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翠儿 《当代老年》2008,(8):54-54
“孝子”在今天的语义中是指孝顺的孩子,除此之外再无别的意思。但是这个词最古老的语义却不是这个意思,是孔子把“孝”的内涵扩大了。 《礼记》这样定义“孝”:“祭称孝子、孝孙,丧称哀子、哀孙。”父亲或母亲刚去世的时候,非常哀痛,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称作“哀子”;过了一段时间,哀痛慢慢减轻了,停止了哭泣,这时再祭奠去世的父亲或母亲,称作“孝子”。  相似文献   

2.
胡言 《中外书摘》2007,(12):80-80
有一次陪一位日本朋友逛上海,一路上看到好些个巍峨的大楼,都俨然冠以“某某广场”之名。那日本朋友汉字自然是识的,却仍然纳闷地打量着这几个字,好像是在看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我知道他为什么会这样,于是一语道破了“天机”:“这里的‘广场’,不是‘黑老爸’  相似文献   

3.
孔子主张中庸吗?著名金文专家夏渌教授指出,孔子所云“事祗”,与“中庸”金文字形相近,致使他长期被称为中庸之道祖师爷。其实,“事祗”是中华民族的诚敬美德,孔子何尝会申请中庸的专利?(古今)孔子主张中庸吗?@古今...  相似文献   

4.
汉字在对日汉语教学中是一个不能忽略的问题。由于中文汉字和日文汉字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提高日本学生对汉语学习效率,避免母语的“负迁移”就成为对日汉字教学的重要工作。本文第一部分先简要介绍汉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对日汉字教学的必要性。第二部分通过中日汉字的对比分析介绍汉日汉字的不同。第三部分简要介绍一下汉字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君云 《当代老年》2006,(5):38-38
鞠躬起源于中国。商代有种祭天仪式“鞠祭”,祭品为猪、牛、羊等,不切成块,而是将整体弯卷成圆的鞠形,再摆到祭处奉祭,以此来表达祭祀者的恭敬与虔诚。这种习俗一直保持到现在,不少地方逢年过节,拜祭祖宗天地时,人们总把整只鸡鸭卷成圆形,或把猪头猪尾放在一起,表示其头尾相接,这些是由鞠祭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6.
吴剑修 《国学学刊》2023,(1):25-35+137
《论语·八佾》篇“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一文,今世学者多认为“奥”指奥神,“灶”指灶神。但“奥”并非神栖之所,将“奥”理解为“奥神”,源自于后世学者对朱子《论语集注》“奥有常尊”之文的误读。另外,朱子《集注》“祭五祀之神,先祭于其所而后祭于奥”之说则又导出了另外一个错误的观点——奥、灶所祭只是一神(即灶神),顾炎武、黄式三、刘宝楠等皆持此说。刘宝楠又根据郑玄《论语注》进一步证成此说。但刘宝楠的错误之处在于,他没有弄清作为五祀之一的灶神与先炊老妇之神的区别。夏祭之祀灶神,其实是祀五行之火气,五祀之一的灶神祭于奥,属于地祇的序列,而祭于灶的先炊老妇之神,虽得冒“灶神”之名,却只是人鬼,地位上要卑于五祀之神。  相似文献   

7.
李计伟 《金色年华》2011,(12):42-42
我们常说“言为心声”、“一言以蔽之”,这里的“言”是“话”的意思;但我们也说“五言诗”、“七言诗”,这里的“言”又指单音节的汉字。如果我们混搭一下,把“言为心声”中的“言”理解为单音节汉字的话,那么你会找哪一个字来代表自己的心情和对现实的感受呢?  相似文献   

8.
历史记载,在吾华,叶公said to孔子:“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孔子reply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这价“值”观念就截然不同。显然,“吾党”有两派竞猜,有人提倡证之,有人提倡包庇。  相似文献   

9.
天问子 《老年人》2008,(5):40-41
孔子强调,道德高尚的人在一定要具备仁爱之心的同时,还必须兼具社会良知,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与正义。这就是孔子在《论语》中经常强调的“义”。这里的“义”就是道义、正义,是一种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0.
天问子 《老年人》2008,(6):42-43
众所周知,《孟子》一书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孟子的著作。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南)人。他是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据说孔子去世后,儒家分化为八派,其中对后代影响最大的,就是以孟子为代表的“孟氏之儒”。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后人遂把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传统称为“孔孟之道”,而孟子也被尊为儒家的“亚圣”。  相似文献   

11.
林雪 《炎黄世界》2009,(1):65-67
外国人怎么才能多快好地学好中文?北京语言大学副教授张朋朋明确地说:要贯彻“字本位”的原则。“汉字落后”和汉字必须走“拉丁化道路”的观点,根据的是西方逻各斯(语言)中心主义的学说。这个流派最早的鼻祖,是大名鼎鼎的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他的近代传人,  相似文献   

12.
东方红,太阳起,亚洲出了个孔夫子,他为人民搞教育,呼尔嗨哟,他是百姓的好老师。东方亮,儒教旺,他为日本指富强,呼尔嗨哟,救星孔子放光芒。晶星点评(147)上面这首通俗易懂的白话诗,是作者孔健在他一篇文章《孔子是日本民族崛起的引路人》中所展示的。他说:孔教儒学是日本人安身立命、走向繁荣的发动机。孔子对日本的影响比任何一种传统、宗教、哲学对日本的影响都大。为了学习孔子  相似文献   

13.
刘洋  朱连增 《现代交际》2023,(11):84-90+123-124
孔子“为政以德”的政治哲学思想是对西周时期“以德配天”思想的一种继承与发展。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政者,正也”,即作为国家政治治理与引导的为政者自身应具有德性;二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者“为政以德”应该以道德来引导人民,用礼来规范人民的行为,使人民具有道德。而孔子“为政以德”的政治哲学思想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一种以人伦道德为基础的政治秩序,在这一秩序下,大家各司其职。  相似文献   

14.
丁世卓 《现代交际》2013,(10):30-30
“射”字和“矮”字的意思是不是颠倒的,是古人弄错了还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交换。从矮字的创造规律和射字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汉字字型的讹变,了解汉字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到了曲阜,自然要游览“三孔”:孔庙、孔府、孔林。 我一向认为,游览名胜古迹,重要的不在于用眼睛观赏,而在于用心灵感受,在于发“思古之幽情”。就说孔庙吧,最初是建于孔子殁后的次年——公元前478年。当时鲁哀公命祭祀孔子,始以孔子故宅三间作庙。然而那三间故宅现今安在哉?今日自然是无眼福亲见的了。便是唐宋两代增扩的建筑,  相似文献   

16.
天问子 《老年人》2008,(7):37-38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前434)作,北宋学者程颐把它抽出来,编为“经”一章,“传”十章,并认为“经”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而“传”则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大学》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过。南宋时,朱熹把《大学》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编成《四书》,并列为《四书》之首。宋、元以后,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1999,(11)
在揭批“法轮功”的过程中,我想起了亲身经历的一段往事。1944年秋,世界反法西斯的战争发生根本性转折,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也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当时,我是八路军部队的一名军医,在河北平谷、怀柔、密云一带,亲身参加了一场反击反动组织“大刀会”的斗争。那时,在八路军的严厉打击下,日伪各据点敌军纷纷溃逃,我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迅速形成对通州进逼之势。通州的日伪军十分紧张,为维持其摇摇欲坠的统治,绞尽脑汁,祭起了封建迷信这面破旗。他们请出一个老巫婆四处游说,宣称她是“受玉皇大帝派遣,到人间来替天行道…  相似文献   

18.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作为东西方的两大源头,对东西方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中从对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的基本认识与比较出发。探讨两者对我国教育教学的启示,希望对我国的教育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关于鞠躬礼的起源,一种意见认为,它是中国古代汉族的礼仪风俗,而且早在先奏以前就已经产生了。有人还追溯到商代古老的祭天仪式─—鞠祭、鞠祭时,作为“牺牲”(祭品)的猪、牛、羊或人,必须保持完整形状,并需将其弯蜷成圆形,即鞠形,以表达祭者格外恭敬与虔诚的心意。这种形式后来运用于人们现实的交际活动之中:在向地位高、辈份高的人表示崇敬与虔诚时,便弯一弯腰,象征自己愿意作为鞠祭时的牺牲而奉献给对方,久而久之,便固化为一种向他人表示尊敬、崇敬与虔诚的礼节。有人还认为:“中国人创造的鞠躬,目前已成了世界通用礼节…  相似文献   

20.
王丽芳 《老年世界》2008,(19):24-25
到了曲阜,自然要游览“三孔”——孔庙、孔府、孔林。 游览名胜古迹在于用心去感受,在于发“思古之幽情”。就说孔庙吧,最初是建于孔子殁后的次年,即公元前478年。当时鲁哀公命令祭祀孔子,始以孔子故宅三间作庙。而那三间故宅现今安在?今日自然是无眼福亲见的了。便是唐宋两代增扩的建筑,亦早被南下的金兵焚毁得片瓦无存。现在所看到的孔庙是经过明清两代钦定建筑完成的。仅在雍正帝手里,便拔银十七万两进行过大规模的扩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