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文学史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恩师郭预衡先生于2010年8月4日晚10时57分,因肾病并发心力衰竭,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噩耗传来,痛彻心扉。我于1978年考入先生门下为弟子,三十多年来,先生言传身教、提携扶掖,一直领着我步步前行。  相似文献   

2.
这几年每次回南开,不管再忙,一个必做之事就是看望恩师杨生茂先生。今年1月份来南开参加学术会议,自然少不了到恩师家拜访。言谈之间,先生突然冒出了一句话:‘钺恐怕过不了今年。”先生晚年很幽默,常常以“自嘲”使聊天氛围变得轻松愉快。先生当时气色很好,谈话一两个小时并无倦意。我以为先生是在开玩笑,并未在意,并约好5月份博士生答辩时再来拜访先生。4月下旬在厦门参加中国美国史年会期间,  相似文献   

3.
屈指算来,我离开武汉大学已逾四分之一世纪,关于母校的记忆已在渐次消退。适逢恩师刘绪贻先生百岁寿辰,赶紧打开尘封的记忆,回到那常常念叨的珞珈山。"50后"的我们,如果双亲和恩师都还健在,那真是人生的幸事。  相似文献   

4.
冯契先生《忆在昆明从汤用彤先生受教的日子》刊出拜读后,使我想起汤先生和宗白华先生的友谊。而近年来我正全力投入整理《宗白华全集》多卷本的工作,经常忆及恩师宗先生的教诲。我想先从宗先生与汤先生的交往谈起,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随意识流动,做些散步式的追忆。 一 汤先生比宗先生年长四岁。1920年至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学哲学及梵文、巴利文,获哲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先在南京东南大学哲学系任教授,后到天津南开大学任教授。  相似文献   

5.
悼念元桂师     
我在大学读书时期是幸运的,因为有深受师生爱戴的俞元桂先生给我们授课。俞先生连续几年给我班讲授《文艺理论》、《中国现代文学史》和包括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各种文体的《作品选读和写作》。我毕业离校之后,他还一直关心我,出版各种著作必然亲笔书写和包好寄赠一本给我,书中如有误植也必亲手—一改正。我每次捧读恩师的这些心血结晶都深感教泽广被。关爱至深,如裕春风。我认识俞先生是在读大学的第二学年。当他第一次到仓前山给我班讲课时,他那清植的面容、炯炯有神的目光,清晰而耐人寻味的语言和慈祥和蔼的学者风度,很快就吸…  相似文献   

6.
师恩与友谊     
<江海学刊>创刊人和第一任主编孙叔平教授是我的恩师,文史组的几位编辑是我的老朋友.值此创刊50周年之际,谨回忆几件往事以志师恩与友谊.  相似文献   

7.
1987年12月8日惊悉恩师熊德基先生于十一月二十六日病逝,奔丧不及,五内俱焚。拊膺恸哭之余,深以为思师毕生革命,劲风高节,人所共钦,道德学问足以为后世之楷模。倘或不彰,损失莫大。我早岁受教泽,今有寸进,皆先生培育所致。自以为于先生道德学问,知之较多,虽才识谫劣,亦未敢后人,谨述先生之治学处世,以期有益于来者。 1935年春,先生为寻求救国道路,赴北平(今北京)求学,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2月22日,先生因参加“一二·九”运动被捕。在革命运动中,逐渐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于1937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但未及宣誓,“芦沟桥事件”便爆发了。8月,先生回南昌,在中共东南分局的领导下,受新四军南昌办事处委托,在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做地下工作。次年5月9日,筹办《大众日报》,巧妙地宣传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是年夏,先生在新四军南昌办事处主任黄道住处宣誓入党。  相似文献   

8.
龙年岁首,按照历年习惯,给著名历史学家常金仓先生通一个电话。然而,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龙年到来前的一个多月,六十三岁的常先生竟已默默地走了。一时,说不出内心复杂的心情。斯人已去,风范永存。在中国史学界,常先生的大名,早已如雷贯耳,然不少人并未真正见过这位在茫茫人海中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大学者。正是常先生的博大,才使我真正认清了自己的渺小,仅凭这一点,常先生永远是我可亲可敬的恩师。  相似文献   

9.
神交二十年     
我与张远山先生的交往要追溯到二十年前.张远山先生在《社会科学论坛》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在2001年2月,从那之后我便知道了张远山先生,从此与张远山先生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是从二十年前开始,张远山先生的许多文章一直在《社会科学论坛》首发.  相似文献   

10.
张岱年先生,是我心中永远的师长. 上一次见到岱年先生是1997年夏,我从美国回国探亲.那时先生已经88岁了,但还像我十多年前第一次见到他时那样:头脑非常清楚,胃口也很好,一边大口地吃着红烧牛肉和炒海参,一边还说很香、很香,只是听力差多了.他开玩笑说,现在得对我大声疾呼了.  相似文献   

11.
三定:你好!我从1996年9月26日离家到现在已有7个多月了,离开回家的日子,也不太远了。这里虽好,可是,我仍然还是感到祖国和亲朋好友最亲。因此,我大约于9月30日便可离奥回国了,我倒是盼着这一天。这半年多的时间,耳儒目染了欧洲风景名胜,读了一点关于欧洲巴罗克艺术和美学以及奥地利艺术的书籍,比起在国内来,收获还是更大一些,至少免去了井底谈海的不足。诚如恩师蒋孔阳先生所云:“到了一个艺术世界,游泳在一个美的海洋中,真是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有了你这一番阅历,再来搞美学和美学史,自然会有深入堂奥的切身感受了。搞…  相似文献   

12.
渤海咸和四年铭文佛龛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春,日本明治大学渤海遗迹考察团来华考察期间,路过长春时,团长李进熙先生给我带来日本考古学研究会主席西川宏先生给我的一封信.在信中装有日本大原县美术馆(东洋馆)藏渤海咸和四年铭文佛龛的彩色照片四张(其中两张见封三).观看照片,我不胜感慨,此实乃渤海珍贵文物.我立即给西川先生回信,表示感激之情.询问这件珍贵铭文佛龛,是何年何月在何地出土?它的大小尺寸?何时传到日本?并望西川先生写份报告发表,以飨中、外有有关渤海研究的志士.西川先生来信告诉我,是新中国解放前,日方在中国购买的,何时何地出土,现无文字记录.并望我写篇文字予以介绍.后来因我偶患疾病住院治疗,就把此事搁下了.现身体基本康复,经常观看西川先生惠赠给我的咸和四年铭文佛龛的彩色照片.每次观赏都是荡气回肠,十分激动.今就浅见介绍如下,供学者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叶君远 《河北学刊》2007,27(6):253-256
读研期间,我选择吴梅村作为研究课题,恩师冯其庸先生建议我先做年谱,指明这是研究这位思想与经历都非常复杂、而以往又缺乏深入了解的作家的基础性工作。于是,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几乎天天去图书馆,除了精读吴梅村的著作外,还广泛搜索、爬梳、阅读一切能够找到的相关资料。起初,我以为用不了太多时间就可以大功告成,不料想一旦深入进去,却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层出不穷,需要搜寻和阅读的资料也越来越多,障碍重重,困难不断。已有的顾师轼和铃木虎雄的两种《吴梅村年谱》,由于太过简略且多存谬误,对于解决问题难有帮助。有时为了弄清楚…  相似文献   

14.
今年3月31日,将是恩师、北京大学教授齐文颖先生八十华诞。为此,吾等齐门弟子合作编纂了本书,即《美国史探研(续编)——祝贺齐文颖教授八十华诞论文集》,作为对老师生日的祝福。  相似文献   

15.
公元2003年11月28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练江江畔,西干披云,苍松肃穆。黄山学院和安徽省《徽州文化全书》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徽学会、黄山市徽州学学会、歙县徽州学学会。在这里恭迎汪世清先生魂归故乡。郁郁葱葱的徽州国家森林公园披云峰徽州名人园内.汪先生和新安画派国画大师渐江以及恩师国画名家汪采白,  相似文献   

16.
人在生命之旅的不同时期会有很多师长,但影响其一生的师长并不多。我不是公木先生的受业弟子,但他却是我永远的恩师。他毕生化育后学、教泽广被,弟子和学生无以计数,其中每个人都会对他有自己的一份怀念和回忆。当我提笔回首往事,想到曾直接受教于他而走过的一段路,无限温馨、无限感念,—一涌上心头,那人生中难得的机遇,际遇良师,何其幸运;而今他溘然长逝,局胜哀痛!老农、教授、首长1961年9月我大学毕业,分回家乡长春市,到吉林省图书馆报到;我去火车站取回行装后,旋即被安排到馆办公楼四楼的一间“独身宿舍”。这间斗…  相似文献   

17.
我给我师金景芳先生做助手多年,多有机会聆听先生教诲,比较了解先生的为人和为学.《社会科学战线》编辑部嘱我写一篇介绍先生学术的文章,我自认责无旁贷,写好写不好都要写.先生生于1902年,如今90多岁,身体还相当好,能独自下楼出户散步,能去公共浴池洗澡.医生说先生的大脑要年轻20岁,我以为不止.反应之机敏迅捷,不比60岁人差,甚至记忆力也比我们好.先生有形的学术成果很宝贵,先生无形的学术精神更宝贵.先生身上执着而一贯的学术精神.表现在多方面,一下子说不完全,这里就我体会最深的说三点:一、做有用的学问,不为学问而学问.二、独立思考,实事求是,绝不人云亦云.三、抓关键问题,关键问题中抓要害,不泥于枝叶.三点相互关联,无有隔限,不宜分章立节,只能浑沦地依次说开去.  相似文献   

18.
出书而不做必要交待,如同让人吃下一顿糊里糊涂的大餐,殊为美中不足.故此,梁西先生同我合著的<法学教育方法论--同读者讨论国际法研究、论文写作和课堂讲授等问题>一书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之际,先生要我写几句说明,我立即应承下来.一则,我既已附骥在先,又何惮再佛头著秽?二则,先生年逾八旬,目力欠佳,师母严禁先生伏案劳顿.我虽无七步成诗之能,出点力气总还是可以的,就权当效戏彩斑衣吧.  相似文献   

19.
一、为华夏民族独立文明创立的永世准则1 在吸收输入外来思想学说的同时 ,不忘本来民族的地位2 再度申明夷夏之大防3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二、为出现超过“贞观之治”的光辉时期而讲学授业三、贬斥势利 ,尊崇气节本文为纪念恩师陈寅恪先生诞辰 110周年而作。弟子王永兴敬述寅恪先生在 1964年夏所作一文 (《赠蒋秉南序》 ,见《寒柳堂集》)、三诗 (《甲辰四月赠蒋秉南教授》 ,见《陈寅恪诗集》)是了解寅恪先生一生最重要的文献 ,妻李锦绣在以《圣籍神皋寄所思》为题的论文 (见拙著《陈寅恪先生史学述略稿》的代序 )中 ,对寅恪先生的一文三…  相似文献   

20.
龚育之先生2007年6月12日去世的消息,是韩钢先生用短信最先告诉我的.尽管我知道龚老身体一直不好,记得有一次打电话问他近来还好吗,龚老说:"反正没死啰,还活着."当时感到龚老对自己病情是悲哀的,我也不知说什么是好.这次他真的去了,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和朱正先生说起龚老的去世,都感叹他文章越写越好,可惜他去得太早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