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把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中国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分为政治层面的中国化和学术层面的中国化两个方面.政治层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学术层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辅相成、相映成辉,共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互动、交流和融会贯通,需要生活世界的基础。朴素地追问我们自己的问题和希望,为了我们自己平凡、真实、快乐地生活,考察和选择既有的哲学理论资源,我们发现,批判传统哲学的虚假崇高,批判资本逻辑的统治和支配,创造有中国特色的中华民族自己的哲学理论,是当代中国的西方哲学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共同任务,是三者会通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理论来源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与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蒸蒸日上、经济建设高潮迭起相对应的是中国哲学界的思潮澎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主导地位是毫无疑义的.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产生的种种问题都源自于对两个基本问题的经验性理解:一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解为一个经验性的命题;二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叙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因此,要澄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种种误读,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我们必须对这两个基本问题作出理论性的阐释。在前一个问题上,要辨析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理论内涵及其意义,并结合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揭示其中所包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性特征和中国的民族性格;在后一个问题上,要开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造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思想史研究,尤其要注意研究职业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中国大学校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建设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结果只能是“部分”中国化;我们要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区分为政治层面的中国化和学术层面的中国化;要保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实践性和批判性;要处理好当代中国哲学的“代际”关系和“外姓”关系。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国内外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看法有不少分歧。本文讨论了三个前提性的问题 ,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涵义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可能性问题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经验总结问题。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分析 ,作者对国内外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理论和方法的歧异进行了辨析 ,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制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学术形态成效不大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政治与学术的纠缠,哲学政治化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学术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二是文化差异的制约,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制约着相互之间的对接或融通;三是理论自觉的缺失,由于"苏联模式"的哲学教科书影响、中国传统的注经释义思想和教条主义的制约,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缺乏理论创新的自觉性;四是知识素养和研究视野的局限,导致了无法形成理论共识。  相似文献   

8.
哲学教科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独特产物。它的意义不仅仅是使中国在走向世界的历史中获得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初步认知,而且在于以独特的方式创造了中国现代哲学的教科书时代。哲学教科书及其教科书哲学所构造的解释原则,曾经在哲学的普及工作中造就了哲学的辉煌,也曾在自身所固守的知识论逻辑中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推向形而上学的终极。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视域中再度追问这个问题,就成为当代中华民族构建自身哲学的一个前提。  相似文献   

9.
袁志伟 《人文杂志》2022,(6):107-114
侯外庐的中国哲学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运用的重要成果。侯外庐对中国哲学的思考包括历史、宗教和社会三个维度,三者分别体现出他对中国哲学的历史性思考、结构性思考和现实性思考,彼此之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反映出侯外庐自觉运用马克思唯物主义解决中国学术和社会问题的现实关切。这些研究观点和方法论有助于我们从学术研究角度明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范式”的建设途径以及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和现代学术转型的关键时期,唯物史观对于这种转型影响巨大。在唯物史观的影响下,学术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对象和主体、重心和功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学术视野、新的学术研究范式、新的学术气象和风格开始形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得以开启,唯物史观学理的科学性、变革社会的革命性、实践运用的创新性进一步彰显和认同,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枝独秀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崭新局面开始形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开始构建。陈独秀、李大钊、艾思奇、毛泽东、瞿秋白等人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中国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回顾反思这一进程,既有巨大成就,催生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学术大师,产生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有不少教训。展望未来,解放思想,反对各种形式的教条主义,反对偏执一途的学风,客观辩证实践看待、分析、研究和创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合理走向。  相似文献   

11.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形态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这一哲学的总体特征是“发展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情况有所不同,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必然呼唤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形态的出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既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新发展,又是不同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它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完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不能脱离中国的话语和实践,且必须对中国现实和中国道路做出理论上的审视与观照。通过回向“中国现实”,思考当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体验结构,把握“思想中的时代”;通过重新认识和理解“中国”,对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及其文化连续性做出阐释,把握“思想中的自我”,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真意。因此,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为一种学术追求、价值追求,顺着中国人的生命、生活和中华文化的特质、价值,生成中华民族的思想自我,努力创造当代中国自己的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界域的哲学厘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日常话语中界域不清,有必要从哲学层面来探究和厘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经历了一个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对这一过程的哲学概括。这一过程的成果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两种不同状态,它们既具有质和量的区别,又是连续性和阶段性、历史性和当代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哲学的两种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哲学存在着古代传统与现代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传统的结合,应当并且必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古代传统建立联系,另一方面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参与建构中国哲学现代传统。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进入到中国哲学传统中去,而成为中国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当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有了共同的传统后,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毛泽东所说的"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实已隐然涉及到中国哲学的两种传统问题。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实践论”的中国性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的"实践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产物,既有与作为外来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密切联系的一面,更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由外来哲学转化为中国哲学的一面。这两个方面,是与自19世纪末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相联系的:一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越出西欧演变为世界性哲学,把自己的批判精神和实践精神带给了非西方民族,唤起了东方前近代民族的觉醒;另一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在这一过程中与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革命实践相结合,融入到不同民族国家的思想世界之中。研究毛泽东"实践论"的中国性格,不能用其一面去遮蔽另一面,应当对这两个方面作历史的辩证的把握。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民族化,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性所提出的必然要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也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带有中国的特性,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具体化.要在新的高度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在当前和今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我们应该大力强化民族意识、世界意识和人类意识.  相似文献   

17.
确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新范式和形成以问题研究为中心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新路向,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倾向。前者强调研究范式转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重要表征,范式转换要把握好"结合"关,要反对各种教条主义,要整合不同的研究范式。后者强调要研究中国问题,要反思现代中国思想史,要促进中国现代化发展,要突出问题意识。这个"新范式"和"新路向"共同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引向新未来。  相似文献   

18.
姜宏波 《理论界》2006,2(12):24-2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而“一个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态的相互衔接,就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实历史。”〔1〕两者内涵丰富,辩证统一,充满着翔实的哲学意蕴和不可分割的相互统一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思奇的一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出了重大贡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环境”和“特殊条件”相结合的过程。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它包括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创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二是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20.
戴兆国 《江淮论坛》2006,3(5):10-14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路径的探讨应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的题中之义。这一思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问题意识的分析和选择,二是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恰当路径,三是寻求这一路径选择中的核心指向。这一工作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自觉的前提性理论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