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谢肃 《殷都学刊》2005,(3):23-29
商代祭祀遗存的发现与研究历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商代祭祀遗存研究中还存在着8个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80年代末,在河南省郑州市西北郊区小双桥发现了一处规模宏大的商文化遗址。学术界立即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发表了不同意见。本文通过对有关材料的分析,将小双桥商文化陶器群按时代相对早晚关系分为三个组,据此推断有关遗迹、遗物属于不同阶段形成的遗存现象。结合有关文献记载判断小双桥商文化遗址很可能就是商王仲丁所迁之阝敖都  相似文献   

3.
苗利娟 《殷都学刊》2011,32(2):27-31
以2009年底已公开发表的商代金文材料为限,商代金文可归纳出字头1343个,可释单字569字。其中,常用字即出现频率在10次及其以上的单字计203字,次常用字即出现频率在2次及其以上至10次的单字计515字,罕见字即出现频率为1次的单字计625字。"父"的出现频率最高,过千次。"亚"的出现频率仅次于"父"。商代金文高频字中无虚词、动词、数词,全为名词,主要是天干和亲属称谓用字。  相似文献   

4.
张勇  陈蓉 《社会科学论坛》2009,(12):125-128
南宋初年江淮地区功能和区住的转变成为兵燹增加的二大因素。通过对南宋江淮地区兵燹记载的统计和对政府处理方式的分析,能够发现影响政府对兵燹采取不同赈救方式的因素。南宋江淮地区兵燹的增加是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南宋初年江淮地区功能和区位的转变成为兵燹增加的二大因素.通过对南宋江淮地区兵燹记载的统计和对政府处理方式的分析,能够发现影响政府对兵燹采取不同赈救方式的因素.南宋江淮地区兵燹的增加是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阳江地区是广东南路与珠江三角洲的交通咽喉,也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一个重要转运港,在一千多年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不少相关的文化遗产,从文化遗存的历史功能看,可分为港口与贸易遗存、文化景观和海防设施遗存三大类,其中有的保护、开发科学到位,但是有一些保存一般。  相似文献   

7.
海西民歌是我国各地民歌的一个组成部分,同其他地域的民歌一样,有着它独特的风格和特有的发展历程。笔者着重对海西音乐的历史轨迹及其文化遗存加以研究和整理,介绍了海西地区音乐的艺术风格和特征,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唤起更多热爱音乐文化的受众投入到中国民间音乐的爱好、研究和发展中来,使得我国民间的群众文化能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华侨在辛亥革命期间发挥了作用,并在海外遗存了大量与革命相关的纪念物;从出境旅游的视角,通过调查旅行社出境旅游线路中辛亥革命相关内容比较少的现状,提出通过增加旅游内容、发挥侨二代作用等方法,引发国内外民众对辛亥革命相关海外华侨文化遗存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白金宝遗址,坐落在大庆市肇源县民意乡大庙村白金宝屯后的台地上,经过三次发掘,清理出半地穴房址,支撑屋顶的柱洞、灶址、窑址、窖穴、灰坑、灰沟,隧道、陶器、石质、骨质、蚌质,角质和陶质工具等。白金宝文化的年代应在西周中期;其文化为我国历史上的橐离族所创造,分布范围为整个松嫩平原。  相似文献   

10.
距今7000年前后,随着"大西洋期"的到来,以"甑皮岩人"为主体的洞穴先民向旷野扩张,其中部分向东北迁徙(如广西的晓锦);另一部分向南迁徙。向南迁徙的一支到达西江上游的浔江一带,最后再顺水南下到达珠江口岛屿,创造了咸头岭文化;另一支到达西江上游的封开一带,最后再东进到达今粤北一带,创造了石峡遗址第一期文化遗存乃至第二期文化遗存(石峡文化)。由此初步解决了岭南考古的三个问题:洞穴先民的去向;咸头岭文化的起源;石峡文化的"来龙"。  相似文献   

11.
以往人们一直认为,湖湘大地是"蛮荒之地",湖湘文化是"舶来文化"。但最近30年的考古挖掘及其遗存研究,颠覆了以前人们对湖南和湖湘文化的基本认识:湖湘大地不仅不是"蛮荒之地",而是中国乃至东亚人的源头,世界农耕文化的源地,世界最古老陶器文化和城池文化之源。湖湘文化是早期自创、后期融入了外来文化元素的本土文化,既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又是中华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中国极具区域和民族特色与影响力的地域文化。其源流有三,且表现出阶段性演化和不断走向融合与收敛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是金代女真族的故乡,白山黑水孕育了古老的文明.大庆地区的金代女真文化,在宗教信仰、娱乐活动、生活习俗等方面,随着女真与汉族的交融已经保留下来,成为文化遗存.对大庆地区金代文化女真文化遗存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作为大庆人,了解城市历史、传承城市文明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应该积极促进大庆地区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工作;另一方面,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大庆文化,彰显城市魅力.  相似文献   

13.
渔洋文化遗址位于古渡之旁 ,环境优越 ,适宜人类生活。从其所存的甲骨、陶器等文化遗存以及其所处的地理位置看 ,在商代 ,特别是殷商时期 ,它是一个平民聚居生活的普通聚落。  相似文献   

14.
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是提升安徽省文化软实力的新引擎。本文分析了安徽网络文化建设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从打造品牌网站、发展网络文化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管理、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实施人才战略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安徽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安阳县渔洋村 6 0 0 0年不间断的历史文化遗存 ,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其周围优越的地理环境是古人选择在此生活的重要条件。这里位于漳河出山所形成的冲击———洪积扇的顶端 ,河床稳定。因此 ,渔洋村虽然紧邻漳河 ,但人类活动遗迹却能在一个地点不断演化。这里处于漳河凹岸 ,河流较深 ,具有修建码头良好的地理条件 ,使其在历史上长期为官道的渡口码头。渔洋的许多文化现象都受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社会科学论坛》2012,(7):F0003-F0003
20世纪30年代,当那块在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地下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大河光石”,被当地农民创出地面时,一个湮没在历史烟云中的古老王国——中山国被惊醒了。  相似文献   

17.
安徽乡村旅游深度发展的文化促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惠敏 《江淮论坛》2009,(2):173-179
q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也是乡村旅游持续深入发展的重要前提。而目前安徽三大旅游区域内的乡村文化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硬件“乡味”失却、淳朴民风失范、本源文化失真、旅游产品失“色”的问题。因此,以突出“古朴”、凸显“原始”、呈露“纯真”、保持“土野”、注重“参与”及体现“品位”为目标,以立足人文、兼具自然,传统为先、不忘现代,特色为尚、稳步推进,教育为重、服务“三农”,开保并尊、持续发展,上下联动、多措并举,拓宽视阈、互利共赢为具体措施,全面整合和打造乡村文化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陶器为视角,从层位学和类型学两个维度,对牛河梁遗址上层积石冢阶段遗存进行系统的分期探讨,最终整合为两期三段。重申出土矮体筒形器N2Z4B代表一独立发展阶段的认识,并将该遗迹的性质重新界定为祭坛,同时就其性质变更的意义进行阐述。首次将B型筒形器所代表的时期细分为两个阶段,提出宽带纹筒形器早于垂弧纹筒形器,并以此为线索梳理相关积石冢与祭坛的相对年代。这种以陶器为着眼点,从具体的遗迹单位出发所做的分期探索,有助于为牛河梁遗址丧葬与礼仪性遗存的研究搭建更为精确、坚实的年代学基础,成为红山文明起源与形成等重大课题研究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9.
运用“安徽形象评价量表”对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70名有效被试进行调查后发现,社会公众对安徽人形象的评价是:人口素养认可度最高,其次是自然禀赋,最低是政府治理水平。基于此,提出三项改善对策:(1)加速公共服务型政府创建步伐,由内而外、自上而下地扭转安徽形象;(2)明确“名山秀水、人文家园”的战略定位,系统、主动、坚定不移地实施区域营销战略;(3)细心维护安徽形象的优势面。  相似文献   

20.
徐东平 《江淮论坛》2009,(5):11-16,47
伴随着新中国的脚步,安徽社会科学走过了不断前行的60年。这60年,呈现的是不同凡响的阶段和特征,蕴含的是发人深思的经验教训,更启迪昭示着我们:在一个注重文化自觉的国度和人文资源丰厚的省份,安徽社会科学需要也应当有更大的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