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转型期经济改革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经济改革理论的发展,是与改革实践的互动,与政治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是一个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逐步突破和不断扬弃的过程。作为改革对象的经济体制的概念,蕴含着丰富的实践智慧,反映出中国改革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渐进的道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和市场经济论的先后提出,经过了长期曲折的探索和斗争,为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围绕改革战略的研究形成了中国改革理论的不同流派,其中比较激进的和试图寻找单一改革主线或突破口的各种思路,都未能被实践所接受,转化成为政策的是以稳健务实风格见长的理论和对策选择。相对于其他方面的改革,所有制改革是滞后的,但是,中国经济学家对所有制改革的理论探索并没有因此而滞后,这方面已经取得的许多重要突破为所有制和国有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必要的准备。只有所有制和产权制度的改革,才能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起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制度基础。经济改革理论和转型经济学不同,前者是以指导和应用于改革实践为目的的规范性理论,后者则是要对改革和制度变迁过程做出科学解释的实证性理论。从改革理论到转型经济学的发展,预示着经济学理论在中国发展的趋势:实证性的纯理论研究与应用性的对策研究的分工和分化、理论经济学的国际化和理论基础的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问题姜树蔚中国经济改革要以市场经济为目标,“九五”期间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要加大力度。但是,人们对什么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为什么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什么特殊性、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和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虽然社会主义改革实践始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但相关的理论探讨则从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就已开始。毛泽东面对国内外的机遇和挑战 ,从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要求出发 ,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为社会主义改革理论提供了哲学基础。文中对社会主义矛盾的分析 ,为改革理论的形成提供了诸多宝贵的启示。当然 ,由于历史的各种原因 ,文章没能探讨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人民内部矛盾的经济利益基础以及社会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的关系 ,从而没有导致社会主义改革的直接发轫  相似文献   

4.
苏星同志在《关于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的商品交换》(见《社会科学研究》1980年第1期)一文中,肯定了全民所有制经济內部交换的生产资料是商品,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货币问题的观点是发展的,强调了肯定生产资料是商品具有现实的意义——这些看法都是正确的,令人读后受到启发。但在论述商品交换中是否发生所有权转移,以及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之所以存在商品交换的原因等问题上,我们认为,有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的讨论,表明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的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已无法为现实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也使中国经济学面临如何研究、怎样拓展的问题。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为主题,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邓小平经济理论,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种新的理论形态,它不仅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否定,而且也为构建中国经济学提供了新的经济学范式。邓小平经济理论对建构中国经济学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既表现在这一理论在经济领域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重大论断和基本观点,也表现在它为我国经济学变革提供了以求实创新为灵魂,以生产力理论和标准为主线的哲学思维方式。它所表现出的特有的思维方式,对我们理解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如何构建中国经济学这两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也具有极大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6.
1978年开启的市场化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关键抉择。理解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必须坚持历史、系统和理论探究的基准,这种改革促使中国经济创造了增长的奇迹,同时又派生和加剧了多重结构性问题。发展绩效的多面性、复杂性导源于市场化改革的实施机制,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以政府-市场关系调整为根本命题,在市场维度以微观主体扩展和价格机制形成为主线,在政府维度则以放权让利和增强公共产品供给能力为主线,具有渐进式、结构化特征,且政府内部的制度安排对增长发挥了巨大作用。立足这种实施机制,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是对已有部分理论的验证,但也因本土化特征而呈现出"自身的故事",这些本土化特征为经济理论发展提供了经验素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来自社会实践的依据,且会对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产生指引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7.
政治经济学范式是在总结中国经验基础上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创新性理论研究,揭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逻辑。尽管某些经济学范式对思考中国的改革问题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政治经济学范式仍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体性理论支撑。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应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解决改革发展中的各种不平衡问题、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社会文化运行环境、科学实施改革等领域探索改革的着力点、结合点和平衡点。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经济理论研究与经济改革的关系问题经济理论研究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改革服务,是四川省经济理论工作者从改革一开始就坚持的一条基本方针。1979年春节后,赵紫阳同志找了一批理论工作者开座谈会,就明确提出了这个方针。这些年来,我们是坚决按照这个方针办的,因此,不少新的经  相似文献   

9.
需要价值理论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基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1981年我曾提出一种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新见解,可以概括为:“社会主义的价值构成与资本主义的价值构成的区别,在于C (V M)与(C V) M的区别,因而社会主义成本范畴和资本主义成本范畴的区别在于C与(C V)的区别。”这表现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生产的特点和两种不同的生产关系的根本区别。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实践和经济改革的发展,这一观点得到了验证。这种观点一旦确立,势必要引起整个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变化。因为商品价值构成是商品经济的社会性质的基因。这种新的基因,包含在作为自主联合劳动的产品的商品中。 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而且是扩大规模的商品经济。商品是社会主义财富的原素形式。但是,这种商品是社会主义的商品,而不仅是一般商品。社会主义商品正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细胞。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建设的理论指南──学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几点体会姜炳三土地制度是农村最基本的经济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建设问题是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键问题之一。如何建设一个富有效率、相对稳定、能够自我调节和长期起作用的、适合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