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汉语热渐渐地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这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在内蒙古自治区留学生大多数是来自蒙古国的留学生。文章研究了对蒙古国留学生的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偏误分析,试图在教学中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姜欢 《中国民族博览》2017,(20):121-122
"是……的"句式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十分常用的表达句式,但也因为其包含的句式丰富,语法功能多样而成为了留学生容易产生偏误的难点和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点.本文主要依据的分类标准是《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中的三类"是……的"句式,对北语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是……的"句偏误类型进行统计分析,主要考察英语背景留学生该句型的偏误类型及偏误原因,并根据分析研究的结果对该句式的分类和教学提出相关的参考意见,希望可以对汉语的二语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汉语与哈萨克语动词的类型、结构、表义、支配宾语等问题.通过对比,本文认为,汉语、哈萨克语动词具有相同的句法分布,即动词作句子谓语核心,二者均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两种语言动词类型同中有异,各有侧重,语法手段亦不尽同.  相似文献   

4.
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预科生由于母语负迁移等影响,常在汉语写作中出现词汇和语法等偏误现象.为提高他们的汉语表达水平,应加强片段化情境写作、重视跟踪循环式写作、进行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专项写作训练、提高写作教材与配套练习的专业化程度、教师提高自身写作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5.
马杰 《中国民族博览》2022,(15):123-126
情态动词用于表达说话人对当前命题或命题所涉及情境的观点或态度,它包含了说话人的意图和意愿。本文采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对维语小说《昙花梦》中的情态动词进行了考察,探析了“可以”在维语中的对应形式及其翻译。  相似文献   

6.
哈萨克语属于阿尔泰语系,在形态结构上属于黏着语,形态较发达.哈萨克语动词"bol-"具有实词和虚词的功能.作为实词,"bol-"在句中有"成为""位于""结束"等实际意义;作为虚词,"bol-"在句中作格助词、连接助词(关联词语)、语气助词、助动词、类结构助词.本文通过实词与虚词对哈萨克语动词"bol-"的语义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7.
日语中的用言是活用语,有词形和活用变化,包括形容词、形容动词、动词.这些词与汉语的用法相去甚远,也是我们学习日语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彻底掌握日语动词的分类办法,弄清如何区分一段动词、五段动词、力变动词、廿变动词对我们深入学习日语和掌握日语动词的变化规律都将会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分类法把维吾尔语中的动词按照其语法结构、词汇意义和语法功能、能否带宾语或人称成分合并等特点分几类.这些分类法忽视了动词的语义及句法特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基于动词的句法语义特征,将现代维吾尔语的动词分成13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汉语句型为基本参照,将两种语言动词谓语句的分类、表达方式与结构进行对比认为:形式是个性因素,表意是共性因素,即哈萨克语虽无类似汉语的动词谓语句特殊分类方式,但其以不同形式、结构表达相对应的逻辑意义和话语含义.  相似文献   

10.
才华  群诺 《西藏研究》2023,(5):151-158+164
现代藏语动词分类方法侧重于藏语信息处理需求,没有充分考虑藏语本身的语法特点和理论框架,很难与藏语传统语法相统一,甚至相去甚远,加之分类标准不一,难免出现交错现象。三个基本动元的动词分类方法,通过描述动词的基本配价数目及其语义兼类间的关系,揭示了格语法与配价语法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继承了藏语传统语法的根本思想,而且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了传统分类体系,更好地体现出动词间的句法、语义差异。此方法能够自圆其说,能做到“不杂、不重、不漏”的分类基本要求,并且能够合理解释藏语“语义兼类”现象。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英汉对比的角度,结合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现象和习惯用法,对英汉动词的完成态作了细致分析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2.
西部裕固语系动词的各种形式、意义、语法特点使用两种口气:确切口气和普通口气。它与维吾尔语系动词或其有关的成份同源导流。  相似文献   

13.
姜华 《中国民族博览》2017,(20):115-116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术界已经有大量关于动趋式的研究文章,其中对"起来"或"下去",还有很多脱离群体的个人研究报告.这些团体性质的研究就某一个趋向词深入讨论,这正是本文的理论基础.因此,本文选取"起来"和"下去"这一对反义趋向动词,主要探讨"起来""下去"与动词组配时的选择限制.  相似文献   

14.
考察越南学习者对汉语完成体标记"了1"的习得。研究发现,越南学习者"了1"的习得不完全支持情状体优先假设。在达成动词情状中"了1"使用率较高,习得较好,但在完结动词情状中"了1"使用率不高,习得较差,和活动动词、状态动词差别不大。"了1"的习得最突出的问题是使用不足,特别是在有终结点的句子情状中使用不足。造成这一习得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汉语时体系统自身的特点,二是学习者的母语负迁移。  相似文献   

15.
格日杰布 《西藏研究》2023,(3):76-82+161
古藏语言说动词skad(■)从实义动词逐步演化为引语标记、比拟格和传信标记。在8—10世纪的吐蕃碑文和敦煌藏文文献中,skad作实义动词、引语标记和比拟格。而在11世纪之后的文献中,普遍用作传信标记。这些不同的用法呈现了该词从实词逐步演变为虚词的完整阶段。藏语言说动词中,比拟格的案例并不多,这一发现不仅能丰富藏语动词语法化词库,对其他藏缅语族语言动词语法化研究也有积极的参考价值。同时,通过界定功能演化顺序,有望为古藏文文献写作年代的确定提供更多语言学证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汉语动宾结构在日译文中仍为动宾结构的语言现象作为对比考察对象,根据动词和宾语间的语义关系把汉语动宾结构中的动词下位分类能转换为"把"字句的动词和不能转换为"把"字句的动词,日语动宾结构中的动词则根据他动性的高低分为他动性高的动词和他动性低的动词两类,考察结果发现汉日语动宾结构中动词的下位分类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18.
周炜 《西藏研究》2000,(1):117-124
藏语具有一定的作格性,但是在15世纪左右的《米拉日巴传》中,这种表示作格性特征的ERG助词,在句子中的作格性究竟是遵循怎么样的原则来表现的呢?长野教授在他的论文中说过,语言中虽然存在着对格(宾格)和作格型语言,但有一些语言并非从来都是对格或作格型语言,在同一种语言中,即使有形态句法方面的限制,作格性和非作格性也是并存的,这种SPLIT现象并不是无原则的,它与动词本身的意味有关,在表层结构的作格性和深层结构的动词意味之间,存在着一种潜在的规则。根据这种理论,我们将参考W.L、的《意味和语言结构》及…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韩国对汉语音韵学的教学与研究情况,反映出韩国社会对中国文化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张建军 《西藏研究》2009,114(2):63-70
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讨论藏语与河州汉语方言的接触历史,以及由此造成的藏语与河州汉语方言接触的历史文化背景;第二部分根据其接触历史和现实面貌,指出藏语与河州汉语方言接触主要有三种类型:文化型接触、地缘型接触以及商贸型接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