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九思是明代中期一位在诗文、杂剧与散曲创作方面成绩卓著的文学家,他为明代散曲北曲的复苏与中兴做出的贡献可圈可点.分析归纳他的北散曲小令用韵情况可知:在其232首北小令作品中,押韵方式共8种,有17类75首超越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的部界,用韵过宽.  相似文献   

2.
汤式散曲小令用韵简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汤式是元末明初一位具有代表性和过渡性的散曲家。研究其散曲小令的用韵,将有利于大家了解这一时期散曲北小令用韵的一些特点。通过统计、分析、归纳得知:在其161首小令中,押韵方式共6种,有5类7首超越《中原音韵》的部界,用韵稍宽。与明代前期、中期、中后期代表性散曲家的北散曲小令用韵情况比较,发现汤式在小令用韵方面还是较为严格地遵守《中原音韵》的韵部押韵的。  相似文献   

3.
康海北散曲小令用韵简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康海是明代中期一位在诗文、杂剧与散曲创作方面成就卓著的文学家,他为明代散曲北曲的复苏与中兴具有开创之功.通过分析归纳其北小令用韵情况可知:在204首北小令作品中(不含带过曲),押韵方式共8种,有8类42首超越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的部界,用韵过宽.  相似文献   

4.
明代北散曲在承继元代散曲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着自己的发展特点。在用韵方面,它以《中原音韵》为宗,但有所突破;押韵方式上,种类有别,各韵部中平、上、去声字的合押情况也多有不同;用韵宽严方面,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遵守《中原音韵》韵部中韵字押韵的程度各有不同,超越《中原音韵》韵界不同韵部韵字合押的情况也各有特点。这反映出了明代北散曲小令的用韵特点。  相似文献   

5.
文章依据齐鲁书社1985年出版的凌景埏、谢伯阳编《全清散曲》,所选现代著名学者、戏剧家、散曲作家卢前《饮虹乐府》中773首小令,参考《康熙曲谱》,特别是与卢前相关的散曲论著及散曲专集,从断句、标点、用字等多方面,整理出《全清散曲》中卢前小令部分的文字舛误60条,正确再现作者作品的原貌,给人们研究现代散曲,研究作者卢前及其作品,提供了可靠的文本资料。  相似文献   

6.
唐太宗李世民现存诗歌98首,其诗歌用韵,可以归纳系连出21个韵部,基本与王力先生考证的隋一中唐音系相吻合,但是偶有出韵之处。李世民诗歌用韵情况对于全面地考察隋一中唐音系,特别是初唐音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韦庄现存词54首,可以归纳系联出15个韵部,与王力先生考证的晚唐—五代音系基本相符,韦词用韵较宽,能反映一些当时的实际语音情况,对于全面地考察晚唐—五代音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中最明显的是灰韵以及泰韵对韵的合口韵字归并入麻与支微部,在声调上则表现为多用平声字入韵,而且绝大多数是同调相押,此外韦词中上去相押也较为常见,这反映了他作为唐五代关中文人的用韵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宋词韵部变化的先声。  相似文献   

8.
李益诗歌用韵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益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现存174首。通过分析其诗的用的情况,可以看出其诗各韵部合用独用与王力先生《汉语语音史》中考证的隋—中唐的音系基本相符,也有一些韵例与晚唐—五代的音系相同。  相似文献   

9.
元曲知多少     
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我国古代文艺繁荣的又一标志,它包括两种相关而又不同的体裁:散曲和杂剧。散曲,是元代新兴的诗歌,当时称叶儿、新乐府、新小令等,可合乐清唱。散曲分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是只曲,相当于一首诗。由两支以上的小令按一定宫调联缀而成的组曲,便是套数。北大教授隋树林编的《全元散曲》,共辑四千三百首,其中小令三千八百五十三首,套数四百五十七首。  相似文献   

10.
诗人用韵的研究对于研究一定时期的历史语音特点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首先对北宋中期诗人宋祁古体诗的韵系进行分析,然后归纳其韵部和用韵特征。宋祁的古体诗韵系分析、韵部和特征归纳分八组进行。  相似文献   

11.
晚唐诗人胡曾的诗作主要以咏史诗为主,影响很大。对胡诗诗韵进行穷尽式调查研究不难发现,胡诗诗韵不但可以映证王力先生考证的晚唐——五代音系的正确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实际语音的面貌。  相似文献   

12.
葛中选是明末著名的乐律、音韵学家,他的《太律》是一部重要的乐律学、音韵学著作。他套用乐律理念分析语音,致其难读。但是,只要把那些与语音分析不相关的成分去掉,就显现出了葛氏设立的各种语音分析范畴。《太律》前三卷所载的三种不同编列方式的韵图(音节表)分析讨论了当时的官话语音系统,它所创立的语音分析范畴和韵图(音节)编排,显示了葛氏对语音的精到分析和详实的音系描写。这些成就表明,《太律》在汉语音韵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翰,元代河西诗人,党项羌族。他出生于将军世家,少袭官职,青年之时即有能名,后留居全闽守将陈友定幕府。陈友定为朱元璋所灭后,王翰不愿臣服明朝,遂隐居于福建永福的观猎山,教子、赋诗十余年,创作大量诗歌,首首都值得吟咏诵读。在被明朝查知行踪、强征其入朝时,以自刎之举表达了自己不事二主的决心,体现了一个羌族人的刚直与守义。本文对王翰的身世与诗歌作了考证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林胤昌为官廉能、为人孝悌,是明末清初泉南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他融合理学、心学,提出“旦气之学”,深入阐明“已发未发”之旨;他的讲学活动在明末泉南一带影响颇大,并一直延续入清;他的生平、思想、著述等方面都值得后人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唐文学的研究在中国古典文学的专题研究中,可谓佳作如林,然而人们对于一生经历了整个中唐,且在政治和文学方面颇有建树的中唐诗人王涯的研究甚少,本文通过对王涯的政治作为和文学活动的研究,让读者对王涯在中唐政治和文学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和影响有更新更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赵壹生平著作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壹是汉代著名作家。本文对文献所载赵壹生平中几个问题加以考证 ,纠正归说之误 ,又第一次对赵壹生卒的大体年代 ,赵壹几篇作品产生的年代进行考证提出较确定的看法 ,对赵壹作品之辑佚 ,也有所订补  相似文献   

17.
解读《史记·樊郦滕灌列传》透析刘邦用人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邦之所以可以建立汉王朝,与其用人之道有紧密的关系。他在秦末利用家乡丰、沛起兵,被拥立为沛公,跟随者先是任亭长时所押送的囚犯和逃亡归附之人,其后以一些低级官吏为助手,在有了一定声势时才接纳文人、儒生和旧贵族。刘邦用人之道是其得于建立汉朝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秦汉时期的太湖与东南学术整体上属于边缘性的学术 ,但却富有特色。东南学者传承《楚辞》 ,并开创汉大赋传统 ,形成汉代的辞赋之学。东南地区的楚化是汉代 ,尤其是西汉的主流。在儒学神学化的大背景下 ,东南的学者并未随波逐流 ,王充著《论衡》予以尖锐批判 ,表现出理性主义精神。在史学流域 ,班马大师均出西北 ,东南的学者这次奋起捍卫地方文化精神 ,《越绝书》和《吴越春秋》两部地方史书的完成 ,标志着东南吴越文化传统的回归。同时 ,它也是东南文化与正统文化相协调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黄宗羲是清初著名思想家,同时他对中国古代戏曲理论也有一定的贡献。黄宗羲前期对戏曲持肯定态度,其戏曲观的核心是重本色当行、重情、重俗重真,是晚明戏曲观的延续;晚年则极力排斥戏曲。黄宗羲戏曲观前后的转变,与其前后期学术思想的转变有关。其学术思想的转变是由早年的明学转向后期的清学,其戏曲观的转变也与此相对应,由明人戏曲观向清人戏曲观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