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海德格尔认为,艺术作品以自己的方式开启存在者之存在,器具是自然物和艺术作品的一个过渡形式或媒介;艺术作品的本质特征是通过照亮大地而建立一个世界;真理在作品中发生作用,艺术让真理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2.
海德格尔诗学认为"存在之澄明"即作为无蔽的真理需从艺术或诗中产生,而建立一个世界和制造大地,在世界中现身并赋予周围事物以意义,是一个真正的作品之作品存在的基本特征.一座希腊神庙开启着世界,但使神庙周围的岩石、风暴、海潮、草木都现身于这世界中,同时把这世界重又置回到大地之中;但一幅中国山水画却与周围事物相隔离,其所推出的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世界,一个充满无穷遐想的漫游者之旅的世界,其原因在于东西方艺术写实与写意之别.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引入作品概念,与《存在与时间》中的器具概念相对照,揭示出此在的超越性此在不仅观看着认识世界,操劳着拥有世界,而且还应和着创造世界.本文通过阐释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有关作品和器具概念的论述,表明其哲学发展的一个维度.  相似文献   

4.
面对世界,米莱只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他看见了独一无二不可代替的天空和太阳,看见了天空和太阳 下那无边无际的大地,看见了关空和大地间坚韧地生活着的人们,他坚定地向着他看见的那个方向走去,他的画作充满 了大地的重量,充满了太阳的光,让看他作品的眼睛充满了季节的沉重和苍凉。  相似文献   

5.
由于一种源自笛卡尔式的信念 ,胡塞尔现象学追求一种在其理论自身中 ,能支持所有其他主张的基础。这种终极思考表现为 :将一切不言而喻的东西 (成见、前设 )看作是可疑的、难以理解的 ,应当悬搁的。但是 ,世界的存在是预先给定的不言而喻之唯一整体。从此如何把世界存在这种普遍的不言而喻性 ,转变成一种明晰的、可理解性 ,就成了胡塞尔现象学的唯一诉求。这一诉求在海德格尔看来是根本不可能的 ,它遗忘了意识之存在问题 ,而将“主体”预设为根据 ,它对世界的存在之阐释的指向是“天空” ,而不是“大地” ,海德格尔存在之思的深邃源于大地本质上的“自行锁闭” ,在我看来 ,他的精神视域离马克思比离胡塞尔更近一点  相似文献   

6.
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存在论来源于胡塞尔现象学,海德格尔提出此在的存在方式为"在世界之中存在".对于"技术如何可能"的问题,可以从"在世"现象中寻找出根据.以"在世"为线索,从器具存在、世界现象和世界的结构即"意蕴"出发,描述技术现象和规定技术,寻找使技术可能的根据.技术属于存在的领域,技术展示、揭示、维系着指引联络的"意蕴"网络,"在世界之中存在"和对"意蕴"的领会是技术之可能的根据.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文坛上,从闲适文学这一路走来的贾平凹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与引进,他在思维上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由综合而分析,由意象而抽象,形成了自己的文学观.整体观照他的作品,则具有以下四个维度,即国家、社会、历史的维度;超验的维度;自然的维度;生命存在的维度.文章主要从生命存在的维度对其作品进行阐释,具体从情爱观念与女性观的角度来阐发.  相似文献   

8.
世界和大地概念是海德格尔后期哲学及其艺术分析的中心概念,世界是物具有其存在的基础,在以使用为目的的筹划中,它是以世界和大地为基础的,艺术作品由于不以使用为目的,所以,在艺术作品中,世界不再闭锁,从而使得存在的基础处于去蔽状态。这构成了存在论的真理。  相似文献   

9.
莫言作品中涵纳着大量的文化信息,他笔下的母性形象融合了对生殖力的崇拜,并显现出了一种深厚的女娲造物的创世纪情结。莫言作品中的母性形象完全可以读解为敦厚温柔,坚忍宽容而又生生不息的民间大地的象喻。这其中又蕴涵着大地的民间品性、大地的荒原意象和大地的苦难意识。  相似文献   

10.
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对"人性之恶"的批判,还从人性的弱点,即骄傲自大和自私自利出发,揭示了人在物化文明世界里产生的孤独感和自我毁灭.他的作品无论对他前面的时代,他所处的时代还是现代都具有警醒和指引的作用,使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有自我.  相似文献   

11.
文学语言的特征与表现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文学创作中语言的运用方式、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不同特点、意象(语词)的创新与继承等方面对文学创作中语言运用的独特性作了简略分析,并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对文学与语言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引导读者对文学作品有更准确的理解,能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2.
在对不同风格不同时期作品进行分析实践的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的分析对象与分析目的选择相应的分析方法,并将各种分析方法合理进行单一与综合、局部与整体、吞体与外延的运用。从不同的分析角度认识作品的内在组织逻辑、认知作曲家的个性创作技法,进而结合作品产生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思潮以及作曲家的生存状态、情感内涵等因素,可以多方位、多角度认识音乐作品,从而对音乐风格的演变过程及其人文社会动因进行多元建构连贯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择取沈亚之创作中有关写梦的传奇作品进行探析,即在整理分析唐代梦小说整体创作情况的背景参照下,对沈亚之的梦作品进行梳理,探讨"沈下贤体"即其梦作品的特点与风格。  相似文献   

14.
从本质上来说 ,文学创作是一种民间化的行为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创作主体的民间定位 ,创作意识的民间流露 ,以及审美情趣的民间认同。这是文学的突出表征 ,既主导着文学的发展 ,也主导着文学的走向。认清这一点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读文学作品 ,分析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5.
同人二次创作是一种新兴的作品创作方式,其产物即为同人二次创作作品。由于对同人二次创作作品的原创性界定不明,这种新的作品类型始终游走在违法与侵权的边缘,既不利于产业的发展,也无法体现著作权法立法的本意。对同人二次创作作品的的独创性界定标准进行研究,试图从界定标准适用的意义、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界定标准的内容对同人二次创作作品的独创性标准进行界定,并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千百年艺术创作的实践之中,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艺术审美观念的区别,使浩瀚多姿的艺术作品风格迥异,形象万千。但人的情感始终植根于艺术创作的根基,使其艺术作品更具客观现实与主观精神的两重化性质。  相似文献   

17.
作家的精神创伤与其创作之间关系密切 ,本文试图从这一特定的视角 ,对张爱玲作品的题材 ,意象及文艺观等特质加以分析 ,力图对其人其文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8.
"旅途状态"对文学作品的孕育和诞生具有较直接的催化作用.通过对"旅途状态"与文学创作相联系的内在动因分析,从中可以探讨文学创作活动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从而丰富文学创作以及作品分析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杰克·伦敦是美国文坛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在他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而其作品中不乏大量的强者形象。本文从创作动因、创作手法和创作意义三个角度切入,对他不同创作时期的主要作品中的强者形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伍尔夫和李健吾、林徽音、陈染他们的文学作品属于共时性或历时性层面上的文本,主要体现在意识流技巧或女性主义诗学上的互文性。作为"释义的读者",把他们的相关的文本放在一起来互文阅读和解析,可以探讨李健吾、林徽音、陈染对伍尔夫文学创作的模仿和借鉴,以及他们在个性气质上的趋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