选举开始,韩国政治开始了由独裁向民主的转化,至第十六届总统选举,韩国政治表现出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三十多年来对韩国政治发挥绝对影响力的“三金政治”走到了尽头;世代交替;在总统选举的活动方式上与以往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异;新当选的总统没有以往总统所负的那种政治负担;地区冲突得到了一些缓和。可以预见,韩国政治走向将有很大变化。根据韩国民主化的实现过程可以认为,实现民主化的必要条件是各种社会权力的平衡、法制化、理性讨论。  相似文献   

13.
根据美国宪法修正案第十条,教育的权力不属于联邦政府,而是属于各州及人民,这种教育的制度设计背后有其政治哲学理念基础.美国人民素有重视教育的传统,更视教育为捍卫民主政治生活的武器.由对教育的重视与对暴政的警惕而产生的教育分权与民治的制度设计,既是美国文化与政治制度的副产品,也是其政治哲学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1787年美国宪法在强化联邦政府权力的同时,为防止行政或立法部门权力专横而导致暴政,又实行立法、行政及司法三个部门分权与互相制衡的体制。随着社会的变迁,美国分权体制不断发生演化,大致经历了权力相对平衡、国会居权力主导地位和总统居权力主导地位三个时期。分权体制对防止专制暴政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不应过高评价,因为它仅是美国法治制度的一部分,还有其他一些原则和体制与其同声相应,相辅相成,并且它本身也存在一些弊端。  相似文献   

15.
一般而言,民主方式的滥用只能归因于决策权力之不受法制的制约。当公共组织的决策者滥用民主方式时,我们不应认为他有实践民主的偏好,而毋宁说他在践踏法制。因此,决策权力的法治化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头等大事;在此基础上,完善选举制度、开辟公民从事利益表达的制度性渠道及建立有效的选民监控决策权力的机制,才是实践民主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实施民主政治的主要形式是通过人民群众选举代表组成权力机关,选举政务官组成行政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来实现对国家的管事,因而人民代表选举制度,是国家整个民主选举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现阶段我国民主选举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也集中表现在人民代表的选举制度上。因此,在政治体制改  相似文献   

17.
对俄罗斯总统制度的回眸与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苏联解体、国家转型的大背景下,确认分权原则的俄罗斯设立了总统职位。由于议会与总统都想成为国家权力体系的核心,于是围绕着新宪法的制定开始了分权之争。经过妥协和一系列矛盾冲突,俄罗斯通过了新宪法,总统制度生成。在国家权力体系中总统享有优势地位,这是俄罗斯总统制度的核心。俄罗斯总统制的运行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批评。追溯原因,这应是威权主义政治自身局限性所致。  相似文献   

18.
选举委员会人员组成应当体现民主性,但若要求其完全通过选举产生,就既不符合法理,也无现实可操作性。选举委员会与人大对民主的类型和程度的要求有别,前者需要参与民主,后者基于选举民主。选举委员会的性质和职责,决定了其所体现的民主只能是参与民主而不是选举民主。对选举委员会而言,独立性和中立性是其所追求的首要价值。我国《选举法》应当明确规定选举委员会组成人员中应保持一定比例的普通选民,地方性法规中应当细化选举委员会组成人员的条件和产生程序,可以借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关于村民选举委员会由各方推选产生的规定,将农村基层民主运行方式推及到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中。  相似文献   

19.
邢红梅  谢士法 《理论界》2006,(9):206-207
政治行动委员会以特殊的方式对美国总统选举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围绕政治行动委员会与总统选举的争论以及由此引起的相关法律的调整使政治行动委员会发挥作用的形式与途径不断变化。这些争论实质上是政治平等与政治自由这一古老悖论在总统选举层面上的反映。政治行动委员会对美国总统选举的作用将在这些争论与调整中趋向完善。  相似文献   

20.
冷战后中亚威权主义政治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权主义是中亚国家转型时期所形成的民主政治模式。该模式作为冷战后中亚政治进程中从集权主义向自由民主的过渡形式,它保留了选举制、议会制、多党制等民主的一般属性,适当扩大以总统为核心的国家权力,基本呈现出一种刚性结构的民主政治倾向。其现实性表现为:宪政民主初步确立,总统权力显著放大;政党政治呈现政权党独大格局;政府善治预期得以实现,地区社会政治全面好转等。当然,这种模式在为中亚铁腕人物放手施展政治抱负、用"猛药治沉疴"提供制度保障的同时,也面临着施药过重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应引起中亚各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