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中国近代进化历史哲学建构过程中,儒家经学给予了直接影响。龚自珍、魏源、康有为、梁启超等都以儒家今文经学为思想武器,系统阐发"变易"史观和社会进化史观。章太炎则以儒家古文经学为基础,强调历史进化中的剧烈变革,对资产阶级历史哲学的建立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是政党纷起的时代。自清季革命运动的酝酿到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覆灭,半个世纪时间,先后在政坛活动的政党政团高达数百种,最多时曾出现300余种。这些政党政团,按其性质、源流和历史发展阶段划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有民主革命和君主立宪两派。前者的阶级基础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明确主张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并行,要求推翻 相似文献
3.
从鸦片战争以来的百余年中,中国文化的发展既坚持了民族文化的传统,保持了文化发展的连续性,又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和世界文化中许多先进的因素,补充新鲜血液,促进了文化的更新。因而,在经受了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强力冲击后,五千年来一脉相传的中华文化在今天仍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活力,并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现代民族文化。但在这百余年的文化发展中,也曾出现过严重的挫折和失误。在世纪之交,我们总结百余年来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或许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前… 相似文献
4.
陈君聪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1985,(1)
一部中国近代革命运动史,同时也就是一部中国近代爱国主义运动史。中国近代革命运动的发展,既使爱国主义内容得到充实、巩固和发扬,又使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逐步实现从爱国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从爱国主义到共产主义是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历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古代中国虽然曾取得了欧洲所“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但是欧洲发生科学革命的社会历史条件在中国却不具备,因而未能从社会内部产生近代科学。但是,随着中国社会思想的内在变动,特别是近世学风的变化,实学思潮兴起;同时随着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特别是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强行纳入世界历史体系之后,形成了中西文化冲突与交融的形势,中国又注定要跨进近代科学时代。 相似文献
6.
地理环境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恩格斯曾经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的行为的对象。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在不断地与自然环境作斗争的过程中,改变着自然界,也改变着人类自己,从而创造和发展前进着。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地理环境。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地理环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特定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战争对近代中国城市发展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战争连绵不断。长期的、大规模的战争,对城市的物态本体、人口、国家财政经济、商业贸易、交通、区域腹地等造成巨大的破坏性影响,导致城市本身及发展所必须的内外支持要素系统无法保持常态运行,停滞与衰落便成为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交流和交融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中国对世界的认识,首先是对世界历史认识,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从19世纪中期中国先进分子"睁眼看世界"开始的。回顾历史,是为了更清醒地认识现实,回答当时中国社会发展提出的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无论是国别史、世界通史,还是外国亡国史、革命史的介绍和研究,始终和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解放这一时代的主题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中国法律文化的历史发展与近代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渊源看,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构成了当代中国的历史根基最深厚、民族认同感最强烈、实际影响最深远的法律文化传统。自19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已开始发生一场不可逆转的、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正在逐步地失去,而开始面临着一种全新的生存环境。古代法律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已经瓦解,但其包含的很多因素则分散地以各种形式延续下来,法律意识、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等不少内容在现代仍具有建设性价值。 相似文献
10.
1991年,是太平天国起义一百四十周年纪念。这场规模壮阔的农民起义,于1851年1月11日爆发于广西桂平县的金田村。历史跨越了六十年之后,才有1911年10月10日的辛亥革命。1991年也是辛亥革命八十周年纪念。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丰碑,是20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飞跃。它的直接结果是,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而且结束了中国的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不断扩大教育规模,向高等教育大众化迈进的过程中,民办高等学校的发展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一方面,发展高等教育需要引入民间财力,调动民间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好民办高等学校的管理、质量、产权等一系列问题.而研究近代中国民族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基于此,本文试图就中国近代民族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特点及其启示作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船山思想在晚清的传播与昌盛,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作为觉醒民族的一面思想旗帜,曾积淀和集合了一种自强不息、死而后生的民族精神,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之前,本土文化破块启蒙的一道醒目的思想风景线。其思想影响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船山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无论是维新斗士,还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先躯,他们高扬船山学这面思想旗帜,最根本的是在于船山学体现了强烈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而这种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既是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所在,又是中华文明数千年连续发展的基本内核。在晚清国… 相似文献
13.
人们在使用"历史"概念时,其含义则比较笼统.事实上,"历史"可以用来表示人类产生以来的全过程,也可以用来表示对这个全过程的记录.虽然人类对历史过程进行思考本身就是一个过程,但是在很长的时期内,这种思考并没有做出历史本体论和历史认识论的区分.19世纪以后,逐渐地产生了研究历史的两个方向.以历史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称为历史本体论(研究人心外的历史),以历史学作为研究对象称之为历史认识论(研究人心中的历史),并涉及到历史方法论和历史观的问题,完整地构成了历史哲学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与历史发展的主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绳同志在1954年发表的《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一文(《历史研究》1954年第一期)中提出了三个革命高潮的概念;在1981年出版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中,又重申了这个概念,说:“第一次革命高潮时期是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时期;第二次革命高潮时期是中日甲午战争后的几年,这几年中发生了1898年的戊戌维新运动和1900年的义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凡是忠实而又彻底的革命者,无不重视从历史的反思中,提高自己的识见,吸取继续革命的力量。孙中山正是这样一位不断从历史的经验中吸取奋进力量和谋划革命韬略的伟人。与孙中山志同道合,日后成了孙中山左右臂膀的廖仲恺,作为理财专家,为革命而筹措资金,不遗余力;为革命而掌管财政,廉洁奉公。然而廖仲恺更是一位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他在为实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想的征途中,同样是念念不忘近代中国的惨痛往事,特别是对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他总是反复地申析其义,作为革命者的借鉴。尽管有些议论(主要是指1924年以前的一些议论),未必精当,但是“这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所以很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和继承。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研究如同中国知识分子历史命运一样,长期被人冷眼相视.历史学者们对近世百年活跃于中国社会舞台的各个阶级、阶层,从处在“先进地位”的无产阶级,到担当革命主力的农民大众,从顽固反动的封建地主,到双重人格的资产阶级,他们的历史地位及社会作用,都有了系统的政治说明和历史诠释.唯独对知识分子这样一个曾在本世纪中国历史上放射过巨大思想光辉,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中首先觉悟并奋勇倡导的新兴社会群体,人们却很少从学理的角度,对它进行严肃的历史探讨.八十年代初,配合“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对知识分子的历史形象作了许多呼吁性的说明,但它毕竟富有浓厚的政治宣传色彩.正因为如此,有关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心态和历史得失,基本上没有给予深入的透视.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改革的历史启示萧致治1840年,中国大地爆发了改变历史进程的鸦片战争,1949年,开创中国历史新纪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从1840年到1949年,其间不过110年,中国却跨越了社会发展的两大阶段,这是中外古今未有的大变。在这场由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18.
漕运是封建王朝的生命线,“国家大计,莫过于漕”①。清嘉庆道光年间,伴随着吏治的腐败,漕务弊端丛生,南漕北运屡屡受阻,清王朝面临着严重的统治危机。江苏巡抚陶澍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力排众议,行海运,除漕弊,使漕务得到明显改善。陶澍漕务改革对于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漕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前,史学界对此研究不够,陶澎的历史地位没有得到充分肯定,本文就此作些探讨。一、嘉道时期的漕务危机清嘉道之时,漕弊丛生,大端如下:1.漕政衙门冗员充斥。有清一代,人们视漕运为利薮,漕政衙门人员日多,到嘉道…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古代文化丰富多采,千姿百态,举世瞩目。但是一谈到近代文化,人们不免要有所感慨,觉得它落后了,贫乏了,既没有像科技的“四大发明”,也没有如司马迁、李白、杜甫、关汉卿这样的大史学家、文学家,更说不上有《红楼梦》一类的杰作。看来这种现象是存在的,但并非全面的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20.
以1840年的中英鸦片战争为开端,中国进入近代历史时期。各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加深,中外反动势力的相互勾结,使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遭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近代社会中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