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近来你在思考什么问题? 乙:在思考有关哲学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甲:想出些什么结果?请谈谈高见。乙:实在谈不上高见。您知道,哲学史方法论是个大而难的问题,涉及的方面也很广。建国以来,哲学界曾多次展开过讨论,有些问题大家的认识比较一致,有些问题则众说纷纭,目前还在继续讨论中。我对其中一些问题至今尚未理出头续来,谈不出什么确定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信息”这个概念,在自然科学中出现了。接着,它又漫步于社会科学。信息是什么?维纳说:“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信息确实给哲学的头脑带来“痛苦”。它是隐身人,看不见,摸不着,却感觉到它的存在。让我们从一些熟悉的情况说起吧。甲向乙传递一封书信,信上有文字符号:“我明天去你家。”信息是什么呢?信息不是书信,也不是文字符号,更不是甲或乙本身。信息是由书信文字等材料、符号、信号载荷,在甲与乙之间传递的“我明天去你家”这一消息内容。因此,所谓信息,就是物质世界中,物质之间相互联系或相互作用中传递或交换的消息内容。那么内容是什么呢?就是关于物体自身的性质、状态、运动等等  相似文献   

3.
甲:1987年6月在安庆召开的全国第二次哲学与改革讨论会上,听到你关于“一分为三”的发言,引起了我的兴趣,但也有许多想不通的问题,因此,我想请教一番,你说行吗? 乙:完全可以,但不是请教,而是共同研究,也可以互相争论。甲:你是在什么时候提出“一分为三”的? 乙:确切些说,1982年3月正式形成“一分为三”观  相似文献   

4.
关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的问题周秀宝,李祖芳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初的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  相似文献   

5.
曾经被资产阶级用以欺骗人民的民主问题,现在又被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用来蛊惑人心。因而,有必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一些根本问题。 从历史上看,世界上存在着两种较完备的民主制度,即资产阶级民主与无产阶级民主,也即资本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这两种民主制都是有明显阶级性的。资产阶级民主作为  相似文献   

6.
法制的民主基础与民主的法制前提在民主制的国家中,法制是民主政治的秩序化框定。在公民与国家和法的关系上,公民常以接受法制的方式接受民主的国家意志。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法制对推进与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马克思曾经指出:“在民主制中,不是人为法律而存在,而是法律为人而存在;在这里人的存在就是法律,而在国家制度的其他形式中,人却是法律规定的存在。”马克思关于民主制中人与国家的法哲学关系的揭示,深刻地说明了在民主制的国家中,人民的民主愿望和法制的民主精神在内涵上是相通的,只是反映的形式和反映的程度有着一定的差异而已。在资本主义国家里,法制作为资产阶级的工具,以扭曲人民意志的方式表达着一种不真实也不彻底的民主内涵。而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法制的民主精神和全体人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被帝国主义和平演变过去,社会主义运动又面临着一次低潮时期;而战后,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却处在相对稳定、发展时期。在学习社会主义理论时,人们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既然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现代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社会主义运动为什么会出现挫折,甚至局部倒退呢?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性还存在吗?由于这些问题涉及到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当前国  相似文献   

8.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揭示了资本主义民主虚伪的特征,马克思、恩格斯也多次批判了早期资产阶级民主的局限性,但在现实社会中却呈现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不平等与政治上民主并存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剥削关系形成了一种权力关系,这种特定的经济形式下所决定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关系与资本主义所宣称的政治平等并行不悖。而且,这种不平等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正通过民主制的意识形态机器不断强化,使社会主体扮演着意识形态的物质载体。面对资本主义社会所形成的结构性权力压迫,列宁的阶级理论对于整合社会不同抗争群体,戳穿资本主义民主幻象,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它的特定含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范围的,有十多亿人口的大陆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小范围的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按照传统的观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两种社会制度,要么是社会主义“吃掉”资本主义,要么是资本主义“吃掉”社会主义。然而,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邓小平却突破了这种传统观念,他关于“一国两制”的论述内容十分丰富,论上有许多创新,它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的思想,又在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现实关系上突破了某些传统观念,值得我们认真领会学习。本文结合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的论述,探讨大范围社会主义和小范围资本主义的关系, 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引起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问题,在建国后50年代、60年代以至70年代我国绝大多数人是充分肯定的,但今天却有些人怀疑了,甚至反对社会主义。这是为什么呢?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不少人来说,是由于对以下一些情况出现的误解。 我们党为了总结近40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严肃、认真地指出了缺点、失误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当前遇到的困难;尤其苏联也在改革,采取了不同于我国的一些措施,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急剧的动荡,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国家一些人便幸灾乐祸,说:“社会主义破产啦!”“马克思主义不行了。”我国有些人也就迷惑了。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1月南巡谈话时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一精辟的论断使改革以来争议最多的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有了重大的突破。然而,对市场经济是否具有社会属性问题,则仍是众说纷云,尚未求得共识。有的认为市场经济没有社会属性,这是值得商榷的。我认为,严格地说是市场机制没有社会属性。而市场经济是有社会属性的,否则就不要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了。  相似文献   

12.
一个新时代诸因素的产物民主属于上层建筑.近代民主制是资本主义时代经济、文化乃至各种政治因素的产物.然而,迄今我们对近代民主制所作的分析,大多局限在传统的阶级论与国家论的视野之内,即把近代民主制仅仅视为资本或资产阶级的产物和统治形式.此种观念虽然抓住了资本主义国家民主的本质属性方面,但是,本质在任何意义上都不可能包含事物的全部.世界历史和现实生活表明,这种传统观点同包括民主问题在内的国家现象所需要的全方位考察有相当的距离,如果我们不将辩证法和唯物史观贯彻到底,不突破这种传统观念前进一步,对近代民主制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甲:已经是早秋天气.还这么热.咱们到院子里去聊好吗?乙:好,聊什么呢?你出个话题吧!甲:今年看到您写的三篇哲学文章——“社会存在”、“价值范畴”、“生产力标准”,都有新意,发前人之未发,看来老兄在离休之后仍然在想问题、作贡献.当前社会上议论纷纷的是“经济过热”和“腐败蔓延”两大问题,不知老兄有何高见?乙:高见谈不上.想法倒有一些.我对“过热”的尺度有自己的看法.一般认为,根据需要与可能的测算、每年增长某个百分点例如9%最合适,超过这一百分点就叫做过热.但凡事都得作具体分析:(1)过  相似文献   

14.
改革与趋同     
西方有一些学者说,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都在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逐渐“趋同,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所有制方面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改革中都使所有制多元化。资本主义国家,既有私有制,也有公有制。公有制也象社会主义国家那样具有两种形式: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工人的合作工厂是集体所有制形式,此外股票的分散化也有愈来愈使股份公司具有了集体所有制性质。国有  相似文献   

15.
一、经济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 要让您——普通老百姓说出经济是个什么东西,您可能说不清楚,在这儿我给您举个例子(见附表)。 假如有甲、乙、丙、丁4个人,每人每年都要消费A单位食物、B单位饮水和C单位衣服,甲生产这三样东西依次需10、20、20单位的劳动,乙需20、10、20单位的劳动,丙、丁各需20、20、10和50、40、30单位的劳动。先不管丁,甲、乙、丙  相似文献   

16.
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目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严重挫折,反和平演变教育就成了我们的一项重要课题,如何增强反和平演变教育的有效性问题也就提上了日程,本文拟就反和平演变教育问题作些探讨。 一.对和平演变概念的界定 在进行反和平演变教育的过程中,有的同志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资本主义能演变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却演变不了资本主义”?无疑,这里反映了一些同志对两种社会制度谁优  相似文献   

17.
对“三个有利于”标准与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众说纷纭,笔者略陈管见:关于公有制能不能与市场经济兼容的问题,曾长期为理论界争论不休,一些人认为,在公有制内部不存在多个所有者主体,因而它不能与市场经济兼容,市场经济只能天然地属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条件下要搞市场经济,必须搞私有化。从一定意义上讲,原苏联、东欧等国家的改革之所以会走上私有化道路,正是与这种认识有直接关系。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本质区别”的论断和十四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述,打开了在这一问题上…  相似文献   

18.
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同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北京厅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副总裁弗兰克·吉布尼·阿姆斯特朗,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所主任林达光教授和夫人时,针对客人们提出的“在将来某个时候,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范围之内,在继续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同时,也发展某种形式的市场经济”、“您是否认为,需要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指引下,扩大非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的作用”等问题,明确地回答道:说市场经济只限于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经济特区学术讨论会于六月六日在深圳市召开,会期八天。来自京、沪、闽、粤的经济学家就经济特区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关于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问题。有人认为特区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有人认为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有人认为是以国家资本主义为主,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也有人认为特区的性质就是国家资本主义。 (二)关于经济特区的计划经济与市场关系问题。有人认为特区经济应是在计划指导下,以市场  相似文献   

20.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价格能不能以生产价格为基础的问题,涉及的面很广,这里只就经济业务实践中的体会,对以下两个问题,提出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第一,利润是不是评价社会主义企业活动的标准,是不是评价社会主义企业经济效果的中心指标或最重要的指标。我认为要正确地认识这个问题,首先要肯定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不同于资本主义经济,这是个重要前提。社会主义国家根据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要求,对企业实行计划管理;企业的一切工作,都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