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静  强健 《民族学刊》2021,12(5):41-49, 111
社会心理服务是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在多方参与合作的基础上解决社会心态培育、社会心理疏导、社会情绪调节等问题的重要手段,是深化心理建设和强化社会建设的内在需求。在民族地区开展社会心理服务,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一次重大拓展,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一项伟大创新。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基于居住地域的特殊性和民族文化的多元性,逐渐形成了具有和谐性、包容性和差异性等特征的民族心理,但也因历史、语言、文化等方面影响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社会心理服务作为促进各民族积极互动、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具备接受度高、有效性强和易于推广传播等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认识不足、人才匮乏和基础设施落后等现实问题。因此,欲推进与完善民族地区社会心理服务,可通过建立社会心理服务系统,引导理性民族认知;完善社会心理服务网络,搭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开展特色社会心理服务,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等途径,使人们形成正确的民族认知、维系深厚的民族情感、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不断提高各族民众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中,构建团结稳定的民族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
方涛  顾玲  许乐  罗平 《民族学刊》2010,1(2):149-152,168
从文化的视野诠释民族地区女童辍学问题是女童教育研究领域的新尝试。笔者运用叙事研究方法,深入羌族地区一个村寨进行了田野考察,尝试从研究对象的生活经历中理解辍学问题,并从经济贫困、文化变迁、文化心理等层面解释民族地区女童辍学的原因。在民族地区社会转型期,我们有必要对包括女童辍学在内的多种教育问题做文化分析,这也是从根本上认识乃至解决当前诸多教育问题的新路。  相似文献   

3.
广西民族经济心理的跨文化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广西 7个民族的经济心理。认为 :第一 ,广西各民族的经济心理具有诸多共同性。各民族的经济心理发展和变迁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 ,正在逐步具备发展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各种素质 ;第二 ,经济心理依然显示出突出的民族特征。汉族和少数民族各自在不同方面显示出较高的发展水平或更强烈的倾向 ;第三 ,民族经济价值观的变迁比较平稳 ,但距市场经济客观要求还存在差距。经济动机的变迁则呈现急剧变化和多样化趋势。经济道德心理正在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第四 ,经济心理有可能比民族心理的其他要素尤其是民族自我意识更快地趋于融合 ,主流经济心理的形成与经济心理的多样化是同时存在的两个趋势。市场经济心理品质将在民族文化价值体系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程科  何雯静 《民族学刊》2021,12(12):60-70, 130
基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全局建设方略,在民族地区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具体心理需求,综合推进个体心理健康素养的提升与符合当地实际需求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对民族融合地区藏族青少年的深度访谈,发现在社会变迁与文化融合加速的背景下,藏区青少年对心理健康的自发关注程度较高,亟需正确引导;在此基础上,以协商一致的质性研究方法,评估当前民族地区心理健康教育与藏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认识水平和既有资源,进一步探析藏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观与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需求。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首先,健全藏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认知条件已经成熟,当前藏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已初具轮廓,既有一般心理健康的执行标准,也具备个体心理健康素养提升的积极文化资源;其次,藏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重大生活事件、家庭环境、人际关系、学校环境及具体生活环境变化,兼具一般因素的共性与民族地区的特性;最后,在藏区推行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在加强对消极心理认知与病理性问题的普及教育、推动及时诊疗的同时,更应整合藏文化中的积极文化资源,有效推进青少年心理健康观的培育与理想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5.
风俗习惯作为民族社会心理的表现形式 ,是民族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 ,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 ,往往体现一定的价值关系。本文以松木石自然村藏族风俗变化的一些情况 ,论述了民族杂居地区风俗变化的价值取向以及风俗变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王晓刚  陈秋燕  王梦龙 《民族学刊》2021,12(5):50-59, 112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理论中国化的新成果。当前,我国政府和学者已从政策、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形成了丰富的学术与应用成果,但也出现了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心理健康化”、“单一学科化”的窄化趋势。民族地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应认真梳理这些政策、理论与实践脉络,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合理构建其理论体系。具体来看,新时代民族地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依据我国的国情、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心理行为特点,综合运用心理学、民族学、预防医学、社会工作和公共管理的理论与策略有效解决社会心态改善、心理健康促进、公共危机管理、民族团结提升、社会共同体认同、民族文化传承和美好生活实现等社会治理问题,有效推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真正实现各民族的“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为解决民族问题和创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中国特色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磅礴进程、一项恢弘工程和一种复杂结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将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文化变迁,这种变迁在民族地区将更为凸显。适应于变迁,民族研究将跟进民族传统文化向现代性的转型、聚力于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有效方略、追踪民族因素的流变等诸多议题。现代化将深刻改变民族进程与民族社会结构,而历时性研究、田野调查、比较研究将使得议题纷繁多彩。  相似文献   

8.
王平 《回族研究》2013,(1):102-109
泉州回族文化遗产是泉州回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为适应其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以及与闽南汉族的互动中不断再创造的结果。它是泉州回族起源、文化变迁与融合、社会适应与发展、族群认同变化与重构、民族文化心理形成、变化和延续的历史记忆,是泉州回族社会历史发展与文化特性的象征与表达。  相似文献   

9.
高静文、周亚成等著的《边疆民族心理、文化特征与社会稳定调查研究》围绕社会稳定对新疆四个主要民族的民族心理和文化特征展开调查研究,主要包括民族需要心理、民族意识、民族认知特点、民族人格、民族交往心理、民族社会心态以及绿洲文化、宗教文化、语言文化等。全书分为新疆维吾尔族民族心理、文化特征与社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是欠发达民族地区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趋势,数字赋能公益慈善事业,能有效化解弱势群体急难愁盼问题,使商业行为和企业家更多地担负起公益责任,使民间公益有效融入社会治理,整合社会资源,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欠发达民族地区公益慈善事业现代化有利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带来稳定的社会基础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1.
创新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是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问题。在民族地区,经济的欠发达、民族的多元化等都为社区治理带来了挑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处理民族问题实践过程中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社会资本"相结合为视角,探析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视角下创建民族地区社区治理的路径。经过研究,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可以加强社会资本在民族地区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进而推动社区治理的发展。因此,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就成为创新民族地区社区治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边境社会稳定与边境民族心理、文化特征紧密联系.问卷调查显示,在直接与越南北部接壤的滇越边境民族地区,当国家所实施的边境政策能够比较充分地满足边境民族的物质需求抑或文化诉求时,滇越边境民族的国家认同和族群认同意识都会得到逐渐增强.滇越边民基于国家惠边政策所培养起来的双重心理,往往通过其极具鲜明族群文化特征的群体生活行为充分表现出来,激励着滇越边民积极参与和创建有序边境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3.
唐朝时期党项族在吐蕃的进攻下不断向内地迁徙。由于居住地或游牧地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迁,加速了党项族部落制的解体,促进了民族的整合和党项族社会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民族地区的政府社会管理具有自身民族文化特色,侗族地区政府社会管理也具有侗族文化特色。对侗族地区政府社会管理活动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归纳和总结,不仅有利于侗族地区政府社会管理的创新,同时也为其他民族地区政府社会管理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田野调查基础上,从民族社会学的角度阐释丹噶尔藏人的婚姻文化变迁,探讨该地区婚姻文化的发展状况和特点,并为研究西北民族地区民族婚姻文化变迁提供丰富的民族学实证素材.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产业化就其实质而言,就是现代生产方式在民族地区乡村社会的一种制度安排;现代社会在物质生产层面结构性地忽视乡村社会,在精神消费层面却又有机地依赖乡村社会的内在矛盾,构成了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产业化的社会基础;被现代社会二元结构疏离起来的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的产业化实践,为改变深刻对立的二元社会结构提供了制度融合的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的农村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一地区的农民到底能否适应这种社会文化变迁?如果能够适应,其文化基础又是什么?这些都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大理周城白族村民段元参个人生活史的描述与解读,揭示了白族农民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环境的过程及其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李静 《民族研究》2007,3(6):22-32
民族交往伴随着民族共同体变迁与发展的整个进程,是构成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民族关系也是通过民族交往具体实现与体现的.本文从阐释交往、民族交往出发,论述了作为人类普遍心理与行为的民族交往及其对社会结构变迁的意义,认为民族的交往内驱力、民族交往认知、民族交往情感、民族交往意识,以及民族交往行为是构成民族交往心理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9.
民族社会的和谐与发展需要其有力有效的规范保证。发生于1940年代末的湘西事变,是民族地区复杂的政治、经济、心理、民族以及历史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引发了湘西民族社会的整体失范,对湘西民族经济与文化发展、民族关系的和谐造成重大影响。研究事变的意义,在于从中获得对规范民族社会有所助益的思想资源,对当下民族社会的良序建设而言,它提示着制度整合和道德整合同步并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客家菜馆的变迁反映出战后香港社会的文化发展和饮食方式的变化,它是洞悉传统习俗和社会阶级关系变化时一个重要参数,对客家菜馆的研究有助于说明香港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