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农村建设的迫切任务,是今年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大事项。4月28日,山西省出台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纲要(2014-2020年)》要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坚持与巩固两轮"五个全覆盖"成果、办好"五件实事"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必须由政府有效组织,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实施建设部开展的一项农村人居环境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着五大隐患,分别是:饮水安全隐患,给排水和生活垃圾造成的环境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3.
冉杨 《科学咨询》2010,(13):66-68
笔者针对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改善人居环境,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和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提出“宜居重庆”建设的重大决策,如何加强重庆物业科学管理,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区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再就业工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根据重庆物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如何加强物业管理的科学发展,助推“宜居重庆”建设提出个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决策咨询通讯》2022,(3):37-41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和农村社会文明和谐。为保障目标实现,推进新时代美丽德阳建设,本文对德阳市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情况开展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领导决策信息》2010,(9):20-21
2009年12月.汀苏省建设厅发文.授予扬州“江苏人居环境城市管理范例奖”荣誉称号.这是继2009年4月获取“中国和谐管理城市”称号后.扬州捧得的又一城市管理金牌.“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是江苏省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特别是人居环境方面的最高奖项,由江苏省委、省政府设立,以鼓励在江苏省城乡建设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改善城乡环境质量,提高城镇总体功能.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扬州以不断创新的城管特色,数字、善治和精致相结合的城管模式,突出的普惠型城管成果.成为全省13个省辖市中第一个摘取“江苏人居环境城市管理范例奖”的城市。这也是自设立城市管理范例奖以来首次将此奖颁发给一个地级市。从追求环境整洁,到如今追求城市整体的协调和风格.“扬州式城管”成为江苏省的典范.对全国中小城市也具有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苏州市2000年荣获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2001年,被国家授予“最佳人居环境奖”;2002年,古城保护与更新项目获得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2003年,荣获“国际花园城市”称号,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并建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群”;2004年,入围2004CCTV“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并获大奖,率先建成“全国生态示范区群”。可见,苏州市城乡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方面成效显著,对此我们进行了专门的调查,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从2010年开始,环保部、财政部先后组织23个省区市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截至2012年底,支持2.6万个村庄开展环境整治,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0多万台(套),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设施100多万台(套)。其中,浙江、福建、辽宁、云南等地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并涌现出一批创新做法。  相似文献   

8.
2008年12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健康重庆”建设。市爱卫办紧贴“健康重庆”要求,坚持城乡统筹,突出重点任务,抓住关键环节,明确责任目标,精心谋划和稳步推进各项工作.牢牢把住新形势下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发展的新机遇,为减少相关疾病、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健康重庆”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能够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主要经验是建设程序到位、资金筹措到位和质量监管到位、协调督办到位和后期管理到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源复杂、水量锐减,不能满足村民的基本生活用水需求,施工困难,运行维护难度大。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应当强化规模,转变思路,突出规划指导,加强工程建管,探索管护模式,强化水源保护。  相似文献   

10.
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当前,如何摆脱农民参与环境治理意愿低的困境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不值得”定律三要素(即价值观、个性与气质以及现实处境)审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农民参与意愿低的不利现象,基于福建省55个村庄的283份调查问卷与Ologit模型定量研究“三要素”对农民参与环境治理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1)价值观、个性与气质和现实处境均有明显影响,农民的价值观、个性与气质和现实处境越佳,农民参与环境治理的意愿越高。(2)在价值观方面,风险感知、责任认知有较显著的积极影响,其中责任认知的影响较风险感知大。(3)在个性与气质方面,互助行为和奉献行为有极显著的积极作用,尤其是互助行为。(4)在现实处境方面,良好的制度信任和邻里关系均能提高农民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制度信任较邻里关系显著。塑造农民的环保价值观、提升环境治理技术和能力,并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体系,有助于提高农民参与环境治理意愿。  相似文献   

11.
陶然  孙琦 《科学咨询》2007,(3):14-15
2007年,重钢、重啤、嘉陵、长安这些在重庆乃至全国都赫赫有名的企业,将启动搬迁工程。非但如此,据悉,在“十一五”期间,重庆还有32户企业将实施搬迁。是什么原因造成重庆市工业企业如此大范围的搬迁?答案是明显的,改善人居环境,调整城市结构,促进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永川市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初步确立了以新农村建设为“三农”工作的统领,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为核心,以示范村、推进村为带动,以“两建两改一培育”(建致富产业、建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改革服务机制,培育新型农民)为重点的“445355”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3.
《领导决策信息》2012,(13):20-20
郑州入选创新型试点城市;大建设助推合肥“新跨越”;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提速;建设优质高效农业构筑优良人居环境;市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研究决定——集中美化绿化农村环境  相似文献   

14.
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步伐 争创国家园林城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努力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和谐发展,市政府作出了在主城区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的决定,确定了主城区在2008年实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城市园林绿化,是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更是构建和谐社会和最佳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公益事业,直接关系市民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地处豫中南的漯河市,始终把创建“生态宜居名城”作为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 2002年,漯河市以其在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相继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园林城市”。  相似文献   

16.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目标要求和指导方针。一年多来,各地根据自己的客观实际,积极落实中央文件精神,使农村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当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的不同,各地在新农村建设的进展上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2002年1月,首届“中国人居环境奖”在首都北京揭晓。地处边陲、有“绿城”之誉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在强手如林的环境中一跃而出,成为全国首批荣获此殊荣的5个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18.
高层言论     
《领导决策信息》2013,(39):M0001-M0001
习近平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要认真总结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并加以推广。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统筹协调,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2013年10月9日就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出重要指示  相似文献   

19.
2001年下半年以来,我们鄂州市借鉴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的成功经验和作法,结合贯彻落实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精神,将“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从农村引入市直机关,开展了一场“实践‘三个代表’,改进机关作风”学查改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机关作风转变,改善了服务环境,推动了全市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任务,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又是保持国民经济平衡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这一任务告诉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必须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更是繁荣、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新农村的“新”丰兽伙掘存.一县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强化产业支撑,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二是农民生活要实现新提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消费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三是乡风民俗要倡导新风尚,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育造就新型农民;四是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五是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基层民主和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平安乡村、和谐乡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