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棚距要合理南北向大棚,东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5-2米,前后排距离不小于3—3.5米。棚距太小易积水,引起棚脚松动,同时,也不利于光照、通风、防风、抗雪及消除大棚问的积雪。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100d/24f平列型潜在卷曲FDY长丝生产的关键工艺技术.通过组件的合理设计及加工精确度的控制、前后纺工艺的调整,生产出质量优异且永久弹性的平列型潜在卷曲FDY长丝.  相似文献   

3.
宁化石壁与萍乡一带客家文化的亲缘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萍乡一带客家人主要来自闽粤的“棚民”。“棚民”是客家的别称,据其族谱与方志记载来自汀州、嘉应州,其祖先大都以宁化石壁为迁移的中转站。萍乡“棚民”的许多文化特征,均与汀州宁化相似。“棚民”对开发江西山区、发展经济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双切眼综采面在撤架搬家及其顺槽回棚过程中,通风系统前后四次调整的叙述分析,提出低瓦斯矿井存在多切眼的综采面在撤架回棚过程中,首先考虑科学构建合理通风系统进行瓦斯治理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通过三峡地区中坝、玉溪、玉溪坪、瓦渣地及哨棚嘴等遗址的实地调查,结合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对本区史前(主要是新石器至商周阶段)人类居住环境及遗址类型有初步认识如下:(1)遗址类型主要包括聚落型(含祭祀、墓葬等功能区)和盐业专门(生产)遗址;(2)遗址受自然条件制约(地形地貌、岩土性质、水位涨落及地质事件等),次生性强;(3)区域环境条件特点导致其与同期东部文化相比,种植业欠发达,而捕渔、狩猎占优势,这一状况在三峡地区西部显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张善培 《北京纪事》2014,(8):103-104
老北京人在夏季来临时,会根据自家的条件,把居住的环境弄得很凉爽。天棚,也叫凉棚,自明清至民国时期,北京的皇宫王府,达官贵人以及胡同中的大宅门、四合院儿,街市中的大饭庄、大商场都讲究搭天棚,以遮骄阳祛暑热。搭天棚,也叫搭天花、搭彩、搭凉棚,有席棚、布棚、玻璃棚等数种。老北京时除用于乘凉防酷热外,也常用于四合院儿或饭庄里办喜事,如娶媳妇嫁闺女,老人做寿,儿孙出生后办满月,以及丧事等。老北京时有专门经营搭棚的棚铺,每逢进入夏季就自带席箔、杉槁、麻绳等物料给住户去搭棚。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我家每年都要在小四合院儿中搭个棚。我小时候也在院儿里见识过那些搭棚匠的娴熟技艺。这些棚匠搭棚立杉杆架子时讲究不刨坑,平地立起,整个棚架子严丝合缝,中间绝无一柱。其中有个瘦小的棚匠,爬杆登高非常敏捷利落,噌噌几下子就爬到几丈高的杆上端,就像“猴子爬杆”那样灵巧快捷,当时把我看得目瞪口呆。他们仅用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在我家的四合院儿搭起一座高耸遮过院落房顶的大棚。那棚的四面都留有通风透气的空当,天棚正中还搭有两三个可启闭的“天井”,好比汽车的天窗,早晚可拉开卷席通风透气,非常方便。席棚在伏天后,仍由父亲找的棚铺匠人们拆除。天棚下既是大人们乘凉休闲之所,也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跳猴皮筋、跳房子、抽陀螺、拍洋画儿、翻花绳等游戏的最佳游乐场。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100d/24f平列型潜在卷曲FDY长丝生产的关键工艺技术.通过组件的合理设计及加工精确度的控制、前后纺工艺的调整,生产出质量优异且永久弹性的平列型潜在卷曲FDY长丝.  相似文献   

8.
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油藏是典型的复杂碳酸盐岩油藏。油藏开发进入高含水之后,油井产液量急剧降低,油井出水问题已经成为该油田开发的突出问题,严重制约着油田采收率。以塔河油田4区主力缝洞单元S65与S48为研究对象,在归纳出缓慢出水型、突发上升型、间歇出水型等3种产水类型油井基础上,利用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结合生产动态特征进一步分析3种类型油井的产水机理。据此提出合理、有效的控水措施:缓慢出水型油井在单元低部位注水保持能量;突发上升型油井应考虑堵水、上返高部位侧钻;间歇出水型油井考虑关井压锥,堵水控制水窜范围和规模。措施效果明显,可指导该类油藏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大书所叙写的官员为数不少.但属王爷级的(即高干)并不多.也不可能太多。因为中国的官吏历来都是至小宝塔式的。愈是塔顶愈屈指可数。书中所设郡王称谓虽属虚衔,然则亦非无关紧要之设。他们的出场总是带有某种功利性质的,抑或过场应景性质的。例如,贾府死了个小媳妇,竟然轰动了京城。连各路王爷都前来探丧吊祭。郡王爵中,前来送殡的就有南安郡王之孙.西宁都王之孙等。更有四大都王的路祭。第一棚是东平郡王的祭,第二棚是南安郡王的祭.第三棚是西宁郡王的祭.第四棚是北静郡王的祭。原来这四王.当日惟北静王功最高.及…  相似文献   

10.
地处江苏省射阳县城东郊的大兴乡射兴村近年来,靠发展"一棵菜"改变了落后面貌。目前全村已有410户从事蔬菜生产,占总农户的80%.发展反季节棚育蔬菜温室500座、占地250  相似文献   

11.
1、棚土消毒棚菜生产由于连续重茬,一般土传病害较重,用化学药剂进行土壤消毒可以遏制土传病害的发生,降低发病率。一般每平方米加入8—10克多菌灵或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在扣棚后作物定植前7—10天每亩用1千克硫磺粉熏棚。2、选用醋酸乙烯(EVA)三层防雾保湿膜用醋酸乙烯三层防雾膜,棚内无水蒸气、无雾、无水滴,可提高透光率。3、提高棚内温度采用双层膜保温“一盖一幕”,即棚内拉天幕或棚内扣小拱棚。棚外四周晚间盖草苫保温,白天揭掉提温。4、采用膜下滴灌或微灌在畦间作物根附近铺高一条带有孔眼的塑料管作为毛管,水从毛管孔流出对作物根…  相似文献   

12.
近年,一种全人工网棚养殖林蛙新技术正在我们地区兴起, 这是根据林蛙的生态学特性,模拟其林下生态环境由人工进行的。现介绍如下。(一)修建网棚。网棚一般宽8米,长20米,棚中间高1.8米,两边高1.3米。棚架用细木杆柱、竹片等及8号铁线搭成。棚上用75%—80%的遮阳网覆盖,周围用尼龙窗纱围护,窗纱  相似文献   

13.
棚民,是明中叶后,主要是清代出现的一种特殊流民。“棚民之称起于江西、浙江、福建三省”①,据雍正二年清查,通省十三府,“除九江、南康、抚州、建昌四府无棚民外,九府共计一万五千余户。”②乾隆年间,赣州府定南县,因“广东无籍穷民来此垦种,异籍环处,日渐繁剧,”③升县为厅。乾隆以后,江西棚民大规模的流徒已不见史载。本文所论仅限于清前期江西棚民的入籍定居及由此而来的土客籍融合和矛盾这一侧面。其目的有二:一是从棚民入籍、土客籍融合看棚民的流徙对近现代江西居民构成的影响;二是为近现代史上江西土客籍矛盾追溯它的历史渊源。不当之处,还望史学界前辈指正.  相似文献   

14.
利用半地下式棚窖人工加温快速生产蒜苗,收获一茬仅甩13-15天。该技术时间短,生长快,投资少,易掌握,效益高。  相似文献   

15.
生产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和依托,建设好生产基地,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至关重要。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将生产基地划分为松散型、半松散半紧密型、紧密型和农场型等多种类型,我国农村应大力发展以产权为纽带的紧密型生产基地。在生产基地发展构想上应注意建立宏观调控机制、市场调节机制和合理利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6.
立体种养一举三得 白马村农民陈凡成巧用果园进行间作种植,实行栽果树、树下套种生姜、地头建棚养蘑菇,巧打时间差,充分利用土地稳赚钱。陈凡成的100余棵果树是这几年栽植的,由于果树尚未挂果,他在果树下套种生姜,生姜种植大肥大水,不但姜长得又肥又大,果树也长得粗壮茂盛。秋季,他在果树行间深挖80-100厘米,不伤果树主根,地上部分高出地面80-160厘米搭塑料棚,建成约80平方米的保温棚,在棚内养蘑菇。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东海县房山镇季墩村王明安, 1997年投资3000元建棚,棚长50米,棚宽 8.5米,占地420.2平方米。种植模式为秋 延迟番茄。西葫芦,折每667平方米年收 入13000元。 一、番茄: 1、品种选用 选用良种毛粉802和早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第七个五年计划,要求珠江三角洲建立贸工农型的生产结构。佛山经济开放区面临着生产结构的大调整。作者根据贸工农型生产结构的要求,结合佛山经济开放区的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所形成的优势和劣势,探讨佛山经济开放区建立贸工农型生产结构的途径。作者认为,佛山经济开放区要在党的改革、开政、搞活的方针指引下,以世界市场为主要目标,以内外贸特别是外贸的需要来安排生产布局,建立合理的工业生产结构,调整农村的生产结构,培养为“贸工农”服务的人才,把佛山经济开放区建设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基地和扩展对外经济联系的开放窗口。  相似文献   

19.
经过多年发展,浙江外贸型服装企业积累了充足的资本和生产经验,但由于外贸型服装企业品牌意识差、处于价值链低端,在国内外不利生产因素增加时,此类企业生存堪忧。因此,应从多方入手,按照全球价值链理论思路,升级浙江的外贸型服装企业。  相似文献   

20.
农民背井离乡,到山间开垦并种植山地,开发种种山林资源,以谋生存,被称为棚民.清代棚民,数量庞大.政府为了维持社会稳定,对棚民采取安辑的政策.棚民对山地等山林资源的开发,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对社会维稳和生态维护的两难选择,包世臣的应对策略,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