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继2013年首次推出中国新一线城市榜单后,《第一财经周刊》近日又从人才吸引力这个维度对新一线城市榜前50个城市重新排名。无锡、大连、成都三市领衔"最具人才吸引力新一线城市TOP20"榜。此次报告是在对约500名公司新人进行城市吸引力调查后分析得出,并将吸引人才的要素划分为8个指数:人才储备、薪酬、工作机会、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成本、娱乐、购物。  相似文献   

2.
基于个体与环境匹配理论,从个体“宜居”与“兴业”两大需求出发,利用人才简历的职业流动数据,通过多值逻辑回归对影响人才流动的宏观环境因素进行了显著性识别和影响值估计。在此基础上,构建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并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35个主要城市的人才吸引力呈现明显分层特征,排名靠前的城市均在事业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的不同方面表现出色,并一定程度上契合其城市发展定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理论层面出发,首先界定什么是中小企业人才吸引力。在此基础上确定中小企业人才吸引力的评价内容,并且多视角、多层面、多纬度分析了影响中小企业人才吸引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人才引力效应与成因分析——以佛山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组织吸引力研究方法,本文定义了产业集群人才吸引力并开发出测量量表;在组织多层次理论和产业集群竞争力纵向结构思路基础上,构建了产业集群人才吸引力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通过试调研进行修正,然后根据佛山实地调研数据,采取ANOVA、回归及聚类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验证了产业集群人才吸引力显著强于非产业集群,并推断客观存在的集群特性是产业集群人才引力效应产生的重要直接成因,最后分析了不同产业集群人才吸引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部委声音     
《领导决策信息》2009,(16):M0002-M0002
周济 教育部部长 发展职业教育是长远大计.更是当务之急。目前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还不强,社会上有些人不把职业教育当正规教育,存在着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生产服务一线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及收入还比较低。  相似文献   

6.
杨从容 《决策探索》2010,(16):52-5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职业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它在为社会培养大量初、中、高级专门技术型人才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研究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策略,保持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7.
李亮亮 《决策》2011,(6):29-30
无锡的吸引力从何而来?海外人才引进以后,无锡如何让他们更快、更好地从一个优秀的科学家,转变成为合格的创业家?让我们一起倾听三位海归的心声。  相似文献   

8.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以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公共服务水平、社会生活环境、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构建5项一级指标和30项二级指标,组成江苏省城市科技人才吸引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系统聚类分析,对江苏省13个设区市的综合吸引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苏州、南京、无锡对科技人才的综合吸引力明显高于江苏省内其他城市,各城市在不同维度的得分具有差异性,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城市科技人才吸引力的首要因素。江苏省各城市应结合自身状况,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吸引科技人才落户。  相似文献   

9.
城市旅游吸引力的增强不仅对外地旅游者构成了强有力的吸引,而且在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与提高知名度中的地位作用也日益突出和重要。通过分析城市旅游吸引力构成要素,制定提升城市旅游吸引力与旅游竞争力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0.
红色旅游资源具有较高革命教育意义,我国红色旅游景区众多,但景区的旅游淡旺季非常明显,吸引力缺乏是主要因素之一。文章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模型,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以南京四个红色旅游经典景点为例,对南京红色旅游资源吸引力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景区环境氛围、革命教育的宣传以及红色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不高是导致红色旅游景区吸引力不高的主要因素,并据此提出提高吸引力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零思碎想     
筱陈 《领导文萃》2012,(19):126-127
一个城市人才集聚度决定这座城市的发展速度,一个城市的人才结构决定着这座城市的产业结构,一个城市的人才质量决定这座城市的发展质量,一个城市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决定这座城市的创新创造活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谁能够最充分地使用人才,谁就占据了竞争主动权,谁就抢占了发展先机。  相似文献   

12.
章坤 《决策探索》2014,(22):37-37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高技能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应用型、技能型和实用型教育,其在开发劳动力资源、提升职业技能和促进经济繁荣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应当看到,吸引力的缺失正日渐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及整个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需要政府、社会、市场、企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
<正>将北京建成中国的人才之都,这是北京的历史地位及区域特点决定的。把北京建设成为"人才之都"的核心任务,是要形成北京对人才的吸引力、感召力、亲合力、辐射力和带动力,从而培养造就一批与首都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国际化大都市相匹配,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的人才队伍,把北京构筑成全国高层次人才的凝聚中心、培养中心、辐射中心,形成充满生机、人才辈出的兴旺局面。  相似文献   

14.
一线企业,大多是行业的立基者,地处一线城市,水土肥沃,是内部管理与资源上的强大者;二线企业,则多是行业内的追赶者,多处于二线城市,水土贫瘠,是内部管理与资源上缺乏者。二线企业既然最晚市场的跟随者或追赶者,为寻找快速的发展,常常会高薪高职引入一线企业的人才,寄望这些一线企业的人才内给予自己的企业的各方面做出贡献。这些进入二线企业人才也常常被这些高薪高职所吸引,进入二线企业,希望自己在一线企业积累到  相似文献   

15.
《决策与信息》2007,(7):F0003-F0003
杨灿明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系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湖北省宣传文化战线首批“五个一批”人才人选。  相似文献   

16.
人才竞争力作为城市硬竞争力的一部分,是城市各类人才因素能量化的有机综合和高度凝聚,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宏观角度衡量城市人才发展程度的最主要、最有效的指标,它从某一侧面反映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13,(50):26-30
a 12月12日,国内首个跨城市文化产业评估指数2013年最新榜单在深圳发布。中国城市创意指数课题组对中国36个大中城市进行评估分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分居中国城市创意指数榜前五强。  相似文献   

18.
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其建立的有效性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国有企业必须改革传统的用人制度,引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对人才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9.
从副省级城市角度入手研究人才环境对人才竞争力的影响。根据副省级城市实际状况的构建人才环境指标体系,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各城市2012年人才环境得分,计算结果验证了人才环境与人才竞争力之间存在的正相关关系,灰色关联性分析法分析结果发现对副省级城市人才竞争力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包括"科技支出占GDP比重"等。  相似文献   

20.
社会     
《领导文萃》2014,(22):136-136
北京面临“成长的烦恼” 从拥堵的马路到令人窒息的雾霾,拥有超过2110万常住人口的中国首都北京面临“成长的烦恼”。上海社科院今年2月一份报告说,在调查的40个国际城市中,北京是排名第二位的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仅次于莫斯科。现在的问题是,这个大都市依然具有吸引力。从2000年到2013年12月,北京市的人口——规模是纽约的2.5倍——猛增了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