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白食白食和红食,是蒙古族人民两种独特的食品。白食,指的是奶食品;红食就是肉食品。白食,蒙语为“查干伊德”,意思就是纯洁、崇高的食品。在招待尊贵的客人时,蒙古族人民通常先敬献白食德吉(注),逢年过节,在喜庆宴席上,主人必先端出一盘洁白的奶豆腐或奶皮子,让客人品尝;家中亲人出门远行,经常用白食祝福一路平安;儿孙晚辈生日周年,结婚典礼,长辈老人则飨以鲜奶,表示良好的祝愿。自食分为食品、饮料两种。奶制饮料有:鲜奶、酸奶、酸马(牛)奶、马(牛)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都有淳朴好客,讲究文明礼貌的共同之处,但方式方法却有所不同. 佤族来客后,主人必然敬酒.先用中指蘸一滴,弹在地下,这是敬祖先,接着自饮一口方敬客人,客人得伸出右手,手心向上接酒杯,表示谢意.如吃鸡肉,客人得把鸡头敬主人,以示尊敬.酒席上,千万不要用手摸头和耳朵,也不要向女孩子赠送东西.  相似文献   

3.
到内蒙古大草原旅游观光,常会受到性格豪爽的蒙古族朋友的盛情款待。而他们迎宾待客、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敬神祭祖皆有礼仪,其中最隆重的礼节便是献哈达、品鲜奶、喝奶茶、摆羊背、敬美酒,统称“放五茶”。 【献哈达】 主人迎送客人、晚辈谒见长辈都要敬献哈达,  相似文献   

4.
侗乡茶文化     
<正> 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侗族人民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生活习俗中所表现出的种种文化现象,虽历经曲折,仍一直保持下来。以礼貌、文明为特征的侗家茶,便是侗族跻身于中华民族文化之林的一种别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形式。侗家茶别具情趣、美不胜言。每到侗寨主人让客人洗尘后,便连续端来三杯茶,第一杯茶谓之“生姜茶”,即用腌制的酸辣姜下茶,表示给客人清心;第二杯茶谓之“糖茶”,即用  相似文献   

5.
敬鼻烟壶     
敬鼻烟壶,是鄂尔多斯蒙古族人民的一种古老的传统礼节。它同汉族人的握手,西方人的拥抱一样,是最为常见的见面礼。有客人到家中,主人家男女老少必先取出各自随身携带的鼻烟壶,由年长的人开始,依次递给每个客人。客人接住主人的  相似文献   

6.
好客居住在祖国西南边疆的佧佤人,是一个十分好客的民族。凡遇客人来“串门”,便用酒招待,这样才算尽到礼数;否则,对客人便算是怠慢。当你到佧佤族兄弟家里去作客,或是从他们门前经过的时候,他们便会热情地邀你进屋,一面亲切地谈着话,一面就泡起酒来。酒一经泡下,你便不能再告辞或是推让不喝,因为这是对主人极不礼貌的行为。你应该直率地和他对饮,这时,他会像对  相似文献   

7.
<正>泉州籍作家苏淑勉在《大坪,我为你祝福》中写道:“只见红砖粉墙的楼房里,随处可见一袋袋焙熟包装的‘秋香’。主人端出的全是清一色白不锈铜的巨型茶盘,配上古铜紫砂茶壶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采访途中,被侗族吴大爷一家热情留宿,深深体会到他们待客真诚周到。第二天早起,偶然发现床头有一张《家庭待客十条规定》——一、客人进门,全家起立,笑脸相迎,打招呼问好,并且要一直陪同。二、妯娌倒水,主妇沏茶,兄弟递烟。要用双手把茶、烟、水送到客人手里。茶要空出碗的五分之一,划火点烟要先客后已。客人洗脸吋,主人要站在他的身边,以便随时准备给客人倒水。三、客人如果是长辈、老师、领导、远客,要让到火塘头上坐,自己最好坐在客人对面。客人谈话要注意听,不要随便插话,不要抬腕看表、左顾右盼、打哈欠。有事不能陪同客人,要说明原因,表示歉意。  相似文献   

9.
泉州籍作家苏淑勉在<大坪,我为你祝福>中写道:"只见红砖粉墙的楼房里,随处可见一袋袋焙熟包装的'秋香'.主人端出的全是清一色白不锈铜的巨型茶盘,配上古铜紫砂茶壶茶盏,别具一格茶乡特色.  相似文献   

10.
<正>“盲牛餐厅”是瑞士的一家“黑店”,来到这里,客人必须在黑暗中用餐。“盲牛”的德文是Blindekuh,字面意思是“捉迷藏”。餐厅的游戏规则是,客人扮瞎子,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情况下,体验全新的用餐经验;而真正的盲人则担任服务生,为客人领位及上菜。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张家界市白族乡招待客人喜欢采用民宴。所谓民宴,就是按乡间规俗,酒用乡里酿的,菜用乡里种的,粮食用自家产的,简单而又雅致,别有风味。 就餐地点设在吊脚楼厢房火坑里。白族乡民宴第一个特点为菜味极辣,品种多样,且全是自家种的,如“糯米和渣”、“包谷籽汤”、“椿树丫菜”、“焦焦蕨菜”、“玉米糊糊”、“煮土豆果”、“炸洋芋片”、“熏腊肉”、“霉豆浆”、“竹儿根”等数十个品种,其味有酸、甜、苦、辣、咸5种。 白族乡民宴第二个特点为待客彬彬有礼,白族人豪爽热情却又十分讲究礼仪。在未开饭前,主人会端一盆清亮…  相似文献   

12.
鸡头敬客     
侗族人十分好客,而且特别讲究礼节。客人到家,必然以酒相待,用鸡鸭作菜。吃菜时,主人必然首先把鸡头鸭头或爪敬给客人。此时,来宾应双手接过,或者转敬给酒席上的长辈。这是侗家以诚待人的礼节。关于这一礼节的兴起,有着一段传说:  相似文献   

13.
特克斯草原碧绿如茵,蓝蓝的天上朵朵白云和我们一起前行。乘车出特克斯县城两个多小时后,我们到达柯尔克孜牧区。一条小河,水流哗哗欢唱。雪山上融化下来的流水清澈透凉。林间的白色毡房顶尖高高,如同皑皑雪山。袅袅炊烟自傍晚升起,显示出居家的温馨。主人热情地把我们迎进毡房。毡房内清爽宜人,靠里码放着高摞折叠整齐的花被,房壁上贴挂着图案别致的挂毯。客人们盘腿围坐一圈。有的客人不太习惯盘腿坐,主人给上个布垫子,当小凳子坐着。主人端上奶茶,给每人倒上一杯,醇醇的马奶飘香。毡房外不远处是灶房。男女主人忙前忙后,男主人现宰一只黑…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天下民委是一家”。永顺民委以 为,凡到民委办事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尊贵的客人,在接待上要“礼、利、节”步步到位,但是有一条,不搞“三名主义”,即不买名烟、不买名酒、不点名菜。今年来,他们先后接等了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学院以及湖北、贵州、重庆、四川等省地客人200余人,始终标准适度。就连日本著名民俗学家岗田宏二先生来永顺,也是用“价廉物美”的席面予以招待。民委一班人始终认为,搞好民族接待工作,不在于“酒足饭饱”,不在于追求“三名主义”,而在于全心全意地帮助客人完成他所担当的工作任务。永顺县民…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一阵有节律的隆隆鼓舞声后,一群穿着绚丽的苗家阿妹捧着山寨自家酿的甜酒敬向客人。一时间,山寨主人和来访客人欢乐的谈笑声,在这座深藏于武陵山脉腹地的苗族村寨回响着……神秘,是湘西永恒的主题。走进龙鼻嘴村,游人进一步感受到神秘湘西的文化内涵。龙鼻嘴村是湘西自治州古丈县默戎镇的一个苗族聚居村寨。境内山高谷深,溪河纵横,大自然鬼斧神工,绝壁、溶洞、奇石、飞瀑星罗棋布。  相似文献   

16.
客来献茶,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而云南省白族人民款待嘉宾的“三道茶”,却尤具有民族特色。在白族人家,每幢房屋内部一般分为三间,左右两间作为卧室,中间为客厅。客厅里备有一个铁火盆,上面支着一个三条腿的铁架子。客人来了,不管到哪一家,都会受到点火煨水、烤茶敬客的礼遇。白族烤茶,风格独特。主人架好火,将一只专作烤茶用的小砂罐放在炭火上预热后,再放人适量纯净的绿茶,用手不停地抖动砂罐,待茶叶的颜色呈微黄并冒出焦香的气味时,立即冲入少量沸水,便可献客,俗称“一道茶”。白族人民献茶的礼节也很讲究。自古以来“一  相似文献   

17.
民族节日作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在民族地区旅游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节日旅游中,东道主往往用表演的形式将本民族的文化进行呈现.而游客在凝视表演文化的过程中,也通过参与表演来获得身体化的表演体验.文章以广西三江侗族多耶节为研究案例,以节日活动中的表演行为为切入点,以节日空间中东道主和游客为研究对象,探讨在民族节日旅游展演的背景下,东道主和游客的表演性是如何在“客-我”的互动中进行建构的.研究发现,在民族节日旅游中,东道主作为节日旅游的“主人”,为了更好地展示本民族的文化,发挥其旅游经济及社会功能,往往通过编排或排练使民族文化富于表演性,从而使其更好地在旅游舞台上进行呈现,发挥交流媒介的功能;另一方面,游客作为节日旅游场域中的“客人”,其在通过视觉的凝视对东道主所表演的文化进行消费的过程中,已不单纯地满足于视觉感官的体验,更多的在于追求身体的多感官体验,进行旅游的身体化实践和表演性参与.  相似文献   

18.
<正>侗族民间广泛流行着一种非常独特的迎宾习俗,侗语称"sagp singp"。"sagp"是阻拦或堵塞的意思;"singp"是指寨门。由于有些村寨没有寨门或寨门已经消失,于是"sagp singp"(拦门)便演变成"sagp kuenp"(拦路)。无论"拦门"还是"拦路",其形式都是主人用板凳、火钳、纺车、鸡笼、笤帚、树枝、草结等物把客人阻拦在寨门或路口之外,并唱"拦门歌"或"拦路歌"盘问客人是从什么地方来?要到  相似文献   

19.
拴线礼     
拴线礼拴线礼,是傣族最隆重的祝福礼节。过去凡是遇上新房落成、结婚、生子、亲人远出等大事,人们都要行拴线礼。祝福的人把一条条白线拴在受祝福的人的手腕上,表达内心的祝愿。有时,拴过线后还要请男女“赞哈”(歌手)高唱赞歌,前来祝贺的人们敲起芒锣和象脚鼓,喜...  相似文献   

20.
绿墙(散文)     
凡是到斯尔吉沙原去的人,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主人,总要邀你先看看“绿墙”。开始,我对斯尔吉主人的这种感情不理解。绿墙,有关著作上叫“植物墙”,说到底,无非是一种新型的“草库伦”围墙,推崇到那个程度,未免有点小题大作。可是,等我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