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观是我国居于统治、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它是影响我国学校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规格预期的核心要素,将它融入我国学校教育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所必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是青年学生认同民族文化的基本条件,它合乎我国教育目的的价值预期。我国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变化,使我国面临三方面矛盾:价值多元及其诉求多样化冲击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经济全球化、产业国际化危及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消费主义文化消解我国文化安全意识。化解这些矛盾,必须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2.
结合当前民族地区本科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现状,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情况进行研究, 通过对民族地区学生特点分析,探索构建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效果的途径方法。 从活动主题渗透、课程思政融 入、教育方式创新改革、引入长效评价机制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推进民族地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3.
认清文化认同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间的关联,分析文化认同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面临的困境和危机,探讨基于文化认同视角而进行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归属具有重要意义。走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危机和困境,一是建构师生主体间的身份认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每个环节,突出学生主体性;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在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优势;三是抓好网络文化认同建设,形成虚拟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的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涵盖了对个人职业道德的全部要求,是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文章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职业道德教育的关系,分析了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现状和问题的成因,研究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应当做到的三个坚持,以期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是一个循序渐进、日臻完善的逻辑过程,只有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认同,才能真正将其内化为自觉的价值追求。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通过网络媒体、学校教育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认知,但能熟记二十四个字的人很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总的来说是积极、正面、向上的,有九成以上的学生愿意参加志愿者活动,并从德、智、体等方面锻炼自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力量、重视加强学校教育、大力开展专项活动、力图增强视觉冲击力是加强青少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关键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认同教育的效果将直接影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作为少数民族青年中的佼佼者,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程度对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传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产生深远影响。在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研究民族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民族大学生的信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有助于提升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增强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提高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力,是实现青年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纽带。增强青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一是以理想信念构筑情感认同的精神支柱;二是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情感认同的文化基因;三是以人文关怀强化情感认同的内在驱动;四是以社会实践筑牢情感认同的践行根基。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个体将科学思想理论体系转化为日常生活的意识、观念与语言的动态认知与内化过程.认同的驱动力来自内在与外在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载体和教育方式等基本要素的有机匹配与相互作用.认同的过程机制是一个渐进机制,是社会成员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进而在社会实践中将其思想精髓逐步转化为个体核心价值观并不断固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滞后性,只有在遵循马克思主义价值认同内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创新价值认同传播机制、建立价值认同接受机制、构建价值认同需求机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公民价值认同,才能切实增强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坚定性,并在实践中得到体现和倡扬。  相似文献   

10.
分析和把握当前南北方地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是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前提条件。通过对调查抽样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这一问题上,存在一些显著性差异。这种差异与南北方地区大学生所处的经济环境和文化氛围存在一定的关系。对此,应找准切入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不同地区大学生的关注点挂钩;坚持主渠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全过程;着眼大环境,不断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结合新媒体的特征,分析了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通过微阵地管控、微政策指导、微资源利用、微队伍建设、微机制健全等路径,全面提升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当前学术界高度关注的一个命题,更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访谈和文献分析发现,个体需求是价值观产生的基础,也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内在驱动力,利益需求是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基础,核心价值观认同引领着利益需求。研究结果表明,物质生活需求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实生活基础,精神生活需求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重要依据,全面发展需求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动力源泉。实现从利益需求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不仅符合大学生个体的精神需求、成长需要、理想追求,更是促进大学生自觉接受、遵循、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由途径。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必须深刻认识利益需求与价值观认同的关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利益需求,高度关注并满足大学生合理的物质利益需求、精神利益需求和个人全面发展的利益需求,从而促进大学生自觉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的推动下,迎来了全新的历史境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建设不能仅止步于思想上的宣传教育,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高扬起主体的维度,把网民群体的需要和素养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实根基。通过进一步建立健全网络诉求表达机制、网络交流机制、网络怡情机制和网络政治参与机制,不断引导和满足网民主体对娱乐、公正平等和权利的多样化需要,提高网民处理网络信息、交往协作、审美和社会参与的素养,从而使广大网民形成合格的认同意愿与认同能力,达到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接受理论视域下,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研究目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特征和接受机理进行分析。从接受的期待视野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满足人们的需要;从接受的构成要素分析,认知突破和实践体悟相结合是接受的基本途径,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要在内心认同和外化践行上下功夫;从接受的中介构成来看,要有效利用多种形式的中介来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为此,必须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保障、强调党员干部示范作用、发挥文化的润物无声作用和重视学校教育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激发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机制,是高等学校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首要任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机制的发生过程可以分为表面接受、自愿认同和真心接受三个阶段,其认同机制存在主动性、渐近性、差异性和变化性的特点,其发生过程是认同过程中各主体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易受家庭、学校、大学生自身和社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建立由被动到主动的教育动力转化机制、由认同到内化的个体心理接受机制、由融入到引领的作用发生机制、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生长机制,实现以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文化丰富、弘扬核心价值观的良好局面,使大学生在最重要的人生阶段不仅获得知识技能,更获得良好的文化熏陶,确立指引人生的价值尺度和坐标,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7.
高校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现路径。大学生能在社会实践中加深理性认同,增进情感认同,强化行为认同,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课程,学习社会实践、校园社会实践和校外社会实践,能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力,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科学思想理论体系通过个体内化为日常生活的意识、观念与语言的认知过程。缜察其过程机理,它是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工具和教育方式等基本要素有机匹配与相互作用形成的动态过程。认同的内化机制是受教育者通过显性的学习、实践、体验和内在的思辨、选择、融合等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精髓逐步融入自身价值观并不断固化的运行方式之总和。它主要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解读机制,价值理论学习与价值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联动机制,从教化、体验到体认、固化的过程机制。  相似文献   

19.
价值观构成文化身份与认同的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回答了我国在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中应当确立怎样的文化身份与认同问题.从文化有机构成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诸要素各司其职又彼此关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性文化架构.对诸种具有张力性关系的矛盾要素进行归类与阐发,构成本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架构分析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微博的迅速发展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主动开发微博这一新兴的网络媒体,充分运用其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新形势下不断巩固和扩大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微博中的海量信息为大学生提供资源的同时,复杂的信息内容也给大学生价值观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努力营造一种适合学生的新媒体环境:一是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微博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运用;二是丰富高校微博信息资源,发挥正面舆论引导作用,不断提高大学生政治素养;三是加强微博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