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威廉斯将悲剧定义为一种关于人类失序状态痛苦经验表现的特殊文本形式。他将近现代以来的悲剧定义为"自由主义悲剧":一种对资本主义"自由秩序"造成的失序状态的体验。由于资本主义制度自身的活力已达到了尽头,有关自由主义的各种悲剧体验也必然趋于枯竭,人们在当前需要一种能够表现新的失序经验的悲剧形式即革命悲剧来取代自由主义悲剧。但威廉斯关于革命悲剧到来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实践可能性的讨论,均存在某些明显的理论疏失。  相似文献   

2.
卢白羽 《江汉论坛》2022,(10):89-94
随着启蒙时代对情感的重新认识,德国启蒙悲剧诗学围绕悲剧情感能否以及如何施行教化展开了讨论。理性主义哲学传统的代表门德尔松认为悲剧只需激发激情而无需也不能增加道德知识,然而他推崇悲剧情感“惊叹”实际上保障了理性主体对道德的绝对把控;莱辛则在“同情”这一悲剧情感之中看到道德教化的可能。对莱辛而言,同情的关键在于意识到理性无法彻底把控主体的人之脆弱性。门德尔松与莱辛在悲剧诗学上的分歧,其背后实际上是对启蒙运动关于道德主体自主性的争论。  相似文献   

3.
李国春 《江汉论坛》2006,(9):121-123
本文通过以《窦娥冤》为代表的元杂剧论述了中国悲剧的悲剧意识,并比较了中西悲剧的审美特点,认为中西悲剧同中有异,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的特点。研究传统文化是为了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而不是宣扬民族虚无,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妄自菲薄。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股流行约百年的现代西方文艺思潮,悲剧衰亡论的缘起极其复杂,除了悲剧创作整体上不够景气之外,主要包括尼采论述悲剧灭亡问题的直接启发、悲剧传统的强大压力和系统的现代悲剧理论缺席等因素。悲剧衰亡论思潮在兴起、盛行与回落的演变过程中,有关的争论始终不断,特别是在不同时期克鲁契与哈里斯之间、斯坦纳与威廉斯之间、斯坦纳与伊格尔顿之间的论争最具有代表性。在论争过程中,不同的观点之间彼此碰撞与交锋,不仅对于澄清误解、扩大共识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还对当今学术界产生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5.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字字珠玑。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俄狄浦斯王》、《窦娥冤》二剧为实例,分析、比较了亚氏理论和中国清代戏剧家李渔的戏剧思想,尤其详细地分析、鉴别了亚氏悲剧的至理名言,而实现了管窥中西戏剧差异之目的  相似文献   

6.
在共同指向资本主义的批判中,马克思与马尔库塞的异化思想存在着重大的分歧.二者在异化主体问题上存在对抗性的认识,产生了异化劳动与爱欲压抑的关于异化内涵的不同理解.马克思把异化劳动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把异化的根源归结为私有制下的强制分工,指出只有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异化才获得了最完备的表现形式,把异化劳动作为经济范畴进行研究;马尔库塞以先验的价值判断,把异化的根源归结为科技理性的意识形态化,把单向度的人作为哲学范畴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8.
中国古典悲剧的大团圆模式,是在中国文化土壤中产生的符合中国人民欣赏习惯的悲剧结局方式,它表现了我国人民美好的愿望和乐观的精神,并有一定的教化作用。古典悲剧中的因果报应情节,不仅表现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而且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还有其惩戒和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9.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于人权内容的论争是双方人权观论争的一个焦点。发达国家只承认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为人权的内容。发展中国家在承认公民权利、政治权利的同时,承认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特别是承认生存权和发展权为人权的内容。论争产生的根源在于其不同的历史背景、经济基础和人权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0.
窦娥的悲剧——传统司法中的证据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元曲《窦娥冤》为材料分析该剧隐含的几个重要的法理学问题。作者论证了,剧本中没有证据表明窦娥的悲剧是官员贪污腐败的产物,不是官员的司法道德问题,而主要是由于裁判者的认知能力和传统中国社会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局限;同时,分析了当代语境中的“铁证如山”、“无罪推定”、“刑讯逼供”等法律问题在历史场景中的意义;此外,对该剧的人物性格和戏剧结构以及中国传统的部分鬼戏作出新的解说。  相似文献   

11.
老舍以独特的喜剧方式和幽默手段去体现作品的悲剧内涵。其小说的悲剧形态有多方面表现 ,但最能体现其悲剧意识与悲剧品格的创作 ,是他站在文化观照的角度 ,对中西两种文化、两种文明的撞击所进行的思考。老舍小说的悲剧心理有其特有的内在张力 ,形成了独特的“软而硬”的悲剧情感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阿Q正传》是鲁迅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塑造阿Q这一典型人物来揭示在中国传统社会条件下人类实现自我认同的心路历程。由于阿Q实现自我认同的根据即“优胜”总是处于一种被平均化的状态之中,这使得他一方面不得不选择“精神胜利法”来消解自我迷失所带来的痛苦,另一方面则把自我“优胜”的确立寄托于参加“革命”之上,这必然会导致一种悲剧的悲剧。  相似文献   

13.
1《现代悲剧》一书致力于探寻西方悲剧理论历史运行的航迹,描述悲剧文学发展的态势,对其进行批判性和历史性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之上重新厘定悲剧概念,阐明新的学术立场。  相似文献   

14.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于人权主体的论争是双方人权观论争的一个焦点。发达国家只承认个人为人权的主体;发展中国家不仅承认个人,而且承认集体为人权的主体。论争产生的根源在于其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5.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分析了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他几乎将科学技术等同于意识形态。哈贝马斯对此有不同看法 ,他在《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中对马尔库塞的观点做了回应。本文试图详细分析二者在此问题上的一致与分歧的地方 ,认为二者一致的地方多于分歧的地方 ,分歧是次要的。本文同时也注意到了二者对于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分析是始终与对理性的分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6.
关于马克思"不平衡关系"问题,国内学术界曾有过两次较大的论争:一次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一次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论者们都借着马克思的名义来说话,而且都自以为抓住了马克思的本意.但由于各自的前见不同,马克思在他们那里便呈现出了斑驳的色彩.这些斑驳的色彩交互冲突,相互否定,为凸显出一个真实的马克思提供了某种契机,同时也提示人们:在马克思思想框架内未必能获得彻底解决的"不平衡关系"问题,或许可以获得另一种途径的解决.  相似文献   

17.
西方悲剧是一种严肃的、崇高的艺术形式,而中国古典悲剧的品位却是世俗的、民间的、生活化的.其主要原因在于诞生的土壤不同;发展的环境不同;儒家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长篇小说《小姨多鹤》中,严歌苓塑造了一系列以竹内多鹤为主的悲剧人物,从个人层面展现了个体的生存与命运悲剧.从家庭集体层面看,由个体建构的"畸形"集体仍是悲剧的事实存在,表现为混乱的家庭伦理关系及离散的家庭生存状况.由此见大至国家及民族层面,更是对时代的苦难与封建思想遗留的悲剧书写与深沉反思.  相似文献   

19.
西方悲剧是一种严肃的、崇高的艺术形式,而中国古典悲剧的品位却是世俗的、民间的、生活化的。其主要原因在于:诞生的土壤不同;发展的环境不同;儒家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作为较早参与“马克思是否认为资本主义是不正义的?”这场大讨论的学者,布伦克特一方面讨论了依据资本主义本身的正义原则能否得出肯定性的结论,另一方面讨论了马克思是否有可能有一种超越性的正义原则从而用来评价资本主义的不正义。通过深入分析,他给出了否定性的答案,即马克思并不认为资本主义是不正义的,而且也不是依据正义来批判资本主义。同时,他还提出了在探讨这个问题时应该遵循的前提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