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苏轼的《赤壁赋》以其通脱畅达的形式和状物虚缈若仙的描写方式而闻名。他运用流畅的叙述,将读者带入一个超越现实的境界。通过对月、水、山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他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想象和感悟的空间。苏轼的描写不仅形象生动,更重要的是他的描述充满着哲理和思辨。他通过对月亮、水流等自然现象的描绘,引发了对生命的无常和人世间的浮沉的思考。他用细腻的笔触和深挚的理解,传递出对人性、友情和历史的感悟,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和社会现实的思考,本文通过探讨对月的巧妙描绘,致力于培养文学素养、思辨能力和审美情操。 相似文献
2.
《下女夫词》是唐时敦煌地区民众在举行婚礼时所唱的歌词。敦煌遗书有《下女夫词》八件,记载了当时婚仪的“下女夫”之俗。女夫即“女之夫”,通称女婿。但是对“下”的含义,学术界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4.
在炫耀着当时佛教的繁华,敦煌壁画存在着历史悠久的神秘感.从古至今,莫高窟已名扬四海,现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之一.而这些菩萨的塑像和画像,有别于印度、中西亚、东南亚、西域和中原地区的菩萨造像风格.因此,人们把敦煌石窟中的菩萨塑像和画像,称作"敦煌菩萨".在敦煌民间流传着敦煌壁画中的佛教故事和具有艺术特色的洞窟壁画,大大小小的艺术家们用自己毕生的经历临摹与创作着敦煌壁画,这已在敦煌的民间形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5.
6.
敦煌舞脱胎于敦煌莫高窟中的舞蹈艺术形象,是20世纪六十年代的产物,虽作为中国古典舞之一,但却有着异韵风情,和急剧想象力的艺术线条,是一种多元文化的融合.在10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莫高窟成为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佛教艺术宝库,并留下了世界上最长的古代音乐舞蹈画廊.本文将从敦煌的历史文化背景,敦煌舞蹈的艺术审美特点,还有历朝... 相似文献
7.
敦煌画院成立30年,始终将学习、传承、弘扬敦煌艺术作为立院之本。史书记载曹氏画院是敦煌画院的前身,在历史长河中,画院无论处于什么朝代,什么背景,什么政权,始终承担着文化传承的使命,如今敦煌画院存在社会关注度不足、相关研究文献历史资料并无过多详尽介绍记载、参与学者数量有限、发展传承形式单一的问题,因此专家学者仍需对敦煌文物进行更多的研究,不仅要专注于敦煌壁画手法的研究,还要进行壁画保护与复原,继承发扬敦煌艺术文化,临摹敦煌壁画仅仅是个开端,应制定更技术性的研究,将临摹、研究、创新相结合,推陈出新,也是众多美术工作者们的愿望。 相似文献
8.
敦煌壁画色彩不同于西洋绘画,与西画色彩有本质的区别.西画讲究光源、环境色、补色等,这是西方绘画的体系,与中国绘画没有直接的关系.中国绘画没有完整的色彩体系.敦煌壁画最早的色彩,谢赫"六法论"中只有提到过一句关于色彩的"随类赋彩". 相似文献
9.
中国作为奢饰品消费大国,却没有打造出属于国人自己的奢侈品品牌。文章通过研究中国古代非遗手艺缂丝技艺,探讨其与中国敦煌文化中的藻井艺术相结合的可能性。缂丝作为古代皇亲贵戚专用的奢侈品与非遗艺术中广为人知的敦煌文化相结合,碰撞创新出完全属于中国的本土奢侈品牌。二者在其意义及艺术表现上均有共通部分,且在各自所处的传统手工艺品及敦煌文化中广为人知,受众面广,是非常有创新性的跨界融合。 相似文献
10.
姑恶鸟是主要生活在南方的一种水鸟,在中国古代民间,关于它的化生流传之说非常之广.随着苏轼、陆游和范成大等为代表的一批宋人分别将“姑恶”这一意象纳入自己的诗歌创作范畴以来, “姑恶”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母题,其意象主旨大多不离姑婆关系.陆游《剑南诗稿》所存“姑恶诗”十四首,除了被公认为与唐婉被逐的原因有关之外,在陆游诗歌中,“姑恶”所体现的思想内涵也是随着具体的客观环境和诗人的心态等方面的变化而变化的. 相似文献
11.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行人”、“行人部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吐蕃统治时期在敦煌设置了主要由落蕃唐人组成的行人部落和丝绵部落,吐蕃文分别写作Rgodkyi sde和Dar pavi sde,二者由驻扎于河西地区的吐蕃中翼擘三(Phyug tsams)千户管辖,也被统称为擘三部落。行人即军士,行人部落系军事部落,主要负责军事行动,规模较大,有上、下二部落。丝绵部落则主要负责农桑生产。公元820年在敦煌成立了阿骨萨(Rgodsar)和悉董萨(Stongsar)两个独立军事部落,取代了行人、丝绵部落。之后又成立了另一个独立军事部落悉宁宗(Snying tshom)部落,这三个部落也总称为行人三部落。 相似文献
12.
敦煌曾是“陆上丝绸之路”上河西四郡最关键的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敦煌吸收了多民族地区的文明,同时也开出了自身独特的文明之花,敦煌剪纸艺术虽然仅是敦煌灿烂文化中的沧海一粟,但其自身的艺术价值是难以忽视的。文章通过分析敦煌剪纸艺术的历史发展,结合当下服装设计的表现形式与工艺,并探讨敦煌剪纸艺术与当代服装设计的可能性,最后提出了敦煌剪纸艺术在当代服装设计上的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13.
钢琴演奏的过程实际上是综合性的音乐心理体验和实践过程,而钢琴表演艺术当中的审美意象是展现钢琴作品内涵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过程,这一过程是钢琴演奏者的二度创作,可以为观众带来更好的共鸣及审美享受。钢琴演奏者在表演过程中应该深刻分析自身的情感内涵,巧妙把握表演艺术中的审美意象,在此基础上全面诠释和还原审美意象,不断提升钢琴表演艺术的整体表现能力,给广大受众以良好的审美认知。 相似文献
14.
敦煌古藏文写卷中有数条关于吐蕃与vjang关系的记载,分析这些记载,并将这些记载与《南诏德化碑》、《云南志》及新旧《唐书》中的有关记载进行对照,可以认为写卷中的vjang只能是唐代割据云南一带的南诏。 相似文献
15.
分析和探讨了广西民俗英译资料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民俗文化词的几个翻译原则:准确传达文化意象、保持民族文化身份,塑造正面文化形象和简洁紧凑。同时,还归纳了民俗词语英译过程中常用的文化信息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狐意象被赋予了众多的文化内涵,从原始图腾到瑞应符命,再坠为堕落妖精,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狐意象最终从宗教文化、民俗文化脱颖而出,转变成为审美文化,寄托了几辈人的真实情感.狐,这一文学意象最终成为文人笔下竞相描写刻画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敦煌寺院经济文书体现了唐五代时期的民问会计思想.这些文书体现的会计思想有:会计文书格式化思想;总括核算和明细核算相结合的思想;以实物为主要会计计量单位的思想;记账符号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这些会计思想充分体现了这一时期民间会计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保全佛教圣地敦煌(时称沙州),吐蕃历史上的第二位赞普墀松德赞曾亲临前线,定下了围而不攻的方略,遂有了和平占领敦煌的结果.为了把敦煌建设成为吐蕃在西北的宗教、文化中心,吐蕃统治者在敦煌大力弘扬佛教.秉承前代赞普的弘佛意愿,吐蕃历史上的第三位赞普墀祖德赞下令在吐蕃所辖河西诸州广泛传抄佛经,仅在826年一年,吐蕃就在敦煌抄写了8部藏文<大般若经>和3部汉文<大般若经>,可见吐蕃统治者在敦煌的弘佛力度和兴佛决心.如此大规模的抄经事业,所产生的副产品之一就是报废经页,本文将就敦煌古藏文佛经中的报废经页,作简单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敦煌舞蹈在其发展上目前女性形象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就其男子形象而言尽管一直以来无数前辈也在挖掘和整理敦煌舞蹈男子形象并且付出无数的艰辛和努力,但对敦煌舞蹈总体而言却出现了阴盛阳衰的尴尬局面。本文笔者将根据敦煌彩塑和壁画中的天王形象的来源、手型、道具、以及造型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对其在敦煌舞蹈男子舞姿的运用进行试探性地发表见解,因为只有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并重,敦煌舞蹈作为一个新兴流派才能更加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敦煌舞蹈在其发展上目前女性形象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就其男子形象而言尽管一直以来无数前辈也在挖掘和整理敦煌舞蹈男子形象并且付出无数的艰辛和努力,但对敦煌舞蹈总体而言却出现了阴盛阳衰的尴尬局面.本文笔者将根据敦煌彩塑和壁画中的天王形象的来源、手型、道具、以及造型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对其在敦煌舞蹈男子舞姿的运用进行试探性地发表见解,因为只有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并重,敦煌舞蹈作为一个新兴流派才能更加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