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关于《湘君》与《湘夫人》的人称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说: 一是与诗题相反的第一人称说。即《湘君》以湘夫人为第一人称,表现湘夫人对湘君的思恋,《湘夫人》则以湘君为第一人称,表现湘君对湘夫人的思恋。此论又可分为两说:一是这种第一人称自始至终,一以贯之,文怀沙主此说,一是稍有变通,如马茂元认为《湘君》“通篇到底都是湘夫人思念湘君的语气”,但其中“驾飞龙兮北征”六句,则“是湘夫人的想象之词,她幻想湘君也可能前来和她相会。湘君从九疑溯(疑为“顺”之误)湘水北行,故云‘北征’”  相似文献   

2.
《北征》是杜甫的巨制,是政论与抒情诗巧妙结合的典范,无论主题的重大,诗艺的卓绝,都可算杜诗的高峰.前人对《北征》的评赞已经不少,我这里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以就正于杜诗专家和喜欢杜诗的朋友们.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影宋本《王十朋集百家注杜少陵诗史》在《北征》题下,引王彦辅曰,“后汉班彪更始时避地凉州,发长安,作《北征赋》”,这不过讲北征二字的出处.近人胡小石《北征小笺》说(下文称胡笺):《北征》,“结构出赋.班叔皮《北征》(赋,下二同) 曹大家《东征》,潘安仁《西征》,皆其所本,与曹、潘两赋尤近.”又说《北征》的首联云,“曹大家《东征赋》,起两句:惟永初之有七兮(汉和帝),余随子兮东征.时孟春之吉日兮,撰良辰而将行”云云.潘安仁《西征赋》起句,“岁次玄枵,月旅蕤宾,丙丁统日,己末御辰,潘子凭轼  相似文献   

3.
杜甫《北征》补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唐肃宗斥贤拒谏违背唐朝谏官制度,实行墨制破坏中书门下制度的批评,是《北征》提出的政治批评之一。诗中指出上皇失去贵妃与失去君位,业已为其政治失道付出沉重代价亦即赎罪,这是杜甫隐忧肃宗不能善待上皇,为上皇讲公道话,期望肃宗善待上皇,是《北征》提出的又一政治批评。《北征》是情感与理性高度均衡的典范作品。忧国与爱家,伤时念乱与体验自然,对肃宗政治无道的痛心与对唐朝政治有道的关心,仕于唐朝的痛心与对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对肃宗能够善待上皇的期望,种种曲折复杂之情感与理性达到高度均衡。其深厚之情感固然优美而感人,其清明之理性亦同样优美而感人。  相似文献   

4.
一司马迁为孔子作传,说他删过《诗》,后世许多人根据书传称引,对这种说法表示怀疑。但笔者认为,这正可作司马迁的孔子删诗说可信的证明,并能由此窥见《诗》的某些历史形态。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因为“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故孔子积极从事删订诗、书、礼、乐的工作,在诗方面的情况是:“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三百五篇。”对于司马迁的这一记载,后世除少数人(如宋代的邵雍、欧阳修等)之外,大都对之持怀疑态度。唐人孔颖达认为:“是《诗》三百篇者,孔子定之,如《史记》之言,则孔子之前,诗篇多矣。案书传所引之诗,见在者多,亡逸者少,则孔子所录,不容十分去九,  相似文献   

5.
《旅夜书怀》是杜诗的名篇 ,选入《古代汉语》作为高校教材 ,但历来对该诗的编年似不准确。本文从写景和抒情两方面否定了永泰元年渝、忠之作的说法 ,定为大历三年正月诗人舟出三峡进入江汉平原所作  相似文献   

6.
《诗经》诗并非指《诗经》一书中的三百篇作品,而是指后世在诗歌创作领域形成的以《诗经》为核心题材的诗作。依据创作宗旨与表现形态的差异,可分为集《诗》诗、《诗》事诗与论《诗》诗三类。集《诗》诗的出现是引经之习、用典之风、拟古之作三种因素的合力作用造成的。《诗》事诗的内容或是吟咏《诗经》一书,敷衍其篇章意旨,或是铺叙读《诗》所感,颂扬圣人之心,还有续补六笙诗之作。论《诗》诗的内容则或是专论《诗经》之技法特色,或是偏重以《诗》为法,阐述诗学原理。三者共同构成了《诗经》文学影响的一个具体层面。  相似文献   

7.
《说苑》引《诗》特点及其修辞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经史文献学家刘向《说苑》一书旁征博引典籍之多可谓引人注目,其中引《诗》又独具特色。如对史料原有引《诗》进行录、增、删、改,且绝大多数为直接引用,以全书多达91处,这反映了《诗经》在先秦的至尊地位。也体现了刘向个人的《诗》学观。从修辞角度对《说苑》引《诗》的修辞作用进行分析,认为刘向大量引《诗》是为了以《诗》证事、以《诗》为喻、以《诗》作评,目的是为了达到较好的进言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文论向有“缘情”之说,如“诗之为学,性情而已”(《汉书·翼奉传》)、“文,心学也”(刘熙载《游艺约言》),意思是诗文创作应该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人的心灵与情感世界。又认为“情”最好“以悲哀为主”,并当有所节制;如“发愤之所为作”(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韩愈《荆潭唱和诗序》)以及“哀而不伤”(孔子《论语·八佾》)、“怨而不怒”(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等,历代有论。推之于诗文评,即是  相似文献   

9.
《草堂诗余》是宋人编选宋人词(有小部分唐、五代词)的总集的一种,编者不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王楙《野客丛书》作于庆元间,已引《草堂诗余》张仲宗《满江红》词证蝶粉蜂黄之语。”那么这书应编成在庆元(南宋宁宗年号1195—1200)以前。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说:《草堂诗余》二卷,书坊编集者。”这是这书最早见于目录书的著录。 这书的编集出于书坊,所以所定书名不伦不类。明杨升庵认为:因为李青莲诗称草堂集,词的产生以李白的《忆秦娥》、《菩萨蛮》为开山祖,由此有草堂之名,这说法  相似文献   

10.
战国时代,知识阶层在研习《诗》《书》等经典的基础上,创作出模拟《诗》《书》文体的篇章,这种模拟行为表明当时人们对《诗》《书》的文体体式已有较明晰的认识,反映了文体观念的逐步自觉。上博简《交交鸣乌》《多薪》当是对《诗》的模拟,上博简《卉茅之外》《李颂》以及《楚辞·橘颂》则是在模拟《诗》的基础上的新变,为楚辞之先声。清华简《保训》可视作对《书》的模拟。在经典传承基础上的“尊体”与“破体”,促成了战国时代的“文体突破”。  相似文献   

11.
《蝃(虫东)》正解——诗旨辨说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蝃(虫东)东东,莫之敢指。女子有行, 远父母兄弟。朝隮于西,崇朝其雨。女子有行, 远兄弟父母。乃如之人也!怀昏姻也!大无信也!不知命也! 古代治诗者对此诗旨意的理解,可归纳为如下几种: 一、“止奔也。卫文公能以道化其民,淫奔之耻,国人不齿也。”这是《毛序》的说法。二、“刺奔女也。”认为是讽刺女子私奔的,以三家诗的《韩序》为代表。三、认为这首诗是“代宣姜答《新台》的,是刺卫宣公的,方玉润《诗经原始》持此说。  相似文献   

12.
《兰亭序》写成于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墨迹长期秘而不出.唐太宗在贞观十三年(639年)购求二王书翰,"四方妙迹,靡不毕至"(张怀瓘《二王等书录》),唯独未见《兰亭序》,"营于寤寐",乃有遣萧翼向收藏者辩才老僧赚取之说(何延之《兰亭记》).大约在贞观十四、五年间获得了这一稀世之珍.唐太宗将《兰亭序》帖收入府内以后,曾命弘文馆榻书人冯承素、汤普彻等人临写若  相似文献   

13.
在方回的诗学著述中,《文选·颜鲍谢诗评》(以下简称《诗评》)比其《瀛奎律髓》更为重要。但“诸家书目,皆不著录”,唯《永乐大典》载之,《四库全书》收之,向无单行本,长期以来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瀛奎律髓》选录唐、宋五、七言律诗二千九百九十二首(重出二十二首,未计算在内),按题材分为四十九类,每类以时代先后为次,编为四十九卷。是书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唐、五代至两宋时期律诗繁荣的盛况和演进的轨迹。清吴汝纶评《瀛奎律髓》说:其“网罗唐宋诗人至数百家之多,可谓巨观;每诗附以评骘,于诗家派别言之綦详,其著论亦有精语”(14)。日本山本信有也说:“俗士辈往往帝唐奴宋”,“方万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诗经》的话(代序)《诗经》是我国最古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反映上古社会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易》、《书》、《诗》、《礼》、《乐》、《春秋》合称为《六艺》,又称为《六经》.《乐经》今无其书.或说亡于秦火;或说《诗》《乐》为一,自诗言之叫做《诗》,自乐言之叫做《乐》.或说《周礼·大司乐》章;或说《礼记·乐记》,原出于《乐经》;这都无据.现在就只有《五经》了.有谁提到《六经》,我们就知道这是说的《五经》.其称为《经》,最初见于《庄子·天运》篇、《礼记·经解》篇.朱彝尊《经义考》说:"《诗》  相似文献   

15.
中文系黄瑞云教授新著《诗苑英华》已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选录自西汉之初至清代之终两千多年间五七言诗近四千首 ,分五卷 ,即两汉魏晋南北朝卷、唐代卷、宋金卷、元明卷和清代卷 ,计二百七十万字。每卷都有评述这一段诗歌发展概貌的长文 ,五篇合起来就是一部简明扼要的中国五七言诗史。入选诗人都系有小传 ,每首诗都有注释。书中写有五百多条“星评”(评文之前有五角星标志 ) ,合之即为一部精湛的诗话。《诗苑英华》集诗史、诗选、诗注、诗论于一书 ,对中国五七言诗具有总结的性质 ,就其所选诗歌时间跨度之长、规模之大、选录之精、…  相似文献   

16.
刘毓庆、贾培俊、张儒编著的《诗经百家别解考》〈国风部分〉(山西古籍出版社 2 0 0 1年 12月版 ,以下简称为《别解》) ,以《诗经》篇目为纲 ,汇集了汉唐以来学者的学术笔记、杂著中论《诗》的见解 ,并将其分系于相应的诗篇之下。全书共计112万字 ,内容丰富。与传统的解《诗》之作不同的是 ,《别解》集录的意见 ,多为前人未曾注意的别出心裁之见。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对于《诗经》研究者来说 ,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具体说来 ,《别解》一书有如下特点 :一 搜罗宏富 ,精择细鉴《别解》著者研《诗》有年 ,在阅读经师解《诗》之作的过…  相似文献   

17.
在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中,曹丕虽不失为一位重要作家;但就诗歌创作而论,成就却并不突出。他的作为“七言之祖”的《燕歌行》,格调清拔,有“古今无两”之誉,不愧为名作。但这样的诗毕竟只是极少数。在他传世的以乐府歌行为主的四十多首诗(包括残篇)中,四言如《短歌行》、《善哉行》二首(“上山采薇”、“有美一人”)、《丹霞蔽日行》等,虽粗具有父“古直”之体,却少“悲凉之句”。五言如《折杨柳行》(“西山一  相似文献   

18.
刘向《诗》学家法问题自宋至今聚讼纷纭,考各家论述,多有据刘向编撰之《新序》、《说苑》为依据者。然此二书多袭先秦史料,其《诗》学观不能代表刘氏本人。而史传中刘向之奏章、封事引《诗》资料,则少有专门研究者。笔者以元帝时刘向所上之《条灾异封事》引《诗》为研究对象,考察后可知:刘向用《诗》确不守家法,甚至无今古文之别;在不同场合运用相同《诗》典时,取义亦有不同,据此可知刘向"通经致用"的汉儒品格。  相似文献   

19.
韩愈《奉和钱七兄曹长盆池所植》诗之“钱七兄曹长”指钱徽。钱仲联先生将韩愈此诗系在元和十一年,说:“时公与钱(徽)俱自中书舍人降官右庶子也。”(《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实则,此诗应作于元和八年三月至元和九年七月期间。按韩愈诗称钱徽为“曹长”,不应指右庶子或中书舍人,而应指尚书省之郎中官。唐时只有尚书省丞郎郎中才能被称为曹长。李肇《唐国史补》卷下云:“宰相相呼为元老,或曰堂  相似文献   

20.
最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郭延礼同志编选的《秋瑾诗文选》一书。这是继《柳亚子诗词选》、《章太炎诗文选》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