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连日来,关于黑龙江省佳木斯政府大楼里的警察和派出所竟都是"冒牌货"的报道引发强烈反响。当地相关人员称,"假警察"的存在是为了应对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上访人员。这固然有维护秩序的需要,更有特权思想在作祟。政府部门连知法守法这一底线都不能守护,又何谈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2.
——7月1日,有网友爆料,苏州市信访局工作人员接待上访时曝出雷人语录:"警察不打人,那养警察干吗?"网友将视频传至网上,引来大量网友的转发与评论。有媒体记者电话联系苏州市信访局,相关人员向记者确认,视频中的男子确为市信访局的工作人员,目前已责令其作出深刻检查。  相似文献   

3.
陈海华 《秘书之友》2012,(12):13-14
县级政府办公室是政府与各部门及广大群众沟通的桥梁,每天往来人员较多,秘书人员的接待任务很重。做好接待工作,对于集中反映一个地方政府的整体形象,展示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推动工作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根据自身实际,谈谈接待上访人员的工作技巧。  相似文献   

4.
雷语网事     
《决策》2010,(8):6-6
“打错了”湖北省政法委综治办副主任58岁的妻子去湖北省委机关办事时,被当做上访对象,在省委大院门口遭到6名警察的暴打,殴打持续16分钟。事后官员妻子神志不清,全身100多处瘀伤,轻微脑震荡。当天,武昌区公安分局负责人前往医院看望,称打人纯属误会。  相似文献   

5.
吴江 《决策探索》2009,(23):67-67
鹤立鸡群,堪比“白宫”的政府大楼见多了,忽然间冒出一个“最破政府大楼”来,还真是让人感觉不太适应。事实上,这个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用就是五十年的政府大院,不仅显得相当寒碜,甚至有些已成了危房。要说,如今中国的经济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政府财政也同样水涨船高,理应“不差钱”才是。尽管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但政府盖起豪华办公楼的其实也并不鲜见,更何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政府先住上豪华楼,才能更好地为民办事和谋福利,从这个角度来看,河北大名县政府作为一方百姓的公仆,实在是没有必要这样委屈和亏待自己。  相似文献   

6.
<正> 近两年来,随着改革不断深化,新旧体制转换,利益格局调整,加之我州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迟缓,人们对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因而信访活动相对集中活跃,且呈多元化特点。具体表现为“三多一难”,即信访总量增多,每年上升10%左右;群众越级上访增多,尤其是赴州、省、京上访人员增幅较大;集体上访、异常信  相似文献   

7.
刘仁文 《领导文萃》2009,(14):37-38
中国人为何信访而不信法?那些热衷于上访的人不相信法院有足够的权威和公信力可以依法秉公办案,可以抗拒地方政府的干扰和干涉;他们抓住了“稳定压倒一切”、地方政府愿意“花钱买平安”的心态,认为这种施压的办法比诉讼更有效。上级领导的批条在中国的官场是很管用的,所以要不惜代价找到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8.
邓水松 《办公室业务》2001,(1):31-32,30
<正> 本文所指异常集体上访,是指5名以上上访人员一起向党政机关反映共同性问题时,不是依法进行,而是采取种种非正常的行为,如缠访、谩骂、围攻接访人员,限制接待人员行动自由,围堵机关大门,围堵交通要道,集体在机关大门口静坐,行凶打砸机关办公设备,严重影响党政机关正常秩序等。 异常集体上访行为,是集体上访基础上的一种更激烈的方式。在当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后,这种方式可能在一定时期内是难以避免的。各级领导必须引起  相似文献   

9.
蒋勋功 《领导科学》2005,(10):13-14
在现行制度下,信访是群众反映问题、要求解决问题的一个主渠道。群众信访主要是上访。他们相信,上级管下级,官越大、机构越高,越是可靠、可信,越能真正解决问题,因而动辄上访,直至最高一级政府,见到最大的官。因此,民众上访呈现出鲜明的特点:次数多、频率高;群体性、规模化;对立情绪比较大,矛盾容易激化;拉锯式,有反复,持续时间长;所反映问题呈综合性,解决的难度较大等。显然,偌大的国家,矛盾全部上交、集中解决,是不可能办到的。因此,对上访人员,上级部门只能要求下级接回去,分层次做工作。这样一来,接访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接访是必…  相似文献   

10.
群众“上访”是老大难问题。近几年,上访案件逐年增多,让不少地方领导感到焦虑又手无良策。为了转变这一被动的处境,许多地方采取了领导“下访”的行动。这一做法的出发点是很明确的,就是要将问题解决在基层,体现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真切关心百姓的工作思路,并对存有“上访难”这一传统的信访制度进行了有意的补充。作为领导,能纡尊降贵,到基层现场办公,体察民情,  相似文献   

11.
高深 《决策导刊》2007,(4):14-14
中共吉林市委副秘书长陈淳,近10年来,先后接待上访群众数千人次,全心全意地为群众解难,为政府分忧,化解了大量社会矛盾和疑难问题,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百姓的贴心人”。  相似文献   

12.
<正>1金城开发公司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农民工到区政府集体上访。区信访局人员与农民工代表会谈之际,一光头汉子爬到政府院内的水塔顶端,声称不给钱就从水塔顶跳下去,情绪非常激动。区长孟奇接到消息后,带着管信访的副区长陈胜利等人赶到现场。孟奇两星期前才从省城下派本区任职,目前为代区长,要等一个多月后区人大召开时才能选为区长。孟奇让陈胜利负责去金城开发公司找人,结果只带来了个叫郑涵的女子,是总经理助理。老总安再厚却不知去向。孟奇问郑涵:"你们老板在哪里?""安老板在市公安局拘留所。"她说,"昨天半夜进去,现在还在那里。"十几分钟后,安再厚被警察带  相似文献   

13.
汤啸天 《领导文萃》2008,(13):36-37
在信访活动中,正常信访大多数是因为政府行政瑕疵引起的.非正常上访的出现往往和公民信访权利的滥用有关。就公民遭遇侵权而言,侵权主体可以是其他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也可以是政府。公权力侵犯私权利行为的发生.既是对私权利的蔑视.也是对国家法制尊严的挑战。如果政府以“维持秩序”的名义压制公民的维权行为。双方的对立必然加剧。  相似文献   

14.
褚朝新 《决策》2009,(7):46-48
“陪访制”就是要减轻上访给官员考核带来的压力,畅通上访的渠道。“陪访”以后基层官员没有信访责任了,就不会去截访激化矛盾。  相似文献   

15.
《信访条例》于2005年元月10日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信访制度的一次改革。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努力工作下,越级上访、重复上访情况有很大好转,但形势仍不容乐观。来自国家信访局的消息表明:近几年来.直接到北京向中直职能部门上访的群众数量仍呈增长趋势.而从上访的事由和程序看,他们本应该首先向地方政府申诉他们的冤情.他们为什么偏要越级、重复上访呢?  相似文献   

16.
时常看到上访者成群结队地到政府机关“闹事”,有静坐的,有堵门的,有入室干扰的,有绝食的,甚至还有服毒自尽的。 对待上访者的这种“闹事”,我们不少领导通常的做法是自己躲避起来,让手下工作人员去应付。这招不行,便责令“闹事者”的单位负责人前来“自救自治”。再不行的话,就动用警力“武力解决”。而这样做的结果却总是适得其反,以致民怨沸腾,矛盾升级,越闹越僵。 其实,一个平民百姓,丰衣足食,活得好端端的,他会无事生非,故意为难政府?老百姓上访,总有一  相似文献   

17.
“1994年村里分宅基地时,谁和村干部亲,谁就有好处”;“1999年村里第一届村民直选,选举过程太激烈,政府派来警察维持秩序”……连日来,记者在广州市增城区下围村蹲点采访时,村民和村干部但凡谈到过去,多是抱怨。  相似文献   

18.
贺雪峰 《决策》2015,(4):15
一般认为,农民之所以上访,是因为他们的基本权利受到侵害,上级包庇基层,农民就到中央上访.这种维权上访,是基层治理中最为头痛、最难解决、最劳神费力的事情. 中央重视信访,要治理信访,而向上级反映情况的求援性上访,正好有自上而下的资源来回应农民生产生活的需求,这就会激励农民通过上访来获得问题的解决.领导人接访,上访渠道畅通,农民无论什么事情就都试图通过上访来解决.地方为了息事宁人,也倾向于“人民内部矛盾人民币解决”,结果,因为可以得到人民币,而刺激了各种各样的似是而非的人民内部矛盾来走上访这条路.  相似文献   

19.
记者进了政府大楼,出示介绍信、身份证、记者证、驾驶证、工作证,主动要求填写会客登记表,请求保安致电被访者确认,被拒……,直到被访单位工作人员下楼“带人”。进门后层层刷卡。“真不知道这政府与市民的连通门,有多少市民进得来?”这位记者不禁心生感慨。(2月20日《燕赵都市报》)  相似文献   

20.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矛盾日渐增多,群众集体上访时有发生。由于群体上访的广泛性、突发性、动态性、明朗化等特点,一旦处理不当,就会酿成更大事端,危及社会稳定,制约改革和发展进程。如何妥善处理新形势下出现的群体上访,成为基层领导干部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对待群众集体上访应做到“七宜七不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