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跨国公司对美直接投资的规模日益扩大,在此过程中一些中国跨国公司在美直接投资时因为遭遇政治壁垒而铩羽而归,这不仅影响到中、美两国经济关系的良性发展,而且将可能危害中、美两国政治关系。本文以中国跨国公司对美直接投资为例,基于博弈论视角探寻中国跨国公司应对东道国美国政治壁垒的博弈策略。研究认为,中国跨国公司对美直接投资过程中应积极构建动态、多层次非零合博弈机制,以减少乃至最终消除中国跨国公司对美直接投资中的政治壁垒,以更好地推动中国跨国公司对美直接投资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金柯  洪英 《理论界》2006,(11):64-65
本文立足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邓宁投资发展周期论,分析了美、日、中三国当前对外投资的发展水平,并对辽宁对外投资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计量分析,对辽宁在振兴老工业基地过程中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外商直接投资(FDI)规模与结构,对中国对外贸易收支有重要影响。中国对东亚主要投资来源地贸易逆差以及对美、欧贸易顺差,是发达经济体对华投资与对华贸易比重系数(ITR系数)的差异所导致。  相似文献   

4.
中国跨国公司对美直接投资活动是一个多重利益的聚合过程,它会对诸多利益相关者产生复杂的影响.鉴于利益相关者对跨国公司的运作所拥有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以及博弈理论的强大解释力,文章在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博弈理论的基础上,从利益博弈和利益均衡的角度分析中国跨国公司对美直接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对20世纪80年代的日美投资摩擦与近年来的中美投资摩擦进行了比较研究.尽管中日文化背景存在很大差异,中日和美国的投资摩擦本身也有更为复杂的状态和成因,但中日面对的投资摩擦国都是美国,其基本过程也大致相同,中日两国均受美元霸权结构性权力的影响.因此,通过对日美与中美投资摩擦的比较分析,将有助于中国借鉴日本处理投资摩擦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6.
后金融危机时代,投资保护主义正在抬头,以美国为首的传统对外投资大国纷纷以保护“国家利益”、“基本安全利益”为由,对外国投资者实施严格的审查与监管措施,从而在国家层面上阻止FDI的进入.投资保护主义尤其是那些在执行现有法律或规定过程中的“隐性”投资保护已对中国和全球FDI构成威胁.中国正值对外直接投资关键期,在美投资事实上面临了更为严苛的审查和投资保护壁垒,据此,我们需要做出策略性的适应性调整.  相似文献   

7.
中国企业投资东盟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如期建成,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到东盟市场投资.如何利用好自贸区的政策及便利条件,发挥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市场的优势,加快投资东盟市场的步伐已成为中国企业当前急需考虑的问题.文章对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市场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中国企业扩大对东盟市场的投资必须建立在对自贸区新的认识基础上,认真研究制定合理的对外投资策略,以此推动企业投资东盟市场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国外企业年金从直接投资于房地产转变为大量通过投资房地产投资基金间接投资房地产市场的主要原因是监管政策的变化和证券产品的创新。当前中国企业年金投资于信托公司管理的房地产信托基金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中国已相对成熟的房地产投资基金和年金同样采取了信托制度的原理,有利于投资者风险回避和投资保值增值,当前中国房地产投资基金无论在产品收益、安全、流通还是信息披露、品种设计、产品容量,都是企业年金资产匹配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9.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中国将面临被转嫁危机的重大威胁.其原因不仅是美中经济紧密相连以及中国是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而且向他国转嫁经济危机是美国的惯用做法,并且美国早有向中国转嫁金融危机的想法.其转嫁途径主要是通过胁迫中国继续向美国借债来摆脱危机,通过衍生金融工具等手段套取中国资产,通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稀释美国债务,以及通过美国进口企业"赖帐"转移危机损失.因此,中国必须重新评估对美外汇投资资产的用途,停止对美虚拟资产的投资,考虑用外汇扶持出口型企业的发展,保留对美金融市场开放领域,打破美元主导国际货币体系的格局,促进内需扩大和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0.
进入近现代以来,人类的审美活动从美扩展到了丑,审美活动并不局限于美的人、事、物,而是扩张到了不美甚至丑的人、事、物。人类审美观念的这一变化也鲜明地体现在当代中国的审美趋向上。顺应人类审美观念的这一转换,当前中国的审美观念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的表现之一就是,传统的审美诉求开始向下位移,"审非美"成为当代社会的一种文化景观,审美活动中形成了一种审"非美"的现象。当前的"审非美"具体表现在:审美追求的中性化;审美趣味的媚俗化;审美取向的怪诞化。  相似文献   

11.
华琼飞 《理论界》2013,(7):28-31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企业加快了对外投资的步伐,政治风险已成为跨国投资回避不了的话题。本文结合中海油收购优尼科一案,分析了中国在美国直接投资所遭遇的政治风险,并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出发,认为中美之间在经济、安全和政治方面的竞争关系是引起政治风险的根源所在。在这三层竞争关系的影响下,美国对于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传播母国政治体制和价值观念,进而威胁和挑战其霸主地位和发展模式的担忧加大了中国在美投资的特有政治风险。  相似文献   

12.
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和EG检验法对中美贸易与直接投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发现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和中美贸易之间存在着长期的互补关系,FDI和中国对美出口贸易尤其是制成品出口具有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3.
国际投资的双向流动缓释了资本输出国和输入国之间的矛盾,美欧投资制度的趋同及对发展中国家的持续影响减少了国际投资制度分歧,为国际投资协定多边谈判提供了驱动力,但南北国家投资保护理念仍有差异,加之国际社会逆全球化思潮兴起,导致多边投资协定谈判面临诸多障碍。基于对主要资本输出国和输入国国际投资协定的文本分析可见,未来国际投资协定多边谈判的焦点主要集中于投资准入、投资竞争、投资争议等条款。为减少谈判障碍,化解制度分歧,中国在推动多边投资协定谈判时,应选择能兼顾南北国家利益的谈判路径,以"共同发展"为导向,提供有助于提升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能力、可以兼容南北国家不同发展模式和发展阶段并能灵活应对南北国家制度分歧的谈判文本。  相似文献   

14.
陈钰 《云梦学刊》2011,32(4):110-112
根据中国在美留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综合当前中国在美留学生面临的文化适应性、教学策略、学习策略、教育体制差异,说明教育制度应当改革,在普及教育的同时推进公平教育,改变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着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行业收入不平等是造成中国当前贫富差距的重要原因.文章用2001-2010年中国食品工业的数据,分别对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的收入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中国食品各行业,各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都显著提高,但不同细分行业,影响大小不同.饮料制造业影响效果最为显著,饮料行业中外商直接投资每增长一个百分点,饮料制造业工资水平增长0.34个百分点;其次是食品加工业;对工资水平提高影响最小的是食品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每增长一个百分点,食品制造业工资水平增长0.1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科学设计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监管目标,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从当前看,社会主义中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监管应全面考虑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和社会性监管三个层次监管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德国作为世界一流工业强国,是中国的全方位战略伙伴。在“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实施以及当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背景下,促进德国与东北地区投资合作对振兴东北地区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分析了新形势下德国与东北地区投资合作的现状、问题和挑战。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是,新冠疫情、中美贸易战和宏观经济放缓削弱投资者信心,投资者对中国市场准入和投资环境的担忧,中小企业资金短缺且面临融资挑战,以及本土工资成本上涨和专业技术人才短缺。政府应进一步改善企业投资环境,提振企业投资信心;深化优势产业,挖掘新兴产业,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发挥中德商会和行业协会等中介作用;加强伙伴省州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发展;以服务地方需求为导向,加大人才外引内育力度。  相似文献   

18.
杨斌 《天府新论》2016,(6):97-105
在2016年的美国大选中,罗斯福改革思想在新自由主义盛行的美国强势回归,完全出乎了西方经济界、金融界和理论界的预料。中国应高度关注这一动向,因为美国今后推出的金融改革,很可能同美国多年施压中国推行的金融自由化方向截然相反。虽然当前美欧金融资本主义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许多中国人对美欧模式的认识却仍停留在改革开放初期,停留在当年美欧繁荣景象引发的羡慕、崇拜之情,完全忽略了当年美欧繁荣景象应归功于二战后的社会改良,归功于社会改良时期推行的金融监管化改革,而不是否定社会改良的新自由主义金融自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9.
中俄两国在经贸合作领域有着其他国家所不可比拟的互补优势。大力发展中国对俄投资对促进中俄两国经贸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对俄投资面临的新的形势,进一步发展我国对俄投资的策略应当是:加大对俄直接投资力度;扶植民营企业作为对俄投资的主体;提供外汇支持政策;将俄罗斯远东地区作为对俄投资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究竟能保持多久?是学术界、政界与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围绕这一问题,通过对乐观论与悲观论对这一问题的争论的透视与述评,引出了如何看待乐观论与悲观论及其论争,如何看待当代中国的投资与消费,如何看待当代中国经济周期的波动问题,并由此展开了论述,既揭示出当前制约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表明了作者的基本看法,也给学术界提出了如何化解当前制约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因素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