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唐代林林总总的诗人中,李贺诗的神奇诡谲,义山诗的用典深僻,都以索解艰难使得后来不少唐诗爱好者望“洋”兴叹。尤其是义山诗,即使作为辽金一代大诗人的元遗山,也禁不住慨叹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后来也有人讥诮李义山写的诗是所谓“獭祭鱼”,说义山用典之多,犹如水獭捕得鱼阵列于  相似文献   

2.
谈温李齐名     
温庭筠以诗、词赋的成就,给“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晚唐文坛带来了生机。《东观秦记》、《北梦琐言》、《全唐诗话》、《唐诗纪事》《唐语林》、《新唐书》、《旧唐书>(《李商隐传》、《温庭筠传》)等都载录温庭筠和李商隐齐名。温庭筠和段成式、李商隐号称三才,文称三十六体(岑仲勉《唐人行第录》载录三人族兄行第都是十六)《四库全书·西崑酬唱集提要》说:“冯武序以李商隐诗与庭筠、成式并称‘西崑三十六体,”《册府元龟·才学类》  相似文献   

3.
读了孙席珍先生的《鲁迅诗歌杂谈》(见本刊一九七八年第二期)中关于《我的失恋》的新解,使人大喜过望。照孙先生所说的这首拟古的新打油诗的内容和内幕,过去确是闻所未闻。孙先生说:鲁迅写这首诗是讽刺“诗哲”徐志摩的,徐当时正在追求某女士而闹失恋。孙先生还很具体地指出:诗中“回她什么”的四件东西,也都是指徐志摩的诗文,  相似文献   

4.
李商隐是我国晚唐的著名诗人。他写了不少《无题》诗,“清词丽句”虽为鲁迅先生所推崇,也为大众所传诵。然也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用典太多,则为我所不满。”以致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其《嫦娥》一绝也如此,历来解释不一。诗曰: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派诗与接受美学吴晟一“诗无达估”说的胚胎,最早见诸春秋时代,《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载卢蒲癸语“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论语·学而》记孔子言“赐也,始可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易经·系辞》:“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但这...  相似文献   

6.
马嵬诗辨     
李义山《马嵬二首》,向被视为讽谕玄宗荒淫误国之作。其七律,尤为诸选诗家所喜录。最新出版之《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仍守此法,并做注云:“原有两首,都讽刺唐玄宗。”由是观之,马嵬诗之旨在讽谕,乃世所公认。 然近读《社会科学战线》(一九七九年第三期),见载有秦似同志《李商隐诗》一文,  相似文献   

7.
《随园诗话》中的诗歌用典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枚《随园诗话》中多有对其诗歌用典观念的论述,主要包括用典非以多为贵,应避用僻典、对典故加以适当调度和锤炼以及用典不可太泥等几个方面.这些观念和袁枚所标举的“性灵说”诗论正相符合,而且也是针对当时诗坛上翁方纲的“以考据为诗”和浙派诗人的好用典故等风气而发的.  相似文献   

8.
《庄子》是散文,同时也是诗。王国维先生早就指出:《庄子》具有“诗歌的原质”,“即谓之散文诗,无不可也”(《屈子文学之精神》)。闻一多先生在他的《庄子》(收入《古典新义》,见《闻一多全集》第二卷)一文中,以其诗人的敏感和体验,更把它说成“绝妙的诗”。这些论断,都是十分正确而精辟的。  相似文献   

9.
今天一提丧家狗,都知道是比喻失去靠山,到处乱窜,无处投奔的人。丧读去声。据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黄山谷诗补注》中考证,此语原出《史记·孔子世家》:“累累然若丧家之狗”,据《史记集解》引王肃语及《韩诗外传》,本读平声,系指丧事人家之狗。黄庭坚《次韵德孺惠贶秋字之句》诗:“顾我今成丧家狗,期君早作济川舟。”  相似文献   

10.
《论语》记载了孔子对他的儿子鲤谈《诗》的两段话.《季氏》:孔子问鲤“学《诗》乎?”鲤答:“未也.”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也.”《阳货》:孔子问鲤:“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孔子还对他的学生们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认为,不学《诗》就不会表达思想;连《周南》《召南》都没有读,那就好比面对一堵墙,对社会交往常识一无所知.《诗》有兴、观、群、怨四种功能.不学诗,就缺少士大夫的共同语言,无法理解别人言谈中的引语譬喻(兴);就缺少见识,不能通过风俗察觉国过之盛衰(观);就无法与同僚聚会,切磋探讨(群):“更谈不到运用诗句发表政见,讽喻上司(怨).不学《诗》,近不能事父,远不能事君,也缺少关于自然界的常识.  相似文献   

11.
李贺是中唐时期富有理想、抱负、立志改革黑暗现实的进步知识分子。由于仕途坎坷,政治失意,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只有寄情于诗,在诗国中驰骋。在元和诗体变新中,李贺表现了创新才能。诗作被誉为“长吉体”,张碧、李商隐等相继效仿。然而由于他的早亡,和当时统治者不注重人才,有关他的生平事迹的记述留下来的实在太少了。同时又由于当时有传奇创作思潮的影响,对他的记述多杂有神鬼内容的传奇情节,什么“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见李商隐《李长吉小传》)“今为神仙中人甚  相似文献   

12.
(一)西方有一种理论:“诗的妙处在于猜测它的含义”.甚至认为“诗里必须有谜”。李商隐许多诗的含义极耐“猜测”,不仅有“谜”,而且似乎不止一个“谜底”。蓬山(蓬岛、蓬峦、蓬莱树等同一系列)意象在李商隐诗中共出现七次,分别在六首诗中: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天题·相见时难》刘良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来是空言》紫鸾不肯舞,满翅蓬山雪。《海上谣》蓬岛烟霞阆苑钟,三官笺奏附金龙。《郑州献从叔舍人褒》一片非烟隔九枝,蓬峦仙伏俨云旗。《一片》旋成醉倚蓬莱树,有个仙人拍我肩。《七月二十八…  相似文献   

13.
张璨诗非“七事”语源李祥林“柴米油盐酱醋茶”,民间谓之“开门七件事”。对其语源,《辞海》无载,《辞源》也未收,今人多不详。王英志在1994年12月27日《新民晚报》第10版以《“七事”诗及其作者》为题撰文,就此作出解答。王文指出,“柴米油盐酱醋茶”七...  相似文献   

14.
五、体裁、章法、韵律诗在形式上有其自己的特点,它不同于小说、戏剧和散文。《诗经》是我国早期的的诗集,在当时也不同于神话传说和记事、记言的散文。当时诗人,不论是集体或个人,表述思想,发抒感情,依照一定格律进行歌唱或写作,就形成诗歌形式。诗这种形式是怎样产生的呢?《诗大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又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礼记·乐记》说:“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这就是说,诗之为物,初发于内心,而表现于音声,音声组织成章,是为音乐。诗乐在早期是不分的。音乐要有旋律,有节奏,有韵调,这就给诗以制约,形成了诗的形式特点,诗人作诗就得注意符合这些特点而加以美化。下面姑就《诗经》形式的三个方面,谈谈它的艺术。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李商隐诗歌的分析,着重指出李商隐的诗有一种对悲剧性意识的感伤;李商隐笔下的许多意象都是自我的化身,表达着自己的心声。在李商隐诗里对“美”的的追求和对“善”的追求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6.
李商隐玉阳之恋补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唐天才诗人李商隐年轻时在玉阳山有一场刻骨铭心的生死恋,为时虽只二年,但他却终生在回忆,把一缕缕情思、一滴滴浓血,交织成一首首优美的诗。这些诗中真挚的感情、感伤的情调、优美的意象,打动了后世一代代读者。李商隐王阳之恋,清朝的冯浩、程梦星作了精密的考证;本世纪内,苏雪林女士作精细而大胆的推论,黄侃等人也力主义山与女冠的“艳情说”;六十年代,北大教授陈贻掀对义山玉阳恋情作了精彩的考证;八十年代我也对义山玉阳恋诗作了一些新的解释与探索,至lop年7月《李商隐爱情诗解》出版,作了进一步的探索①。总之,李商隐…  相似文献   

17.
王渔洋说过:“一篇《锦瑟》解人难”。对李商隐《锦瑟》诗比较有代表性的解释有两种:一种认为是悼亡之作,如朱彝尊、冯浩等;另一种认为是自伤身世之作,如何焯、宋于庭等。此外,还有种种解释:有的认为“锦瑟”是令狐楚之妾(见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五十三);有的认为“锦瑟”是当时某贵人的爱姬(见刘攽《中山诗话》);还有的认为是专咏“锦瑟”这种乐器的,并说锦瑟之声是适、怨、清、和的(见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二十二)。近年来,有关论著。对于《锦瑟》一诗的意见也基本上未脱离“悼亡”、“自伤身世”这两说的范围。我们认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的第一首新诗,发表于一九一九年九月十一日的《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从此郭老诗兴勃发,成为一代诗人。郭老在《我的作诗的经过》中说:“那时的《学灯》编辑是郭绍虞,我本不认识,但我的诗寄去不久便发表了出来。”郭绍虞同志在《关于文学研究会的成立》一文中说;“但我不敢掠人家之美,因为我没有在上海《时事新报》当过《学灯》编辑”。这是郭绍虞第四次表示否认自己是《学灯》编辑了。茅盾同志一九一九年也在《时事新报》做过编辑,据他回答笔者说,当时郭绍虞不在《学灯》编辑部,而是在北  相似文献   

19.
《豳风》说     
清人张履祥《杨园先生全集》有《<豳风>说》,略谓: 鲁无风,《豳风》犹鲁风也。周公治鲁,尊尊而亲亲,故鲁虽弱,有先王遗风。他日,夫子曰:“鲁一变至于道。”又曰:“吾舍鲁何适矣?”盖此志也。以《周南》始,以《豳风》终,始终以周公也。解放前,徐中舒先生也主此说。他曾有《<豳风>说》一文,其副题为《兼论<诗经>为鲁国师工歌诗之底本》文中广列论据以证。我不同意张、徐二人之说。《诗经》之有风、雅,据我看,《诗大序》的说法是对的:“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也即,风诗是一个地方政权统治  相似文献   

20.
有些书要重读,联系当时的情况来读,联系现在的实际来读,才能逐渐加深体会。《燕山夜话》从前我是读过的,也颇感兴趣,觉得是一本别具风格的杂文集。不过当时我也有一点偏见,认为根据邓拓同志的学问、文采和研究精神,应当多写一些学术理论文章,而对他的杂文却不大重视。同时又听到从康生那里吹来一股冷风,说《燕山夜话》是“乱七八糟”……所以我曾经以友谊的口吻劝过邓拓同志,少写一点《夜话》式的杂文,多写点学术理论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