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首先根据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的特殊制度背景,对托达罗模型进行修正,揭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内在机制。然后以此作为分析工具,从宏观经济增长背景下的劳动力市场演变趋势出发,探讨"民工荒"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刘易斯转折点"到来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目标能否实现的大问题.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不但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是当前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繁荣稳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任务.从分析"民工荒"现象入手,简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学规律,对现阶段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作一些思考,为实践探索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提供操作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的“民工荒”是有悖于经济学常理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劳动力供需双方知觉上存在的偏差,导致劳动力价格上存在太大的差距。要解决“民工荒”问题,就必须从政府、企业及民工三方面着手,尽量缩小劳动力供需双方知觉上存在的偏差。  相似文献   

4.
对刘易斯模型理解上的偏差,是造成21世纪以来因两次“民工荒”所引发学术界关于我国“刘易斯拐点”是否出现的众多争议的主要原因。出现“刘易斯拐点”主要有两个标志: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持续下降,二是农业工资水平显著上升。近年来的经验数据充分表明:我国确已进入这一拐点,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既是挑战,更是机遇,越过“刘易斯第一拐点”,不仅意味着我国已从“第一次人口红利”阶段向“第二次人口红利”阶段转型升级,同时也由此为我们带来诸多重要的结论和启示。“民工荒”与“就业难”并存,主要是由我国劳动力供需结构不对称造成的。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从无限供给转向有限剩余的新阶段,党和政府应通过大力加强各类教育培训来努力挖潜释放“第二次人口红利”;要努力消除限制劳动力转移与流动的各种障碍,尽快营造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党和政府应在新时代条件下更加全面科学系统地规划、部署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各项工作,为我国成功跨越“刘易斯第二拐点”引航助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农民工已成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的新形势下,"民工荒"的出现是转移浪潮中的逆流,已波及全国农民工主要流入地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呈现女工、技工严重短缺的结构型失衡,其经济社会影响十分巨大,全面暴露了农民工进城务工环境的严重恶化,凸显现行的收入分配、劳动保障、户籍管理、就业选择、教育培训等制度,已经成为阻碍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质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黄玉浩 《今日南国》2006,(22):17-19
张义武说,这辈子最刻骨铭心的经历就是“打工”,最有感情的两个字就是“民工”,那真是爱恨交织啊!“我现在拥有一个链包厂,还有一家正规的职业中介公司,有多个固定工人,每年输出工人至少近千名,两个企业每年创收都在500万元以上!”来自江苏省泗洪县孙园镇的农民企业家张义武指着一排排整齐的厂房自豪地对记者说,“我的链包生意全部是订单生产,客户遍及全国各地,广州、深圳、珠海、江浙、苏南等地每年都有大批订单!”今年48岁的张义武,是泗洪县经济开发区星龙链包厂和辉煌职业中介公司的老板。但25年前的他,只是贫穷的苏北地区千千万万外出务…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的特殊制度背景,对托达罗模型进行修正,揭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内在机制.从宏观经济增长背景下的劳动力市场演变趋势出发,探讨"民工荒"现象产生的原因,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2004年,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首次出现了大规模的民工短缺现象,即所谓的“民工荒”,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沿海地区劳动力市场供求发生了变化,农民工的工资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买方垄断的劳动力市场整体工资水平偏低。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短期内提高地区最低工资标准,长期内解除农村劳动力流动障碍,消除地区收入差异,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2004以来出现的"民工荒"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通过对"民工荒"这一现象进行分析,认为"民工荒"本不应该发生但却发生了,原因是利农政策的出台使外出务工农民减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有了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追求、沿海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内地企业的发展增加了用工需求等,并对此提出了实现产业向内地梯度转移、消除现存对农民工歧视制度、通过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加强劳动等服务部门的作用等缓解"民工荒"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城市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现象值得关注。对此问题,众多学者曾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但大多是就现象而论。这里则从产业结构升级与相应的人力资源素质关系分析出发,认为"民工荒"是民工素质与产业结构升级不适应的结果,其根源在于民工双重身份所衍生的诸多问题,对此背后之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就"民工荒"现象带来的警示进行了揭释。  相似文献   

11.
论民工荒与结构性失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工荒主要是结构性失业的一种表现,是民工在知识、技能、性别、地区、年龄等供求结构上的失衡.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足、教育体制的缺陷、企业用工观念滞后及农村信息化建设滞后导致的就业信息不对称等,因此,也需从以上几个方面去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关于农民工职业教育的调查与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江西宜春市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就业状况进行的调查,发现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缺乏劳动技能,严重影响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农村劳动力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曾出现“民工潮”,本世纪初又有了“民工荒”。“农民工”这个特殊的社会阶层正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我们这个社会,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我国改革的成效。在“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变的过程中,制度成为关键因素,并且是主要的瓶颈,如何跨越这个障碍是能否实现上述转变的关键。通过分析中国“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变的制度瓶颈,以及对农民工生存现状的剖析,来探索如何跨越这个瓶颈。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流动的成本收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农民工在农村和城市的生产生活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民工流动的成本收益模型。分析了工资收入水平、流出地区农民收益差异、非经济成本、社会收益等影响农民工流动迁移决策的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农民工流动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从有限理性的进化博弈视野出发,分析民工荒现象出现的演化机理,将处于相同境况的民工视为一个群体,将民工个体的决策置身于民工群体决策中,则个体民工选择某种策略从民工群体角度来看就是以一定的概率选择该种策略。面对收益与风险并存的民工流动,民工荒进化稳定策略形成不但取决于区域企业需求的特性,而且依赖于民工群体间相互竞争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是处在低端劳动力就业与殿堂经院式教育夹缝中求生存的,在用工荒时代,职业教育面临挑战也充满机遇,关键是充分挖掘潜力,认真搞好调研,不断与市场接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部管理,从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7.
由劳动力歧视引出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的农民工就业歧视现象。从市场和制度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农民工在就业市场上所受的歧视待遇;从传统思想、市场因素、制度措施等几点试讨论其形成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刘易斯拐点”突现:我国劳动力资源面临重大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供求市场上的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农村劳动力城镇转移流动中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初现端倪,虽然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出现了农民工被迫返乡现象,但2009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回暖,随即又出现了民工短缺。显然,我国农村劳动力供求状况已经跨入"刘易斯转折区间",农村劳动力"无限供给"这一阶段性特征正在发生实质性变化,劳动力市场将面临重大转型。深刻剖析和全面研究这一重大转型带来的新问题和新机遇,有效保护和深度开发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以维护和提升我国产业及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且事关长远。  相似文献   

19.
以凉山州会东县为例,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流入新疆巴州地区从事农业生产工作的彝族务工人员的“获得感”的 来源,从物质生活条件改善、个人能力提升以及所处社会情境改善等方面探讨了这一群体的“获得感”的基本情况,并进一步提 出了彝族务工人员获得感提升路径,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彝族农民更好地融入流入地,也有利于推动凉山彝族地区脱贫攻坚及 乡村振兴工作,助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