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民事诉讼实务中,一方当事人或第三人妨害对方当事人举证证明其事实主张的行为时有发生,此种行为严重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和诉讼平等原则,侵害了他人的诉讼利益,此即证明妨害行为。为保证在实践中保障当事人调查收集证据,法院正确认定案件事实,促进诉讼程序公平、正义、高效的实现,对于证明妨害行为应当予以规制。  相似文献   

2.
徐伟功  贾赫 《社会科学家》2022,(10):130-138
由于国际民商事诉讼管辖权存在冲突、当事人在利益驱动下挑选法院以及标准必要专利领域国际司法合作的局限性,近年来该领域国际平行诉讼案件中禁诉令频发。域外国家法院发布禁诉令禁止当事人在我国法院提起诉讼或禁止申请执行我国法院的判决,不仅损害我国诉讼当事人的正当利益,而且间接地干扰我国司法主权。为应对域外国家宽泛管辖权产生的消极影响、顺应市场主体的客观需求、完善我国涉外民商事管辖权规则以及积极推动我国国内法域外适用,有必要构建符合我国立法精神与运行机制的禁诉令制度。该制度在我国已初步具备了理论渊源、法理依据、立法基础和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建议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增设禁诉令规则条款,明确适用禁诉令时应保持谨慎谦抑原则,同时对适用的案件类型及违反禁诉令的惩罚措施等作出细化规定。  相似文献   

3.
一、虚假诉讼是获取不正当利益的合法途径虚假诉讼的本质是双方当事人原本并不存在利益纠纷,却恶意串通捏造民事纠纷,并借助于合法的诉讼形式掩饰不正当利益的真意,这就与一方当事人的恶意诉讼截然有别。虚假诉讼的典型特征是双方当事人的恶意串通,具体表现为伪造、变造协议,利用法院调解来实现转移财产的目的行为;利用离婚调解协议,逃避履行合同的义务;变造、伪造代理手续,通过提交虚假材料  相似文献   

4.
冲突法对法官和当事人是任意性规范还是具有强制性的拘束力?这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问题.普通法国家一般认为冲突法是任意性法律.这些国家的法院总是适用法院地法,除非当事人一方要求适用外国法作为准据法.罗马法国家一般认为冲突法是强制性法规,这些国家的法院有义务按照法院地的冲突规范适用准据法.我国冲突规范主要规定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之中,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不是任意性的,因此我国冲突法不应是任意性规范.但我国一些地方法院的司法实践却不时将我国冲突法作为任意性法规对待,这不仅有损于我国司法在国际社会的形象,而且损害了我国冲突法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明确:我国的冲突规范不是任意性规范,它对所有人民法院均具有拘束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事诉讼法2012年增设了行为保全制度,为法院通过责令一方当事人作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的命令的方式,在诉讼前或诉讼中为保护当事人的权利免受侵害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在该制度生成和适用过程中,由于兼受大陆法系假扣押假处分制度和英美法系强制令制度的双重影响,产生了与财产保全、先予执行和人身安全保护令等制度边界不明、功能重叠和适用混乱的问题。为优化制度设计,宜对行为保全的功能定位、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进行重新厘定,并对周边制度的改革进行整体安排,以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程序性义务的角度看待当事人真实义务,其目的在于推进法院与当事人在民事诉讼进程中的协同运作。在我国由职权主义向当事人辩论主义改革的进程中,提出当事人真实义务有利于保障其充分行使诉权的同时也要求诉讼酿造善意行使诉讼行为,保障案件事实真实发现及诉讼程序的安定。  相似文献   

7.
当事人违反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会侵害对方当事人的财产利益和人身利益,浪费司法资源和扰乱司法秩序,同时也会损害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在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实体法和程序法对当事人违反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的规制还不完善,难以遏制诉讼中的不诚信行为。为了更好的规范诉讼行为,协调民刑关系,统一法律适用,最终实现诉讼价值,有必要构建毁灭、伪造证据罪和恶意诉讼罪,通过刑法对当事人严重违反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8.
仲裁作为一种解决商事纠纷的重要方式,是基于当事人之间的协议,并由此而排除法院的司法管辖权。然而,如果没有相关法院的协助或合作,仲裁也将无法顺利进行,这一点也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法院对仲裁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可以从五个方面来概括分析,它们包括:仲裁一开始法院的协助或干预、仲裁庭的组成、取证和保全措施、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司法复审等等。1.违反仲裁协议而提起诉讼于法院法院最重要的角色是不受理违反仲裁协议而提出的诉讼,如果一方当事人违反仲裁条款的规定而径行提起诉讼,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以仲裁协议或仲裁条…  相似文献   

9.
从经济学角度观察,管辖权也是稀缺资源,确定管辖权的目的在于以有效率的方式配置各国的司法管辖资源。在法律适用方面,Baxter的比较损害说依赖于对不同州的主要政策利益和次要政策利益、内部政策目标与外部政策目标的比较,因此具有不确定性的缺陷。Posner的比较管理优势说因为含有不同州之法律的立法目的相同的假设而使其自身存在无法解决特定问题的不足。Whincop将效率视为冲突法的目标,坚持用政策和实用主义分析冲突法,主张私法领域的实体政策在相应的冲突法领域应该得到相应的体现,在法律适用问题上应当重视当事人的选择以实现相关成本的最小化。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是管辖权问题的延伸,在分析方法上,二者也有相通之处。一般说来,一国是否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的判决取决于对这样做的成本和收益的比较。  相似文献   

10.
在线诉讼中的当事人程序选择权既源于当事人主体性理论,也源于诉讼程序的多元化和精细化为其提供的外在空间,法院在线上诉讼中经历着从"场所"到"服务"的基本理念变革也要求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从权利主体来看,在线诉讼中的程序选择权是各方当事人都享有的诉讼权利而不是专属于某一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从利益性质来看,它是程序性诉讼权利而不是实体性诉讼权利;从行为效力来看,它是程序性形成权而不是程序性请求权。按照不同分类标准,可以将其分为概括性程序选择和具体性程序选择、合意性程序选择和单方性程序选择、积极性程序选择和消极性程序选择、事前程序选择和事后程序选择。《在线诉讼规则》虽然对不同类型程序选择权的适用范围、运行机制、法律效力等予以规定,但仍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股东派生诉讼是股东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代表公司提起的诉讼,它不同于股东直接诉讼,因此在正当当事人确定、诉讼管辖、证明责任分配等等问题上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本文通过分析认为,股东派生诉讼中的正当原告是提起诉讼的股东,正当被告应该是侵害公司利益的全体股东或全体董事,公司不是股东派生诉讼中的当事人。以此为基础,对股东派生诉讼应实行特殊的诉讼管辖以及证明责任倒置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论国际民事诉讼中的“一事两诉”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国际民事诉讼中的“一事两诉”问题刘卫翔在国际民事诉讼中,由于不存在各国共同适用的统一的诉讼程序法,加之当事人为各自利益所驱使因而经常出现原告向不同法院就同一事实提起诉讼,或者原被告就同一事实分别向不同的法院提起诉讼的情势,也就是“一事两诉”问题。它...  相似文献   

13.
通常,人们将诉讼称作打官司。国家、集体或个人的各类民事权益受侵犯,从而发生纠纷,向法院起诉,法院对此进行审理直至裁判,这个过程就是民事诉讼。 在民事诉讼中,大都由当事人亲自进行诉讼活动,但也可由诉讼代理人代为诉讼。诉讼代理人有三  相似文献   

14.
法院作为审判权行使的唯一主体,公正是其赖以生存的根本,因为司法唯有实现公正,争诉案件的裁决才具有权威性和社会认同感,法院定纷止争的根本地位才不会被动摇.同时,唯有法院采取措施,深化内部机制改革,方便当事人诉讼,实现诉讼经济,才能更好地挖掘诉讼的潜力,吸引当事人寻求诉讼的途径解决纷争,诉讼作为主要解纷手段的地位才能凸显出来,而这离不开对法院及其机构设置进行理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屠琳舒 《理论界》2024,(1):45-52
在协议管辖制度中,实际联系原则对双方当事人选择管辖法院建立约束,这一原则实现了平衡双方当事人的诉讼负担与能力、便利法院审理、平衡法院间审理案件量等功能。而随着在线诉讼的发展与普及,案件事实、当事人与受理法院之间的物理联系被弱化,协议管辖制度中的实际联系原则逐渐失去适用空间,其作用逐渐减小。通过解构在线诉讼背景下的实际联系原则,在摒弃实际联系原则的基础上,利用以意思自治为核心的协议管辖制度,能够为构建在线诉讼背景下的管辖制度提供一种新的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16.
由于香港澳门回归,我国“一国两制四法域”格局基本形成,区际民商事裁判相互承认和执行随着各法域之间经济交往日益频繁而与日俱增。为避免有效裁判的执行因当事人或争议标的分处不同法域而受影响,建立我国各法域之间区际民事保全措施相互协助机制,以确保各法域法院或仲裁庭终局裁判权威性,并推动区际民商事法律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已成为十分迫切之事。阻碍我国区际民事保全措施相互协助的因素  民事保全措施是我国各法域民事程序法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制度,是指法院或仲裁庭在民商事诉讼或仲裁中,对可能由于当事人行为或客观原因,使以后裁判…  相似文献   

17.
当事人运行程序的目的在于实现自身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其对于诉讼程序结果的期望值以及对诉讼程序品性的判断,直接决定了他所采取的诉讼行为方式,而诉讼行为的选择必须建立在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基础之上。当事人对于诉讼程序的正当期望以及当事人据此所作出的程序选择行为,共同构成了当事人运行程序的的两个基础性要素。  相似文献   

18.
一审法院做出裁判生效之前 ,当事人如果对裁判不服 ,选择继续诉讼 ,将影响纠纷迅速解决价值的实现 ;选择停止诉讼 ,接受即使与己不利的结果 ,虽可以促成纠纷迅速解决价值的实现 ,但却有可能损害公正的价值。这一矛盾如何在诉讼程序上合理解决 ,自然影响到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在现代各国的司法制度中 ,一般都规定 ,当事人对一审法院的裁判有权选择申请上级法院继续审理。这意味着当事人获得了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庭审的机会 ,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得到了一定的救济。这种救济机会和审级制度有密切的关系。平常所说的“四级两审终审制” ,一方面指明…  相似文献   

19.
劳动诉讼制度的构建要体现现代诉讼法理。为此,要以程序相称性原理、非讼法理及费用相当性原理等现代诉讼法理作为劳动诉讼制度建构和运行的指导思想和法理基础。程序相称原理是构建多元化的劳动诉讼程序制度的基本原理。据此原理,劳动诉讼程序制度的设计和改革应当与劳动争议案件的性质、特点、争议的金额以及复杂程度等要素相适应。非讼法理的职权主义、书面审理等对于劳动争议的便捷、快速解决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可以在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中予以引入。费用相当性原理要求当事人利用诉讼程序或法院适用程序解决纠纷的过程中,不应使国家或当事人遭遇不必要之浪费或利益牺牲。  相似文献   

20.
专利行政执法在专利制度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专利管理机关对专利纠纷的调处行为不是具体行政行为而属于居间仲裁。本文在进行理论和实务论证的基础上 ,提出以下立法建议 :当事人不服专利管理机关就专利纠纷所作处理决定向法院起诉时 ,仍应以纠纷的相对人为诉讼当事人 ;增加专利管理机关的执法手段 ;加大专利管理机关的处罚力度 ;对专利复审委员会就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的复审决定 ,当事人应有权启动司法程序 ;实用新型专利侵权诉讼中 ,专利权人应提交专利局就争议专利技术的专利性出具的检索报告 ,法院依据检索报告进行专利侵权的判定 ,不中止侵权诉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