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龚先庆 《理论界》2005,3(5):7-8
和谐社会是社会健康发展的一种理想状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经济社会、区域、人与自然、人与人各个方面相互协调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先导性工程,和谐社会要求建设道德至上性政党。本文认为中国共产党总体上应是一个“道德型政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典范”,具体涵盖执政公正、执政诚信、执政廉洁、执政为民等多重指标。  相似文献   

3.
社会和谐有传统和谐和现代和谐之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的不是传统和谐,而是现代和谐,它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之上,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相一致的现代新型和谐社会;是人类共同的社会理想和生生不息的价值追求的延续,是对以往各种相关理论的扬弃和突破;体现了我党新一代领导集体执政、治国的全新理念,应从价值理念、发展理念、民主理念、法治理念、公平理念、自然理念和渐进理念等多方面理解这一全新思想。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执政成本高,必然影响社会和谐。因此,降低执政成本,提高执政能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我们应当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出发,认真思考民主党派存在的价值,梳理现行党外人士政治参与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寻求中国共产党实现其执政目标,党外人士有效、有序履行职能、实现其参政价值的途径,健全党外人士政治参与机制,形成合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6.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理论资源有三个层次:一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启示和借鉴价值的中外思想家的社会和谐思想,无论是中国先人还是西方思想家的和谐社会理想都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启示。二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理论基础地位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谐思想。根据马克思的和谐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必须遵循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人学底蕴。三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指导性的我党最新理论成果,包括“科学发展观”、“科学执政理念”和“和谐社会理论”三个最新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又一伟大创新。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价值体现在: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全面发展",将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拓展为"四位一体"的崭新格局,创新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的科学论断,进一步夯实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物质基础,准确定位了党执政的价值取向,创新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的四个层面,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相结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新执政理念,提高执政能力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实验田和排头兵,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深圳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  相似文献   

10.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一个系统工程,更是一个长期过程。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所列的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以及国家主权和安全等方面的“五项能力”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一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内在地包含了“执政目标”、“实现方式”和“政党能力”三个层面的意蕴。因此,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所蕴含的丰富而具体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目标作出全面而深入的揭示,这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也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总结执政经验和对国际教训进行深刻反思基础上,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课题面前,作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民主党派理当与时俱进,有所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这一伟大“光荣与梦想”而作出各自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几个概念前后相继,其关系大致是:小康社会发展的社会理想状态是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具体表现之一,而科学发展观则是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党必须依法执政,这是坚持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的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坚持依法执政必须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提高依法执政水平,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依法执政最根本的是要依宪执政,正确处理党的政策与宪法、法律的关系,坚持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准则,并从根本上为党依法执政提供制度和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14.
陈琼 《兰州学刊》2007,(7):10-12,2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重要现实课题,社会整合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力量,同时也是中国社会整合的核心力量.社会转型期,执政党面临社会利益分化、贫富分化和社会结构分化和思想观念多元化等多种挑战,必须不断进行思想理论创新,以利益整合为核心、以组织整合为重要手段,建构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15.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上提出的带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课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五大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内涵及现阶段亟须解决的重点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必须正确理解和谐社会的内涵,这就必须从多个层面系统深入地进行分析。同时,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现阶段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亟需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扩大就业水平等重点问题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7.
论政治现代化视域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价值取向。政治现代化、民主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关键。而只有大力培育公民社会,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更为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不断增强国家自主性及国家的执政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建设,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才能最终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井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战略任务之一。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当代实践相结合的重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要寸华,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四川社科界》2005,(8):16-16
一、重点课题1、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研究2、树立科学发展观问题研究3、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问题研究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研究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利益协调机制研究6、构建和谐社会公民道德素质建设研究7、建设和谐四川的相关制度及政策研究8、弘扬民族精神与构建和谐社会研究9、构建法治四川研究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以来,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已成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这标志着“和谐”成为我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调,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大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今中国现实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要求。要成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党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作为思想指导以及具体的目标选择,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努力实现党的执政方式的民主化,注重制度创新,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