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民间传说中不同于宋玉笔下的巫山神女,着重剖析了巫山神女在川江航运中的守护神象征意义.并就巫山神女现象在今天的延伸作了探讨.文章涉及三峡环境、航运、历史遗存、文人诗篇、川江号子和习俗遗存等内容,并对巫山神女文化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巫山神女,三峡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神话传说,源远流长,文人创作,新意迭出。本文既勾勒出一幅巫山神女题材文学创作的发展轮廓,也对古今有代表性的佳作进行了较深入的辨析与鉴赏  相似文献   

3.
研究历史文献,并结合考古发掘,发现巫山得名与《山海经.大荒南经》"有巫山者,西有黄鸟"有关,与巫咸山无关。巫山神女故事肇始于宋玉《高唐赋》,与《山海经.中山经》中次七经的姑媱之山的女尸无关,与屈原《九歌.山鬼》无关。  相似文献   

4.
神女神话是巫山本土巴文化的产物,高唐和楚先王在故事中的出现以及神女的"自荐枕席",是楚人征服巫山这一历史变迁的象征性反映。楚人利用民俗文化,把集体表象、原始宗教仪式与精神统治结合起来,从而把巫山神女神话改造成兼容巴楚民族基因的新质文化;宋玉将历史情感化,将原欲审美化,将社会行为心理化,使其历史内容潜隐到文本底层,爱的憧憬和美的追求得以突现,从而使巫山神女神话演变为浪漫主义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5.
从社会文化、精神心理和文艺美学角度看,宋玉<高唐>、<神女>二赋中的巫山神女这一神话传说,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具有"开人神爱恋之先"、"肇梦恋文学之端"、"曲尽女性美的第一篇"三个方面的开创地位和深远影响,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文人的"巫山神女情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中国文人"巫山神女情结"及其产生的原因作了多角度的透视,并对两千多年纷繁复杂的"巫山神女情结现象"作了认真的梳理和初步分析,认为"巫山神女情结"是宋玉的复杂心态与大礼教文化语境碰撞的产物,其心理实质是"后俄狄浦斯情结";"巫山神女情结现象"则是"菲勒斯"中心主义男权话语的集中体现,反映了男性文人潜意识中对受礼教压抑的本色人性的深深眷恋,是集体无意识的象征性显现.  相似文献   

7.
巫山神女的文学形象历来多认为出自于宋玉《高唐赋》与《神女赋》。然考察历代归属,发现这一形象是在《山海经》中的帝女"女尸"与《九歌·山鬼》中的"山鬼"两大原型基础之上塑造而成的,到宋玉时才得以定型。同时,这一形象经过长期的演变,不仅以精魂为草的幻化开启了后世的"蘨草神话",还影响了后世的望夫石传说。  相似文献   

8.
宋玉笔下的巫山神女和曹植作品中的洛水女神,虽然在出身、死因和人神之恋各方面有相似之处,但作为不同时期不同作家塑造的女神形象,二女神在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上又存在明显的差别。神女自由大胆、热情奔放,洛神恪守礼教、举止端庄,作者所处时代的不同、地域文化的不同以及人生经历的不同造成了这些差异。  相似文献   

9.
从静态结构看,廪君与盐神故事和楚王与巫山神女故事存在着极大的相似性。我们先看看众所周知的关于清江流域发生的廪君与盐神的故事。《世本·氏姓篇》载: (廪君)乃乘土船,从夷水至盐阳。盐水有神女谓廪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廪君不许。盐神暮辄来取宿,旦即化为飞虫,与诸虫群飞,掩蔽日光、天地晦冥,积十余日。廪君不知东西所向七日七夜,使人操青缕以遗盐神,曰:“缨此即相宜,云与汝俱生,宜将去。”盐神受而缨之。廪君即立于阳石  相似文献   

10.
巫山地处渝东之地,偏远、秀美,据有奇峰险滩。这里历来就是巴人的栖息之地。自古巴人礼俗繁多,礼俗中的音乐深厚、隽永,文化意味深长。在现代巫山的民间婚俗活动中,历代悠久传统遗风犹存。不管音乐仪式的形式作何变化,其内在实质却是一成不变,它引导着当地人的行为,通过乐,导向礼。  相似文献   

11.
《花间集》呈现出众多与道教文化相关的意象,如巫山、刘阮、箫郎、妲娥、洞房、玉楼、青鸟、瑶台、三岛等。本文从分析《花间集》中的道教“巫山”意象入手,揭示隐藏在“巫山”意象背后的社会文化和心理基础,以进一步探究道教文化对唐五代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山海经》多处提到巫山,并有大量关于巫人部落与巫术活动的记录。全国有长江三峡、山东肥城和湖南城步三处巫山古地名,只有城步巫山才是《山海经》所指的巫山。有证据表明,以城步巫山为地理标志的湘西南地区有着数千年的巫文化根基,是中国神秘巫文化的重要起源之地,巫文化起源和盛行也是城步巫山及相连巫水得名的历史来由。  相似文献   

13.
对王昭君出生地在兴山和“家家”(外婆)家在巫山进行历史考证,探讨巫山两个昭君村的地理方位及其文化影响,认为昭君“家家”家在巫山的传说是昭君文化在跨省域(蜀楚)三峡地域间,由于经济文化(婚姻)的交往形成的昭君地名及传说,说明昭君文化是三峡地区共同的文化财富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江苏常州位于太湖流域,吴文化的中心地带。常州地域文化中,处处体现出水文化的特质。首先表现在衣食住行等物质文化层;其次,常州文人与水关系密切。以白云溪为例,这条不足一公里的小溪,聚集了许多名士;其三,在心态文化层中,常州文化也充分体现了水文化的特质。水"善下"、"不争",象征着谦逊的特性,水还有融通、诚信等特点,这些特性在常州地域文化中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清代常州学派、阳湖文派、毗陵诗派等,都体现了这些特点。如今,常州文化中的"水性"依然润泽着常州人。  相似文献   

15.
论水的多重文化蕴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是生命之源 ,也是文化之源。人类在需要构建价值和价值满足需要中 ,创造并发展了水文化。人与水相因、相依、相命。人为水所滋养、所愉悦 ,水为人所对象化、所人格化。水因此而成为多重文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16.
17.
城市水利风景区是现代城市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水文化已逐渐成为水利建设新亮点,以水为媒、积极推进水文化建设、打造系列水利品牌。从社会、经济、文化、生态、资源环境效益等方面阐述水文化建设的正能量,以期提高人们的爱水、节水意识,并希望引起对水文化建设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8.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以文化为底蕴,彰显出城市的魅力和多元的水文化品格。海派文化的超越力和从容自在、兼容并蓄为上海世博会注入了精神元素和无限创意。活水文化运用了“ 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思想,体现人水相依的人文理念。水生文化营造出了人与水、人与自 然和谐美好的环境。亲水文化让人与水交流互动、心水相连。五水文化充分调动人的各种感官,尽情感受水的品质与神韵。世界各国水文化的创意充分展示了东西方水文化的交相辉映与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9.
水是人类生存的命脉,也是城市建立、发展、繁荣的重要条件。历史上,水与城市自身发展相依相伴。不仅如此,水还影响到城市文化的发展,同时,人类在治水、用水、赏水等过程中创造的优秀水文化,也对城市发展、城市形象带来重要影响。而现代城市的发展,不仅需要用水来美化环境,还需要以水文化来彰显魅力。城市发展中留下的丰富的水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去认真挖掘和保护,同时需要我们不断去创造与时俱进的现代水文化,使水文化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20.
将中国水文化介绍给世界,将世界水文化介绍给中国,有利于促进世界水文化交流,加强我国水文化建设。我们应该在明确涉外水文化传播主体、主题和途径的基础上,努力推动相关工作进展,为中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