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先秦诸子的黄帝观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秦时期的黄帝崇拜肇始于祖灵崇拜,黄帝的文治武功构成为黄帝崇拜的重要内容,并引发出先秦诸子的借黄帝立言。尽管诸子笔下的黄帝不尽相同,却有着本质上的认同。正是在这种思想背景下,黄帝成了“成命百物”和“垂衣而治”的圣王,又进一步被尊崇为华夏族的祖先,并由世间走上神坛。黄帝人性和神性的纠葛并不能得出“神话历史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历史是变化不已的一种进程,这种历史进程表现出一定的趋势性,对此,先秦诸子基本上形成了一种共识。先秦诸子的历史变化趋势论的产生,受时代剧变的深刻影响并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关于历史变化的观念,是先秦诸子史学思想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并且为后世史家所继承,构成中国古代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先秦诸子思想为考察对象 ,从中挖掘中国传统变通史学思想的源头 ,进行一番清本正源的探讨。全文从三方面来揭示变通史学思想形成的内在逻辑过程 :一论述变通思想产生的自然与社会条件 ;二概述先秦诸子对变通思想的哲学诠释 ;三阐述先秦诸子变通思想在历史领域中的应用。笔者认为先秦诸子的变通史学思想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法先王与法后王 ,因革损益 ,治乱盛衰  相似文献   

4.
黄帝谱系的形成和演变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帝三王同宗共祖的黄帝谱系是在先秦诸子竞言先王的文化氛围下出现的,由于后被收入了《世本》和《大戴礼记》,司马迁又据以写入《史记》,影响颇为深远。通过对黄帝谱系的形成和演变的具体分析,可以看出一元谱系是中国古史的主流,作为族谱仍有其合理性。一元谱系的形成与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和民族认同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
先秦诸子哲学起源问题的第一次研究思潮,以《庄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篇》《汉书·艺文志》为代表文献,是战国至汉代哲学家、思想家一种自觉的学术反思。他们的共同之处或者说突出特点在于:将先秦诸子的问题意识植根于春秋时代的文化传统与思想世界之中,在中国哲学自身的思想轨道中进行探讨,更具有学理上的“纯粹性”与“地方性”。这种“地方性知识”视域,其要义是对先秦诸子哲学起源问题进行动态的、历史的、传统的考察,展现于历史维度与时代维度之中,历史维度是指《诗》《书》《礼》《乐》传统在春秋时代经历的“重构”或“阐释”;时代维度是指这种传统成为春秋时代精神最为重要的思想资源和文化底色。在“地方性知识”视域中探讨先秦诸子哲学的起源,应注意三个问题:其一,春秋时代礼乐传统的“地方性”,是先秦诸子哲学发源的根基;其二,抉发先秦诸子哲学的思想原创性,防止陷入“格义式论证”的陷阱;其三,彰显先秦诸子哲学对人类贡献的普遍性智慧与世界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先秦诸子散文形成了大量的成语,一直流传至今.先秦诸子的比喻是众多成语的来源之一.先秦诸子运用比喻而形成成语的方式主要有照搬型、抽取型、概括型三种类型,其下有若干下位类型.按照比喻结构要素的特点,由先秦诸子比喻形成的成语从结构上可分为明喻类、暗喻类和借喻类三大类别.先秦诸子运用比喻形成成语的这种方式,对后世中国成语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是以诸子百家的学术文化为载体。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 ,是这一时期社会转型历史背景下文化转型的标志和丰硕成果。社会的历史性转型所引发的社会危机和文化危机 ,是先秦诸子学术兴起的历史土壤 ;诸子百家通过不同的角度、方法和途径对文化进行重建 ,形成不同的文化转型模式 ;礼乐文化精神向理性和人本文化精神的转变 ,是先秦诸子学文化转型的核心内容 ;文化的多样性和“求变”的时代特色构成春秋战国文化转型的显著特征。先秦诸子学文化转型的一般规律 ,对于当前我国社会历史性转型下的文化现代化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时期,属于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这个时代所产生的先秦诸子思想,也被认为是中华文化的原典、中华后世文化的原动力。本文从诸子思想学说的内容以及诸子思想的内在依据上阐发了先秦诸子成为中华文化原典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史上 ,先秦诸子文化的发展和勃兴是最引人瞩目的文化现象 ,可以说先秦诸子文化在各个层面上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无与伦比的影响。是以在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研究中 ,也以先秦诸子研究独擅其盛。儒、道之学 ,都有绵延数千年而不衰的研究历史。近代以来 ,伴随着西方学术思想的传入 ,学者们致力于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可以嫁接培植西方优秀文化的本土文化因素 ,因而对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其他诸子学术的研究也先后兴起。从 1 9世纪末至 2 0世纪末 ,诸子研究可谓蔚为大观。近几年来 ,随着郭店楚简等大量珍贵资料的出土与…  相似文献   

10.
举国文化之昌盛、影响之远莫胜于先秦诸子,对于先秦诸子的起源有三种解释:荀庄的"诸子出于道散天下论",淮南王的"诸子出于社会需要论",班固的"诸子出于王官论"。通过对诸子起源的探讨,可以看出诸子思想的真实内容、特征与分歧。而荀子"务息十二子之说"和韩非、吕不韦"诸子为乱"应"主一"之说,正可以显示出先秦至秦汉思想脉流如何逐渐由"百家争鸣"走向"思想一统"的秘密。  相似文献   

11.
论先秦赋与散文的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赋体文学中,骚体赋与汉代之作形同神异;诗体赋与汉赋大体相近,名称则异;散体赋是先秦及汉以后的主体。先秦时期的辞令或书信、上书作为独立的散文本已存在,并非汉代以后才从诸子和历史散文中独立出来。先秦散文注重抒情说理,特色鲜明,风格迥异,其艺术成就对后来的散文乃至小说都有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们认为,正是在分外关注人际、人事这一传统特色上,隐逸文化与先秦诸子文化契合一致。而就历史发展阶段而言,宽泛意义上的隐逸文化,自始起即表现为对现实人事的关注,至先秦时期,诸子纷纷讨论、总结了隐逸文化中的这一人事人生内容,并在此点上呈现为不同的面貌和形态。由此意义上讲,它既表现了诸子(即士)文化对隐逸文化的广泛继承,同时又标志着狭义的隐逸文化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13.
<吕氏春秋>"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保存了大量弥足珍贵的学术史、先秦历史和科学文化的资料,本文从保存先秦经籍文献的古本原貌和佚文、诸子之渊薮、补支书记载之阙、先秦科学文化方面的珍贵史料等四个方面对<吕氏春秋>的史料价值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4.
先秦没有"史"的文体概念,"论"的文体概念最早见于<庄子>,故先秦的著述家基本是"史"、"论"不分.有人将<尚书>、<国语>视之为"史",将诸子散文视之为"论",其实诸子散文和<尚书>、<国语>不仅同本同源.同是政坛言说的产物,而且在功能和文体的形式方面都没有太大区别.<尚书>、<国语>主要记言,"史"中有"叙".诸子散文从<尚书>、<国语>发展而来,仍然保留了<尚书>、<国语>所记政坛君臣言说"对话式说理"的方式,虽以"论"为主,却有众多的叙事因素,存在一个显形或隐形的叙事框架.可谓"论"中有"叙".诸子散文和记言体历史散文在文体上有着相同的内在特质.故先秦将记载晏子话语的典籍称之为<晏子春秋>,将吕不韦门人撰写的完全以论说文结集的著作命名为<吕氏春秋>.造成诸子说理散文对记言体历史散文体式继承的根本的原因在于诸子说理散文和记言体历史散文为同一种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5.
嵇文甫的先秦诸子儒学研究立足于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改造中国、回答“中国向何处去”这一时代大问题,具有汲取先秦诸子儒学的精粹、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容和实现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的现实指向。嵇文甫用唯物史观批判和改造史料学派,既克服史料学派脱离现实的局限性,又充分吸收了史料学派的怀疑精神和求证精神的优长,从方法上完成了唯物史观与史料学派的融合,实现了儒学研究方法的创新。嵇文甫集中批判了先秦诸子儒学的阶级倾向性、维护贵族等级制度的特点和唯心特质等三个方面的缺点,也充分肯定了先秦诸子儒学的人文主义、重民思想和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6.
论"先秦学术体系"的汉代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现在所了解的"先秦学术体系",先秦诸子的学派划分,形成于汉代;汉人根据他们的时代需要,对先秦诸子学进行新的阐释或改造,而这种改造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先秦学术的真实面貌,已经不利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掘先秦学术的思想价值.另一方面,按照学派的划分去认识先秦思想,也容易造成这样的弊端:对于某一学派内部,重其共性而忽视个性,而学派内部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对于不同学派之间的个性来说,又造成重视个性而忽视共性,忽视各学派共同的思想文化前提,忽视三代文化对于先秦学术的奠基意义.先秦时期留下来的可以名家的学者并不很多,分别称为某学某学即可,如老学、孔学、庄学、孟学、荀学等等.  相似文献   

17.
大声疾呼立孔教为国教的康有为极力推崇孔子,这使先秦诸子成为其关注热点。在对先秦诸子传承谱系的追溯中,汉唐哲学成为不可逾越的环节。通过孔学、老学和墨学对汉唐哲学的影响,康有为勾勒了汉唐哲学的概貌,这一切都是围绕着孔教观展开的。康有为视界中的汉唐哲学受制于其孔教观,正如孔教观使其在审视先秦哲学时将诸子皆视为孔子后学,断言"百家皆孔子之学"一样。  相似文献   

18.
回望"轴心时代"--"五四"文艺复兴的理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等新文化人提出"五四文艺复兴"之说,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实质上是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他们发现先秦诸子并立、百家争鸣的辉煌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可以与古希腊罗马文化媲美的"轴心时代",发掘了久已衰落的先秦诸子之学,从而确立了"五四文艺复兴"的目标和内容。通过对"轴心时代"思想文化和精神传统的复兴,为新文化的创造提供本土资源与动力,这是新文化人倡导的"五四文艺复兴"的理路。  相似文献   

19.
透过先秦诸子之学生发过程的考查,反思“诸子出于王官”说,指出普遍存在的德性自觉.先秦诸子于东周特殊的学术生态之中,转化专守的王官知识为开放的义理建构,从工具性的事务层面过渡至目的性的思想层面,从此开启了以“经世”为核心的学术方向.  相似文献   

20.
<正> 杜老国庠(守素)先生(1889——1961)毕生致力于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其中尤着力于先秦思想史的探讨。对中国先秦逻辑思想史的探索,尤见功力的《先秦诸子思想概要》第九章:《名辩》章是关于先秦逻辑思想史的精湛之作,具有甚高的学术价值。关于思想史的著作,从学术高度上,必须要求遵循恩格斯关于逻辑的与历史的统一的辩证逻辑思想。要求能在历史的论述中,抓住历史的逻辑,能够从纷繁的历史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