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年的6月7、8日,是中国内地无数个“家有考生”家庭的“蒙难日”“。孩子能考上大学吗?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吗?如果一切如愿,面对香港诸大学的巨额奖学金,你还选择内地的学校读书吗?”有调查显示:“65.53%的考生和家长倾向于”到香港读书,香港高校的吸引力已经渐渐改变了中国大学的层级。“”如果每年内地高中毕业生最优秀的一两万人被香港的大学挑走,内地还有哪个大学好意思说自己是‘一流’的?”  相似文献   

2.
咪拉 《北京纪事》2011,(10):30-33
2011年高考,有一个备受争议的现象:北京市四名高考状元全部选择就读香港的大学,各大媒体打出醒目的标题:“2011年高考,北大0:4完败香港高校”。香港大学今年从内地共录取学生291人,包括17个省、市级高考状元,然而,在这近300名精荚赴港镀金的同时,一位香港考生却逆流北上,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两年前,  相似文献   

3.
香港高校自1998年开始在内地招生,不过七八年光景,已经渐次显露出吹皱内地一池高考春水的迹象。给人的印象是,香港的大学正凭借其不俗的学术声誉、“早就与国际并轨”、全英语教学、在内地学生面前极有诱惑力的高额奖学金,甚至还能接收内地招生政策所禁止的“状元郎”(如2005年  相似文献   

4.
正在中国内地不同层次上的大学围绕生源麈战正急之际,近年来,港澳高校和国外高校也开始大规模抢占中国内地中学生市场。2005年香港城市大学在内地的录取分数线只有470分,然而2006年这一年一跃就增加到了634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香港大学来内地疯狂抢夺优秀生源呢?并不是现在的学生崇洋媚外,也不是向往香港的新生活,这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呢?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已经悄然展开。高校争抢生源2006年伊始,网上流传着"香港大学将北大、清华扫为二流大学"的说法。数据显示,从2006年港校在内地的招生范围增加到20个省市后,北大、清  相似文献   

5.
《21世纪》2008,(11):43-4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开放程度的增加,内地原本单一的教育模式开始向多元化演变。近两年,选择放弃传统高考教育路径,出国和去香港读大学的高中生越来越多。(投票人数:2625人)  相似文献   

6.
名校总是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清华、北大在《新世纪周刊》组织的大学毕业生满意度调查中,总体满意度都没有排进前五。但在“学习/教育满意度”这一分榜单上,他们毫无悬念地排进了前五。两校的学生有这样一个认识:自己的母校真的教给了自己  相似文献   

7.
徐小平 《21世纪》2007,(5):14-15
不久前我在中央电视台二套特别节目“高考进行时”担任嘉宾,谈香港澳门大学来内地招生的问题。这是一个直播节目,一个学生观众用短信向我提问:“徐老师,国内承认不承认香港大学的学历?”  相似文献   

8.
移民生现象     
新闻摘录小李洋大悲大喜此地倒霉彼地香据新华社报道,香港城市大学于2005年9月14日,为其首次通过“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计划”录取的190多名内地学生,举行了迎新典礼。据报道,城市大学本学年通过统招共录取了193名内地学生,比原定计划的150名多出了30%。在统招当中,城大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同列“国家第一批录取重点高校”,在全国17个省市招收内地高考生,其中在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和福建等地方招收的学生人数最多。超过50%学生的统招考试成绩,超出了当地重点录取分数线50分至150分,在北京录取的学生中有13位的成绩超出重点录取分数线100分以上。据悉,约有70%的内地生因成绩优异而将获得城大颁发不同等级的奖学金,而所有被录取的内地生都将获得5000港元的书券作为鼓励。来自海南、高考成绩达到897分的理科生李洋被城大的商学院录取,并获城大颁发合计44万港元的“状元奖学金”,此中包括4年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  相似文献   

9.
清华北大 华山论剑 高考过后,全国各地高校又迎来了新一轮的招生季节。而其中最惹眼的依然是“双子星座”清华、北大对各地状元的争夺。北京地区的文理状元尘埃落定。文科状元王钥非北大新闻系不去,而理科状元陈鑫对清华计算机情有独钟。广东的三名高考状元,一名被北大录取,两名被清华收获,江苏的外语状元则花落北大……除此之外,在上海,清华、北大“抢走”130名高分考生,在广东、江苏、湖南等许多省,因生源较往年普遍看好,两校纷纷临时增招扩招。  相似文献   

10.
《北方人》2007,(8)
香港与内地,大学大不同香港高校师仿英美大学,实行正宗学分制。在香港,校园和社会的界限非常模糊。被内地学生一致好评的是香港大学中的"问责机制",每年6万港币的学费不是白交的。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际学院"在广东省珠海市合作办学经验初步分析显示,从香港引进到中国内地的大学教育模式和管理大学的方法,对丰富中国内地大学的教育内容以及中国内地大学的改革和发展,可以起到促进的作用。从对课程的设计和设置、招生和宿舍的改革、为学生提供深造和就业的机会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指出其它有关管理和大学行政方面的改革以及香港的大学其自身的特色等,为内地大学提供借鉴和引用。  相似文献   

12.
《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努力实现这一目标,是北京大学义不容辞的时代责任。建设一流大学要有一流学科作为基础和支撑。1998年至今,北大已顺利完成了两期“985工程”建设任务,学校综合实力大大增强。目前,北大已基本形成门类齐全且特点鲜明的研究型大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3.
过去,很多家长把留学当作高考的一条“退路”,孩子考不上大学就送到国外去念书。而近几年,随着留学人士回国创业成功的例子越来越多,人们的观念开始转变,“退路”说法已经过时。很多高考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也会选择到国外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然而,不少家长和学生,对于出国留学还只是一个概念,根本不知道学生自身是否适合出国留学?更适合哪一类院校?出国留学到底能够学到什么?回国后能从事什么职业……  相似文献   

14.
在今年的生源大战中,香港的大学以优厚的奖学金,国际化的办学条件,良好的就业前景,受到了考生们的青睐,甚至放弃到清华、北大等著名高校就读的机会,这足以让内地大学感到了实实在在的震撼。综合性大学尚且处处暗藏危机,更何况单纯的师范教育,高师音乐教育究竟路向何方?这是我们每一个高师人都应该深深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湘法  高地 《人生与伴侣》2009,(10):26-28
读高二时参加湖南省中学生象棋大赛,拿了第二名;高考时差几分没上“北大”,最后也上了国防科技大学。其父曾是数千人大厂的总工程师,身怀机械工艺绝技,入选《湖南名人录》……应当说,陈岳霆有着不错的前途。也是他,走出大学校园之后,非大型企业不去,基本5年闭门在家,直至精神恍惚……到最后,试做人寿保险业务员,  相似文献   

16.
师至洁 《21世纪》2007,(4):24-25
留学,有时候可以改变一个人生活的轨迹。名校的优秀毕业生出国留学后的发展就是与众不同。北京大学,是很多学生想往的地方,从北大毕业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就业不愁。但是,身在北大的人大多数不会这么想,更高更好是他们追求的目标。与曾毕业于北大、现任北京凯摩100公司技术总监的汤劲武约采访,  相似文献   

17.
在时日的演进之中,有关“九七”和香港内地时政民情的报道越来越突出了,内地香港众多的媒体都推出了专题专栏报道,一批从业人员在为此奔波忙碌、尽心尽力。 “九七”临近,香港回归成为人们关注的大事,人们迫切希望认识香港、了解香港。近年,中国内地的传媒纷纷增加了对香港的报道和介绍。  相似文献   

18.
老饿 《北京纪事》2015,(12):91-93
记得小时候父亲骑车带我从清华大学校门口路过的时候,父亲告诉我这是清华大学,全国最好的大学之一。我说“哦……”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也许这是一段很冷很可笑的对话,但在我以后的人生里的的确确没有跟“名校”的缘分了,连进去“拜访”一下的机会都没有。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十几年过去,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事业也跟着在向前看。学校有了宣传校园品牌的意识,老百姓有了选择品牌的意识,这两股意识混合在一起,就是近几年越来越热的名校成为旅游景点现象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2006,(9)
拿到了国外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并不意味着一定被录取,因为海外名校的“预录取”和“无条件录取”是有差异的。海外大学的“预录取通知书”,英文叫“Condi-tionaloffer”,直译为中文是“有条件录取”,它只是根据学生以往的学习和考试成绩,评估其是否达到了学校的基本要求,进而判断被录取的可能。收到“预录取通知”的学生,一般会被要求在接下来的入学考试中达到某一标准的成绩,或在面试中有一定程度的表现,才能被正式录取。一些世界顶尖大学,每年发出的“预录取通知书”数以万计,但最后只有少部分学生真正入学,原因就在于海外名校对学生从“…  相似文献   

20.
如何面向大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和服务,是高等院校的核心研究课题之一。香港高校在“全人发展”育人理念下建构的学生工作体系,为新形势下内地高校学生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视角,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思考香港高校“全人发展”育人理念的基本内涵,探索促进内地高校学生工作改革和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以期努力提高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