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社会转型的加速期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过程中,西北地区的社会结构转型特征愈发明显,主要表现为城乡结构转型、人口与家庭结构转型、就业与收入结构转型。由政府、市场及社会等多方主体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良性协调的发展模式是西北地区从乡土走向城市的社会结构转型之路的重要动力。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统筹城乡发展,优化人口与家庭结构,扩大就业与增加居民收入,以促进地区社会结构转型深入。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中国的社会结构——关于中国的社会结构转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作者通过对中国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的人口结构、就业结构、城(?)结构、区域结构诸方面的现状分析与未来发展预测,揭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目标得以实现的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3.
社会结构的转型:结构主体和结构规则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十多年的改革,使中国社会的结构转型和结构分化发展到了一个关键时期,在分化的基础上重组中国社会的结构体系以适应未来现代化的发展已成为迫切要求。重组的社会结构体系特征为:统一而具有普遍性的制度规则应与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相一致,形成充分分化的、多元化的、自主独立的结构主体,国家发挥特殊的、积极的作用。于此基础上,作者从结构规则的重建——国家地位和职能的转换和结构主体的重建——群体形式的创新及二者的关系等方面,提出了一种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主要内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出现了三个方面的变化:①身份体系弱化,结构弹性增强;②资源配置方式转变,体制外力量增强;③国家与社会分离,价值观念多样化。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的特征是以经济地位为主的多样化的上向流动;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结构的合理化,另一方面也加剧了社会结构的失衡,导致一些负面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5.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打破现有利益格局。我国正处在一个复杂的、特殊的社会转型时期,改革和技术进步等因素所引发的社会转型,是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的转变过程。面对渐变的社会、激荡的时代和严峻的考验,如何建立和完善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平衡机制和利益调整机制,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是非常重要的。利益均衡是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和谐的本质在于化解矛盾与冲突。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保障就是利益平衡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完善利益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6.
社会资本与私营企业家——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特殊动力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本文主要考察了私营企业家的“社会资本”在其发展中的影响。指出,分析中国社会结构的变革,必需重视社会关系网络的作用。私营企业家与他的亲戚和朋友的关系,特别是这些亲戚和朋友的职业地位和权力地位,对他们进入私营经济领域、获得资源和私营企业的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因素造成了这种结果:1.市场经济的发展还未从根本上改变国家行政权力在资源分配中的主导地位,但形成了两种体制的长期并存;2.因此,私营企业家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就成为获得资源和成功的重要渠道;3.社会文化传统和原有社会结构体系(如“单位制”),是积累这种社会资本并将其转化为经济资本的深厚土壤。  相似文献   

7.
我国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批判了在经济建设上“左”的指导思想,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轨道上来,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字方针。在所有制结构上,纠正了过去限制集体、消灭个体的错误政策,努力克服经济管理权力过于集中,形式过于单一的弊病,实行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优势的根本前提下,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方针。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国  相似文献   

8.
信息产业的形成、发展与其他产业发展过程一样,无时不受到社会结构变动的影响。我国正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并逐渐发展到信息社会的边缘,传统的社会结构与现代社会结构的因素同时并存,相互交织。这种“二重社会结构”是影响中国现阶段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如果不注重社会结构的演变,特别是人的文化背景、人口结构和教育结构的变化,将大大影响作为新兴产业——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不能片面地把信息产业的发展仅仅看作是高投资、高效益的产业,而应看作是高智力的产业。  相似文献   

9.
全面到来的信息时代促使我国社会领域的整体价值观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加强青年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能够帮助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之在强烈社会责任意识的感召下,自觉肩负起民族富强的历史使命。青年社会责任意识培育必须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重视教育方式的创新与实践的锻炼,积极建立三位一体的科学培养模式,从而有效促进青年社会责任意识培育实效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会现阶段阶级阶层结构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体制被注入了商品经济机制,经济领域发生的变革已经波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全方位的社会改革。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我们古老的国家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大至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小至社区结构、家庭结构都不例外。改革的深刻性在于它触及到了作为社会结构的基本要素的角色、群体、组织和制度之间的复杂关  相似文献   

11.
我国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状况的综合分析(摘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由于中国的体制改革和结构转型同步进行,因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许多方面超越了现代化的一般理论。近年来,我国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在从自给半自给的产品经济社会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亚社会、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从经济文化不发达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化中,各种社会摩擦、矛盾和冲突会表现得异常突出,并带有自身的特点。社会结构的严重失衡、社会发展的严重失调和社会改革的不配套都会成为影响转型进程甚至导致社会失序的重要因源。因此,在转型时期应特别注意强化稳定机制、协调机制和整体配套机制,选择好改革措施出台的时机,不能奢望通过行政干预在短时期内完成转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方社会管理创新不仅是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诉求的一一种必然选择,其根本动力源自制度的僵滞和供需的不平衡。在社会结构变迁、技术进步等外在推力的驱动下,地方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在动力呈现出既有正式制度“自上而下”的推动,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社会资本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资本理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横跨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三大学科的社会理论。为社会行为、经济效率、制度研究以及社会民主等提供一个新的解释框架,对我国社会资本的现代转型研究,是当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剧烈变动。自1987以来,我国社会学界一批中青年学者始终关注、追踪着社会结构的演变,并苦心孤谐地探索着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与现代化发展间的独特关系,尝试着以此为契机创建中国社会学的社会结构理论。 《社会学研究》编辑部在近几年中,亦将“社会结构研究”视为编辑重点之一,与这批  相似文献   

15.
略论我国慈善事业立法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煜 《现代交际》2010,(10):15-16
我国的慈善事业发展迅速,但是慈善立法还很。滞后,法律体系不健全,慈善税收立法的激励作用不充分,不利于慈善事业的发展。今后的慈善事业立法要健全法律体系,明确慈善组织的法律地位,完善与慈善事业有关的财税法律制度,加强对慈善组织的立法规制,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6.
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由于单一地重视经济增长指标,过份偏重于经济因素。对教育发展有所忽视,把教育发展、人的发展作为次要的、附属的因素,从而阻滞了经济的发展。 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经济,具有二元结构的特征。1949年中国解放后,实  相似文献   

17.
我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不平衡是关键因素之一。中、西部金融发展的滞后直接导致区域内资本形成受限,并最终作用于经济体系。因此,制定完善的区域金融发挥计划,建立和完善区域资本市场,发展东、中、西部金融,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翻开美国社会的发展史,1890年是一个标志性的分水岭。用美国历史学家亨利·S·康马杰的话说,分水岭这一边,是一个农业的美国。分水岭那一边,则是一个城市化的现代美国。这一巨大的转型背后是工业革命的迅速推进,美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向前跃进。不过,社会制度的变革显然未能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政治腐败、资本贪婪、无序竞争,以及一般公众责任心的泯灭.  相似文献   

19.
从政治学角度看中国社会的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从政治学角度探讨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整个社会体系中所发生的诸问题,从经济开发、社会发展的诸环节、政治生活、文化等方面,分析了中国经济社会体系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和应当采取的对策。本文认为,整个社会转型过程当中受到冲击的社会各个体系主要应由国家为主导来计划和安排。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生活方式转型取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传统社会生活方式向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型,是不同时代的不同质的生活方式类型之间的历史性跨跃。中国传统社会生活方式向现代社会生活方式转型的走向是:由依附型生活方式向自主型生活方式转变、由封闭型生活方式向开放型生活方式转变、由僵固不变的单一生活方式向不断变动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方式转型有了较大的进展,但从总体上看,转型尚处于初期阶段,完成这一历史性的转变,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