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近,交往实践观论者“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这一关键问题上”,为着纠正哲学界“对克思主义实践观……理解上的偏颇”,提出了对“实践观的内容、结构和本质特点”的不同看法。他们以为“本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有关见解,对传统实践观的内容和结构加以变革,拓展到交往实践观”,就可以变实践概念为交往实践,变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交往实践观。在我看来,上述看法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见解是相左的。现就实践概念、结构、本质特征和实践观的哲学实质几个主要问题,谈谈同交往实践观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2.
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本文认为,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将成为21世纪哲学的中心视界。其根据主要是:一、交往实践观成为当代哲学主导范式,是全球化趋势的内在逻辑;二、随着世界哲学主导性思维方式由“主体—客体”模式向“主体—客体—主体”三极关系结构的转换,唯有交往实践观才能科学解答主体际难题;三、交往实践观融会中国传统哲学、当代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将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3.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法律观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贝马斯以其交往行动理论为根基,阐发了独特的交往理性法律观。其主旨是以主体-主体结构为基础的交往理性取代以主体-客体结构为基础的工具理性。交往理性法律观认为,交往理性基础上的话语共识决定着法律规范的合法有效性;陷于窘境的“自由主义范式”和“福利国家范式”应由“程序主义范式”来取代;法律是制度和生活世界的中介,也是交往权力转换为行政管理权力的中介。在一定意义上,这一法律理性观实现了对西方传统法律理性观的某种超越和变革,对我国法治秩序的建构也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交往实践观:马克思《资本论》的哲学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论》中的“大写逻辑” ,是马克思在经济学语境中所表达的哲学视域。本文从历史语境、哲学视域、总体结构三个层面深度解读“大写逻辑”的本真意义 ,认为“大写逻辑”就是交往实践观。其主要根据是 :(一 )资本全球化是“大写逻辑”的历史基础和反思对象。 (二 )不同的哲学对“大写逻辑”提出了多元理解 ,但是贯穿这些理解的轴心 ,则是交往实践观。 (三 )交往实践观存在着三个向度 :存在论、意义论和辩证论 ,从而展示了“大写逻辑”的多重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5.
社会实践观还是交往实践观?──“交往实践观”献疑朱宝信在实践和主体性问题的深入讨论中,有论者提出了“交往实践观”,这一论点对推进马克思实践观内含的交往性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依此提出交往实践观,甚至认为马克思的实践观就是交往实践观,笔者对此则...  相似文献   

6.
论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贝马斯视域中的理性,既非柏拉图、康德、黑格尔意义上的先验理性,也非韦伯、卢卡奇、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所批判的工具理性,而是以对话论辩、协商沟通为旨趣的交往理性。如果说先验理性和工具理性属于意识哲学之范畴且以主客二元的对立结构为前提,那么交往理性则属于语言哲学的范畴且以主体间对称的理解关系为宗依。哈贝马斯对具有语言性、开放性、程序性与可错性等特质的交往理性的阐扬,既走出传统社会批判理论悲观主义的阴霾,又走向了一种新的批判理性主义;既在理论上推动了当代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发展,又在实践上深刻地影响了当代社会在政治、法律、道德、文化和教育领域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交往实践”是在关于实践问题的讨论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近年来对它的讨论意见分歧颇多。通观这些分歧,主要集中在三个问题上,即“主体—主体”关系是否成立、主体间关系在实践结构中的地位以及交往的性质等。分歧的核心是如何看待主体间关系,而实质则是交往实践能否成立的问题。本文试就这些问题浅抒管见,望读者教正。“交往实践”是针对传统实践观提出来的,所以,它所标志的首先是一种实践观,即对实践的一种新理解。首先,它突破了传统的实践结构观。传统的实践结构是“主体一客体”单一两级结构现。交往实践把主体间关系引入实践…  相似文献   

8.
交往实践观:21世纪中哲、西哲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交汇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纪之交,在对21世纪中国哲学走向的展望中,我们无可回避地面临这样一个重大问题:什么将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展开“对话”、交流和互动的交汇点呢? 笔者认为,尽管答案的选择可能是多元的,但是,交往实践观必将是其中极其重要、甚或是主要的答案。究其根据,无非有二:其一,交往实践观既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本色,又是现当代西方哲学发展的趋向,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视界,因此它是三大思潮内在贯通点、融汇点。其二,交往实践观是21世纪全球主题的辐辏点、时代精神的凝聚点。因此,交往实践观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哲学三大思潮对话的主题,融合视界的交汇点,进而成为中国哲学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9.
对现代性的批判和对理性的反思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关注的焦点。哈贝马斯在检视工具理性膨胀的现代性危机的同时,试图通过交往理性的建构重建启蒙理性,改造被扭曲的“生活世界”,进而拯救现代性。交往理性所要调节的不是单个主体与被反映和掌握的客观事物的关系,而是主体与主体的间性关系。哈贝马斯从主体间性出发,基于普遍语用学,通过语言行为的交互一致、商谈伦理的解决方案、“生活世界”的意义追寻来建构交往理性。这种突破意识哲学的理性认知框架,以达成主体间的“理性共识”为中心而建立的交互主体性交往范式,扬弃了意识哲学的主客对立,扩展了传统的理性观,对交往行为合理化提出了创新性的见解。但他忽略了交往实践中的物质因素,因此带有一定的理想化、先验性和局限性。交往是人的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在人工智能时代和数字化交往的背景下,克服交往异化,需要辩证认识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的关系,弥合交往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0.
迈向21世纪的人类中心视界:交往实践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迈向21世纪的人类中心视界:交往实践观任平交往实践观:跨世纪之思黑格尔曾经说过:哲学象密纳发的猫头鹰,只有在黄昏时才出来飞翔。的确,每当时代嬗变、世纪交替,人类总是将超越具体纷繁复杂的现象界、把握事物总体、总结历史和展望未来的精神使命赋予哲学。今天,...  相似文献   

11.
科学的实践观是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内在基础.对实践理解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着对包括认识论在内的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理解的科学性.然而.长期以来,传统实践结构观对实践的哲学界定有失偏颇,必须加以变革实践结构观,必须解决相关的两方面问题:一是从传统实践结构观的对象和内容本身加以变革,拓展到交往实践观;二是从模式上变革,即变"主-客"狭义模式为多极主体的交往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2.
实体是我们了解黑格尔哲学,乃至了解整个西方近代哲学的重要概念。黑格尔的实体观直接源于近代哲学关于实体和主体的学说,他认为实体与主体具有同一性,实体是能动的主体,实体是一个转化的过程。真理是由实体到主体及实体与主体的统一。主体与实体在黑格尔那里,已经不完全是近代哲学知识论路向上的含义,而更多地具有了现代生存论路向的意味。虽然他并非是在具体的历史过程中实现实体与主体的同一,而是把两者的同一描述成精神的自我实现过程,但它还是把哲学推向了新的高峰。正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所说,现象学隐藏着一切批判的要素———尽管是以精神的形式出现。它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3.
交往问题是一个具有显明时代特征的哲学课题,它日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近期众多学者把交往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展开了深入研究,本文拟从若干热点问题作如下概述,希望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以利于讨论的深入。一、关于交往实践观的概念界定众多论者指出,交往实践观是马克思对全部历史发展和人类主体本质进行科学分析、深刻认识和整体把握的基本理论尺度,也因此而构成贯穿马克思毕生思想发展的一个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14.
李荣 《齐鲁学刊》2006,1(2):124-127
“实践”并非是一个其义自明的概念,它需要一定的理解框架,对马克思实践观当代超越性的解读亦是如此。马克思实践观对近代哲学所进行的变革以及它在当代哲学中所产生的效应是广泛而深刻的,仅从“他者”向度来看,一方面它在西方哲学史上实现了对近代主体哲学的超越,另一方面它在与当代哲学对话过程中先期范导了哲学的当代转向,这是马克思实践观在当代所具有的超越性之具体展现。  相似文献   

15.
哈贝马斯深受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观的影响,但不满其乌托邦色彩.他认为交往理性是重建马克思主义总体观的有效工具,是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基础.他广泛吸取了精神分析哲学、语言哲学、社会学等思想资源来构筑自己的交往理性总体,试图将总体建构成一个经验的概念.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总体理论最终依然无法企及人类自由的终极价值,它只是一个调整理论.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哲学在实践观上的革命性变革,既表现为从人与自然关系中来阐释人的活动的能动和受动的关系,也表现为从人与人之间关系这一生存维度来拓展对实践概念的理解。交往实践观作为马克思实践哲学的重要维度,不仅表明了马克思在实践观上的深层跃迁,而且也揭示了其深蕴的公共性旨趣,从而实现了在研究范式和研究路向上的现代转换,并最终完成对传统哲学的批判性超越。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来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理论,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种种困惑、矛盾和危机,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交往实践观,才能扬弃二者的局限性,引导人们走出危机,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哲学发展观之嬗变郝翔与中国近代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相联系,发展观问题在中国近代哲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几乎所有重要的哲学家对此都有自己的理解,这种理解在他们构造各自的哲学体系时,不是作为次要的因素,而是作为一般世界观意义的中心原则,深深地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社会学概念,交往行为是以语言为媒介、以理解为取向的行为,它同时也是一种语言学意义上的言语行为.它蕴含交往理性于其中,使互主体性得到彰显,为理解"实然"与"应然"这一经典哲学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交往行为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蕴,可以使现代性的哲学话语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20.
科学实践观对于彻底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决定意义吴德希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①各派哲学都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作为自己的基本问题,但它们对这一基本问题各有不同的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根本区别于其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