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论是主流心理学,还是非主流心理学,心理学家在探索人的心理行为或心理生活时,都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无不处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因而心理学的发展离不开特定的文化背景,从而形成了心理学的文化取向。这里就文化,文化心理学的产生和研究取向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试论心理学中两种文化统一的一种可能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认为 ,心理学中存在有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两种价值取向 ,并从存在性、必要性、可能性与可行性四个方面就心理学中两种文化的统一提出了看法 ,认为技术文化是沟通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桥梁 ,技术心理学是科学心理学与人文心理学统一的一条可能途径 ,并提出了技术文化的连续带理论  相似文献   

3.
自科学心理学建立以来,西方心理学各流派基本属于现代主义的研究取向,注重经验、理性和方法,取得了重大成果.然而,对方法和理论的普适性的过分追求,使得现代主义取向的心理学研究困境重重.20世纪中后叶,后现代主义研究取向悄然兴起,主张社会建构、重视文化价值、提倡多元研究方法.后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对现代心理学造成了极大的撞击,然而两种研究取向所持观点都各有优劣,只有加强双方沟通与合作,才是现代心理学走出困境的良好机遇,也是心理学能够在更开拓的平台上健康迅速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新康德主义作为一种人文科学哲学,对于闵斯特伯格、勒温的社会心理学、奥尔波特的人格心理学以及人文科学取向的心理学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人文科学的研究取向、问题中心论的科学本质观、价值有涉的研究立场、个别化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的历史文化维度是新康德主义最重要的心理学方法论蕴含。新康德主义为人文科学取向的心理学提供了哲学支持,但由于其过分强调人的价值与意义而忽视了人的物性,尚不足以构筑完善的心理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心理学研究的现状与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文献资料法和历史比较法,从心理学发展、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出发,在心理学专业教学改革(主要是课程设置、修业年限、培养模式等)的方向、心理学研究的现状、心理学研究的整合取向等方面阐明了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相似文献   

6.
科学心理学的发展史可以借鉴“中心-边缘”结构模式予以审视,因为心理学亦存在发展不平等,出现中心和边缘的态势。研究对象中的“他者”和研究取向中的“另类”表征边缘心理学,处于科学心理学的边缘。该文以本土心理学、女性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为例,分析了研究对象的“他者”;以叙述取向、修辞取向和后现代取向为例,分析了研究取向的“另类”。最后,结合“中心-边缘”的结构模式,分析“他者”心理学和“另类”心理学的价值皈依,倡导破解边缘心理学“他者”和“另类”的污名。边缘心理学面临“边缘情境”,但不能形成“边缘人格”,更不能适应“边缘文化”。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的五种历史形态及其考评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心理学在自身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和多样的历史形态,包括常识的心理学、哲学的心理学、宗教的心理学、类科学心理学和科学的心理学。当代科学心理学的发展不应该是抛弃其他历史形态的心理学,而应该把其当作自己可以借用的文化历史资源,从而扩大自己的视野,挖掘自己的潜能,丰富自己的研究,完善自身功能。  相似文献   

8.
于20世纪80年代西方社会兴起的后现代心理学是对现代心理学的批判,它强烈地反对现代心理学主客分离的"二歧式",强调了心理学研究的整体性、系统性,主张从社会历史文化方面探索人的心理与行为。在研究范式上,后现代心理学呈现出以下特点,即: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取向,心理学研究的本土化及理论整合趋势。在后现代心理学范式的作用下,心理学研究视角的变换主要体现在:注重探讨人的心理的社会历史文化特性,注重个体内在心理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随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深入、研究技术和研究方法的深化,其研究领域出现了一种生态化运动的取向。本文回顾和展望了发展心理学生态化运动发展历史、主要理论成就和研究方法,并对该理论的历史地位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和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的思想根源是多元的、复杂的,而不是单一的,具体言之,它涉及到对心理学的思想与思想史、哲学思想根底、科学思想根系、文化思想根由、学术思想根基等的考察。心理学有自己的思想演变和发展,这构成了心理学的思想历史根源。心理学的研究都是依据于或建立在特定的哲学思想的根底之上。心理学的研究有自己的理论预设和思想前提,它需要在心理学哲学的反思层面得到考察和探索,得到批判和建构。回顾心理学独立前后,会发现心理学与其他学科门类或分支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改观。心理学的研究都有自己相应的文化历史资源。西方心理学和中国的心理学事实上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可以深入挖掘的文化历史资源。心理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发展和演变会形成一种独特的学术传统,而学术传统形成的就是特定的学术资源。  相似文献   

11.
跨文化心理学与文化心理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文化心理学主要沿袭自然科学的研究模式,通过比较不同文化群体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得出更具普适性的心理学理论。文化心理学主要遵循社会人文科学模式,研究文化与人的活动、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它们分别从外在于文化和内在于文化的不同角度阐述了文化与心理学的关系,并将通过建构一种更高级的深层结构,沿着对文化整合思考的理论方向进一步发展,最终将文化真正整合入主流心理学中。  相似文献   

12.
文化与心理学关系的三种研究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后半期开始,文化与心理学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心理学家的关注,从而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和本土心理学是有关文化与心理学关系的三种主要的研究模式。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不同文化群体的心理与行为比较;文化心理学研究文化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影响;本土心理学研究本土背景中与文化相关的和从文化派生出来的心理与行为活动。它们都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文化与心理学的关系。最终,通过一种深层结构理论,即一种普适性理论将会把它们的研究结果整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文化与心理的关系一直是主流心理学争论不休的话题,新兴起的文化心理学和进化心理学,各自提出了新的文化观,进一步阐释了文化与心理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视角。进化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都对文化提出了独特的解释,都认为生态环境对文化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两者在关注的视角、建构观、研究方法及范式和文化范围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反城市文化情结主要表现为视城市为异己的存在,对城市怀有一种深深地隔膜和拒斥,它反映了作家丰富的文化心态和审美心理。当代乡土作家的反城市文化情结更包含着知识分子的乡恋心态、现代都市问题及作家的传统文化情结等多种复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文化品格:心理学概念重新考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心理学概念自科学化以来,一直沉湎于描述性、逻辑性、普遍性和合理性的追求中,试图以缜密、精致的概念之网为心理学的科学化正名。但是,心理学概念在理智、客观的学术意义背后有着鲜明的界域性、合情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等文化特征。在每一个概念深层次上,都有着那个时代的民族渊源、历史和文化背景,表征了心理学家独有的价值观、人生观、自然观,这是理解该概念真正精髓的基础,从而,为重新理解和诠释心理学的独特性提供了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建立在信息加工范式基础之上的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认知过程比作是信息加工过程,这种简单地把人类心理进行自然化处理的方式受到了文化心理学的批判,特别是尼斯比特等人用实验证据证明了文化对认知产生的影响,即不同文化背景的思维方式对人们的认知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现代认知心理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对当前主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各心理学科之间进行整合,以谋求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统一、研究方法的互惠和心理学科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7.
人类学及文化学的研究表明,心理产生的主体———人,心理产生的机制———大脑及心理内容都是文化性的,这决定了心理现象在本质上是文化性的。心理学研究必须以人的心理的文化性为前提。  相似文献   

18.
现代心理学出现的文化转向思潮似乎预示着该思潮试图成为现代心理学何去何从的有力注解。但是,现代性二元对立思维一直若隐若现贯穿于文化转向思潮当中,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所以,该思潮还不是拯救心理学的一剂良方。分析心理学文化品性表达和解说了在一个文化解释框架下对心理学根本问题的认识,对逻辑的、技术的外表下心理学诸要素的文化特征总体深入的概括和挖掘,从而实现对心理学完整、深刻的把握,在根本上回答心理学到底是什么。这既是对心理学文化转向根本的超越,也是对心理学学科性质的独特探索和追问,其中折射的不仅仅是研究思维的根本转变,更重要的也是心理学观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9.
文化心理学与本土心理学的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土心理学与文化心理学是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两种心理学研究取向,二者在很多地方类同或相似,如都反叛主流心理学,都注重心理和行为的文化差异性与特殊性,都强调主位研究、同文化研究和生态学研究等方法与策略。但二者在研究对象、内容与范围、研究的根本目的、基本假设和方法论等方面也有不同之处。基于二者的类似之处以及“本土”或“本土化”易引起误解和其内涵不明确、不确定等原因,应把它们整合在一起,都采用文化心理学这一概念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20.
着重从动作影片的欣赏心理和文化心理两个角度来探讨了动作影片的审美心理成因。动作影片在武侠小说的基础上走向荧幕,既有暴力的渲染,也有文化的烙印。动作影片有着特有的审美心理不仅源于人类的潜意识,同时还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意识有着深刻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