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研究》2006年第6期上发表了牛达生先生的《西夏陵没有"圣容寺"》一文,作为对笔者旧作《西夏圣容寺初探》(《民族研究》2005年第5期)的商榷.该文对原始资料的征引每有讹脱,以致在某些关键地方曲解了笔者的本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0世纪西方文论"两次转折"内在关联的梳理,可以发现对"文"--即形式、结构、符号等文本性因素的关注展示了历史和逻辑的贯通性.这种贯通性源自"文"与"人"的本体论关联,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必然引起"人"与"文"的历史辩证运动.它表明文化研究在深层本质上与文学研究相通,是一种在文化视野的"放眼"中"盯住"文本性的历史修辞学.  相似文献   

3.
2008年12月29日上午,在银川市永宁纳家户中华回乡文化园内,隆重举行了"祝贺杨怀中先生从事学术活动50周年大会",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90多人参加了会议.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春光、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李堂堂打来电话表示祝贺,自治区政协民宗委主任马三保,宁夏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布青沪,院长张进海,副院长张少明、郭正礼,自治区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马成才,宁夏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哈若蕙,自治区民委助理巡视员马凤霞等相关部门领导出席了会议,杨怀中先生的老朋友、老领导、社科院各部门负责人以及区内相关媒体记者也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的日子里…文/前中央军委法制局局长图们少将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的日子里…文/前中央军委法制局局长图们少将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周年了。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我作为一名老战士,回首当年,心情激动,半个世纪以前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时的往事,历历如...  相似文献   

5.
哈森 《中国民族》2012,(7):52-53
2011年9月,我在成都见到了年过古稀的彝族老翻译家谢友仁先生。我们在百花园乡村酒店空阔的茶亭里聊起他的翻译生涯。在他慢慢的叙述中,我仿佛回到了久远的从前:大凉山的改革、人民大会堂里传出彝语同传,毛主席、朱德总司令接见民族翻译、大小凉山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是一幅幅珍贵的画面。想象中,这些画面也许都是黑白的,但是时代进步的景象却迸发着五彩的光芒。倾听的过程中,我想到了"在场"这个词。谢老以一个彝族翻译家的身份,在场见证了大凉山一段伟大的历史变革,也见证了共和国彝语文翻译事业的历史进程。缘于这次关于翻译的谈话更多涉及历史,我以口述问答的形式,将谢老的翻译经历记录下来,再现给读者。  相似文献   

6.
北邻西藏自治区,西邻缅甸联邦共和国的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的独龙族的唯一聚居区域.境内最高海拔4963米,最低海拔1000米.这个高黎贡山下、独龙江畔、有半年时间因大雪封山而与外界隔绝,现在总人口仅7000余人的民族有着较为古老的独特文面习俗,女孩长到十二三岁,由会文面的女性长者用竹签蘸烟锅水在脸上画出将要文刺的图案,一手拿一根长有硬刺的老荆棘,对准脸上的图案,另一手用小木棍不断敲击荆棘,从上至下地依图案刺戳脸庞,再用锅烟灰或一种深色的草汁揉擦刺文,让汁液渗入皮下,待一周愈合去痂之后,一个靛青色的蝴蝶图案就永留脸上,一生不褪.至1967年,独龙族妇女文面习俗被彻底废除.  相似文献   

7.
菲律宾籍华人蔡国瑞先生,温馨和善.沉静谦逊.这位年届"不惑",身高1.80米的爱国华侨,对人类的苦痛拥有深切而圣洁的同情心.他竭诚为人解除病痛的手段,乃是他那堪称当今天下一绝的"真气疗法".蔡国瑞先生祖籍中国福建,畲族.少年时代,他目睹了一些气功师用"气"和心理疗法对病人治病,效果颇佳的场景,便也渐渐迷上了这种名曰"普拉尼克"的气功.没成想,这一"迷"便是半生.蔡先生献身普拉尼克气功20余年,勤于思索,长于实践,将其日益发扬光大,并在梅林老师的指导下,独创了气功界和医学界的"真气疗法"学说,可谓自成一家.几十年来,蔡国瑞先生的足迹遍及中国、美国、英国、西班牙、印度尼西亚等国和地区,用他那颗纯朴善  相似文献   

8.
<正>郝时远先生对中国民族学学科建设发展史的梳理;关于对当代中国特色民族学对象、理论、分支设置以及内涵的阐释与思考一文,从上期至本期作为特约稿刊出。此乃编辑部如同在总90期对杨圣敏先生大作:《历史上维吾尔族与突厥及土耳其的关系》刊发之用心皆出一辙,诉求予"认知"的知其然,却不明其"所以然"的那类形似"老"而"旧"问题的再钩沉。其实,都是我们依据日常教、研之切身体会,期望开展一些虽属基础性、但确系至今仍被众所  相似文献   

9.
"修辞立其诚"出自《周易》,从先秦开始作为一种修辞观影响后世文学创作和艺术审美倾向.强调道德修养与儒家思想,须言之有物,且看重文辞纯正平之美.韩愈作为古文运动代表人物,提倡"文以载道"的散文理念.在其散文创作中,论说性散文尤其是说体文熔铸儒家思想、政治理想,对现实进行针对性批判,与"修辞立诚"的修辞观具有天然的结合基础.韩愈说体文说理透彻严谨,思想高古,文辞或恳切平白,或委婉掩蔽,是对"修辞立诚"修辞观继承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日本学者山田信夫先生认为,回鹘文买卖文书收付款语中的"bir agsüksüz"(一个不少)沿袭自敦煌汉文文书中的"一无悬欠".本文通过考证认为,不仅"bir agsüksüz"一个短语,而且它所在的整个句子的内容结构、语法与汉文同类文书中的有关句子都相似.它反映的是13-14世纪汉文买卖文书的格式和套语.汉文契约文书的格式、套语的演变和发展历史悠久,曾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最近读到<问难"族群">一文,其中多处针对笔者的几篇文章提出了评议和"指正",应该算是对笔者几篇文章的一个回应,这是令人高兴的.然而,仔细读后,又颇为失望,"问难"一文所质疑的着眼点并未涉及笔者文章的实质内容,除了一些"大而化之"的评论外,但凡触及具体问题不是对笔者原文的"误读"(或"未读")就是"误批".惟一令人感到需要回应的问题,是"问难"作者针对笔者文章中质疑"马克思主义族群理论"说而提出的新论断.为此,笔者决定就"问难"一文进行回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清崇德二年蒙古文档案澄清了清代史籍中有关"外藩蒙古十三旗"的说法,解决了清初在内蒙古设旗和朝贡方面的一个疑难问题.指出了<旧满洲档>在记载清初蒙古牛录和户数上的错误和蒙古文档案的价值,还附带讨论了察哈尔部和硕亲王额哲旗不在"外藩蒙古十三旗"内和"外藩二十七旗"及"外藩四十九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坐落于天津市红桥区西北角小伙巷的民间组织“老义学”,已和这个历史悠久的回族聚居区共同经历了近 150年的风风雨雨。“老义学”顾名思义是民间自办的义务教育组织。依据现存的一块碑文可知,老义学成立于清朝同治年间。当时乡中 20余位热衷公益事业的前辈,共同捐资购得“小伙巷栅栏口西,金家胡同南口迤东,路北回姓草房一间半”,成立了清真义学,即现在的老义学。之后,义学集资将草房改建为灰瓦房。民国初年,清真大寺将其在义学东旁的一条公地划归义学所有,义学将房屋扩建成北房两大间,房契交于乡绅穆文和保存,并集资将义学简章五条刻于…  相似文献   

14.
<一个中国的村庄>是杨懋春先生撰写的关于中国北方农村的一部民族志作品.它和<江村经济>、<金翼>等在早期中国人类学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围绕这个村庄的多次重访,既是一种对中国人类学不远历史的追忆,更是新老人类学者间(当然还包括村民)的一种跨时空学术对话.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8年,费孝通先生发表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论文,时至今日已20年了.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学术界对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尽管在讨论过程中呈现出的是分歧与共识并行的局面,但是这些讨论都促使这一具有结构论特点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本文拟就学术界在近20年里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工作做一个述评.  相似文献   

16.
顾慧 《中国民族博览》2016,(22):120-121
在古汉语学习中,我们总会碰见字义、词义的解释问题,在过去的学习当中,我们大多数时候都以许慎《说文解字》为参照来确定字义、词义,但是,在运用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说文》中的解释也有一部分是不恰当的,是值得推敲的.本文以"归"字为例,探讨"归"的字形构成和各部件的意义,进而得出"归"的意义,通过简化字"归"和繁体字"歸"的对比,整理了"归"字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得出了"归"的本义是回归,女子出嫁则是"归"的引申义.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在我国,回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其饮食习惯明显区别于其他兄弟民族,他们对饮食要求很讲究,特别是肉食的选择,在屠宰、加工、销售等环节上,也有特殊要求.因此,长期以来,回族人民经营的饮食业,无论是大店铺的牌匾,还是小摊的标牌,除"都哇"(用阿拉伯文书写的标记)外,还有"清真"二字,以示区别.这一点,已被社会所公认.凡带有"清真"字样的标记,便知其为清真食品.  相似文献   

18.
潘光旦释"人世间的三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论述了潘光旦先生的论著涉及到的几个"三角"的真正含义和它们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石硕 《民族研究》2003,(4):70-74
自1946年岑仲勉先生提出"附国即吐蕃"的观点以来,学术界对"附国是否为吐蕃"的问题始终存在争议.本文放弃以往主要从附国的地理人文特征与吐蕃相比较的讨论范式,着重从"附国印吐蕃"观点缘起之依据及唐初关于附国和吐蕃的史料记载之背景来加以审视,印着重从观点、史料的发生学角度对此问题进行梳理和探讨.结论是,附国即吐蕃的观点在唐人和宋人那里找不到任何依据,相反,史料记载的背景可充分证明附国不是吐蕃.  相似文献   

20.
周炜 《中国藏学》2005,(3):176-183
西藏的语言规划是我国语言规划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围绕"藏语文工作的指导管理机构及社会职能部门"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分20世纪70年代以前、80年代后期、1990年以来几个阶段,分析西藏藏语文管理机构创立、调整以及完善的过程及其特点,以从一个侧面展示西藏自治区成立40年来藏语文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