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载继承我国古代哲学“明天人之际”的学术传统,提岀了“天能为性,人谋为能”的命题,强调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他对主体自身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人性论和认识论中;他对主体能动作用的认识,则表现在“立心”、“立道”、“继绝学”、“开太平”的学术宗旨中,表现在“民胞物与”的理想和强调践行的知行合一思想中。  相似文献   

2.
古人言及张载思想的特点,都首提其“以易为宗”,说明张载的哲学思想与《易》有极深的渊源关系。何以说张载思想“以易为宗”?其主要在于:张载“勇于造道”,其“造道”之功是从易切入的;其“太虚即气”“气化之道”“一物两体”的宇宙观源于易理;其贯“性与天道为一”“知礼成性”“变化气质”的心性论根于易;他颇有影响的《西铭》,其思想乃“本儒家《孝经》,参以易理”;其著名的“四为”说之“为天地立心”句,亦从《易·复卦》之《彖传》“复,其见天地之心”立论。“以易为宗”既说明了张载关学的思想渊源和特点,也彰显了张载哲学思想的核心精神和立论根基,是理解张载思想之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张载的哲学思想具有原创性,通过文献分析与比较论证,对张载独特的诠释学思想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张载的诠释思想集中体现为“心解”二字,“心解”具体表现为“濯去旧见以求新意”的诠释目的,张载以“濯旧求新”的模式实现对孔孟之说的传承,他从观书和求理两个角度强调了求新的必要性,“开昏蒙”是求新的直接目的,朱熹对张载这一诠释目的十分推崇,多次阐释这一思想;张载以“心解则求义自明”为诠释原则,他认为心有“天心”“地心”之别,其中“人心”是张载心论的主体,具有德性之心与知觉之心的二重含义,“心解”中的“解”是“心”的知觉能力,合“德生之知”与“见闻之知”才能“求义自明”,通过“德性之知”收摄“见闻之知”形成“自诚明”,强调宏阔的“天人合一”宇宙意识,建构细密的“致知穷理”的知识理性;以“心解”为基础,共同指向张载“为往圣继绝学”的治学理念与人生抱负,可见他的“心解”诠释学既是一种认知性的理论,又是一种指向个体自我修身的实践理论,其从继承性、创造性、延展性方面提升了孔孟以来的儒家文化,更是在身心实践上对圣贤意志的体贴与发扬。  相似文献   

4.
朱熹在建构自己哲学体系的过程中,对张载的思想有较多的继承和发展,而这与他对张载著作的整理和研究是分不开的。朱熹对张载《文集》(朱熹多称其为《横渠集》)的校补工作给予了很大的热情和关注;在他最重要的一些著作如《近思录》、《论孟精义》、《论孟集注》、《楚辞集注》中辑录了许多张载的“精义”;他还对张载最重要的著作《西铭》和《正蒙》作了大量的注释和评论。这些工作,对朱熹真正走进张载的思想世界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岱年推崇张载,将其作为古典哲学唯物论的重要代表。早在1937年《中国哲学大纲》中,张岱年就强调张载在宇宙本根论上是一种唯物论。1950年代以后,张岱年反复阐扬张载的气一元论唯物思想,认为神从属于气,是气的一种微妙变化。张岱年也指出张载思想中在宇宙论、认识论方面都还有唯心论残余。与张岱年不同,吕世骧、邓冰夷、陈玉森、高羽、周清泉认为张载思想是一种“客观唯心论”。在他们看来,张载思想体系中,神是第一位和根本性存在。无论是以张载思想为唯物还是唯心,实际上只是揭示了张载思想的某些特征。张载思想中的“神”既非形下之物,也非宗教之神或主体之心,同时神也贯通在“物”与“心”之中;神是“一”,又内含着“二”的矛盾性,是变化的动力因。  相似文献   

6.
在宋儒中,朱熹惟独对张载的为学工夫尤其是读书思想最为推崇。他对张载所提揭的“维持此心”、“去旧来新”、“平易其心”、“熟读成诵”诸义均有所继承和发展。这不仅与朱熹为学的坚苦工夫历程有关,而且与他视读书为穷理之一事的思想、为救时学之弊的卫道之心相契合。  相似文献   

7.
胡宏道学直接继承了北宋周敦颐、张载与程颢的思想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在本体观方面,他继承周敦颐"乾元立诚"以诚论性的思想,提出性与道与诚的统一.在宇宙观方面,他继承张载性、气统一的观点,而提出性与物的统一.在心性论方面,他继承程颢万物一体、性无内外的思想,提出"以心著性"、"识仁之体"的性体心用论.  相似文献   

8.
此文从“知命”“畏命”到“立命”等命题的演变揭示儒家“命”的思想的发展,并指出张载的“天人合一”哲学本意是强调“以人为本”,这正是其“为生民立命”思想的哲学基础,从而使这两个看似不相关连的命题有机结合,形成张载哲学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9.
张载的“道”指的是气化,这与二程的理相差很大,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观点。也正是在这一独特思想的基础上,张载提出了其负的理一分殊的体用论。张载认为,天地法象,皆神化之糟粕(负的理一分殊);在张载看来,一旦走出“形不形”之关节点,所形成的“天地法象”“万物形色”,都只不过是神之糟粕而已。张载进一步认为,虽然万物形色为糟粕,但它实是太虚本体的藏身之地;只要在糟粕上点睛以太虚本体,则糟粕即转化为精华。  相似文献   

10.
张载开创关学,对孔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这一天道性命关系难题做出了回应,他打通天人、内外、形上与形下的天道性命相贯通思想使得发源于先秦时期的儒家学说的形上内涵得到了极大丰富。但目前学界对张载“天道性命相贯通”思想进行专门而系统的研究还比较少,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张载的天道论及其特色”、“张载的性命论及其特色”以及“张载天道与性命的贯通”三个问题的讨论,使张载哲学“天道性命相贯通”这一重要形上问题有一个比较清楚的展现。  相似文献   

11.
梭罗是十九世纪美国卓越的哲学家和作家,他的教育哲学思想对美国社会的民主与进步产生了极大影响。在学校管理中,他融人“做中学”思想,并率先采用“方案”教学;他倡导大众教育,即简化物质生活、丰富精神生活;梭罗崇尚思想独立,反对迷信权威。他的教育哲学思想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朱镕基讲话实录》是我们了解朱镕基教育思想的重要途径。朱镕基教育思想主要包括教育的功能观、人才观和教师观等方面。他认为,教育是科技的基础;为学先为人,为学要严,为人要正;办学最核心的问题是师资。此外,他还提出了基础教育的关键问题在经费投入、吸引留学人才归国关键靠政策、经济人才培养要注重英语教学等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3.
李汉俊不仅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建者,也是中共早期杰出的宣传家、编辑家。李汉俊通过自己大量的编辑出版活动对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着力改造《星期评论》,正视不同信仰者,积极筹备建党;努力翻译、校对和出版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面向社会大众宣传唯物史观;创办《劳动界》周刊,联系工人的生产生活实际,通俗平实地宣传革命道理;主持《新青年》编辑部工作,面向进步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考察李汉俊对早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从中得出若干启示,有益于新形势下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编辑出版事业,从而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4.
《理想国》是古希腊伟大哲学家柏拉图的主要代表作。在书中,柏拉图运用与不同人物对话的方式,从探讨“正义”的概念出发,全面阐述关于哲学、政治、道德、教育等广泛问题的见解。柏拉图提出了由“哲学王”统治、社会不同阶级各守本分、各司其职的理想国家模型,并系统论述了“哲学王”培养的教育方案。《理想国》是西方世界第一部完整的教育著作,其中所提出的强调教育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注重精英教育、以心灵提升作为教育的目的以及以“四艺”(算术、几何、天文学和音乐理论)作为重要教育内容等主张,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古彝文献《玛牧特依》蕴涵着丰富的幼教思想,是指导彝族传统家庭幼儿教育不可缺少的经典著作。书中对不同阶层家庭的儿童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教育要求,在教育活动中,提倡早期教育、依龄施教和学以致用,强调父母言传身教的重要作用。这些优秀的幼教理念,至今对彝族社会家庭教育起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尊师重教是毛泽东的一贯思想,因为他深知教师对于发展教育的关键作用。毛泽东历来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并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他强调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要做好先生,首先要当好学生";强调"教育者应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教育要面向工农大众,坚持教育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首先为工农群众服务。  相似文献   

17.
师幼互动是0-3岁早期教育的核心,本研究基于CLASS评价工具对50个0-3岁私立早教机构早教课程视频进行内容分析,了解早教课程师幼互动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情感支持、班级组织、教育支持质量均未达到良好水平。样本显示早教课程中的师幼关系本质上是市场机制引导下的师幼关系,早教师资专业素养、质量监控等因素影响师幼互动水平。因此,建议制定和完善早期教育的政策法规,规范早教市场;建立早期教育共同体,解决早期教育供给侧矛盾;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正确选择科学合理的早教机构;明确教师准入机制和培训系统,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8.
郭嵩焘是晚清时期积极提倡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先进代表人物之一。在经济主张方面,他在湖南最先倡创厘金;洋务运动中,主张本末并举,反对舍本逐末;主张对外开放,与西方列强"商战";强调"民富",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以"便民"、"利民"、"裕民",反对官办和官督商办;要求收回海关主权和废止厘金等。其思想独到高远,对其后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9.
涂尔干的社会学方法论与教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涂尔干是社会学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也是教育社会学的主要奠基者。涂尔干的社会学方法论是实证主义的,也是唯理性—科学主义的。他指出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应是社会事实,这种社会事实是整体的而不是个别的;是普遍的而不是特殊的;是群体行为而非个体行为。涂尔干对教育的研究贯穿于他的方法论中,并集中体现在教育与社会学、教育思想史与道德教育的论述中。对涂尔干的社会学方法论与他对教育的研究进行梳理,尝试重现他对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真实思想和运用在研究上的方法论,有利于对涂尔干的教育社会学思想做出进一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老子道德观管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子是把道与德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 ,用于阐发宇宙的本质 ,并讲述它们之间辩证关系的第一人 ,他从宇宙的本质的哲学高度论及道与德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说明了德非道、德不离道、德是道之功、物之性和道之反的思想 ,为人们深刻地理解道德观提供了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