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铁凝是中国新时期文坛上的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其女性写作中的身份认同走过了从遮蔽到逐渐敞开的历程.这种身份认同状况与中国女作家自"五四"即已开始的拒绝女性身份的历史延续性有关,更重要的是受其自身所处的新时期社会和文化环境影响.铁凝的这种身份认同历程在很大程度上正代表了中国新时期女性写作身份认同的演变轨迹,因此,以铁凝为个案研究其女性写作中的身份认同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铁凝是中国新时期文坛上的一个重要女作家,其女性写作中的身份认同走过了从遮蔽到逐渐敞开的历程.这种身份认同状况与中国女作家自"五四"即已开始的拒绝女性身份的历史延续性有关,更重要的是受其自身所处的新时期社会和文化环境影响.铁凝的这种身份认同历程在很大程度上正代表了中国新时期女性写作身份认同的演变轨迹,因此,以铁凝为个案研究女性写作中的身份认同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受到女性主义思潮和文化消费市场的影响,国产动画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开始发生改观。近年来,多部以女性为叙事主体的动画电影先后上映,以颠覆传统的女性人物塑造和迎合市场的女性话题讨论,尝试塑造出观照时代审美的新女性形象。这些影片中的女性形象并未挣脱传统男性话语体系的桎梏,既定的性别窠臼仍然存在。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构建更广泛的性别话语体系,探索符合时代需求的性别叙事新美学,创造出具有性格魅力和审美张力的女性形象,中国的动画电影工作者还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受到女性主义思潮和文化消费市场的影响,国产动画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开始发生改观。近年来,多部以女性为叙事主体的动画电影先后上映,以颠覆传统的女性人物塑造和迎合市场的女性话题讨论,尝试塑造出观照时代审美的新女性形象。这些影片中的女性形象并未挣脱传统男性话语体系的桎梏,既定的性别窠臼仍然存在。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构建更广泛的性别话语体系,探索符合时代需求的性别叙事新美学,创造出具有性格魅力和审美张力的女性形象,中国的动画电影工作者还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的词作 ,无论是就其思想还是就其内容而言 ,都处于当时的主流文学之内 ,为时代所限 ,她本人也不具备当代女性那样强烈的自我意识。但在男性作者占绝大多数的宋代词坛上 ,李清照的女性身份及其词作的女性视角和话语 ,使她的作品具有了独特的历史价值 ,在真实地展现女性生命体验这一点上 ,又具有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另一境界。  相似文献   

6.
以数字媒介下的女性创业为研究对象,围绕数字媒介环境下的女性创业中的新议题、新形势、新作用展开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时代女性创业群体开始崛起,打破了以往传统经济领域女性高管及创业者在场缺席的角色状态,网络空间女性的话语构建又向前迈出了一步。女性数字创业的商品化、空间化与结构化的现状背后,反映了女性对数字资源存在接触与享有不均、数字空间身份标签偏低与隐私保护不足等问题。为了弥合数字性别鸿沟,应普及女性的数字科学素养与创造女性就业、创业的氛围。数字技术克服了地理空间的限制,以更低廉的成本与更高效的产出进行媒介变革,抓住时代的机遇就能够释放数字时代的女性力量。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后老舍主要从事话剧创作,并塑造出一系列女性形象,丰富了新中国文学女性形象画廊。这些新女性形象与新社会、新制度血肉相连,凸显了新中国女性彻底翻身解放的宏大主题,具有浓厚的政治意味。老舍当代话剧创作在讲政治的同时坚持讲艺术,故而笔下的女性形象血肉丰满、生动活泼、富有艺术创造性,他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切身体会完成了对新中国女性形象的身份建构,这种建构与其新中国成立后自我身份的重构有着某种内在的同构性。  相似文献   

8.
民族国家与全球化时代的交汇与叠加给个体身份问题研究带来挑战,需要推进研究范式的转换。可以将民族国家时代个体身份的传统研究范式概括为"双分联动",即从"政治-法律"和"文化-心理"两个维度对不同个体身份属性进行区分,在"双分"语境下讨论不同个体身份间的"联动"问题。全球化时代涌现一系列可以确认个体身份的新兴行为主体,包括纵向的超国家、跨国家、次国家行为主体以及横向的社团实体组织和网络虚拟社群等。基于这种现实,可以以文化-心理维度为横轴,政治-法律维度为纵轴,以坐标原点为圆心,绘制次国家、国家、跨国家和超国家四个同心圈层,根据不同行为主体在圈层中的位置分布来表征个体身份,形成一种"多态重叠"的研究范式。全球化时代的个体身份及其认同具有动态化特征,并且受到时空场景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近三十年来,中国女性文艺形象塑造与女性关怀在时代发展的主题下,经历了一个不断转变与深入的过程:在社会解放、婚姻家庭、女性自身需求等不同层面展开;从女性社会角色承担、自我身份认同及生理本能彰显等不同维度深入女性真切的现实关怀,这是一段在矛盾、困惑与不断质疑中走向深化与完善的女性生存之路。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资本主义时代,激进政治的话语、目标与主体都发生了变化,"政治与主体的关系"的讨论也因此成为后马克思主义激进政治理论的核心话题之一。在这其中,巴里巴尔从激进政治话语转换的角度,重述身份话语与激进政治的关系,认为当前政治斗争不再是阶级斗争,而是族群间的身份冲突。随之产生的两种不平等话语——国族主义与新种族主义放大了主体与边界之间的对立,使边界成为主体抗争的新对象。为解决二者之间的对立,巴里巴尔从理论构想与政治实践层面,构建了以"超个体"为政治主体形式的"新欧洲"。这一方案既体现了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共性,又有其独特的理论视角,对于我们思考全球化资本主义时代政治解放与政治主体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茅盾有自己独特的"为小资产阶级写作"的文学观;其小说突出营造了一个都市新社群生活,即新知识青年群体的公共话语空间;他将对于"时代"的宏大认知注入到血肉丰满、生命勃发的女性身体中,创造出一系列小资产阶级时代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2.
从女性观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新旧《唐书·列女传》的对比,我们可以考察理想女性角色在唐宋之际所发生的变化,进而深化对"唐宋变革"这一假说的认识。唐代中晚期至宋代之间的女性观与唐代前期相比存在着显著差异。具体表现如下:理想的妇德开始向传统角色复归,从孝敬本家到贞顺夫家,节烈之风愈演愈烈,为"妇"的身份被日益强调,为"女"、为"母"的身份则渐趋弱化;从德才兼备到专重一操,对忠勇之妇的评价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一批女性作家的异军突起,女性的身份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女性身份的构建不再仅仅局限于性属身份的角度,而是日趋多元化。严歌苓作品中丰富的女性形象正是这种多元化视角的体现:一方面,她将女性身份置于时代、社会背景下进行分析,揭示出女性身份所蕴含的雌性特质;另一方面,她又对移民女性的身份进行深入剖析,在文化认同的前提下,女性新的文化身份也应运而生。可见,严歌苓在构筑一个丰富的女性形象世界的同时也为我们构建了女性的多重身份。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女权主义已经使得女性的声音不再是一种边缘化的声音,但是总体上看女性作家和批评家的“生态意识”都很薄弱,文化思想界关注作家的“精神生态”的人很少。鉴于此,本文从生态女性文学批评话语建构的角度切入这一时代的困惑,通过女性文学的精神生态和文学批评生态的话语资源两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强调在21世纪的全球化时代,人类应该重新思考自己的文化命运,东西方文学都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身份。在生态意识和生态文化逐渐被人们认可的今天,大力倡导和建构生态女性文学批评,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女性作家中,陈染以先锋的姿态开创了私语创作,"个人经验"和"躯体写作"成为她执拗地述说方式。十余年来,她一直在中国文学主流之外的边缘小道上吃力地行走:固执地坚守自己的性别身份。以一个女性的绝对身份宣称:我们首先是人,我们又是女人。该文力图通过对陈染文本中"恋父与弑父"、"异性恋与同性恋"、"自恋与自强"之间的矛盾关系,进一步揭示陈染女性文本实验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我在霞村的时候>的主人公贞贞的失贞是事实,但丁玲却在贞洁问题上提出更深的思考:肉体失贞不等于精神失贞.本质上讲,<我在霞村的时候>表现出具有革命者与女性双重身份的丁玲对女性问题的思考,它立足女性身份表达女性在战争中的体验,具有一定的超越时代的意义,但革命者身份又限制了丁玲更深层次的思考,没有实现对国家与民族界线的最终超越.  相似文献   

17.
作为政治讽喻小说,“反乌托邦三部曲”包含无数道“凝视的目光”,其中的女性是被镜像化、物化、符号化甚至去性别化的存在,其身份的残缺注定其话语的无力,既没有为女性“发声”的权力,也没有塑造个性形象的能力。细读这三部“走在时代前列”的小说,发现存在明显的思想死角,属于男性话语构造、以男性为主体的“重构未来”,女性主体性依然缺位;被扭曲的女性形象同时遭遇身份困境与发声困境,女性在被“随意涂写”的窘迫中隐含着“她”性别消失以及爱、希望、想象力消亡等系列危机。在渐趋理性的时代,一种两性博弈相处又共情合作的公序良俗,需要求同存异、包容互补式的清明、自律与努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妇女的命名有其特殊的发展过程。姓名中的女性气质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文化赋予的,女性气质名字的从无到有反映了社会性别文化的深刻影响和社会性别文化的建构过程。先秦时期的社会性别文化尚未建立,妇女称谓与命名主要是标明她们的生理性别及附属于男性的社会身份,并不具备女性气质;两汉时代,随着以儒家纲常为核心内容的性别文化的建立,女性气质的名字开始凸显出来;在魏晋六朝时代,社会性别文化已经确立,女性气质的名字成为妇女命名的主流。  相似文献   

19.
陈玉霞是20世纪小说创作"女性话语"成员之一。她在描写社会变革、时代风云时,总从女性自我支点洞察社会,绘出一批具有鲜明性格的科技女知识分子形象。她在揭示知识女性气质时,对女性生存的大环境,做耐人寻味的描绘。女性爱情追求和选择是陈玉霞的重要关注对象。她着力塑造集传统美德与现代风采于一身的新型女性形象,对女性命运进行反复咏唱、叠唱。  相似文献   

20.
浅析“荷马史诗”女性观的双层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对于"荷马史诗"所做的关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研究都认为,在史诗中有一种男权思想,女性处于劣势的地位;论题试图在理清这种"男权中心"、女性处于"待救"状态的表层结构的同时,进一步揭示"荷马史诗"时代与史前社会母系氏族时代的传承关系,以探究史诗中所隐藏的关于"女性崇拜"的深层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