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鼓树智教授创造性地提出“历史交往”这一概念,并认为历史交往是历史哲学的重要范畴。他不仅对历史交往的类型、形式、分期和作用等理论问题进行了宏观的探讨与归纳,还结合历史事实对历史交往进行了个案研究和微型剖析。  相似文献   

2.
目前语言学界对语言普遍性的研究主要针对人类的语言能力,关注的是机体内的语言普遍性,较少涉及语言运用方面,即机体间的语言普遍性.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本意并非要建立一个语言学理论,但是其中关于语用方面的语言普遍性思想对整个语言普遍性研究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普遍语用学中体现的机体间语言普遍性包括:任何语言中都存在普遍的语用要素单位;四种类型的言语行为都普遍具有双重结构;任何以理解为目标的言语交往行为中的话语都遵守着普遍的语用规则,即交往行为的有效性要求;交往行为中的言说者都普遍具备进行语用交往的能力,即交往性资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提出了以实践为基础的交往理论,分析了交往的产生,交往在人类社会历史中的作用和变迁的历史形式,以及理想交往的本质与现实条件.但在这方面,哈贝马斯却独辟蹊径,将马克思的历史观与现代西方语言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结合在一起,在众多理论问题上对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提出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交往已成为当代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普遍方式 ,交往理论研究愈来愈成为哲学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 ,比较和分析了马克思和哈贝马斯关于交往理论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二者的历史关联以及各自理论中关于交往在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历史作用。通过对马克思和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比较研究 ,可以看出马克思的学说是哈贝马斯建构交往行为理论的重要资源。在马克思的理论中 ,交往实践范畴所指涉的广阔领域 ,标志着马克思交往理论具有巨大的思维空间 ,包含着曾被遮蔽的现代意蕴 ;而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则为我们进一步阐释马克思交往理论、丰富历史唯物主义学说 ,深化现代性问题的思考 ,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内容和重要的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5.
论“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以由必然性和普遍性来理解“底”。有一个各国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都必须经过的阶段 ,这是必然性 ,尔后再超越这一阶段 ;有一个各国人民在交往中共同遵守和拥有的平台 ,这是普遍性 ,在此平台之上 ,每个个人都可以展现自己的个性。由逻辑的与历史的关系可知 ,必然性是普遍性的根据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社会交往是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形成世界历史思想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社会交往的研究 ,马克思揭示了社会的内在结构 ,探讨了交往社会形态的历史演进 ,考察了“世界交往”在人类社会演进中的历史作用。在现时代背景下 ,回顾和梳理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 ,对丰富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参与和融入全球化进程等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全部学说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解放。这个目的的达到是建立在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交往变成普遍交往的基础上。本文着眼于世界历史的角度,突破了传统的对马克思交往理论二元理解的方法,提出了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四分理解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深刻理解马克思理论的结论———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8.
历史研究离不开理论问题的探讨,历史学的每一次发展都与史学理论的创新突破密不可分.其中,社会形态就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综合性和本质性的重大历史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9.
:用历史交往论 ,对世界帝国的兴衰史和文明交往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作者认为 ,要想深入了解世界历史 ,不可不了解世界帝国和文明的兴衰荣辱史 ,因为每一个世界性的大帝国 ,其历史发展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其历史经验教训更有普遍性 ,所以其借鉴性强。此外 ,本文作为由三秦出版社筹划已久的 ,即将陆续面世的《世界帝国丛书》各卷前的叙意 ,以求教于同行和读者  相似文献   

10.
历史运动中的跳跃性规律与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运动中的跳跃性规律作为具有一般性的特殊规律具有极大的客观普遍性。其普遍性在某些地区、民族、国家的具体进程中得到确证。所有制形式的相对独立性和历史选择性是历史跳跃性规律形成的决定性条件; 人类社会总体即“类”社会发展总趋势的制约性是历史跳跃性规律实现的前提条件; “世界历史”所造成的国际间的交往是历史运动中出现跳跃性发展的重要原因;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现代社会运动中实现历史阶段超越的内在根据。历史跳跃性规律受制于历史一般规律, 反映并实现着人类社会演进的总趋势, 历史跳跃性规律和历史一般规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是对毛泽东统一战线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新时期的统一战线理论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具有普遍性 ,而这具有普遍性的统一战线思想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统战理论 ,是时代性、针对性、实用性的有机结合。深入理解统一战线理论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的内涵和特征 ,对做好历史转型时期的统战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与哈贝马斯都把交往作为其哲学历史观的重要理论范畴,并依据各自的交往理论,沿着不同的理论路径来阐释社会历史的演进和发展,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致力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马克思是以全球视域的交往实践观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哈贝马斯是从语言学与释义学出发所建立的交往理性观作为主要理论基石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因此,应从交往实践观的历史语境与交往理性观的当代话语的对话中,重新解读马克思交往实践观的本真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探索、新视角、新观点——读《文明交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树智教授的新作《文明交往论》从文明交往视角探讨了文明问题。该著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理论阐释精辟。作者从文明交往的内容与形式、因素、属性、链条和目标五个方面,全面系统地阐释了文明交往理论的基本内涵。二是个案研究观点新颖。作者运用文明交往理论分析了中世纪阿拉伯经济思想、唐代教、巴以冲突等大量历史个案,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一样,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加强对这一理论的研究,是学习和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方面. 一、理论的由来和发展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通过研究个性、特殊性,来概括共性、普遍性:在共性、普遍性的指导下,进一步探索个性、特殊性,这是  相似文献   

15.
从生存论哲学视角来看,日常生活世界本质上是一个主体间共享的交往世界,海德格尔的日常生活理论与马克思交往实践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二者在指向上存在着差异。海德格尔的日常生活理论是一种抽象的生存论批判,缺乏历史的维度,尤其对日常交往更为丰富和重要的生存和历史内涵没有展开。而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立足于全人类,立足于社会生活实践,实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对话,并指出人的本质是其在交往实践中日益拓展的动态交往关系的总和。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出发,考察了国际关系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过程。认为国际关系是生产力和世界交往发展的产物,世界交往发展的水平决定着国际关系的丰富程度;在国际关系的研究中,应以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为指导,从整体上把握国际关系的重大问题;国际关系是一个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有机体;冲突与合作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7.
如果将认识论放置于人和世界的总体性关系中来加以考察和把握,则理论领域和实践领域应是认识论的两个基本领域,这是对认识论进行反思时所首先必须确立的一个基本立场。据此,基于实践基础之上的"主体间性理论"即"交往实践观",才是知识得以客观化的一个有效途径,这是因为:一是交往实践所赋予人的客体指向性保证了认知主体能够超越自身的主观片面性;二是交往实践的规范性是匡正认识者并使其认识过程具备收敛性、有效性、客观性、普遍性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晚年所作的一系列摘要和笔记中,对交往思想进行了具体阐发和展开论述。从这些笔记和摘要中可以看到,马克思关注于从人类早期社会至资本主义形成的广阔历史时代中人类交往活动的变迁,从交往主体依附性到独立性的历史演变,以及交往形态从简单到复杂的历史发展角度对交往理论进行了丰富、补充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已经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难以绕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批判和重构现代性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世界历史维度。“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重构现代性的理论创新。探索现代性新模式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宗旨。“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问世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世界历史价值是对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新贡献。它证明在全球化进程中人们对现代世界本质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具有多样性和历史性,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普遍性和普适性,它增加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历史文化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工具理性与交往理性、工具理性行为和交往行为以及系统和生活世界是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三对对立的基本范畴。哈贝马斯通过对工具理性和交往理性概念的区分,解释了合理的理性概念是如何可能的问题;通过对工具理性行为模式和交往行为模式的区分,解释了社会行为是如何可能的问题;通过对系统和生活世界的社会双重概念区分,解释了社会秩序是如何可能的问题。正确把握三对范畴之间的内在关系和发展逻辑,有助于我们理解交往行为理论的主题:现代性是一项未完成的谋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